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鳳四年,大唐東都。

夜半,風起。

洛陽南麵的萬安山仿佛矗立在天地間的一頭巨獸,獸首處的南闕天門峰在狂風中昂著頭顱,望向頭頂上隨風匯聚的漆黑雷雲。

雲團有了生命一樣不斷翻滾扭動,無數纖細電光像池塘裏嬉戲的遊魚,不斷穿梭其間。

其中不時朝下方探出樹枝狀的閃電,讓人不禁覺得就在下方的高山上,有什麽正在瘋狂地引誘著閃電,讓它迫不及待地想要降落。

終於,一道粗大的金色光芒劃破長空,從雷雲裏迅猛墜下,伴著瓢潑驟雨直劈山巔,層巒疊嶂的萬安山也同時被照得一片雪亮。

電光中,南天門上六合觀裏,懸崖上的廟堂頂部,一根下粗上細的銅柱就像是一把伸出的巨槍,自殿內朝著天際直直刺出。

在大唐百姓眼中不可逾越的天地差距,對這道金色閃電來說,不過一眨眼就能到達。

隻用了一瞬,閃電就尋到了這根現成的“通道”,在震撼大地的雷聲裏,閃電雷龍般蜿蜒,劈在殿內安置的巨型丹爐上,爐頂豎起的銅柱瞬間發紅,變得滾燙,炙烤著雨水,形成絲絲白霧,仿佛馬上就要熔融。

天雷的力量太過巨大,整個丹殿都被撼動,雕滿日月星辰和九重雲天圖案的丹爐來回震**,綁縛在四條銅龍口中的巨大銅鏈劇烈顫抖,發出刺耳的嘩啦聲。

暴雨落下,沒有新的閃電被引入丹爐,被震動的銅鏈在雨聲中也逐漸變得安靜。

殿外,電閃雷鳴時斷時續;殿內,丹爐之上,一個**身影盤足端坐。此人雙手結印安置膝頭,指呈蓮花狀,**沐浴在大雨裏,就像在借助雷雨的巨力進行著神秘的修行。

隻是——他沒有頭。

不但缺了頭顱,他的胸腹處似乎完全敞開,瞧著像個黑洞,那根引雷銅柱從下而上端正地把他穿刺在爐頂,腹中之物滾落下來,懸在他腿上,影影綽綽,讓他跟這座巨爐融為一體,妖異,恐怖,又極度邪惡。

在他已經被雷劈得焦黑的脖頸上,幾縷白色煙氣帶著焦糊的腥味,在一陣陣閃電光芒裏升騰,漸漸地彌散在殿堂黑暗的角落中……

東都洛陽的西北方,雕梁畫棟的上陽宮中。

一個少年太監正在瘋狂奔跑,每一步都在暴雨過後的地麵上激起水花。他氣喘籲籲,臉蛋漲紅,全身濕透,仍不敢有絲毫停滯,瞄準前方的一片宮闕,繼續竭力狂奔。

不久後,少年太監來到仙居殿外,神情緊張地對一名額貼梅花花鈿的宮裝少女說了些什麽。

宮裝少女大驚失色,她麵色發白地進入仙居殿,沒有心思看一眼屏風上壯麗的大唐天下風物圖,就匆忙從十二扇巨屏旁繞過,邁著碎步來到內殿的銅製梳妝鏡旁。

鏡前,一名美貌豐腴的女子正閉著眼睛,任憑身後的宮娥小心翼翼地用鹿角金梳打理著她黑亮的長發。

少女使了個眼神,侍奉的宮娥們迅速退去,她湊到女子耳邊,低語起來。

“正諫大夫明崇儼死了?死在陛下所賜的六合觀中?”

女子蛾眉倒豎,怒容滿麵地霍然站起。梳妝台差點被她突然的動作帶翻,一盒胭脂從梳妝台上滾下來,摔得粉碎,染出一地血紅。

“天後息怒!”少女連忙跪在地上。

“他們還是下手了。明崇儼是我和陛下的人,殺他,目標又何止他一人?”女子麵色冷沉地道,“婉兒,傳我的口諭,著大理寺徹查此事!”

上官婉兒卻有些遲疑。“天後,曾經與您作對的宰相張文瓘兼任過大理寺卿,此人去年已命歸黃泉,可他的舊部至今仍對您格外防備,隻怕大理寺此番是不會盡心的……”

說到這裏,上官婉兒點到為止地停了下來。

“哼,這些對我不滿的人,根脈倒是紮得很深,人死了也還是不省心。”天後武媚娘思索片刻,然後揮袖道:“那就叫上李紹,讓他和大理寺一同調查,有他在,不論什麽案子,總能得到我想要的結果。”

上官婉兒思索片刻後,順從地行禮道:“是!天後。”

在她離開後,武媚娘起身緩步來到窗邊,向遠方看去。在她的視線裏,遙遠的洛陽城中,整整齊齊的坊市就像水墨畫出來的一樣,影影綽綽地鋪展在遠方的地平線上。

她轉身來到另一扇窗前,極目遠眺。那個方向,正是李唐皇族的根基西京長安的所在。

“說來,明崇儼曾開罪東宮,此事恐與太子有關……”她怒視著那邊的天與地,又像是在詢問著那個創造了曠世偉業,現已死去多年的李唐帝王。

“太宗陛下,這莫非是你的詛咒嗎?”想起剛入宮時的日子,她的眼中浮起了一點哀傷。

“可惜,現在的武媚娘,已不是過去被你賜名的少女,就算真是賢兒,也一樣是順我者昌,至於逆我者……”

她沒有把話徹底說完,隻是菱角般豐滿的嘴唇在她說出這句話時微微勾了起來,露出帶著煞氣的冷酷笑意。

唐高宗李治曾用年號,676—679年。

唐朝東都洛陽城中重要的宮殿建築。上元二年(675年),唐高宗采納司農卿兼知東都營田韋弘機的建議,在東都苑東部、皇城西南隅修建上陽宮。上陽宮南臨洛水,西拒穀水,是唐代洛陽宮殿建築中最具規模的建築。唐高宗後期,常來上陽宮聽政。

唐宋女子的一種麵飾。唐宋女子多流行滿臉貼上各種花形的花鈿,即用極薄的金屬、彩紙等剪成各種小花、小鳥、小鴨等形狀,用一種哈膠粘貼。

官名。秦置。專掌議論。西漢置諫大夫,東漢改稱諫議大夫,秩六百石,掌侍從顧問,參與謀議。名義上隸光祿勳。隋、唐隸門下省,掌侍從規諫。龍朔二年(662年)改稱正諫大夫,神龍元年(705年)複舊稱。

官名。漢景帝時始置,其前身為秦之廷尉,九卿之一。其後或稱大理卿,或稱廷尉。隋唐時為大理寺之長官,隋為正三品,唐為從三品。其職責為總理大理寺之事務以及量刑決獄。宋於神宗元豐年間始設卿。曆代因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