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3.22
本文由
首發
季宣和沒花多少工夫就進了府衙,此時還沒到點,府衙官員三三兩兩聚在一起小聲交談。?見到季宣和,眾官員紛紛上前打招呼,季宣和點點頭。這樣的陣仗,每天都要經曆,季宣和早就習以為常。權力的誘人之處真是無處不在,這也是為什麽會有那麽多人拚了老命也想走仕途的其中一個原因。
如今應州府府衙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麵,以季宣和為主,溫同知協同的知府這一派占據的勢力最大,府衙近半的話語權都在他們身上。
其次就是新來的姚同知那一派,按目前的情況來看,是以姚同知為首,想來這一派在之前就有了聯絡,不然幾個月時間,不足以讓姚同知掌握話事權。
最後一派則是錢通判和鄭通判聯手的勢力。
這三派明顯立場都不同,季宣和沒有那麽強的**,處事就比較講公道,在外人看來,頗有些剛正不阿的味道,這樣一來,難免就擋了某些人的道。
姚同知這邊功利心比較重,且身後有人,立場不同,勢必在作為上就有些同季宣和爭鋒相對的意味。
錢通判和鄭通判這邊,兩人職務低了點,奈何很會為人處事,給於下屬官差諸般小恩小惠,攏絡了不少人。雖是三方勢力中最為弱勢的一方,卻很好地調節了季宣和同姚同知兩方之間的摩擦,在夾縫中生存的也不錯。相較姚同知這邊而言,他們能撈取的油水就少了許多,他們清楚自己的能力,也不多賺,就安心地享受著他們能力範圍內的樂趣。
看似錢通判和鄭通判這邊比較平和,沒有那麽多野心,照理應該能同季宣和溫同知這邊相處愉快,事實卻不盡然,他們並不是季宣和這邊的,這就涉及到了立場的問題。能做到六品官的,怎麽都有自己的背景,像季宣和這樣單打獨鬥基本不可行。
季宣和能這般行事,也是因為後麵有安王罩著。別看安王從他成了知府後,就沒有再對其進行直接的維護,但安王的威懾,稍微有點能耐的官員都知道,在沒有確鑿證據的情況下,最好不要動季宣和。
當官不容易,沒人閑著想去試試季宣和身後人到底還願不願意支持他,最多就是做些無傷大雅,即使上麵人追究,對他們影響也不大的事,或者要麽不做,要做就做得幹脆利落,直接辦能讓季宣和翻不了身的大事,小打小鬧,粘粘糊糊的事,他們才不浪費那個時間在季宣和身上。
季宣和回到自己的位子上坐好,眼光掃過底下的官員。說是三三兩兩隨意聚著,其實裏麵很有講究,不是同一個圈子的,很少湊在一起閑聊,有也是比較邊緣的人員,小聲交換著他們能交流的信息。
沒讓季宣和多等,到點之後,府衙一眾官員盡皆按時到場。下午時分,也就是走個過場,確定沒有大事發生之後,官員們很快就散去,各回各位。大堂裏留下的人不多,季宣和也回了自己的辦公地方。
府衙重地,不是什麽人都能進的,知樂這樣作為官員的隨行小廝,自是不能進入。他們這類人都留在府衙大門邊上,那裏有一塊地方專門安置他們,方便自家老爺要用到他們時,隨傳隨到。
並不是每個官員的隨行小廝都會整天待在那,有一些小廝送自家老爺入府衙之後,就會轉身回去,家裏還有用的上他們的地方。這樣的官員,通常都是家境一般或者幹脆身家就不怎麽樣的,家裏不允許出現閑置的人員。
季家不存在這樣的情況,知樂留在那,和其他官員的小廝打的熱絡,手頭也大方,很多小道消息和流言蜚語,都能從他們口中探知。
季宣和以前就有過讓收留的孩子們四處留意各處消息的習慣,嚐到其中的好處之後,到了應州府城,他也沒改。還是和以前一樣,隻是比之前更加低調,畢竟應州府不同西林縣,這裏成員複雜,人員眾多,著了別人眼,進入有心人眼中,對季家是半點好處都沒。
季宣和沒有讓人刻意探聽,隻時不時讓專門負責此事的人員,定時收集自家旗下夥計莊戶們獲知的各種雜亂無章的消息。季家店鋪莊子下人無心的發揮,和專人刻意留意下,各家私密消息,季宣和不至於能清楚的知道,一些在婢仆和百姓間流轉的消息,季宣和大概都有數。
應州府比西林縣要大上許多,也因為如此,季宣和對應州府城的消息就不能全數掌控,他不知道的事情並不在少數。季宣和覺得能這樣就已經非常不錯了,畢竟季家這方麵的專門人才不多,也就那麽幾個,哪裏比得了軍隊裏的斥候?
這些人都有各自的崗位要守,收集消息隻是順便,季宣和沒有過多強求。他這麽做,隻是為了不讓自己太過於被動,從蛛絲馬跡中能分析出各家大致動向就算是成功,旁的他沒那個能力管。
自從得知安王在自己身邊有釘子之後,季宣和就更加注重這方麵。他讓邵雲辰不動聲色地將季家婢仆排查了一遍,確定其中沒有異常之後,才算安下心來。
隻有自家宅子裏是幹淨的,季宣和才覺得自己有了**空間,他可不想自己剛做什麽,下一刻信息就傳到別人那裏,這樣活著太憋屈了。至於季家外麵的,那他就管不了了,說是這麽說,季宣和還是讓邱伯他們多多留意周遭的情況,看有什麽陌生麵孔常出現在他們四周,那這人就可疑了,說不定就是安王的人。
真要刻意觀察,這樣的人還是比較容易被發現的。錦朝沒有武功一說,練武之人也就比普通人更厲害一些,五感更靈敏,想無聲無息侵入,那是不可能的。時間一長,有幾人就暴露了,這些人也警覺,發現自己暴露之後,就再沒有出現過。
據此,季宣和判斷,這些人估計就是安王的手下,至於安王還有沒有人手留在應州府城,這就不是季宣和能知道的。就算有人駐守,那也就跟應州府城的百姓差不多,有著正常的生活,也許會多留意季府,想要隨時觀察季家情況,卻沒了這個環境。對於能甩掉周圍的蒼蠅,季宣和還是挺樂嗬的,誰都不想自己走到哪,哪就有人用探照燈般的眼睛盯著。
季宣和知道自己是在安王那掛了號,現在他又給世子提供術科方麵的教材,安王一點不關注他似乎不大可能,隻要不時時刻刻有人盯著,他就無所謂。反正他從沒想過做什麽大逆不道的事,沒人惹她,他樂得逍遙自在。
季宣和同邵雲辰過繼子嗣時,曾考慮過要不要養個小女孩,最終都被兩人否定。錦朝是講究尊卑的社會,養個女娃子,長大了就得嫁入別人家,沒有第二條路可走。到時他們夫夫還不得為她牽腸掛肚,出事了娘家人是能上門說理,終歸是差了一層,真鬧到不可開交,和離是最後的手段,那樣就入了下乘,不是兩人想要看到的。
這還是其次,最主要的原因是,季宣和同邵雲辰都是男人,養個小女孩,這似乎有些不大好,對於女孩子的成長不見得就是好事。誰讓季家主子清一色都是男的,連個女性的影子都見不到。下人自是不算在內,主子就是主子,若主子的性子隨了下人,她以後的日子就難過了,也會累得季宣和夫夫有操不完的心。斟酌再三,索性兩人就過繼兩個男孩子,這樣也能省卻很多麻煩。
季宣和身上是有爵位的。戰時,像季宣和這樣有虛爵的人家,在錦安郡仍然被承認,相應的,他們也要承擔更大的責任。權利和責任通常相互對應,權利越大,責任也就越大。
季宣和的虛爵是最低品級,已經降無可降,每年能領到的五石細糧,也就差不多兩個人一年的口糧。這點東西,在農家人眼中,是能讓他們眼紅的東西,到了官宦人家,沒人會在乎這些,卻也沒人不屑一顧。
潮起潮落,每個家族不可能長盛不衰,一旦敗落,這個虛爵附帶的好處就能顯現出來,怎麽著也比寒門子弟好上不少,東山再起的速度也會比他們快上不少。
既然安王承認自己屬地內的既有爵位,那就沒有一人願意放棄,直接讓他們出錢出糧,顯然不現實,讓他們額外為安王的兵士出點力卻是可行的。不管是免費縫製幾套行軍服(布料還是兵部出),還是打製武器裝備,都算是季宣和他們盡了力。
如今,季宣和有了子嗣,季家的虛爵就自動轉到了季寧悠身上。這小家夥現在還不知道此事,季宣和同邵雲辰決定,等他大一些再告訴他。
白天,季宣和同邵雲辰都有事要做,季宣和是完全沒時間,邵雲辰時間要多一些,那也不能時刻陪在兩個孩子身邊,甄老夫子卻沒這個顧慮。他年紀雖大,人卻精神矍鑠,府衙官邸裏官員不少,老太爺也有那麽幾個,甄老夫子無事就去找老頭子們湊熱鬧。現在有了兩個小孩,他又多了一個樂趣,那就是領著兩孩子四處逛蕩。
現在孩子麵色還是很難看,長期營養不良,不是一時半會就能養回來的。甄老夫子自是知道這個道理,他沒將孩子們帶出季府,隻在三進宅子中前中後三個院子四處溜達。孩子嗎,拘在房子裏可不是好事,有著甄老夫子這個老小孩帶著,季府偶爾也能聽到孩子們的歡笑聲,給季家上下平添了不少生氣。
季家下仆中不是沒有小孩,隻是這些孩子基本不會出現在宅子中,都有孩子父母爺奶在自個小家看顧。季府下人中,除非有人看中這些到了一定年歲的孩子,有心培養他們,不然他們至少要到十幾歲,才可能進季府做事。
季寧悠和季寧然兩兄弟都還小,季宣和同邵雲辰商量後,決定等孩子入學堂時,再給兩人配備與他們年歲相當和大些的小廝,丫鬟嗎,暫時就免了,季宣和夫夫還沒確定要不要給他們配置丫鬟。
“主子,這是錢通判家下的帖子。”即墨姓氏不詳,成了管事後,仆婦皆稱他為墨管事,這天他正好有空,碰到門房往裏遞帖子,他就順手接了過來,親自送到自家主子邵雲辰手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