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孔殿承五點半就醒了,這是原主的生物鍾,但他應該也是習慣早起的。

畢竟,早起的鳥兒有蟲吃。

孔殿承沒有再吊嗓子——孔雀的音色比不上百靈鳥,但勝在聲音很有穿透力,他還是不要擾民了。

他跑步二十分鍾,又練習壓腿、腳步、水袖、踩蹺……

他的確顏值出眾,但光有一張臉是不夠的,其他的基本功也不能落下。要扮相好,有身段,在台上行走輕盈飄逸,水袖舞得翩若驚鴻,那才叫好看。

孔殿承是有點完美主義的,既然要做,他就要做到最賞心悅目。就像曾經,他的羽毛顏色最鮮亮,尾屏最完美。

學京劇的沒有不被師父念叨過——“一天不練手腳慢,兩天不練丟一半,三天不練門外漢,四天不練瞪眼看。”[注]

這些基本功,一天也不能鬆懈。

雀的習性就是清晨溜達到溪邊喝水梳洗羽毛,然後去覓食。孔殿承覺得自己現在的生活和孔雀也差不多,隻是把溜達換成了練功。

他洗完澡之後就去覓食。

之所以說是“覓食”,是因為孔殿承不會做飯,他隻有到附近的早餐店解決早飯問題。

吃完飯,他就要上學了。

對於上學,孔殿承有點排斥不願意接受,但也覺得新奇,總的來說,他沒有排斥到想輟學的地步。

周一要升旗,同學們都會稍微提前一點到校。

孔殿承踩著點到操場時,各班的隊伍已經快站滿了,他按照記憶,往初三二班的位置走去,並沒有注意到,他從一個班經過時,就引發一陣竊竊私語。

找到初三二班,他就站到自己的位置。

班級的站位是男女生分兩列,按身高由高到矮站。孔殿承一米八,站在第三排。

二班和三班前排的人就像見到太陽的向日葵似的,一直轉著腦袋看著他走到隊伍中。

站在孔殿承旁邊的男生猶豫了片刻,開口:“同學,你是不是走錯班了?”

孔殿承轉過臉,看了說話的人一眼,費勁地想了一會兒,才從記憶的某個角落扒出這人叫“趙崇”。

“這不是初三二班?”他挑眉問道。

“是啊,你……”

旁邊的一個女生扶了扶眼鏡,說:“好像是孔殿承。”

“孔殿承?怎麽可能?他不長這樣啊!”趙崇下意識反駁,可仔細一想,孔殿承好像就長這樣,隻是以前整天低著頭,一點都不引人注意。

趙崇難以置信地盯著孔殿承,憋了半天,吐出一句:“這是靈氣複蘇,你洗髓成功了嗎?”

怎麽就忽然容光煥發,好看得不像人了呢?

孔殿承:“我隻是把頭發撩上去了而已。”

學校對學生發型的要求沒那麽嚴格,隻要不染發,不留特別誇張的發型,學校就不會多管。

孔殿承的頭發就稍微有點長,劉海兒已經遮住了眉毛,現在他把額發全梳上去,露出光潔的額頭,也讓這張沒有瑕疵的臉完整地露了出來。

最重要的是氣質的改變。

以前的孔殿承低調地就像是個透明人,他就是班級中的邊緣人,經常被人忽視。

當然,也是他自己不願意和同學們有太深的交情。

比起同齡人,“孔殿承”既成熟又單純。

說他成熟,是因為他從小學戲,已經半隻腳踏進社會,不會像同學們那樣,期待今天的作業少一點,有著為朋友兩肋插刀的哥們兒義氣,暗戀或給某個女生寫情書;

說他單純,是他不會像成年人那樣長袖善舞,盡量和每一個人都處好關係,發展人脈。

他在班裏人緣不怎麽好,大多數同學不是刻意孤立他,隻是玩不來,兩方互不打擾。

但也有人看原主不順眼。

十五六歲的少男少女,正是二次發育,開始在意性別的時候。

很多思想還不成熟又中二的男生就會覺得,男生就應該有男生的樣子,像孔殿承這樣不打遊戲、不喜歡打球、還在戲台上扮成女人的男生,他們會覺得“娘”,不想和他有交集。

甚至有幾個男生會故意當著他的麵,用玩笑的口吻說那些嘲諷傷人的話。

原主不會因為這點無知的偏見而自卑,他通常都裝作沒聽見,不理會那些人。

換成現在的孔殿承,他更是沒有任何要和同學們打好關係的想法。

他和這群小屁孩哪裏能玩到一塊去呢?而且,初中生涯就剩不到兩個月,畢業之後,大家就分道揚鑣了。

不過,要是有人當著他的麵陰陽怪氣,他可不會選擇聽而不聞。

他可是孔雀!比牙尖嘴利,他可不會輸!

孔殿承輕抬下巴,看著趙崇,想看這人會不會狗嘴裏吐不出象牙。

而趙崇隻是一臉懷疑人生地轉過頭,又伸手摸了摸自己臉上的青春痘,心想:這人與人的差別也太大了吧,他不求皮膚像剝了殼的雞蛋那麽光滑無暇,最起碼也別像月球表麵似的……要是他向孔殿承請教護膚秘訣,會不會有點娘……

孔殿承眨眨眼,再一想,以前趙崇倒沒有當麵嘲諷過原主。

他收回下巴,無所謂地聳肩,又低頭從口袋裏掏出一本巴掌的書,默默看起來。

書的封麵上寫著:初中必背古詩詞。

在孔殿承低頭的時候,前排的女生用書本遮住手機,偷偷拍了一張。

對麵臨中考壓力的初三生來說,校園裏稍微有點新鮮事,就是枯燥的生活中的調劑。

升旗結束後,初三二班和臨近的三班的同學——多是女生,就三三兩兩地聚在一起,壓著興奮的嗓音八卦著。

“當了三年的同學,怎麽快畢業了,才發現他這麽好看?”

“他以前也挺好看,就是沒有這麽……嗯,沒這麽耀眼。”

“難道這就像是偶像劇中的女主,被發型封印了美貌?”

“太帥了吧,你們班有這麽一號人,怎麽這麽低調?”這是別的班同學問的。

二班的女生:“……”

她們以前也沒有發現啊!

以前的孔殿承就像一道沉默的影子,也很少參加集體活動,很多時候他們就是看到了人也沒有什麽特別的印象。

“他不會是化妝了吧?怎麽那麽白?”

“還是像明星一樣打針了?”

“怎麽可能?哪有這麽快速有效的美白針啊?”

……

有人把孔殿承的照片發到表白牆上:“給學弟學妹們看看,什麽叫校草該有的顏值,也就是我們初三沒有參加,不然,這才是當之無愧的校草。”

學校每年四月初會舉辦運動會,那時候學生們會自發舉辦校草校花大賽。

當人聚成集體的時候,很容易產生集體榮譽感,班級、年紀之間就難免有比較和競爭。

可初一初二的學妹們都沒有反駁,甚至還在評論區尖叫。

麵對這樣降維碾壓的顏值,去拉踩隻會顯得自己沒有審美。

偷偷帶手機的學生畢竟是少數,那些照片和關於孔殿承顏值的討論還是在小範圍內發生。

至於三班的同學,雖然是近水樓台,但以前他們和孔殿承也不熟,現在貿然去搭訕,顯得自己好像不懷好意似的。

因此,大多數人隻是遠遠地偷瞄幾眼。

被題海的巨浪拍得頭昏腦漲的時候,能看到這樣的美人,實在讓人神清氣爽。

她們大概是體會到古人紅袖添香的快樂了!

這隻是一點小調劑,同學們的重心還是放在學習上的。

孔殿承也不例外,他發現很多知識學起來還是很有意思的——除了英語。

這是什麽鳥語?不對,要是鳥語,他說不定還能聽懂。

原主的記憶都在他腦子裏,可他要理解這些單詞句子,總要再轉個彎,他聽著老師講題,總是忍不住想睡覺。

孔殿承撐了十分鍾,還是選擇不勉強自己。

他不聽老師念經,隻是自己看卷子做題,好歹沒有那種昏昏欲睡的感覺了。

英語真的好難!還沒有接觸語文的孔殿承在心底哀嚎。

好不容易捱到中午放學,孔殿承覺得自己已經是個廢鳥了,他差點維持不住孔雀的優雅,直接癱在牆上休息一下。

可他還是忍住了,那樣也太有損形象了!

孔殿承從書包裏掏出早就準備好的零食——這就是他的午餐。

學校有食堂和超市,學校附近也有飯館,但孔殿承不願意頂著大太陽出門。

綠孔雀一直活得很精致:他們要生活在氣候適宜、樹木茂密、溪水幹淨清澈的地方,喜陰怕陽還討厭下雨。

要是天一熱,他們就懶得動彈,隻在陰涼的地方休息。

孔殿承還是會受這些習性影響,他不至於像普通綠孔雀那麽怕熱,但也不喜歡夏天的豔陽。

如果有選擇的話,他又何必勉強自己呢?

同學們大多數是一聽到老師說“下課”就迫不及待地離開教室,隻剩下幾個學霸為了節省時間,一般會選擇晚一會兒去吃飯。

孔殿承坐在最後一排,周圍已經沒什麽了人了,他也就不擔心影響到別人。

他把書本都收起來,專心地吃東西。

這時候,趙崇從後門走進來,看到這一幕,隨口問道:“你怎麽不去吃飯?”

孔殿承:“太曬了,不想出去。”

趙崇恍然大悟:“難怪你這麽白,原來是不曬太陽。”

孔殿承扯了下嘴角,說:“我皮膚白是因為我天生就這麽白,還曬不黑,我隻是怕熱而已。”

趙崇:“……”

他大概找到了孔殿承沒有朋友的原因了,說話這麽紮心,能討人喜歡才怪。

趙崇回到座位,拿了張卷子又準備離開。

孔殿承卻主動叫住他:“等等,你是要出校門嗎?”

趙崇猜到孔殿承可能是有事要托自己幫忙,他還是點點頭。

“你能不能在回來的時候,幫我買支雪糕?”

超市就在校門到教室的途中,不算繞路。

趙崇沒有拒絕:“可以。”

“謝謝。”孔殿承掏出一張十塊錢,“隨便買一個就可以,剩下的請你吃雪糕。”

趙崇猶豫了一下,接過錢之後還是好心地勸道:“這周末就是體育中考,而且還有一個多月就要中考,班主任也說了盡量不要亂吃東西。”

別人的善意,即使是多管閑事,孔殿承也不會惡語相加。

他笑著說:“謝謝你,我自己的身體,我心裏有數。你要是不喜歡吃雪糕,可以買別的呀。”

他自認非常高情商,沒有說“要是你身體不好,就不用給自己買雪糕。”

但這話落在趙崇耳朵裏,還是帶了一絲炫耀和挑釁。

趙崇想:孔殿承看著這麽弱都能吃,那他憑什麽不能吃?

永遠不要低估一個十六歲男生的好勝心!

於是趙崇回教室的時候給孔殿承帶了一支雪糕,也沒有客套地給自己也買了一支,不過他給自己買的比較便宜。

孔殿承吃到涼絲絲的雪糕,覺得自己又活過來了。

隻是等下午的語文課時,他再次神遊天際,甚至覺得比上英語課還痛苦。

英語課他是聽不進去,但語文,他是能聽進去,卻完全不理解。

他隻是一隻幼小可憐又漂亮的孔雀,為什麽要遭這樣的罪啊?再這樣下去,他怕自己會成為第一隻禿毛孔雀。

更讓孔殿承絕望的是,放學後還有考試,而且今天的科目就是語文。

初中沒有晚自習,但他們畢竟是初三,學校就在放學後安排了模擬考。

孔殿承覺得這考的不是試,而是他這隻弱小的孔雀,他都快被烤熟了!

他失魂落魄地背著書包離開教室,沒有想到,因為這場考試,他即將成為全校的“笑柄”……

作者有話說:

注:戲諺中的俗語,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