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奴婢這就去辦。”

王太監見陛下沒有責怪自己,頓時心中大喜。

連忙答應一聲,感激涕零的離開了寢宮,準備立刻動身向北王傳達旨意。

殿內很快就剩下了老朱和朱允炆兩人。

朱允炆仍然跪在地上,低著頭,沒有老朱的命令,他不敢有任何動作。

別看他現在攝政朝堂,但若是老朱真想廢了他,頃刻間就能夠讓他一無所有。

老朱沉默了片刻,從新坐回了床榻,這才緩緩開口道:

“天下之大,必建藩屏,上衛國家,下安生民。”

“諸子既長,宜各有爵封,分鎮諸國,咱非私其親,乃遵古先哲王之製,為長久安治之計。”

“這個道理,允炆你既然讀了不少書,可曾知曉?”

雖然這個聲音平淡的不帶有一絲情感,但卻極為威嚴。

讓朱允炆嚇得渾身顫抖。

以前老朱教育他,從來都不會是這個語氣。

從這句中可以看出,老朱的心裏,此刻已經壓製著滔天的怒火。

“回皇爺爺的話,孫兒知曉了。”

雖然心裏萬分恐懼,但朱允炆也算是這麽多年被曆練出了一些。

連忙恭敬的向老朱回應道。

“你真的聽明白了?”

老朱似乎並沒有打算輕易放過他,依舊是那麽一副不鹹不淡的態度。

言語間,他已經輕輕躺在了**。

年事已高,又因為多年的戰爭損害身體,他現在站立一會兒,就會感到一陣腰疼。

輕輕閉上眼睛,戎馬一生的他,仿佛又回到了曾經一無所有的那一刻。

一路掙紮做戰,攻克了一個又一個敵人,如今終於坐上了帝王寶座,成為了整個天下的主人。

為了大明的江山能夠世代相傳。

也為了朱家的子孫永遠享受這份香火。

他先後,在整個國家各地,先後對自己的二十六個兒子進行分封藩王。

為的,就是讓他們站崗戍邊,替大明保護好疆域。

共同能夠輔佐朱家的後代,坐穩這塊江山。

隻有將這些權力和軍隊交到自己人手中,他才能夠徹底放心。

如今看來,這恐怕隻是自己的夙願罷了。

先不說這二十六個兒子能否團結一心,安心守衛邊疆,但是自己孫子朱允炆,就不是一塊省油的燈。

他這還沒死呢,就已經對各路藩王有了強烈的戒備之心。

日後若是他真的駕崩,國家說不定就會因為這件事再次陷入內亂之中。

“你既然明白這個道理,為什麽還要攔著你十二叔不讓他進京,難道你不知道這是朕的旨意嗎?!”

老朱猛然瞪向了朱允炆,眼睛裏透漏著一抹森然的殺意。

“皇爺爺明鑒,此事真的與孫兒無關啊。”

朱允炆嚇得磕頭如搗蒜,趕緊開口向老朱解釋。

“與你無關?一個個小小的指揮使,若是沒有你在背後支持,他難道敢對藩王阻攔?”

老朱心裏暗罵一聲,想要張嘴,但最終還是沒有罵出口。

朱允炆此刻已經是他親自設立的儲君。

就算知道他對藩王有戒備,現在也不得不扶植他上位。

實在是,他心裏清楚,留給自己的時間,真的已經不多了。

“況且,最近從幾個藩王的表現來看,他們都已經逐漸做大,其勢力真的不可不防。”

“既要限製朱允炆的猜忌,也要控製住各路藩王的野心。”

這件事,就連老朱自己都感到有那麽一絲力不從心。

……

夜色見深。

王太監終於收集到了北王的行蹤。

當下也不敢有絲毫耽擱,連夜命人駕船北上,意圖追上朱柏的船隊,想要告訴他老朱的旨意。

然而朱柏並不知道老朱的決定。

即便是知道,他也已經不可能立刻再打道回府。

在船隊分開以後,他早就就下達了全力加速前進的命令。

目標直指剛打完仗,回燕地修整的四哥朱棣。

潘王和潘王私下相見。

按照道理,老朱定然不會允許。

但好在,朱允炆這個愣頭青橫叉一杠子,免費為朱柏送上了理由和借口。

四哥如今剛打完仗,正是需要糧草等物資支援的時候。

這個時候帶著船隻過去支援,正是雪中送炭,老朱即便是心有不滿,也不能過多的責備自己。

而且,燕地的發展如今也算是增增日上。

那裏的人,大部分都是華夏的百姓,把這些資源分給他們,也算是沒有留向外人。

相信隻要日後在玉姐調配下運用得當,也算是間接的支援了燕地一波。

最重要的是,這次去見四哥,也算要和他敞開心扉的徹底聊聊。

靖難之役,似乎就在眼前。

老朱一旦去世,朱允炆立刻就會把這位馬上帝王逼的走投無路。

造反,這樣的事,雖然朱棣是最後贏家,也為中華文明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但這畢竟是大明之間的內鬥,如果四哥如若真的有心的話,朱柏或許可以帶他一同去海外建國。

天下之大,並不是沒有他們兄弟二人的容身之所。

朱允炆這小子,現在還沒有露出爪牙,但卻實在不是什麽好相處之人。

與其在國內和這種人與虎毛皮,倒不如去海外過的舒服。

最起碼,不用讓自己背上反賊的罵名。

要知道,曆史上的朱棣,就因為這一件事,可以說是折磨了自己一輩子,一輩子良心都不得安寧。

就是因為有這個前車之鑒,朱柏從來就沒有對大明起過心思。

他的目標,隻有,歐洲,美洲,還有非洲!

這些土地,才是他施展拳腳的真正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