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朱柏來說,蒸汽鐵甲船的出現確實一個足以讓他激動的好消息。

這不是玩笑!

雖然這次因為一些陰差陽錯的原因,導致蒸汽機一出現就是以船用動力這麽成熟的麵貌出現。

可對於朱柏來說,這就是意外之喜了啊。

要知道,當初的歐洲,之所以能在世界舞台上崛起,憑借的可不就是工業革命帶來的生產力變革嗎?

農耕時代與工業時代的差距,已經不是簡簡單單的生產工具的變化了。

那是整個社會生產力的變革和跨越。

工業革命,看似是生產工具的變革,可實際上,對於整個社會都產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朱柏上輩子出生的時候都已經快要進入網絡時代了,對於工業時代可能沒什麽實感。

但他卻親身見證了電氣時代往網絡時代變遷時,整個社會的動**和跨越。

一批批新興富豪崛起、一批批新興公司出現,同樣更有一批批老式公司退出了曆史舞台!

而這,僅僅是電氣時代進入到網絡時代而已,線下的生產、銷售隻是被影響而不是消失。

工業時代可不一樣!

蒸汽機的出現,首先就是製造業的變革。

原本必不可少的人力資源權重變得迅速下降,但與此同時,高素質人力資源的需求卻進一步放大。

緊接著這些而來的,便是自製造業蔓延到貿易、民生、軍事的一係列變革。

不怪蒸汽機的出現叫工業革命,實在是它的出現對於以前那些舊有的手工作坊為主的舊有體係來說,是真的在革命。

不跟著革就得丟命的那種!

想想都能明白,成本隻有原來的一半乃至三分之一、五分之一,可偏偏產量卻比原來高了何止十倍?

這樣一來,當同行之中有人率先發起價格戰的時候,舊有的手工作坊連應戰的勇氣都沒有。

畢竟,你虧本賣的價格別人跟著賣還能大鄭特掙,這誰受得住?

當然了,這僅僅是製造業以及商貿而已。

蒸汽機的出現,對於大華、對於朱柏來說,更重要的在於交通條件的變化。

有了蒸汽機,有了鐵甲船,那火車遲早也是要出現的。

別看後世人普遍對於火車沒啥感覺,出門不是高鐵就是飛機的。

可實際上,一般人誰能感受到大宗貨物運輸對於鐵路、對於火車的依賴?

運輸大動脈可不僅僅是一個形容詞!

看似蒸汽機車的速度並不快,但當年的蒸汽火車就是這麽吭哧吭哧的拖著長長的車廂,晝夜不停的奔波,而後換來東南西北物資的調配、運轉的。

再配上集裝箱轉運,天知道這能提升多少倍運力?

對於一個國家來說,尤其是大華這樣的幅員遼闊、地跨南北的巨型帝國來說,火車、遠洋貨輪的聯運,簡直就是鎮國神器。

看似不起眼,可實際上,卻能讓一個國家脫胎換骨。

真以為當年“要致富先修路”隻是喊喊口號?

這特娘的簡直是至理名言好不好?

任何一個大國,誰家不是在交通運輸基建方麵下過大力氣的?

之前朱柏一直擔心,大華能不能盡快拿出蒸汽機出來。

畢竟,工業革命這東西,越早開始越早受益。

最好用個幾十年的時間就能從蒸汽機工業一直進化到電氣工業時代。

這樣一來,大華至少在他有生之年,絕對能屹立在世界之巔。

因此,可以說,蒸汽機的完成,算是大華徹底邁出了最關鍵的一步。

哪怕如今的蒸汽機,由於材料、科技的各種限製,還非常的初級,似乎還比不上舊有的飛剪船、水力機械。

但它所代表的工業時代,前景實在是太廣闊了。

尤其是,如今的大華可不僅僅是一個帝國。

它可是有著大學和奇觀的加成的。

目前來看,似乎隻是發展出朱柏想要的一兩個科技。

但是,奇觀能起到的作用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越發明顯的。

這種永久性的加成,伴隨著時間的推移,將會越來越明顯。

或許加一點智力,隻是讓人稍稍聰慧一點,配上大華現有的教育體係,隻是讓大華少上一點文盲。

可十年一次加成,那麽五十年、一百年後呢?

到時候的大華國民,天生聰慧將成為基本操作。

如今震驚當地眾人的“神童”,可能到時候就隻能成為所有大華國民的標配了。

那麽,以這些人為基礎,配合上“大學”這個帶著特效加成的科研機構,那將迸發出多麽璀璨的光芒?

對此,朱柏十分的期待!

對於他而言,其實如今大華的發展,已經對得起他來此走上一遭了。

對於華夏這個多災多難的民族來說,他的到來已經徹底改變了這個民族固有的命運了。

再也沒有野豬皮入主中原、更沒有百年黑暗、神州沉淪的夢魘了。

如今大華所代表的華夏文明,就是整個世界最尖端、最有實力的文明體。

固然將來歐洲很有可能在他的影響之下,重新開啟大航海時代,那也無所謂了。

到時候的大華,已經有足夠的實力對抗整個世界了。

但是,曆史的修正能力會不會跟某些前世看到的小說當中那樣,朱柏也不是很清楚。

可至少,把家底攢得厚厚的,再把大概的路線劃好,再怎麽敗家的子孫,有那麽一群精英人士幫助,總不能水晶都被人敲了吧。

想到有可能出現的敗家子孫,朱柏難得的多了幾分緊迫。

不行,還是得多操點心才行,不能老子的大好基業就這麽被不孝子孫給禍禍了。

朱柏一想到自己開創的帝國盛世被後世子孫帶進溝裏,那場景想想就心疼。

他默默的拿起了筆……

看來,很有必要對帝國進行一些改革和調整了。

把家底弄得厚實點,至少能扛造一點。

……

這邊朱柏開始為了大華的發展與未來操心的時候,那邊大明也又來翻天覆地的變化。

朱棣登基之後,手段、想法跟朱允炆時代自然是不一樣的。

尤其是相比原本曆史上的朱棣,如今的永樂大帝在經過當年跟朱柏的徹夜長談之後,更加清楚自己要走的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