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與啟示

“第一書記”怎樣體現“第一價值”

選派優秀機關幹部到農村任村黨支部第一書記,是黨中央為了選好配強村黨支部書記、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重要舉措。然而現實是,有些選派的“第一書記” 因來自不同層級、出自不同環境,對農村工作有著不同的認識、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思路。有些隻臆想“第一”的權利,沒有理清“第一”的職責和義務,導致“第一書記”不能盡快進入角色,甚至不稱職、不勝任的現象時有發生。

當前,全國上下正深入開展農村扶貧脫貧攻堅工作,可以說時間緊任務重,倘若“第一書記”們沒有真正認清第一書記工作的重要意義和作用,沒有把“第一”精神切實貫徹在到駐村履職工作中去,甚至將“第一書記”作為撈取基層經曆的政治資本,那勢必會給扶貧脫貧攻堅工作帶來不利影響。因此,在筆者看來,“第一書記”唯有在“四個一”上下足功夫,切實將群眾利益放在首位,主動解決好群眾所需、所急、所盼的困難和問題,才能不辱使命、履職盡責,真正有所作為,體現“第一價值”。

俯下身子接地氣,學習掌握“一手資料”。向實踐學習,向人民群眾學習是共產黨人的基本工作方法。作為“第一書記”到了農村,首要的是放下機關幹部的“官”架子;放下文化層次高“自負清高”的架子;放下對農村農民“一知半解”的架子。在實踐中多些俯下身子,真心實意的和農民交朋友,以心換心的搞調研,換位思考的解難題,恭恭敬敬的當學生,做到不恥下問,學而不厭。這樣才能讓農民

群眾把你當親人為知己;才能讓他們掏出心窩說真話講實情;才能摸準農業發展的障礙,找到農民增收的途徑;才能在去偽存真,由表及裏的分析中長知識增才幹,掌握農村發展穩定的發言權,成為農民心中有知識有能力的村官。

挺直腰膀有銳氣,勇於擔當“一肩責任”。作風代表形象,黨政機關幹部的言行不僅代表自身素質,更重要的是體現黨和政府的形象。作為到農村任職的“第一書記”,農民群眾不僅看你怎麽說,更重要的是看你怎麽幹;不僅看你的身體是否在農村,更要看你的心是否在農村,因此我們下到農村關鍵的是解決下得去,蹲得住、長堅持的紮根問題。要用實際行動去克服“到農村鍍金”的臨時觀念;克服“走馬觀花”的調研觀念;克服“蜻蜓點水”的走讀觀念;克服“心掛兩頭”的浮躁觀念。切實樹立起“身下”更要“心下”的意識,不當客人當主人,不當外人當家人,把農民的事情當成自己的事情去辦,既要立足當前解難題,更要想到長遠群眾得實惠。這樣去做,農民群眾才會真心實意的擁護黨和政府的決策,自覺自願的落實黨在農村的各項政策,同心同德的建設自己的農村新家園。

心係群眾注生氣,務實解決“一線問題”。以人為本,執政為民,服務群眾是共產黨人的責任所係。有時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就能起到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作用,折射出太陽的光輝,調動起群眾致富奔小康的積極性。“第一書記”必須強化黨的宗旨意識、心係群眾的責任意識。像焦裕祿、楊善洲等先模人物那樣,事事處處想著群眾,大事小事關愛著群眾,把群眾當成

自己的衣食父母,忠實地履行職責,為他們辦實事解難題。在服務群眾中“勿以善小而不為”,從大處著眼,小事做起。既要抓好農村經濟的發展壯大,更要抓好群眾最關心,最現實,最需要解決的生活小事。既要抓好群眾當前共同急需解決的事情,更要抓好關乎群眾長期受益的大事難事。這樣做群眾才會把“第一書記”看成有人情味,有責任心,最可信賴的人,才能把黨和政府的關愛刻在群眾的心裏。

腳踏實地增底氣,敢於實現“一流業績”。在為群眾服務的工作中,如果我們脫離客觀實際,一味的追求麵子工程,形象工程,違背了群眾意願,做急功近利的表麵文章。那麽我們就背離了初衷,背離了黨和政府下派“第一書記”的工作目的。在這個問題上作為“第一書記”,首先要腳踏實地,尊重群眾,相信群眾,依靠群眾,把農民群眾作為農村經濟發展的主體,了解他們的意願,傾聽他們的呼聲,掌握他們的期盼,讓民意在決策中唱主角。其次,不耍個人權威,不搞個人說了算,不指手畫腳定調子,充分發揮村“兩委”的民主議事作用,讓決策在民主中更加科學。把符合民生民情民心,符合農村當前和長遠發展,符合黨和政府政策的事情辦到老百姓的心坎上。最後讓民意貫穿到決策落實的全過程,經常傾聽群眾對決策執行的意見,隨時改進工作措施,把群眾滿意的工作決策落到實處。這樣,農民群眾才會從心底感受到“第一書記”不是“天橋的把式”,而是老百姓致富的貼心人,農村經濟發展的領路人。(李華明)

(來源:求是網2016年12月22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