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十四年。
深冬。
北直隸的雪紛紛揚揚。
皇極殿人潮鼎沸,好像趕大集的集市一般。
周圍的官員在唧唧咋咋叫個不停。
朱慈烺伸手擦了擦鼻子。
“殿下,注意儀表。”
“曹伴伴,你沒事的話先回鍾粹宮吧。”朱慈烺有些無語道。
“殿下,這可是你第一次上朝,奴才還是跟著比較好。”曹彰擦了擦汗。
他生怕朱慈烺上了朝,會說出一些大逆不道的話。
畢竟這些話,朱慈烺私下裏在鍾粹宮,對著公主和皇後說了不知多少遍。
什麽,大明朝的官員就該全殺了,重新上任一批。
什麽,皇帝就是太慫,剛愎自用,生性多疑,該殺不殺,不該殺則殺。
什麽,孫傳庭就該放出來繼續留任,袁崇煥就不該殺,這種人有用的方式,皇帝不會用!
如果不是周皇後和長平公主全然當做沒聽見,這種話傳到皇帝的耳中,還不知道掀起怎樣的軒然大波。
“太子殿下,那你說,洛陽大旱該怎麽辦?”張四知來到朱慈烺的麵前,突然開口問道。
崇禎還沒上朝,他們這幫人都在皇極殿的大門口站著。
天還沒亮。
紅色的燈籠在白雪皚皚的宮牆內,十步一掛。
所掛之處,皆是熙熙攘攘的人群,顯得詭異至極。
今天是大朝會。
是朱慈烺第一次參加朝會。
滿朝文武對這個太子都非常的好奇。
聽聞太子三歲識千字,六歲會背詩,十二歲作詞寫文。
而今,太子剛滿十二歲。
以東林黨為首的張四知,也想看看當今太子具體是個什麽水平,是否未來能對他們構成威脅。
朱慈烺自上而下,對著麵前這個小老頭打量了一下。
冷笑道:“這麽簡單的問題你們都想不出解決方案,幾十年真是白活了。”
一句話,讓麵前的張四知愣了一下。
隨後麵色開始泛紅。
正打算拉著朱慈烺不放,非要辯駁一番時,崇禎緩緩地走上了皇極殿。
這不是朱慈烺第一次見自己老爹。
但卻是他第一次在皇極殿見他。
三十多歲的年紀,虎背熊腰,身體素質不差。
但鬢角已經出現了白發。
“父皇陛下。”
朱慈烺非常正式地稱呼了一句。
崇禎點了點頭,看向文武百官。
沒有任何繁文縟節,直接開口。
“洛陽大旱已有兩年,百姓顆粒無收。
當地富商把糧價抬到了五兩銀子一石,年前,朕調遣五十萬石糧食彌補缺口,想要把糧食價格壓下去。
可為何至今,糧食價格仍舊沒有下降?”
崇禎眉眼如刀,掃視著文武百官。
整個皇極殿安靜得落針可聞。
曆史上對崇禎的評價,褒貶不一。
有說他剛愎自用。
也有說他生性多疑。
但崇禎是真心為了大明朝在鞠躬盡瘁,這一點無人否定。
要知道崇禎年間,糧食的正常價格是一兩銀子一石,也就是七十公斤。
如今五兩銀子還隻能買一石,百姓又哪裏還吃得上飯?
因為大旱,以及李自成即將攻打洛陽一事。
再加上土豪士紳囤積奇貨,不願讓糧食流通。
洛陽城的糧價仿佛竄了火箭一般,居高不下。
這其中自然也包括了上下各級官員欺上瞞下,貪汙腐敗。
否則五十萬石糧食為何不見了蹤跡?
崇禎的本意就是希望這五十萬石糧食流入洛陽,能夠把洛陽的糧食價格給壓下來。
卻不曾想,價格沒壓下來,糧食被壓下來了。
這讓崇禎出奇的憤怒。
這事難辦,除非把那些貪汙的官員給殺完。
否則,不管北京城有多少糧食,都流不到洛陽百姓的手裏。
可殺光了官員,就無人可用。
這也是崇禎糾結的原因。
“怎麽,一個個的都啞巴了?事關民生的大事,你們連屁都放不出來一個!”
崇禎拍著龍椅大聲罵道。
“陛下息怒!”
一群官員跪倒在地,齊聲息怒。
“讓我息怒你們倒是說個法子!洛陽一事怎麽辦?千萬百姓怎麽辦?難不成讓朕去當這個欽差大臣才行?”
內閣首輔張四知硬著頭皮站了出來。
“陛下……洛陽城內官員複雜,商人流動性大,不好規範,而且糧食從直隸到洛陽,本身就有極大損耗,兵吃馬嚼,還有各路流民反賊,待到達也是十不存一,極難保留……”
“那可是五十萬石!五十萬石啊!十不存一也有五萬石,糧食呢?被狗吃了!”
崇禎怒罵道。
一群大臣被懟得啞口無言,不知如何作答。
“方案,我要方案,災民一事都處理不好,要你們有何用?要這朝廷有何用!楊嗣昌,你說!”
禮部尚書楊嗣昌聽到問話,立刻跪下。
“陛下,微臣是禮部尚書,對此事一竅不通,無法為陛下分憂……”
“陳新甲,你呢!”崇禎的怒氣已經達到了極點。
“陛下,臣乃兵部尚書……臣不懂。”
最後,崇禎才把目光放在張四知的身上。
說到底,之前的兩個人都在等他的話罷了。
不管是楊嗣昌還是陳新甲,這二人都是東林黨成員。
張四知作為東林黨的頭子,他不說話,這兩人怎麽敢說話?
“張四知!你可是內閣首輔,我不希望從你的嘴裏聽到這些廢話,如果你不能切實地給出個方案,也沒必要在這個位置待下去了!”
東林黨和皇權天生對立,平常在朝堂之上,雙方相安無事。
可如果東林黨屁用都頂不上,他崇禎的刀也未嚐不快。
崇禎在位十七年,殺了十四個首輔,張四知就是其中之一。
張四知頂著崇禎的目光,開口道:“陛下,臣以為,從國庫再支出些銀子,派遣專人運送,保證這批糧食不被底下官員吞並,定然能解洛陽之危!”
很尋常的計策。
也是唯一的計策。
無人可用的情況下,能做的就是保證運送的糧食損耗降低一些。
“放屁!”
一聲不大不小的聲音,在朝廷中響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