第八章 擦肩而過
送走李懷玉,吳氏姐妹轉身回到繡樓之上。
吳鳳英經過一番思想鬥爭,想出一個主意,對吳月英說:“姐姐,你說李家兩位公子此去長安趕考既沒有路費盤纏,又沒有坐騎,他們這一路該有多麽辛苦啊?不如咱倆帶上金銀首飾,騎上兩匹高頭大馬送去李家寨,讓他弟兄輕輕鬆鬆,舒舒服服地趕路,不知姐姐意下如何?”
吳月英想了下,說:“妹妹,要說送馬,到也不難,隻是你我皆非平常人家的女子,出了門就會拋頭露麵,有損禮節呀!”
吳鳳英眼波流動,說:“姐姐,現在顧不了那許多,為了李郎,我隻能豁出去了。再說了,咱們換上男子衣衫,打扮成兩個俊俏的小相公,不就避免了所有不便了嗎?”
吳月英知道勸不住妹妹,便說:“既是如此,姐姐一切都聽妹妹安排!”
姐妹倆當下換上男子衣衫,帶上寶劍,騎了兩匹高頭大馬,奔出吳府,逕往城北李家寨趕去。
李家寨,兩間茅草屋剛剛照上陽光,四下死一般的寂靜。村子裏所有人都逃荒走了,隻有李老夫人和兩個兒子無處可去。
屋裏,李懷珠靜坐在一把粗糙的木椅上,李老夫人在地上像熱鍋上的螞蟻來回走動。母子倆幾乎一宿未睡。
老夫人心慌意亂,忐忑不安,看了眼李懷珠,喃喃道:“兒呀,你弟弟一宿未歸,為娘心裏甚是不安。”她停下腳步問:“他至今不見人影,不會發生什麽事吧?”
李懷珠歎了口氣,站起將母親扶坐在床上,遏製住滿腔怒火,柔聲道:“娘,您不用擔心,兒子這就前去吳家莊找尋二弟。”
老夫人不放心,語重心長道:“懷珠呀,到了吳家莊,要學會忍耐,不要動輒生氣。要是找不到你二弟,早早回來,再作計較,千萬不敢動武惹禍。”
李懷珠心事重重,道:“娘,您就大放寬心,兒子隻要找到二弟,很快就回來。”
好一個李懷珠,好一個少年英雄,隻見他拳頭攥的生硬,牙關咬的“嘣嘣”作響,眉頭緊鎖,目視前方,踏開步子趕路。正走間,卻見前方奔來兩位騎馬漢子,身後留下一縷黃塵。看他們均頭頂壯士巾,身著壯士服,足登黑靴,手握寶劍,麵貌清秀,氣宇不凡,騎在馬上英姿颯爽。他沒有逗留,與那二人擦肩而過。
騎馬的其中一人說:“長兄,你看剛剛過去那人凶眉惡眼,殺氣甚重,必定心裏有事。”
另一人說:“二弟,你看那人的相貌與昨夜的李二公子十分相似,他不會就是李大公子吧?”
“想什麽呢,天下哪有這等巧事?”
“二弟,既然無法確定,那就不要亂猜了,到了李家寨就知道了。”
二人不再說話,向北疾馳。
對,親們猜的很對,這兩人正是吳氏姐妹。由於他們女扮男裝,遂口稱兄弟。
這二人向北趕了一段途程,路經一條十字路口時,迷失了方向,正好遇到一位老者。
吳月英下馬走到這位老者跟前,一揖到地,問:“老爹,敢問城北李家寨從哪條路走呀?”
老者甩頭道:“你們就從右手邊那條路走,前邊上個山坡,轉兩個彎就到了。”
吳月英抱拳道了聲:“多謝老爹。”上馬又與妹妹繼續趕路。
吳氏姐妹到了李家寨,隻見四下塌了不少房,倒了不少牆,到處都是破瓦片,地麵上遍布枯枝雜草,破牆外直立一棵老槐樹,院子裏坐落兩間茅草屋。二人將馬拴在槐樹上,隻見屋裏出來一位衣衫襤褸,滿頭銀發的老婦人。
吳月英上前施禮問:“大娘,這裏是李家寨嗎?”
老婦人說:“正是呀!”
吳鳳英問:“老人家,李懷珠和李懷玉弟兄二人在家嗎?”
這個老嫗正是李老夫人,她打量了一番麵前這二人,隻見他們衣冠楚楚,五官清秀,道:“啊呀,我的二兒子李懷玉昨天去吳家莊他嶽父家投親去了,我那大兒子李懷珠今天清晨放心不下,也去吳家莊找尋他弟弟去了。”
姐妹倆聽了這話點了下頭,相視一笑,意思說:看來路上遇到的那人果真是李大公子。
老夫人好奇的問:“莫非二位相公認識我那兩個兒子?”
吳鳳英眼珠子轉了下,說:“伯母,我們與他弟兄是好朋友,今天特來貴府與他們商討長安趕考之事。”
李老夫人熱情的將二位客人請進屋裏坐下,傷感地說:“孩子們,我們家一貧如洗,又髒又破,希望你們不要介意。”
吳月英歎了口氣,說:“伯母,看您說的,貧富本無根,總有一天您家的日子一定會好起來的呀。”
“二位相公,老婆子有心給你們做飯,可是家裏黃米前天吃了一頓,穀米昨天掃淨,實在無有糧食拱你等食用,隻有等我兩個兒子回來借些糧食再款待你等。”老夫人越說越傷心,不由得淚流滿麵。
二女實在不忍心看著婆母傷心下去,連忙摘下頭巾,除去外衣,甩下大靴子,散下長發,露出三寸金蓮,雙雙跪倒在地,叩頭道:“婆母在上,請受兒媳一拜。”
老夫人一看眼前的兩個男子忽然變成了兩個女子,嚇得魂飛魄散,顫聲問道:“你……你們是何人?莫不是妖道來了嗎?”
吳月英搖頭道:“婆母,您不要害怕,我是您的大媳婦吳月英。”
吳鳳英忙道:“我是您的二媳婦吳鳳英。”
老夫人大吃一驚,攙起二位姑娘,問:“你們怎麽來了?”看她們膚色雪白,美若天仙,她一時束手束腳,萬分緊張,又自卑的垂首問道:“難道你等不嫌我家貧窮嗎?”
吳月英笑道:“我等生是你李家的人,死是你李家的鬼,豈有嫌棄之理?”
吳鳳英眼波流動,道:“婆母,何人不想坐轎被人抬,哪個不想升官早發財?隻要我二人過了你李家的門,就算在草窯裏度日,用酒盅子舀米、蛋殼兒點燈我等也心甘情願。”
老夫人感動的老淚盈眶,道:“沒想到你二人如此開通,如此賢良,真乃我李家萬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