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西涼告急

沈紫杉還想再問什麽,段清風止住了他的話,對著陸繹點點頭道:“可成大事者必斬斷七情六欲,你比師父我強,比我看得透看得明不被世俗羈絆。或許在不久的將來,你會超越你的父親,成為一代梟雄。在這個世上,梟雄永遠是可以打敗英雄的,因為他沒有更多無用的感情,因為他們更狠更毒,因為他們無所顧慮。”

陸繹點了點頭,沒有客套沒有說不敢。

戚景通在長達三個月的膠著戰中終於現出了頹勢,踏著陸家軍和朝廷兵馬的屍體向後撤去。而與此同時,夏大德的西涼軍隊已經打開了大同關,但世事難料,正當要進軍京城兵臨城下的時候,在西涼東邊和大明北方沉寂已久的韃靼人卻突然繞道對西涼的國都發動了進攻。

早先西涼意圖東進,經過幾場戰爭後,同樣是馬上民族且裝備精良的西涼人取得了上風。於是韃靼要求休戰,願意割地賠款敬獻美酒女子和馬匹。

美女自然西涼是不缺,向來西域不乏異國風情的妖嬈女子,故此根本看不上那些胯大眼小臉平的蒙古姑娘,即便那些人在韃靼人看來是美若天仙的,但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每個地方的審美觀略有差異。

可本來西涼擴張的主要目的就是減緩西涼的產量不足,彌補生產力較低的缺陷,並平緩生性略帶野蠻的百姓的躁動,如今目的基本已經達到了。仗也打了東西也要來了,這場仗就沒有再打下去的必要了。

朝內的大臣大多都是這麽個意思,認為再打下去隻不過是勞民傷財。因為韃靼不似大明地大物博,產量豐富。其實韃靼和西涼所產差別不大,都是牛羊畜牧業為主,想要獲得不義之財還得去去大明邊境打草穀。故此攻占下來作用也不大,更會過早的增加邊防負擔,從而無力再對更有價值的地方發動進攻。

另外一點兔子急了還咬人呢,更何況是善戰和同樣喜歡打快戰的韃靼人。所以一旦陷入死戰,剛剛建立起來的西涼就會受到誓死抵抗猛烈衝擊,不利國家發展。畢竟西涼是個年輕的國家,所存在的問題還很多。同時就算前期戰爭很順利,一旦太過深入戰線拉的太長,在運輸上不免要投入過多。單純遊牧民族變成戰士可以去大明打草穀補給。也可以以戰養戰,但這樣容易受到兩麵夾擊,同時也不適合於西涼。西涼現在已經上升到騎兵弓弩和火器相配合的程度上,必須要有相應的補給才行,否則武器就成了廢鐵。加上耗費的財力這算起來,並不比現在這般簽訂條約受供奉來的劃算。

故此兩方做了休戰協議,而西涼朝廷上下一致認為就算要開戰也要向東南的大明或者西方的富饒之地。更多人偏向於進攻大明,大明軍事羸弱。漢人多次被外族侵占,即便不能取得勝利怕事兒的漢人也會割地賠償。或者給巨額的歲幣。西方的人種高頭大馬尤甚於西涼,而且性情同樣彪悍,隻怕沾不了多大的光。

夏大德現在已經創立了新的國家和種族西涼人,故此大臣所說這些他也不覺得難受,在他的內心反倒十分認同大臣對漢人的分析。而且相對作戰強悍的西邊,西涼東南方的大明,這個髒透了的國家的貪官汙吏會幫上大忙,估計好多仗不用打就能取勝,兵臨城下後大明將領要麽投降要麽棄城逃竄,甚至有些獻媚者會打開城池迎接西涼大軍,好保全自己純屬牆頭草。

其實漢人的修建工事和城池的能力,是許多民族可望不可即的,他們隻要堅守城池即便西涼有火器在手,也會付出慘重的代價,這是大明的優勢。但他們顯然沒有注意到,懦弱占據了他們的內心,未戰先敗。

另外陸炳的所在也是西涼決定進攻大明的主要原因,大臣建議聯合陸炳一起對大明發動戰爭,裏應外合在短期內取得最大的戰果。夏大德和陸炳的關係在大明或許因為官方原因,百姓並不知道,但在西涼無人不知,常言道兄弟同心其利斷金,兩方隻要互相配合互相依靠,就能皆得以保全。夏大德先前在朱厚熜的萬壽節以身犯險深入大明,就是為了和陸炳商議此事,當然也有燈下黑迷惑大明的意思。

但沒想到的是朱厚熜竟然敏銳的感覺到了即將可能來臨的暴風雨,他提前動了手,但天不遂人願,他並未留住陸炳和夏大德,反倒讓他們逃竄,從那時候起大明與陸家和西涼的鬥爭真正打響了。而就在此時,忍辱負重多年的韃靼終於也找到了機會,開始對西涼進行反撲。西涼大部分兵力在和大明作戰,此時朝廷下了死令,大明士兵也打紅了眼,常年對外族的抵抗已經讓他們知道外族侵略者的嘴臉,若不死敵隻怕當官的還當官,但自己這幫百姓就要任人魚肉了,不如豁出命去拚上一會,也算死得其所了。

此時困境就產生了,如果西涼貿然撤軍,必定會被大明反咬住,形勢反而對夏大德不利起來。

韃靼的突然行動很可能是和大明商議之後的結果,多次曆史事件讓韃靼人也變聰明了,與其與強者一起瓜分大明,不如合縱連橫弱弱聯合對敵強大的西涼。夏大德當機立斷,請陸炳出擊朝廷兵馬,自專心對付韃靼。

事情也就是這樣發生了,陸炳率軍出齊魯,一路所向披靡,戚景通節節敗退,俞大猷則在南邊呈觀望態勢,準備收複南方失地,而不管不顧北方不與陸炳作戰。參本接連而至,但這次朱厚熜卻穩住了陣腳,根本沒有處罰俞大猷或者調回戚景通什麽的,這讓戰局越來越摸不透了。

陸炳做好大方針的製定後。便又去了烏斯藏,希望現如今已經止步不前的烏斯藏也能再度發兵,擁兵自立給大明增添一些危機。當年白羽所做的事情。陸炳極力所阻攔的事情,又是陸炳所不齒的事情,現在便成了陸炳急迫要做的事,可謂是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而山東開出的陸家軍則由許洋來率領,別說這個許洋還真是個大將之才,章法有序,進軍速度不急不慢。軍中將士不驕不躁十分妥當。可一個巨大的陰謀卻籠罩著山東方麵的陸家軍,這是戚景通的謀略,宛如暴風雨前的平靜一樣。隻為了更猛烈的襲擊。

—————————————————————————————————————

先不提戚景通這邊,再說陸繹所管的南方諸地,此時俞大猷已經派出人馬與占據蘇北浙江等地的趙家洽談,並許諾一旦打退陸家將給趙家一片土地。乃為國中之國。趙家欣然答應下來。不過不論是朝廷還是趙家亦或是陸繹,都沒有人相信這份許諾,因為這不過是一份空口的諾言,三方都在為自身利益而戰,現在的結盟不過是為了利益更大化。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隻有暫時的利益。

陸繹沒有因為看到俞大猷率朝廷兵馬步步逼近,也沒有因為趙家背信棄義突然反目。而變得焦躁不安極力抗爭。反而依舊按照原計劃令韓素發率太湖一係朝著南京城而去,至此反倒是留下大片真空地帶給朝廷和趙家的人。使得兩支兵馬誰也不敢輕舉妄,大家都想不勞而獲吃下這片土地,卻又不敢獨占,否則免不了起衝突鶴蚌相爭漁翁得利。陸繹說得好,人是活的地是死的,不如把這塊大肥肉扔給兩人,且看他們誰敢接著。

趙家如果敢趁機占領朝廷地盤,俞大猷定不會坐視不理,這可是國家的土地,更不在兩人聯盟的規劃之內,若是丟了國家顏麵何在,更等於助長了趙家的威勢,以後難以對付了。而俞大猷要是馳援南京,趙家就會趁機斷掉朝廷退路,讓其首尾不能接應。同理趙家是看著眼饞卻不敢輕舉妄動,也怕這是計中計,陸家和朝廷聯合,誘敵深入然後前後夾擊滅了自己,故此也呈觀望狀,兩方部隊的行程也就此慢了下來。

所以不可不謂陸繹這手以退為進玩的高明。

此時被陸繹調去南京的韓素**風得意,本來他也感到了危機,因為陸繹在自己身邊到處安插眼線什麽的,使其權力被架空。但這支隊伍的原型本就是草莽出身,作為太湖水寨的寨主,韓素發的魄力和行事方法都是無可挑剔的,十分和江湖好漢的思路。所以韓素發依然穩居大軍首領的席位,陸繹並未撤換下他,而韓素發也不敢再有反心,陸家的情報實在太厲害了,有他沒他也都一樣,如果自己再敢有異心隻怕是要身首分離了。

韓素發率大軍直逼南京城下,南京城外虎踞龍盤之處皆有朝廷大軍把守。這些人是朝廷在南方最精銳的部隊,如今已經成了散沙一盤,究其原因就在南京城內。南京城被陸繹調配的錦衣衛把持著,命令根本傳不出來。而南京駐軍聽從南京兵部調令,除了北京來的聖旨根本沒人能調動,就算是北京的兵部尚書親臨都不行,這是規矩,別到最後打贏了仗退了敵寇,反倒落個擅自用兵的罪責,滿門抄斬淩遲處死,這並非多慮,大明已有先例。於是所有人都在等著聖旨的到來,可朱厚熜派出的人馬紛紛沒到南京就被魏和的人給盯上斬殺了。

所以聖旨頒不來,而南京的虎符也弄不出來,導致群龍無首亂哄哄的一片。終於有人給各方將領開了個會,推舉出一位暫時的將領來,但諸將領之間卻又各懷鬼胎,這才會讓南京城久攻不下。

如此一來南方所在重兵根本無法調動,陸繹的順風順水正因如此,但即便如此,因為南京城內錦衣衛可以率領的兵馬實在太少了,所以城外的零星並不出力的攻擊還是給了錦衣衛們不少打擊。城內死傷慘重,幾近把兵部大臣推上城頭威脅,才逼退了城外的朝廷兵馬。陸繹下令不可傷害城內六部大臣,因為有他們在外麵的兵馬才嫩有所顧慮,一旦他們死了,那才是真正的失控和瘋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