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華的發展固然是昂首向前的,可內裏的隱患真不是一點沒有。

畢竟,封建帝製的集權統治,雖然目前是整個世界的唯一。

但,它是有它的局限性的。

看似眼下大華在朱柏的引領之下突飛猛進,整個帝國上上下下就沒有不對朱柏俯首帖耳的。

這都是朱柏這個開國皇帝通過一條條實政、一次次成功慢慢打出來的成績。

更何況還有係統在背後的幫忙以及一眾忠誠度拉滿的係統人物。

可以這麽說,在大華,朱柏是真正做到了一言九鼎、口含天憲,他的話,就是聖旨,還是必須執行的那種。

從個人來說,這種感覺當然好。

可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一個人身上。

而且這個時間,還不是一兩天、幾年時間,而是長達幾十年!

想想都知道這裏麵的風險有多大。

可朱柏又能有什麽辦法呢?

領先一步是天才,可如果領先太多,那就是瘋子了。

所以,對於大華眼下的情況、隱患、問題,朱柏隻能徐徐圖之,盡量用溫和、隱蔽一點的手段慢慢來調整。

說白了,就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唄。

而朱柏重回上京城的同時,朱棣也在北平的新皇宮裏皺眉沉思。

如今的北平已然成了大明的新帝都,應天隻不過是以往的過去式了。

對於北平這個新都,一方麵是朱棣對於自己在北平就藩、崛起的一種紀念。

或許在他看來,這裏是他的福地,同時也方便他對於這座城市的掌控吧。

但更大一方麵的原因,還是因為北方需要這麽一個文化、經濟、人口的重鎮來提供支持。

大元朝一百多年下來把整個中原北方給禍害的實在不行了。

北方這地界,太多兵家必爭之地了。

大元入主中原的時候廝殺過一次;大元統治的時候,也不比戰爭的時候好多少,殺得也是一個狠。

之後大明崛起,朱棣朱柏的老爹朱元璋那也是帶著人在這片土地上各種廝殺。

要知道,當時朱元璋驅除的可不僅僅是大元,還有其他藩王呢。

陳友諒那些人麾下可都是漢家兒郎,不照樣殺了個痛快?

這一來二去之下,整個北方十室九空不說,存留下來的人基本上都是在大元的時候就被打斷了脊梁了的。

好在經過朱元璋那幾十年的回複、調養,終於好了一點了,新一代人也出生、成長起來了。

但跟工坊、海貿極度發達、氣候溫潤、錢糧富足的南方相比,還是有蠻大的差距的。

甚至在大華崛起,跟大明的溝通增加之後,這種南北方的差距還在不斷地放大。

畢竟海貿的運輸成本雖然便宜,但也要講究一個遠近不是?

能在南方解決的,幹嘛要繞上好些天冒著風險去北方呢?

因此,朱棣終於遷都了!

這等於硬生生的把整個大明的重心,通過皇帝的行政手段強硬的逼到北方來。

隻要國都在此,就不怕北方發展不起來。

而且,兩京十八省的製度,也被朱棣給提出來了。

說白了,就是在應天隨時準備一套能立即上馬的班子。

這樣一來,但凡京師這邊出了點什麽大問題或者天災人禍之類的,應天都能隨時補位。

但此時的大明,在朱棣的掌控之下,已經走出了一條跟原本曆史上截然不同的道路了。

如今的大明,對於整個疆域內的土地、吏治、經濟的掌控力絕對是合格的。

同時,作為一個戰爭狂魔,在朱柏那邊弄到了新式練兵法子以後,朱棣沒有絲毫猶豫的就在大明推廣了。

而朱柏的法子顯然也對得起朱棣的堅持和付出。

如今,這套法子已經從禁軍開始推廣到全軍了。

一隻隻軍容嚴整、軍紀嚴明、鬥誌昂揚的軍隊被朱棣投入到了戰場當中。

這些人來到戰場,不是來想著弄出多大功勞的。

他們是來長見識的!

在朱棣看來,練兵最後一道關卡就是實戰!

沒有見過血,沒有親手砍翻過幾個人的兵,那就不是好兵!

固然這樣一搞的話,北征的開銷又大了不少。

可如今的大明國力繁茂、民生安穩,財稅收入年年提升。

哪怕扛著這樣的開支,依舊有條不紊的向前發展著。

甚至在朱棣看來,若不是自家老十二的大華在一旁鎮著,此刻的大明絕對能恢複大唐之時萬邦來朝的天朝上國美景。

此時的北平皇宮內,朱棣身著袞龍袍,背負著雙手默默的看向南方。

這幾日,朝堂上多了不少替他歌功頌德的折子。

畢竟他登基以後,確實在不斷的開疆拓土,同時還沒耽誤國內民生的發展。

整個大明幾乎每年一個新台階的發生著變化。

可朱棣對此卻並沒有什麽自得!

他始終記得自大華回來之前,他和朱柏秉燭夜談時看到的那張地圖。

那是一張大華絕密的世界地圖。

在那上麵,他頭一次那麽清楚的了解到大明的情況,更是頭一次知道,在大明之外還有那麽廣袤的天地。

同時,也正是那張地圖,讓他明白了大華跟大明之間的截然不同。

而到了眼下的話,朱棣其實比其他人更加清楚大華跟大明之間那如同天塹一般的差距!

原本在他老爹手裏,錦衣衛隻是負責檢查國內官員的。

可朱棣總覺著大華哪怕是自家兄弟掌權,也不得不提防一二,因此錦衣衛那邊專門設置了機構、人手對大華保持著關注。

他其實直到現在,還記得當初朱柏仿若玩笑一般的在他耳旁問道。

“四哥,對蒙古國有興趣嗎?”

正是那番玩笑,讓他走上了一條完全不同的道路。

一條他自己更加舒服,同時也能讓他名留青史的道路。

可如今,需要他處理的事情也越來越多了。

朱高熾雖然是監國太子,但對於下一代的培養,他還是想自己來。

因為,他實在是擔心到時候老朱家再出現一個朱允炆那樣的廢物點心,那到時候笑話就鬧大了。

而就在他琢磨著後輩的培養問題的時候,一個奶聲奶氣的聲音從外麵傳來了。

“皇爺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