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3.22
室內春~色彌漫,唯餘點點令人遐思的春光。
一夜好夢。
翌日,又是忙碌的一天。
這次跟隨季宣和夫夫到錦城的仆役中,莊戶隻有寥寥幾人。莊子已經買下,這些人很快收拾妥當,采買一番後,就跟隨認路的李莊頭趕往溪灣村。
田莊上有現成的房屋,到了之後莊戶們立馬就可以入住,這為邵雲辰省了不少事。不過,眼下快到農忙季節,田地裏的莊稼寧家人要收走,為此,莊子的價格在寧家要價基礎上降低了一些。
還有那些佃戶,立契那天時間很緊,邵雲辰就沒仔細查訪,直接將寧家同溪灣村佃戶簽訂的契約轉了過來,租子照舊。邵雲辰初略看了看,佃戶不少,足有六家,都是家有閑置勞力而田地不足的人家,租種了將近一百五十畝。
邵雲辰有些發愁,五十畝田地才能安置幾個人?等到應州府那邊田鋪出手,到時候莊戶們就該閑的發慌了。驀然辭退佃戶,不大妥當,還是繼續買田莊吧,有機會就買個大的,省的盡買小田莊管理起來費事。
即墨問清楚溪灣村附近的收租狀況,發現很統一,都是收五成。邵雲辰決定隨大流,這種事情上不宜冒頭。
田莊買了一個,織坊地皮也已經買下,季府建造一切順當,差的隻有鋪子了。鋪子不是沒有,而是實在有些貴,這個時候入手顯然得被賣家狠宰幾刀,邵雲辰還處於觀望中。不急,價格總有鬆動的時候。
錦城還是處於一片熱火朝天的建設當中,虧得古時候建房快,一般的房子通常用不了多長時間就能建成,晾曬時間也短,基本不用擔心油漆中毒這樣的事。
錦城很大,最初季家那些閑著沒事,被邱伯派去閑逛記錄各家門戶的人,幾天工夫,他們也真的隻是記錄了誰家住在哪個巷子裏,鄰居又是哪家這樣的信息,更詳細的消息,苦於時間不足,無法得知。
就說讓重點留意的季家文家和邵家潘家,光中城就有不少家。貿然上前打探有些失禮,季宣和同邵雲辰暫時還不想驚動他們,就隻派了幾人去這些宅院附近留意,探清楚是不是他們認識的那四家。
最終匯聚到季宣和手上的資料顯示,季家有兩家同季宣和有點關係,一家當然是他的父家,目前還隻有季大老爺在,季大夫人等其他季家人似乎沒來。另一個季家則是投靠莊王,有個姑娘為莊王側妃的那家季家嫡支一脈。
這下好了,季家嫡支那脈發展比季老太爺這一脈要好,以前都是季家嫡支那脈拿到話語權,現在分屬兩個陣營,又各有一個女兒成了王爺側妃,還都育有王子,兩個側王妃往來間那是火花四射。
一個是想著原先身份比對方高,如今竟然平起平坐,自是咽不下那口氣。一個則認為,當初就一直被嫡支壓著,好不容易地位相當了,自然不想再落人於後,碰上了簡直就是針尖對麥芒。
出身不同,導致兩人性格不一,季錦嫻更能隱忍,季家嫡支的季錦玥個性則更高傲一些,兩人對陣,相對而言,季錦嫻明麵上吃虧的次數比較多,實際上真算起來,她更能博取旁人的憐惜,不知內情的人,都會以為是季錦玥在欺負季錦嫻,到底誰吃虧,這還真不好說。
這些事情,季宣和夫夫自是不清楚的,他們也不需要搭理這些,自覺和他們的關係不大。
文家跟季宣和當初想的沒差,隻派了管事負責錦城的事物。文卓成這個時候剛到家沒多久,就算想將文家搬遷到錦城,那也得等一段時間。至於文府另幾家,當京官的都來了,家眷有的隨行,有的則沒有。
邵家也差不多,有部分家眷隨著丈夫居住在錦城,至於在不在這裏落戶,那得看錦城以後的發展前景。大戶人家家大業大,這種關乎整個家族的事,不好輕易決定。
潘家則是毫無蹤影,季家人翻遍了整個中城都沒找到。去年得到的消息,潘宏力還隻是個七品知縣,沒準來了錦城,也拿不到中城的宅地,說不定安家在外城了。
邵雲辰聽下人們說,他們就曾見過不少芝麻小官沒有足夠的實力,隻好將宅子安在外城靠近中城那塊。外城那麽大,季家人現在都很忙,沒有多少閑餘人員,邵雲辰隻好按捺住心神,將能抽調的人調出去負責此事,其他人照舊。
季宣和作為世子先生,起初那些天,真是閑得很。他看過同屋其他人,好似不像他這麽悠閑,旁敲側擊下,才發現,原來他們都有著副職,有著別的事要幹,隻有他這個新來的先生,初來乍到,上麵也就沒派給他公務。估計是對新人的照拂,想讓他們在最短的時間熟悉同僚,融入大環境中。
和季宣和同屋的先生助教,與季宣和的關係不是平級就是下級,他又不用急著上位,犯不著巴結和拉幫結派,拉攏同僚,難怪他會覺得太閑了。
其他先生剛來時,新人嗎,就算同屋裏沒有上級,主動交好同僚總沒錯,再說比他們先來的先生,資格比他們老,為他們搭把手,不費多少力,還能讓自己的仕途更加平坦一些,樂意這麽做的人還真不算少。別看先生們各有各的驕傲,為了以後計,在可以的範圍內,他們也是會妥協的,真正連做人都不會的,早就被排擠下去了。
季宣和同大多數先生不同,他的傲傲在骨子裏,平時根本看不出來,一眼看去,還會覺得他很隨和。隻有像邵雲辰那樣,和季宣和接觸久了,才能察覺出來。
季宣和雖然不會主動去巴結攏絡同僚們,但他的交際能力不錯,正常的往來都有參與,不至於讓自己被人給孤立起來。
至於少數同僚有意無意間,讓季宣和幹些不在他分內的事,季宣和權當沒聽到。他又不是職場新人,犯不著為這些事忍耐。
季宣和有時候想想也覺得可笑,現代社會處處標榜平等,其實到處都充斥著不平等。公司老員工欺壓新員工,家裏父母打罵孩子,學校裏老師之於學生,領導和下屬,男女之間……不平等的地方隨處可見,從孩子出生開始,這些不平等將伴隨他們終老為止,誰都無法避免。
先生之間相處還算融洽,因為沒有直接利益關係,助教和先生之間就有些微妙了,助教想上位,就得把攔路虎給幹掉,這個,難度有些大。沒有確切的把握,助教不會冒險,一個不慎,連助教職位都給丟了,那可就蝕本了。
總的來說,季宣和在華陽院的生活還算不錯,知曉他的態度後,再沒不長眼的先生讓他做份外的事情。畢竟世子先生這個沒多少油水可撈的職業,不像朝堂鬥爭那麽凶險,季宣和待的還算愉快,就是太閑了點,為了打發時間,他不得不找些事情來做。
幫其他先生做事肯定是不行的,要是事情都讓他做了,那還要其他先生幹嘛?所以,季宣和隻能挖空心思,想方設法讓自己忙碌起來。
這樣清閑的日子沒讓季宣和過多久,上麵很快就讓他在工部掛了一個閑職,從四品的郎中。術科嗎,和工部還是能扯上不少關係。同時任職的還有葛真、莊懷林和舒暢,前兩人是正六品的工部主事,舒暢則是正七品工部所正,一樣都是閑職。舒暢雖隻是助教,他的官職可比七品知縣還高,能得到兼職是必然的。
不過三人在工部掛靠的職位要比他們正職的官階要低,這和季宣和不同。
確實,這一點季宣和方方麵麵都占據了優勢,一方麵他在安王和世子那都掛了號,另一方麵,他可是當過地方知府的,那可是實權職務,地方上比知府官職高的不少,但執掌一方的,知府上麵就隻有布政使了。
怎麽說,讓一個知府來做世子的先生,雖說算不上明升暗降,到底比不了知府的權力大。先生就是先生,官職再高,若沒有其他的兼職,作為太傅少師還好,底下管著眾多先生,他們身上別的職務也不會低,像季宣和這樣,手下最多有一個助教由他管,這和知府比起來,可謂是天差地別。不給點好處,估計先生們的心都要飛了。
閑職也屬於實缺,隻是平時攬的公務少,和虛職還是有本質上的不同。
季宣和不是權力欲旺盛的人,對於上麵的安排,他是欣然接受。之前確實太閑了,有個掛靠在工部的閑職,也能讓他生活更加充實一些。
由於主職還是世子先生,季宣和大多數時間還是在華陽院辦公,當然能拿到外麵的公務,自是不那麽重要的,他本來就是個閑職,機密事物也基本輪不上他。
去工部報到那天,季宣和的直屬上官工部右侍郎給他派發了不少處理起來比較繁瑣,卻不甚重要的事情。季宣和沒有不爽,拿到公務就向上官告辭。
這和剛入職的公司新員工不同,這些活確實是工部郎中的份內事,隻不過沒多少人願意做罷了,接活都得推三阻四。
季宣和他們這些官員則不一樣,他們的主職還是世子先生,不是能力強到逆天,副職終歸蓋不過主職,能力不算太出色的,副職發展不會太好。他們大多數時間都待在華陽院,與副職同僚間的情意也就那麽回事,能兩者都遊刃有餘的,隻有極少數很會為人處事的官員。
季宣和對於能拿兩份薪俸還是樂意的,他現在不比以前,當知府,可是有不少正常油水可撈。現在嗎,世子先生屬於清水衙門的職務,他任的工部郎中又是個閑職,隻有死板的薪俸可拿,旁的好處輪不到他。
季家不是豪富之家,卻也不將這點俸祿看在眼中。若無家業撐著,光他這點薪俸,還真支撐不起他們一家的開銷。
季宣和清閑的日子自此結束,他一邊顧著世子的課業,一邊忙著工部右侍郎派發給他的公務。季宣和沒這麽傻,他雖一點沒有推脫就接受了這些繁瑣的事務,卻不會一門心思花在這上麵,該休息就休息,到點就下衙。反正這些公務都不是急件,沒必要為此不辭辛勞,為此拚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