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從最初提出到逐步發展的黨建總目標

作為一個現代政黨,有沒有一個鮮明的正確的黨建總目標,是衡量其是否具有先進性、是否發展成熟的重要標誌。對於馬克思主義政黨而言,黨的建設總目標猶如一麵旗幟,指引黨員前進的方向,攸關黨的興衰,決定著黨和人民事業的前途與命運。正是因為如此,中國共產黨自革命年代提出自身建設的總目標,並伴隨地位與使命的變化不斷對其進行調整和完善。90多年來,黨的建設各項工作都是圍繞這個總目標來開展的,黨自身也在實現這個目標過程中不斷發展與成熟。

眾所周知,黨的自身建設是一個係統的複雜的工程,既包括黨的奮鬥綱領、黨的指導思想、黨的根本任務、黨的領導地位作用、黨的策略、黨的路線方針等方麵,也包含黨的自身建設的總目標、基本內容、基本方針、基本原則、基本方式方法等。應該說,黨的建設每一個方麵都不可忽視,都具有很大的關聯性。不過,相對於黨的建設其他方麵來說,黨的建設總目標無疑更具有戰略性和根本性,它是黨的性質和任務在一定曆史時期的集中表述和體現,決定著黨的建設的方向,規定著黨的自身建設的總體要求,製約著黨的作用的發揮和實現,是黨的建設的總要求。因此,黨的建設總目標是黨的自身建設的首要問題和根本問題。

一個馬克思主義政黨,要肩負好自己的曆史使命,發揮好領導核心作用,就一定要以科學理論為指導,正確認識自己所處的時代、環境與曆史方位,提出正確的政治路線與政治任務,製定符合客觀實際的、能夠凝聚全黨力量的建黨總目標,並以此來引領、推動黨自身的發展壯大,實現人民和曆史賦予的職責。中國共產黨90多年曆史反複證明,能不能解決好這個問題,直接關係到黨和黨領導的事業興衰成敗。黨的建設的總目標正確,黨和黨領導的事業就發展壯大;反之,黨的建設的總目標錯誤,黨和黨領導的事業就會遭受挫折。

民主革命時期,在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落後國家建設一個什麽樣的黨和如何使黨真正成為領導人民實現革命勝利的核心力量,這是一個在馬克思主義建黨史上還沒有成功先例的重大曆史課題。馬克思、恩格斯和列寧創建的無產階級政黨,基本上都是以工人成分為主,以城市鬥爭為中心而形成、發展和壯大起來的。為此,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日起,特別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和抗日戰爭時期,在對中國革命道路進行探索的同時,對黨的發展和建設道路,特別是對黨的建設總目標也進行了艱苦的探索和研究。1939年10月,在同黨內把共產國際和蘇共經驗神聖化的教條主義不斷鬥爭中,也是在不斷總結正反兩個方麵曆史經驗教訓的基礎上,毛澤東同誌在《〈共產黨人〉發刊詞》一文中,首次鮮明地提出“建設一個全國範圍的、廣大群眾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完全鞏固的布爾什維克化的中國共產黨”的總目標,並把建設這樣黨的努力稱之為“偉大工程”。同時,毛澤東同誌還指出“:為了中國革命的勝利,迫切地需要建設這樣一個黨。”這一黨建總目標的提出,成功地解決了符合中國獨特革命道路的建黨思想和黨建總方向問題,即在舊中國小生產十分廣泛、經濟文化非常落後的情況下,我們需要在長期被敵人分割的農村根據地和白色恐怖下的城市中,建設一支團結統一、紀律嚴明、英勇善戰的中國工人階級先鋒隊。在這一黨建總目標的引領下,以毛澤東同誌為代表的黨的第一代領導集體,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指導,把黨的建設與黨的政治路線密切聯係起來,經過抗日戰爭、延安整風、黨的七大,成功地實施了黨的建設偉大工程,建設起一個領導人民成功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建立社會主義製度的馬克思主義革命黨。

新中國成立後,我們黨開始在全國範圍內執政,黨麵臨著政權建設、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繁重任務。革命和建設的性質自然不同,這就要求黨必須根據時代的發展,適應社會經濟建設發展的要求,把我們黨由領導革命的核心轉變為領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核心,這無疑也是一個“偉大的工程”,是一項“新的偉大工程”。

早在七屆二中全會上,毛澤東同誌就預見到黨的工作重心將開始由鄉村轉移到城市,由領導軍事鬥爭轉移到領導生產建設,要求黨的各項工作都應圍繞生產建設這一中心工作,並為這個中心工作服務。他還要求廣大共產黨員,必須用極大的努力去恢複和發展生產,去學習生產技術和方法。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同誌在黨的八大上又

提出,要團結全黨、團結國內外一切可能團結的力量,為了建設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的中國而奮鬥的口號。上述重要思想的提出,說明黨在全國執政後,一直努力探索執政黨應該是一個什麽樣的黨的問題。遺憾的是,黨的八大後,由於種種原因,黨未能沿著這條正確思路探索下去,而是走上了“以階級鬥爭為綱”的錯誤軌道,使黨的建設總目標偏離了正確航向。1967年10月,毛澤東同誌在《關於已經成立了革命委員會的單位恢複黨的組織生活的批示》中加了一段話:“黨組織應是無產階級先進分子所組成,應能領導無產階級和革命群眾對於階級敵人進行戰鬥的朝氣蓬勃的先鋒隊組織。”應該說,這是黨在全國執政後關於黨的建設總目標的第一次較為完整而明確的表述,正好50個字,當時被稱為“五十字建黨方針”,也叫“五十字建黨大綱”。後來,這一思想被寫入黨的九大黨章,成為了我們黨在那個特殊曆史階段的建設總目標和指導方針。

顯然,這個“五十字建黨大綱”所確立的建黨目標從根本上違背了社會主義的主要矛盾,違背了廣大人民群眾的要求和願望,也違背了時代發展的根本,所以它在實踐當中可以說未能起到加強黨的建設的積極作用,反而使我們黨的建設各個方麵受到了嚴重的削弱和破壞。正如鄧小平同誌所指出,要認真地研究解決“執政黨應該是一個什麽樣的黨,執政黨的黨員應該怎樣才算合格,黨怎樣才叫善於領導”問題。因此,進行和加強黨的自身建設,首要的、第一位的問題,就是要確立正確的黨的建設總目標。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黨開始了全麵的撥亂反正,在正確解決了執政黨的中心任務和政治路線問題的同時,要求自身建設必須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的新形勢,從而開始逐步探索和確立新的曆史時期黨的建設總目標。1980年1月,鄧小平同誌重申以往黨的正確主張:黨應該是一個戰鬥的隊伍,是無產階級的先鋒隊,應該是統一的、有高度覺悟的、有紀律的隊伍。隻有恢複到這種狀態,黨才能有戰鬥力。在黨的十一屆五中全會討論十二大黨章修改草案時,鄧小平同誌要求全黨在新的曆史條件下思考和解決執政黨應該是一個什麽樣的黨的問題。為此,黨的十二大明確提出“把黨建設成為領導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堅強核心”的總目標。這一黨的建設基本目標的提出,標誌著我們黨開始用一種新的思路來指導黨的建設。1983年10月,黨的十二大結束不久,在十二屆二中全會研究整黨問題時,鄧小平同誌又提出,要把“我們黨建設成為有戰鬥力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成為領導全國人民進行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的堅強核心”。這一論斷,是我們黨在新的曆史時期關於黨的建設目標第一次較為完整明確的表述。

從內容上來看,這一黨建總目標主要包含四個要點:第一,要堅持“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性質。第二,黨所肩負的曆史任務,是領導全國人民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具體來說,主要是領導人民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而不再是“以階級鬥爭為綱”。第三,黨在新的曆史時期仍然處於領導核心的地位,必須充分發揮黨對於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領導作用,這個地位不容動搖。第四,黨的建設所要達到的狀態,是堅強和有戰鬥力的。作為隊伍,必須有戰鬥力,作為領導核心,必須堅強。伴隨著新的黨建總目標的確立,“以階級鬥爭為綱”的錯誤理論對黨的建設的影響逐步得以清除,意味著黨的建設上的錯誤指導思想實現了撥亂反正。

隨著改革開放實踐的日益深入,黨的建設總目標也不斷完善起來。1987年黨的十三大報告第一次明確概括和闡述了黨的基本路線,這為黨的建設提供了新的指導理論。這份報告還著眼於改革,特別是政治體製,提出黨一定要適應這一偉大的變革,“能以嶄新的姿態,站在改革和現代化建設的前列,成為一個勇於改革、充滿活力的黨,紀律嚴明、公正廉潔的黨,選賢任能、卓有成效地為人民服務的黨。”這實際上把黨的建設目標進一步具體化了,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1992年黨的十四大對黨章進行了修改,修改後的黨章總綱規定:“中國共產黨要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宏偉目標,必須緊密圍繞黨的基本路線加強黨的建設,堅持從嚴治黨,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提高黨的戰鬥力,把黨建設成為領導人民沿著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不斷前進的堅強核心。”至此,我們黨就以黨章的形式確立了新時期黨的建設總目標,這也從

另一個側麵表明我們黨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決心。

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國際國內形勢的變化,對黨的建設也產生了巨大影響。這一時期內,世界上一些老黨、大黨由於跟不上時代的發展、得不到人民的支持而紛紛下台;同時,國內也出現了一連串的重大事件,嚴重影響了黨的執政安全。針對這種複雜而嚴峻的形勢,江澤民同誌指出:在中國,要團結凝聚十一億多人民,通過改革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集中力量把經濟搞上去,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宏偉目標,關鍵在黨;要深化改革,成功地創建人類曆史上沒有先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關鍵在黨;要堅持“兩手抓”,搞好兩個文明建設,關鍵在黨;要保持社會政治穩定,實現國家長治久安,關鍵也在黨。黨的領導、黨的建設是經濟建設和改革開放取得成功的基本保證,越是改革開放、發展經濟,越要加強黨的領導、抓好黨的建設。這一條任何時候都是絕對不能忽視、不能放鬆的,否則就會犯曆史性的錯誤。在這一思想的指導下,1994年9月黨的十四屆四中全會討論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加強黨的建設幾個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要“在當代世界風雲變幻的條件下,在當代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偉大變革中,把黨建設成為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武裝起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完全鞏固、能夠經受住各種風險、始終走在時代前列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同時,這次全會在總結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的建設新經驗基礎上,著眼於黨的建設麵臨的新形勢新問題,明確提出了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目標,實現了從黨的建設“偉大工程”到“新的偉大工程”的飛躍。

按照這一總目標,以江澤民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在全麵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中,在鄧小平同誌關於“什麽是社會主義、如何建設社會主義”探索基礎上,進一步思考了“建設什麽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新問題,創造性地提出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這一新的思想為指導,2002年11月黨的十六大提出,要“通過鍥而不舍的努力,保證我們黨始終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始終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這是新世紀黨對自身建設總目標的新要求,也是黨推動新的偉大工程的戰略部署。

進入新世紀後,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更加深入,黨所麵臨的執政環境也日漸複雜。為了應對複雜的執政環境所提出的各種新的要求與挑戰,我們黨提出了加強執政能力和黨的先進性建設新命題,並把它融入到黨的建設總目標中。2007年黨的十七大明確提出,必須把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作為主線,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貫徹為民、務實、清廉的要求,以堅定理想信念為重點加強思想建設,以造就高素質黨員、幹部隊伍為重點加強組織建設,以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係為重點加強作風建設,以健全民主集中製為重點加強製度建設,以完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係為重點加強反腐倡廉建設,使黨始終成為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求真務實、改革創新,艱苦奮鬥、清正廉潔,富有活力、團結和諧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關於黨的建設總體部署,研究解決黨的建設麵臨的重大問題,2009年9月中共中央召開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在這次全會上,黨中央對黨的建設總目標又作了進一步發揮,提出“進一步把黨建設成為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求真務實、改革創新,艱苦奮鬥、清正廉潔,富有活力、團結和諧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確保黨始終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不難看出,十七屆四中全會提出的這個目標,是我們黨在新世紀新階段對黨的建設總目標的繼續發展和完善,既符合黨的建設的實際情況,又充分體現了時代發展的總要求。

2012年11月黨的十八大再次強調,全黨要增強緊迫感和責任感,牢牢把握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這條主線,堅持解放思想、改革創新,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全麵加強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反腐倡廉建設、製度建設,增強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建設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確保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