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調和鼎鼐 第二十一回 勵精圖治徐階運籌帷幄 借刀殺人嚴嵩枉費心機(2)

接下來的事就證明,徐階暫不動仇鸞是明智的。大禮議已使正直朝臣傷筋動骨,文臣氣節銷蝕,諂媚成風,但正直剛烈的臣子永遠不會絕跡。有個叫徐學詩的,敢說話,與葉經、謝瑜、陳紹都為虞人,號稱“上虞四諫”。先前葉經、謝瑜、陳紹都彈劾過嚴嵩,未獲成功。徐學詩膽子比徐階大,動起嚴嵩來了。

嘉靖了解明軍諸多弊端之後,在命徐階思考對策的同時,下旨眾臣議“製敵之策”,也算是總結經驗教訓吧。眾臣們多少知道些弊端的所在,可誰敢說真話呢?大多奏陳一些空話、套話,什麽聖上天縱英明啦,什麽俺答不戰自退啦。這時徐學詩憤怒了。北京差點兒丟掉,大明險些垮台,怎麽還不痛不癢說官話?他是不要命了,就彈劾嚴嵩,大抵是攘外先必治內,治內必賢臣當道。現在那個嚴嵩,當了十年首輔,又奸又貪,而且胃口一天比一天大,勾結貴戚,庇護邊將,公然賣官,索討賄賂,致使這些文武官員,為了返本拚命盤剝百姓,大肆貪汙軍餉,而且舉有實例,嚴嵩收總兵官李鳳鳴兩千金,讓他複出鎮守薊州,收受衰老不堪的總兵官郭琮三千金,讓他專督漕運……同時還列舉其子嚴世蕃“凶狡成性”的罪行,他向聖上陳述,凡指斥其父子罪狀的,過後都借其他的由頭,或牽入其他官員的過失,或借用考察官員政績的名頭,堂而皇之予以削官罷職。

倒別說,嘉靖讀了這奏章,倒是“頗感動”,朝臣都講雞毛蒜皮,這個倒敢講真話,勇氣可嘉,看來嚴嵩該下台了。誰知嚴嵩氣數未盡。他在嘉靖身邊還有一個“知己”,那就是真人陶仲文。他在齋天與嘉靖閑談時說:嚴嵩這個人精忠報國,從不結黨營私,所以很孤立。這個徐“

學詩,不過是為他三個被罷職的同鄉泄私憤罷了。”真人的話比娘老子的話還中聽,於是嘉靖血管裏那剛有點溫度的血液頓時冷卻,徐學詩的下場是先下大牢,後削職為民。

在觀察情勢這一點上,徐階勝出了。但他也為徐學詩的事兒扼腕,多麽正直敢言!可惜出局了。他不動仇鸞,更不去觸動嚴嵩,因為不是時候。他傾注心力的是如何整頓明軍,提高戰鬥力。平心而論,徐學詩的做法是治本,徐階的做法是治標,兩者一比,高下立判。但徐階想的是,與其治本丟官甚至丟命,不如治標穩住位子,做點實事。類似的舉措,徐階的做法後人有評曰審時度勢,有所為有所不為,有人詬病,說他是滑頭。

徐階在府中廳堂不斷地徘徊著,深思熟慮之後,坐下揮筆疾書,向嘉靖報告了整頓軍隊的八項舉措。

徐階提出的八項措施,並不針對任何人,隻是就事論事,說事不說人,所以權貴勳戚包括嚴嵩父子,抓不著把柄,而嘉靖也覺得可行。這些措施說起來比較繁冗,卻也不得不說,要言之,一是嚴禁文官和軍隊統帥貪奸,把查實抄沒的贓款直接撥給邊軍,補充軍餉;二是軍隊整頓完成之前,各邊鎮不可輕易出戰,以堅守為主;三是邊地糧荒,糧價昂貴,軍費貶值,軍民饑饉,常有逃亡,用“平輸法”往邊鎮運糧,麥熟時在產糧區平價收購數十萬石,運往邊地,扣去運輸費用,糧價還低於邊鎮,安定軍心;四是陝西軍隊善戰,大同軍隊善牒,可見各軍都有所長,應揚長避短;五是裁冗汰弱,在各營中淘汰老弱病疾者數萬人,省下軍餉用於操練,用於獎賞,使“能者自勸,怯者自奮”;六是不憑資格選將,以驍勇善戰的將領取代論資排輩的勳戚;七是給邊將自主權,自行選兵,自行練兵,“居則自守一方,出則自當一麵”,避免了觀望、盼望救兵的陋習;八是強調京兵“瘦身”,練成“精兵”。還有一條就是除掉仇鸞,徐階沒有寫上,因為條件不成熟。直到兩年後,徐階才付諸行動。

歡迎您轉載分享並保留本文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