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鈴兒最聰慧了,多虧有咱的村子在,不然從外麵帶回來的新物種,得種上許多年才能知曉情況,接著慢慢推廣,許多由民間自己來完成。”

朱元璋稱讚下丘村的高人,人家在東西沒有帶回來之前,已經規劃好了如何種植。

包括什麽土壤好,適應何等環境,種植的規則。

東西一到,立即大量培育,隨後要求百姓去做即可。

下丘村的高人對每一種東西都熟悉,甚至把一些蔬菜水果的嫁接都給畫出來圖。

這太省心了,正常遇到一個新的作物,不應該是先恐懼,再觀察,隨後嚐試了解,發現好了後種,於種的過程中收集失敗和成功的經驗,再調整,最後推廣嘛!

結果這些在下丘村高人麵前根本不存在,所有的步驟全部略過。

朱元璋滿意,走著又來到了賣豬肉的地方。

天冷,也未冷到立即把豬肉給凍成硬塊的地步,下刀的時候還是軟的。

豬肉攤的旁邊掛著很多的稻草,用來穿豬肉拎著。

案子上多了一個手搖的絞餡機,這下不用細細地切做臊子了,莫說十斤,隻要你買,百斤也給你搖出來,要精肉就給精肉,要肥膘便給肥膘,軟骨又如何?

“有此物,那鄭屠鎮關西還能死嗎?”

朱元璋突然想起了羅貫中寫的《水滸》,由丹青圖書館來出版,挺暢銷的,主要是他分章,說書的最愛買,然後報紙上連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