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文官會武術,誰也擋不住

新書推薦:

一大早張璁帶著研究半天終於寫好的奏疏上朝了,果然此奏疏一上把眾大臣罵的是體無完膚。本來內閣蔣冕,毛紀等人準備順從朱厚熜的意思,畢竟鬧了這麽久,連楊廷和都被鬧的致仕在野了,再鬧下去徹底撕破了臉皮弄得你死我活不死不休就不好了,再說楊廷和退了,也就沒人敢當麵鑼對麵鼓的公開跟皇上叫板了。

後來正因為張璁不斷地言論,蔣冕毛紀兩人在楊廷和致仕後的一個月,也紛紛離開了內閣,一起致仕告老還鄉去了,老子惹不起還躲不起嗎?

內閣的老人不多了,現在的首輔費宏算得上一個,其實費宏所在不少人說是為國為民,堅持為國分憂,而多數朝臣見依然有老臣在才能安下心來。起初費宏是想借機獨攬大權的,起碼要做第二個楊廷和,但很快他發現自己沒這本事,現在的情形也不允許這般做,故而費宏便也想離開。

上山容易下山難,朱厚熜清楚的認識到若是費宏也走了,就一定會有人說自己獨斷專行,逼走朝廷元老功臣,老臣不忍看國家荒誕無稽,於是皆離開內閣。而且一旦費宏也走了,百官之中至少有一半的人也會跟風致仕請辭,文人有時候講究這個,並把這種事兒當做一種可以揚名立萬流傳萬代的青天忠義之事。

一旦形成這種風氣,後果將是不堪設想的,國家將因為無官可用而停滯不前,而且所有的工作就會壓到最高當權者皇帝朱厚熜身上。

朱厚熜有幾斤幾兩自己是清楚的。想要學自己祖先朱元璋獨自一人承擔百官的工作,那是學不來的。所以朱厚熜私下麵見費宏,叱令費宏必須留在朝中。否則一定找個罪責殺他家滿門。於是乎費宏心不甘情不願的當了嘉靖皇帝朱厚熜的遮羞布,而且一當還當了數年,實在是憋屈的很。

既然費宏這麽不情願,那就別指望著他能盡心盡力,起碼在大禮議事件上別指望著他有任何態度,誰說的都對,誰說的都好。沒觀點沒想法,我就是個牆頭草,隨著風向倒。你們愛咋鬧咋鬧。費宏的內心恨透了所謂的大禮議或者議大禮,否則自己也不會這麽憋屈,但是他又想偷笑,因為很快就有事兒發生了。事情的發起者乃是楊廷和之子。正德六年的狀元,楊慎!

楊慎是個才子,自己父親在內閣的時候,他就中了狀元,但沒人說有幕後黑手什麽的,因為所有人都知道楊慎的本事,也知道他的真才實學。而楊慎也因為是狀元,所以做了翰林院修撰。這是份有前途的工作,弄得好了很快就能當上翰林院學士。然後當個某部侍郎,這就有入閣做大學士的資格了。

憑著楊慎的資曆和聰慧,以及他父親楊廷和的地位,楊慎若是老老實實做下去,或許還能做到六部的一個尚書,和父親共掌六部同為內閣,傳出一段千古佳話。可惜楊廷和致仕請辭的發生,結束了這一段佳話。

再說楊慎看起來文文靜靜才高八鬥的,應當是個機靈變通之人,其實卻是個耿直的牛脾氣。楊慎一生都是如此,他的升職速度很慢亦於他的性格有關係。正德年間先是天災**,楊慎的母親去世,楊慎丁憂了幾年。結果剛一回京複職他就因為直言上疏,職責當時的皇帝朱厚照行進居庸關勞民傷財再起戰事,結果自然是造就了被迫告病回家的結果,這就是傳說中被療養。楊慎有幸時髦了一回,所以至今他的官職依然在翰林院的編撰。

縱然如此,楊慎還是在朝中頗有聲望的,首先他是庶吉士,在唯有讀書高的年代普通的進士和庶吉士差別是甚大的,不管官職高低,儒生相見有著另外一套規矩,比如論那你一年中的舉,是一甲二甲還是三甲,是否是庶吉士,一甲就是俗稱的狀元榜眼探花,這三人不出意外都是庶吉士。所以即使官職比別人高,當得知別人考的比你好的時候,行完官場之禮之後,還要給同年的學霸,或者往年的師兄行禮。

其次是因為楊慎乃楊廷和的兒子,而楊廷和是這幫朝臣的靈魂所在,子承父誌故而楊慎振臂一揮響應者居多。

楊慎雖然耿直但並不是白癡,他很明白己方沒有皇帝的支持,僅憑著那個無所作為的內閣首輔費宏和自己這般官職地位的翰林編撰以及朝廷之中那些咋咋呼呼的文官大臣是成不了事的。皇權至上隻要有人維護皇帝的想法,皇帝就會無限的支持他,自己怎麽鬥都是鬥不過的。父親的輝煌時代已經過去了,自己將要寫下新的時代,一個文臣暴力的時代。

楊慎已經三十六歲了,按說早就過了衝動的歲月,加之從小讀些四書五經,雖然對金戈鐵馬的生活心馳向往,即使內心耿直本好直言相諫也愛打抱不平之事,但畢竟都是動動筆張張嘴,上嘴皮碰下下嘴皮,絕非動手打人什麽的。

但自從認識了陸炳之後他就不這麽認為了,誰說文人不能學武,陸炳這麽個武人都文采斐然,難不成學武比學文還難嗎?陸炳的滾滾長江東逝水還在耳邊環繞,楊慎準備好了,回頭就跟陸炳知會一聲,把這首詞寫入自己的書中。

楊慎這般年紀了,自然不好意思請什麽武師教自己,更不好意思向比自己小十多歲的陸炳請教,唯恐自己學不會或者學不好受人恥笑。再說了,一個文人突然想學武,這話任誰聽起來都會覺得有點不靠譜,甚至是有些可笑。

故而楊慎就天天自己在家裏,聞雞起舞,每天鍛煉,還有意無意的向陸炳詢問幾招,唯恐陸炳懷疑自己是想學武。可是陸炳所學的都是些逆天的招數。楊慎這個文人哪裏學得會,但陸炳並未多心,一位楊慎隻是為了鍛煉身體。所以教給楊慎一些更加簡便的鍛煉方法,已達到強身健體的功效。比如俯臥撐和仰臥起坐,外加古代訓練法舉石鎖投鐵索綁沙袋等等。

楊慎認真練習,練了幾日後便有所成效,果真比以前力量大了,也靈活了許多,再加上跑步等等。跑得快了跳得遠了。人一旦有了明顯進步,就難免會有些驕傲自滿,尤其是在自己不熟悉的領域。不知天高地厚的頗有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

楊慎智商再高也難免脫俗,故而現在他是信心滿滿,從大街上隨便找個人他都想比劃兩下。若是照此節奏發展下去,楊慎想成為武林大師是難了。畢竟基本功不夠紮實。起步有點太晚,除非逆天學會《葵花寶典》這樣的蓋世神功,或者被外星人擄走,從戰鬥力為五的渣瞬間變成戰鬥力五百五的超人。

雖然成為高手難,但是楊慎強身健體,比一般人身體強悍,成為一代武癡是沒問題的。可是楊慎誌不在此,他不想練就一身強橫的武功。他想要做的隻是打死某些人就夠了。擒賊先擒王,射人先射馬。所以他要打死那幫反對弄臣的首領,張璁和桂萼。

一旦把張璁和桂萼除了,就沒人敢於幫助朱厚熜了,到時候沒有大臣提議,朱厚熜總不至於自己提一條謀略建議然後自己讚同吧,那豈不是滑天下之大稽。

同時,這樣一來也可以警示後人,被打死的張璁桂萼就是榜樣,不讓別人替補成為不堪入目的弄臣,當然這個弄臣的概念是楊慎他自己這麽認為的。換句話說隻要打死張璁和桂萼那就是殺雞儆猴,日後誰挺朱厚熜我們就打死誰。

其實這事兒要是換做陸炳來做陸炳會選擇打悶棍的策略,找個人不知鬼覺得夜晚,潛進兩人屋內殺了兩人,或者找個夜黑風高的晚上在路上截殺。要是守備森嚴難以動手,找兩個死士,白天在大街上捅他們一刀,現在這個醫療條件的,一得破傷風就離死差不遠了。到時候死士是替罪羊,自己安撫好死士家人,又與自己沒啥牽連,皇帝問責下來自己打死不承認,坦白從寬牢底坐穿,抗拒從嚴回家過年。這般作為又狠又毒,又陰又險,這便是陸炳的處事方法。

可是楊慎畢竟是個讀書人,他不願意像陸炳一樣隻注重結果不注意過程,他要打的光明正大,打的你啞口無言,他要震撼朝臣的心,而非是恐嚇那些趨炎附勢的弄臣,殺人誅心,要讓他們從內心害怕,害怕的是正義而非暴力。楊慎握緊了拳頭,在心中怒吼:我就要打給皇上看,在皇帝的眼皮子底下打死人!

楊慎不是瘋了,而是的確有這麽一個好地方可以打死人不償命,這個地方就是左順門。關於左順門張璁並不陌生,當年陸炳給他支招就是在左順門的通政司投遞進去自己第二封奏疏《大禮或問》的。而左順門曆史悠久的很,此地的作用在楊慎看來就是為他打死人準備的。

左順門建於永樂十八年,也就是朱棣當政的時候,當時就取名叫左順門,時至今日並沒有改變名稱。七十五年前,正統年間,在這裏發生了一場血案。當時太監王振黨政,因為私妒和自大,錯誤引導皇帝朱祁鎮禦駕親征,準備不當之後又經曆了一係列錯誤指揮和改變路線,最終錯上加錯的過程導致了大明曆史的一大軍事慘案,土木堡事變的發生。

土木堡事件導致國家精銳盡失,京城三大營隻剩下預備役和二等兵,就連皇帝朱祁鎮也被俘,景泰皇帝朱祁鈺當時作為禦弟監國,暫代皇位。眾大臣恨透了王振,於是對於王振餘黨進行抨擊,說道動情的地方竟然忍不住拳腳相加,就在左順門打死了錦衣衛指揮馬順,還打死了王振另外的餘黨毛貴、王長隨,並懸屍與東安門外。

從此左順門成為了一個神聖的地方,是忠臣義子的聚集地,凡是朝中有奸黨出現,皆可在此打死,刑部概不追究。當然離開左順門就不行了,同時這也隻是一種說法,上朝的大多都是讀書人,誰會真的打死人呢?試想一下,朝中大臣上朝,起了爭議後,有人說你是奸邪,你給我等著,我去左順門打死你等等.........那不成了地痞流氓了嗎,哪還有國之棟梁文官大臣的影子。所以,左順門作為傳統和聖地之初,無人會想到有人敢真的再次在這裏動手,打死朝中大臣。

不過..........當然有人會,楊慎早就預謀著要在左順門打死人了。

《》是作者“夜半微風之老鬼”寫的一部小說,最新。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