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子嗣多了也發愁
說來也巧,進京的隊伍中,除了張清澤緊趕慢趕第一個到來之外,其餘的人竟然同時來到了京城之外。城門大開,迎接著原來的各地功臣,陸炳站在城樓之上望著眾人。風吹過了陸炳的臉頰,陸炳的眉頭微微皺起,心說道:“朱厚熜沒有兒子愁得慌,現如今我陸炳有四子一女,竟更是發愁。”
原來城牆下眾人紛紛對城樓上的陸炳行禮,陸炳三令五申不準行跪拜大禮,於是眾人倒也是遵從。在場大部分都是陸家的元老,早就習慣了,即便以前在陸家軍中也不過是單膝禮罷了。而眾人所站的位置也令人不難看出一二,老夫人早就被陸炳跪拜著讓入皇宮之內。而夢雪晴身為陸家主母,也沒在其中,剩下的大部分人則不然,陸繹和陸尋作為陸炳的兒子,日後的皇子被簇擁在中間。段清風和沈紫杉此時也趕了回來,像他們以及紀聯洪這種身份的也早就被讓入了宮中,剩下的都是親密程度或者地位略低一個檔次的了。兩兄弟極會做人,把許洋讓與中間,兩兄弟站於許洋後半步。許洋推辭半天,但盛情難卻也隻能免為其就了。
陸繹身旁圍攏著的大多是一些實戰派和齊魯書院出來軍官,還有重頭戲韓素發等人,而陸尋身旁圍繞的都是夢雪晴的親信以及追隨者,不難想象,有朝一日兩兄弟如果到了繼承的時候,這幫人會各為其主發揮自己的能量。隨龍伴駕,不光是為了效忠自己的主公,更是為了自己的前途。但令陸炳感到萬幸的是,兩兄弟之間親密無間。抓著對方的小臂一起入了京城,起碼表麵上兄弟感情還是沒問題的。陸炳歎了口氣,隻盼著自己言傳身教的好,能夠讓兄弟重視這份親情吧,天下其實沒什麽。若是當個孤家寡人還不如種豆南山呢,
在大殿之上,陸繹說了南方的軍功,著重推舉了弟弟陸尋的功勞,而陸炳則欣喜的誇獎了兩人。五天後,開國大典開始。陸炳登基坐殿。成了新國第一位皇帝,國號新。萬民敬仰,重臣紛紛恭賀。
一切就按照程序進行著,浩大卻不鋪張,嚴肅卻不刻板。氣勢宏偉的新國開國大典就這樣按照簡化了的禮節結束了,無需多費筆墨。
隨後新國發生了幾件事兒,漸漸都算得上大事,還需一一道來。首先一件,就是陸炳去除跪拜禮,即便是普通的百姓見到自己也不必跪下,更別說各級官員了。不管男女,膝蓋代表著是一個人的氣節。一個動不動就膝蓋一軟下跪的民族,能有什麽氣節和骨氣。故此除了跪天跪地跪父母,剩下的就是信徒的跪拜禮和對死人的祭奠了。其餘的跪拜禮全部去除,僅保留了男人的抱拳禮和女子的萬福禮做為基本禮節。
同時新國恢複因為戰亂暫停的科舉製度,雖然依然以儒家思想為主,卻並不獨尊儒術,推舉思想大融合,更是把科舉之中令人深惡痛絕的八股取消了。陸炳參加過科舉。深知八股其害,培養出來的雖有人才但還會令人死板的。而且八股簡直沒什麽用處,隻能讓人刻板套用。故此。科舉的考試選材不再固定在四書五經中,範圍增大不說,還增添了許多實用考試。科舉變成每年一考,為國家源源不斷提供人才,卻又不至於人才一次性大批襲來無處分配或者篩選的工作量加劇,導致分化太粗,要因材施用。
除了保留觀政階段,也就是讓官員見習的製度,但增長觀政期,所有人必須由基層幹起,然後逐步晉升,而成績之差也不過隻成了一個輔助因素。同時科舉的考試內容也按照齊魯學院所推崇的那樣,除了儒家的禮樂射禦書數,還要講究策論,也就是治國之策的探討,這才是先行科舉的重中之重。
除此之外,還對武舉製度進行了修改,不再把武舉當成武官再度升職一場考試,而是徹底取消了武舉,改為軍中考核。也就是說經曆過科舉的人,如果有誌於棄筆從文,可以加入軍中。科舉中第者從小旗開始,立軍功提拔,當然願意當官的也是如此。而軍旅之中,自上而下每年要做報告審核和評判,以此作為晉升的關鍵。
陸炳注重全麵發展,除了大的科舉,陸炳還增添了兩場小科舉,一個是發明科舉,從而出現了一個新部門,叫造物局,這場科舉由造物局住持,五年一屆。如果你有什麽特別好的發明創造,都可以申報上來,從而評判其功效如何。申報數目不限,題材不限,作用不限,以思想創新和實用這兩個標準為主,理論和實際兩手抓,不管哪一方麵卓越都是可以的。一旦被選錄,入主造物局任職,而造物局的薪俸十分高,更有全國最先進的機械和大量資源可利用,礦產資源圖書木材等等等等。這就給新國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創新精神,還提供了國家科技進步的力量。
另外一場小科舉則是三年一期,叫伯樂科舉,由異人館住持,提拔各行各業的能人,進入異人館入職,入職後根據能力可入朝為正官。之所以三年一期而非五年一期,是因為來應考的人因為涉及各行各業,所以人數可能比科舉還要多,乃是在民間選拔各行各業的千裏馬。隻要你認為自己在這行裏特別有建樹,完全可以來試一試。用陸炳的話說,工部官員好多都是讀死書死讀書的人,讓他們修渠建城,這不是扯淡嗎,如果僅為了預算什麽的,那要戶部幹什麽的,需知人善用,把人才放在他們應有的崗位上,讓每個人都發揮出他們應有的才能。
舉國歡騰,本來漢人官本位的思想就嚴重,惟有讀書高也是為了做官,這下大家出頭的路子就多了,不再隻有讀書才能有所作為。各行各業都推崇起了陸炳。道我主聖明。有些朝代重文輕武,有些朝代重武輕文,可是陸炳卻在乎全方位的發展,在這樣的推動下,各行各業都有了發展。所有人都絞盡腦汁,希望能有更好的發展,借此光宗耀祖發揚光大。
說完應對民間的兩個政策,就說說官場之上。首先在順天府試用的政策在新國全國推行,就是國家養人和高俸養廉,同時正如在順天府那樣。錦衣衛和各項法紀部門進行配合,嚴格執行不能再讓貪墨的事情發生。並且,實行舉報製度和連坐,如果發現上司貪墨或者違法之舉,可以進行舉報。每個人有三次誤報的機會,一旦誤報不會把姓名公開,保證舉報者的安全。如果三次皆錯那就是誣陷,需降為普通百姓,並受三個月的牢獄生活。另外如果舉報成功,可以升職加官。這下官員身旁就有了無數隻眼睛,幫助著錦衣衛監視著所有官員,從而減少了錦衣衛人數的擴張和冗官的發生。沒有人敢在這方麵舞弊,更沒有敢於不理會舉報,否則就會被下屬舉報。層層舉報防不勝防,故此誰也不敢在專權弄權了。
百姓聽聞此政更加推舉陸炳,官老爺們再也不敢欺辱百姓了,下屬也在人性的驅動下看著自己的上司,稍有風吹草動就會記下來。同時他們也會殫精竭慮的工作,因為若是他們犯法。同樣有下屬可以舉報,即便沒有下屬的百姓亦可以舉報。
本來陸繹曾給陸炳反應過。此一言還得到了嚴嵩的支持,兩人都擔心這樣的操作操之過急。官員們會因為變化太快而受不了。同時擔心人心惶惶,失去了最近的信任。陸炳稱的確信任度是有所降低了,讓人處處提防,可是自由源於規矩,沒有規矩的自由就是亂來,陸炳並笑稱不破不立,有時候不要因為身居高位思前想後的考慮太多,要快刀斬亂麻,當變則變不變則亂,否則談何新國的這個新字呢?
不光陸繹和嚴嵩,其實不少人都有這樣的想法,不過陸炳這次沒有集思廣益,聲稱先試上一試,若是不行再慢慢修改,起碼這樣的政策有利於民,而官員如果給他們講通了也會明白的。出乎大多數人預料的是,這項製度不光得到了基層官府官員和官差的擁護,一些地方官員也極其讚同,反對的聲音幾乎寥寥無幾。
這倒不是虛情假意的附和,而是源於陸炳看穿了大明官製鄙陋的根,這些年他就一直在研究這個,當時在官場之中看的就更加明白了,現如今既然登了大寶之位自然要抓緊改革了。首先不是每個官員都有雁過拔毛的能力和權力,如此就造就了許多迫不得已的清官和逮住機會就狠撈一筆。而高俸養廉針對的是工作級別,陸炳按照職位重要和工作勞煩度重新製定了級別,從此大多官員都有了一份不低俸祿,即便相對清閑的職務也比以前的日子好過了。而高俸也讓大部分普通官差脫離了老爺發俸的窘境,不必擔心被克扣和拖欠了,同時高俸也給他們帶來了更好的生活。
百裏為官,隻為吃穿,大部分官員也是普通人家的孩子,有錢人家的不在乎更多的錢財要的是榮耀和權錢交易讓家族更上一層,而沒錢官員因為薪俸太低撈錢是不得已打的舉動。現如今好了,有了高俸祿,就不用為了生計而貪墨了,再說陸家法紀嚴苛,一旦被發現所有的一切將化作泡影。
國人講究頤養天年,況且新國定下的政策,到了一定年齡,不管是否在任都有大量的錢財,足以給過上榮華富貴的生活。除了外界的監察壓力,還有就是人的虛榮心,除了心理有問題的除外,大多數人還是希望百姓擁護的,沒人希望自己口碑很差,沒有民心被人天天背後謾罵。既能得到物質生活,又能獲得口碑,被人敬愛擁護,隻要腦中沒病的都會願意如此。
吏不畏我嚴而畏我廉,民不服我能而服我公。公則明,廉則威。
官製的改變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不說各行各業百廢待興,就是官場風氣也為之一正,所有人都感受到了這樣的好處,平時遇到了問題,不再是拚錢拚關係,而是就講的公正二字和新國國法。
至於法律,除了少量的修改之外,新國國法還是基本延續的大明律。對此陸炳聲稱求之不得,還需一通商議。眾人集思廣益商討出一套法律來,不能聽於一人之見,盡量尋求公正公平二字。天下百姓不患寡而患不公,簡簡單單的公平二字,說起來容易,但是真正實行起來卻是難上加難。
陸炳立出,有國法,民法,和刑法三樣,並開始向民間征求意見。
說起征求意見,陸炳和陸繹的不同就是陸炳喜歡商議,雖然有些優柔寡斷,但陸繹卻又顯得有些太過絕決了,容易陷入一意孤行的錯誤方向。
陸炳的集思廣益和公平概念在新國處處都有所體現,比如現在這奉天殿的大殿之上就發生了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