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元四元之術已經是當世最頂尖的算學難題,而邢中和的五穀奇算卻在四元之術上又加一元,稱為五元之術。這基於五元之術出發的五穀神算也是邢中和最引以自傲的成就,今日就成了邢中和對江逐流算學水平的試金石。江逐流拿過邢中和的題目一看,原來一個求稻、黍、稷、麥、菽五種穀物產量的算題,其中涉及到麵積、用水、用時、用肥等因素的考量,最終轉化為一個含有五個未知數的三次方程組。這種題目如果用古代算籌來解算,自然是紛複繁縟,但是用現代數學的方法來解算,卻不是什麽難題,無非是多耗用一些時間罷了。江逐流輕輕拈起毫筆,在硯池裏麵潤了潤筆尖,整理一下思路,隨即右手提筆疾書,左手拇指輕掐其餘四指指節,默算各個方程的變量,推算出五個未知數的答案。一路演算下來,也不過大半盞茶的工夫,江逐流就順利求出了稻、黍、稷、麥、菽五種穀物產量各是多少。

邢中和接過江逐流遞過來的紙張,看著上麵分毫不差的稻、黍、稷、麥、菽五種穀物產量數額,心潮澎湃到了極點。這江逐流到底是師從何人?這神秘莫測的“咒符神算”又是哪一算學流派所創?這邢中和眼裏,江逐流這神秘莫測的“咒符神算”就如同信手塗鴉一般,偏偏就這樣信手塗抹,最後就能得出五元之術的算題答案。“江老弟,你果然高明!如此短的時間內就求出正確的答案,邢某真是佩服!”邢中和強壓著心中的激動,裝出一副渾然不在意的樣子說道,“邢某這裏還有一道算題,不知江老弟可否再為邢某計算一下?”江逐流嗬嗬一笑,道:“有何不可?少監大人隻管出來!”邢中和提起筆來,緩緩地寫下了第三道算題,這道算題名為“六駿之惑”,其實邢中和自己也不會計算。他今日把江逐流請來家中,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想看看江逐流能不能幫他解開這道耗費他三年光陰的“六駿之惑”。那麽這“六駿之惑”究竟是一道什麽樣的算學題呢?原來是求“拳毛?、什伐赤、白蹄烏、特勒驃、颯露紫、青騅”這六匹神馬的速度的算題。其中涉及“和之、差之、倍之、半之、分之、越之、交之”等七個變量。這七個變量互相交織在一起,就如同一團亂麻一般,讓邢中和這等算學大師也無從解其。尤其是這“六駿之惑”表麵上看似是六元之術,其實卻暗含七個未知變量,實乃是在六元之術更上一層的七元之術。而以邢中和的算力,也就是堪堪能解開五元之術,六元之術是萬萬解不開的,更別說難度遠在六元之術之上的七元之術了。

那麽“六駿之惑”這道算題究竟是什麽來曆呢?給邢中和出這道“六元之惑”這道算題的不是別人,正是邢中和的頂頭上司,判司天監李思聰。這李思聰又是何許人也?他乃是北宋時期赫赫有名的算學大師,道號洞淵,他所著的《洞淵集》更是後人研究北宋數學發展的經典算學著作。那麽李思聰既為邢中和的上司,為什麽要給邢中和出“六駿之惑”這道算題,又在邢中和三年時間內沒有解出來的情況下不講授給邢中和解法了呢?其實原因非常簡單,李思聰和邢中和雖然為正副職、上下級的關係,兩個人之間的關係卻勢如水火。而讓兩個人的關係勢如水火的原因非常簡單,就是兩個一個是佛門弟子,一個是道家傳人。在中國古代,有相當一部分精通天文術數的算學家是僧人和道士。比如唐朝製定出《大衍曆》的僧一行就是佛門弟子,精通天文術數。而同屬於唐朝,卻比僧一行早幾十年的道士李淳風同樣也是天文學家和算學家,他製定的《麟德曆》是僧一行的《大衍曆》沒有出現前的唐朝官方曆法。按理說,無論是佛門弟子還是道家傳人,在數學思想上應該是相通的,所不同的無非是一個信奉的是元始天尊,一個供養的是釋迦牟尼。可是在古代,自然科學並沒有那麽發達,思想往往與宗教信仰理念混雜在一起。對這些方外之人來說,算學並不是算學,而不過是他們信仰元始天尊或者釋迦牟尼的附屬產物。一旦牽涉到宗教信仰層麵的因素,事情往往就複雜起來了。再回過頭說司天監少監邢中和與判司天監李思聰。他們兩個一個信仰元始天尊,一個供奉釋迦牟尼,若是兩個人不在一起,本無甚相幹,偏偏兩個人俱在司天監任職,又是上下級關係,平時在討論算學和天文學疑難問題時難免不起爭執,一旦爭執起來,又難免不互相向對方闡述各自的算學思想來源,這麽一來,又難免會牽扯到各自的宗教信仰,因為他們的算學思想本來就是宗教信仰的附屬品。這麽你來我往的,最後算學之爭就變成了宗教之爭,再加上兩個人火氣都大了一些,最後就互相攻訐起來。既然兩個人互相攻訐,互不相讓,那麽怎麽解決呢?問題從算學開始,那麽就從算學結束,兩個人隻能互相以算學題目考驗對方,隻要能把對方難住,就不證明了自己信奉的宗教比對方信奉的宗教優越嗎?佛經和道典雖然互不相通,但是算學語言卻是相通的啊。於是司天少監邢中和與判司天監李思聰互相給對方出算學題目,兩人訂下約定,一旦誰算不出來,誰就要向對方認輸,承認自己信奉的宗教不如對方信奉的宗教。邢中和自持算學天分過人,給李思聰寫出了他獨創的“五穀奇算”。邢中和心想,這四元之術已經是世間頂尖的算題,我這五元之術更是頂尖中的頂尖,你李思聰再厲害,這次總要吃個啞巴虧吧?可是邢中和萬萬沒有想到,他認為難上之難的“五穀奇算”李思聰在三天之內就計算出了答案。更讓邢中和沒有想到的是,李思聰竟然給他出了一道“六駿之惑”而這個李思聰還分外缺德,在這號稱“六元之惑”的算學題目之中竟然暗藏七個未知變量。這名為六元實乃七元的“六元之惑”算題,一下子就把邢中和難為住了。邢中和整整算了一個月,也沒有求出七個未知變量。最後邢中和不得不向李思聰俯首稱臣,違心地向李思聰承認自己信奉的釋迦牟尼不如李思聰信仰的元始天尊。

在接下來的時間內,邢中和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解這道“六駿之惑”的算題上麵,可是整整三年時間下來,邢中和也沒有找出解算“六駿之惑的門徑出來。而那李思聰每次在司天監中見到邢中和後,就是忘不了挖苦邢中和,勸邢中和脫離佛家,皈依道家。這讓邢中和怎麽能忍受下去?無奈之下,邢中和隻好借口幫山陵使司衙門堪輿風水,整日裏在山陵使司衙門廝混。若不是這層緣故,他邢中和堂堂一個正五品的司天監少監,整日裏出沒山陵使司衙門算什麽事情啊。那麽是不是道家算學果然比佛門算學高深呢?其實並不盡然,在中國古代,道家算學和佛門算學各有所長,各擅勝場。可是具體到天元之術上,道家算學就要比佛家算學高上一籌。因為天元之術所謂的“元”,就是來源於道家典藏。從古算學上來講,河圖、洛書和五行都是來源道家思想,天元之術又是從河圖、洛書和五行中發端,而“立天元一”更是道家算學的獨創,最後被佛家算學借鑒過去。因此,邢中和和李思聰這一場佛道之爭可謂輸得冤枉,用後世流行的話來說,邢中和等於是和李思聰“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找一場錯誤的戰爭”。這次邢中和在長慶樓遇到江逐流,又見江逐流的算學造詣果然如傳說中的那般厲害,自然心中就想起來了李思聰三年前為他出的“六駿之惑”,這江逐流算學造詣如此了得,是不是能幫他解開這道困擾了他三年的“六駿之惑”呢?邢中和把這“六駿之惑”充滿期待地遞給江逐流,他心中說道,江老弟,我邢中和能不能洗刷這三年之恥辱,就全靠老弟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