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3.22
季宣和做事並未避人耳目,護衛隊的事情瞞不過他人。安王在護衛隊剛成立沒多久,就得到了消息。他將上報的文書留中不發,算是默認。季宣和也是篤定了這點,才敢這麽大喇喇的行事。季宣和不是武將,城池防衛不由他管,就算護衛隊組成複雜,並非他一個人說了算,也不是他想建就能建的。平常抓捕犯人,由縣衙捕快負責,平寇蕩匪大多數情況還是由巡檢和附近的衛所兵士處理。私自組建護衛隊,也足以將他拉下馬。
季宣和料準了他會沒事,若有事,那正好,他得以脫身。現在這種情況,做個普通百姓回旋餘地反而會更大。夏縣丞是隻要上麵沒意見,他就遵從季宣和,有了西林縣兩位最高官員讚同,組建護衛隊就成了順理成章的事。
安王將參奏季宣和的文書扣下之後,底下官員就知道了上麵的意思,沒人會那麽沒眼色,繼續在一個小小縣官身上糾結,一些親信更是再一次肯定了季宣和在安王心中的地位,不那麽重要,卻決不能怠慢。這樣的狀況真是很少見,政務上有些特立獨行也就罷了,季宣和組建的護衛隊,性質上已經很接近私兵了,這樣安王居然還是一聲不吭,這人輕易就動不得了。
安王並沒有那麽複雜的心思,季宣和來西林縣是他的意思,礙於王叔的麵子,隻要他沒鬧出什麽亂子,他就不會動手。那五百人護衛隊如果都是季宣和的勢力,那安王必得請他過來喝一杯茶,仔細詢問一番,如今不過是很多大戶和普通百姓集結而成,護衛隊不歸哪家私有,主要是為了保護西林縣城安危,這樣性質就不一樣了,稍微一通融事情就能抹過去,動季宣和就沒這個必要。
三年多來,季宣和的政績安王看在眼裏,不要小看小小的七品知縣,若各個知縣都能像季宣和這樣,時間一長,甘肅當能比以往繁榮,甘肅不缺武將,就缺好的父母官。
戰火紛飛期間,西林縣城守衛比以往嚴謹許多,為了節省差役數量,隻開南北城門,走東西城門的百姓都得繞道,並且檢查也非常嚴格,特別是馬車之類能藏人的座駕,不檢查一番都不讓過,不管是誰都不能免檢出入。小心無大錯,非常時期,要采取非常手段。雖然這樣會耽誤不少時間,卻沒人會反對,不獨西林縣城這樣,其他州縣也有不少采取了類似的行動,隻是都沒有西林縣城這麽徹底而已。
轉眼間就是炎炎夏日,這麽炎熱的時候,隻有早晚適合田間勞作,開荒已經到了尾聲,這個時候再不種植蔬菜,再過段時間就過了最佳種植期,開荒的農戶有著自己的打算,大多數人都是邊開邊種,誤了農時的田地就慢慢耕作,不急於一時。
西林縣屬於幹旱地區,文昌元年隻是很尋常的年份,到了盛夏季節,正是用水的高峰期,盡管有著水庫的加持,該搶水的時候還是要搶水,隻是季宣和赴任之後,搶水行動文明了許多,被抓壯丁去開荒可不是人幹事,沒誰樂意。今年又是籠罩著戰爭陰影的一年,誰都不想節外生枝,每年基本屬於例行的搶水風波,今年竟然連意思意思都沒有。
現在甘肅邊界線都已經封鎖,任何消息都傳不出去,季宣和就是想打聽季家文家和潘家的消息都不成。試探過一次,見事不可為之後,季宣和便放棄了打探消息,就安安心心待在西林縣城。
沒有這些親戚,季宣和的冠禮可以說是失色不少。邵雲辰在季宣和赴任那年,提前行了冠禮,正賓由潘明傑擔任,讚者也是親戚充當,儀式非常繁瑣莊重,一條條規矩下來,能夠折騰好久,還要宴請賓客,至於儀式隆重的程度,就看各家所處的階層,以及長輩重視與否。
季宣和比邵雲辰小上三歲,他就任西林縣知縣時年歲差的太多,提前好幾年舉行,這冠禮儀式就沒什麽意義了。年後文卓成和潘家都已經送來了冠禮賀禮,人不到心意到,對季宣和來說是一樣的。
季宣和是西林縣最高官員,正賓不好讓底下官員做,甄老夫子便成了最合適的人選,讚者限製要小上許多,季宣和沒有親戚在西林縣,隻能從同僚朋友中選擇一個。沒有祠堂,單門獨戶,親戚也不見一個,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個冠禮真是簡略到了一定程度,時機不對,也沒人會介意這些。將儀式象征性地走完一遍,冠禮就算是完成了。
這一天,是季宣和的大吉日,他是冠者,所有人都為他服務,是男子一輩子最重要的一個成年禮。行過冠禮,就代表可以正式頂門立戶,上孝順父母祖父母,下撫育幼兒。事實上多數男子都是在冠禮前就已成親,冠禮不過是個象征。饒是如此,冠禮卻必不可少,再窮的人家也會舉辦該儀式,隻是過程精簡的不能再精簡,華美冠服就免了,隨意一件木冠就能頂替。平民百姓可沒那麽多財力弄這個,不忘行冠禮已經是守禮的表現。
季家雖損失了甘肅以外的田鋪,季宣和名下的財產並不少,他又是西林縣知縣,這個冠禮卻是無法避免的。那一日,西林縣大大小小官員差役,但凡和季宣和能搭上邊的都來了。季家在西林縣沒有親戚,紅白喜事皆無,底下人是想送禮也沒地方送。年節官員送禮有約定俗成的送禮規則,就算想巴結,也不能太過明目張膽,破壞規矩事小,引起反感反而不美。
賀禮接收由邱伯總領,即墨協助,邱成邱霜和竹意則是跟著邵雲辰後麵負責招待賓客。賀禮隻要不出格,邱伯一律收下,這個時候不收可是非常令人難堪的事,退禮也該在儀式結束,宴席之後,賓客退場時當麵返還。
太過貴重的賀禮,若隻有一件,那隻能全部返還,收到退禮的賓客問明原因之後,稍後自會補上禮物,若由好幾件組成,則挑選合適的,其他退回給賓客。這些都是現成的規矩,送客時的退禮並不會惹人生厭。
俗話說禮尚往來,禮不是白收的,季宣和今日收到多少賀禮,他日就要還多少,甚至需要還更多。人情往來是錦朝子民很重的一個負擔,有些人家為了維持表麵的榮光,光應付各種賀禮就夠他們吃一壺的,可惜,錦朝人大多都非常重視這些禮節,就算自家連飽腹都難,待客仍然要備份體麵的飯菜,可見麵子在錦朝是一件多麽重要的事情,真正能做到不要麵子要裏子的人屈指可數。
“滄州陳二少爺一頂玉冠、一方端硯。”唱諾的人不覺得,喊完就過,收禮的邱伯就犯難了,到底見過世麵,賀禮他坦然收下,隻是心裏起了波瀾。他將事情交給即墨,自己則轉身前往二門。
今天來賓眾多,客人分開安置在前院和後院。後院主要招待出嫁男和女眷,其他人都在前院觀禮吃席。邱伯是男仆,最遠隻能到二門處,接到底下人的稟報,邱霜親自出來為他父親傳話。邵雲辰是出嫁男,因著季宣和同甄老夫子都在前院廳堂忙活冠禮,不能招呼男客,邵雲辰就得兼顧兩頭,此時他正好在後院。
“滄州陳二少爺?”邵雲辰沒有聽過這個送賀禮的人,細細回憶和這人有關的事物,滄州,又姓陳,安王不就在滄州嗎?記得前些年曾經有一個陳姓管家來接過一位被拐的小少爺,不知是不是就是這位?
端硯是名硯,玉冠玉質也非常好,盡管隻有兩件禮品,價值可不少。換成是西林縣其他人,這樣重的禮季家自是不能收,這位滄州陳二少爺並沒有親到,光派來送賀禮的人就看著不像是普通富戶所能養出來的,權力小、勢力不足的人,底下仆從不會有這樣的氣質,這份禮想回絕可沒那麽容易,搞不好會讓背後的人覺得季家不識時務。隻是端硯倒罷了,這玉冠可不好處理。
冠禮很是講究,有條件的情況下,最後冠者所佩戴的冠必是玉冠,一般都是冠者直係長輩贈送,賓客隨禮輕易不會隨玉冠,一旦送了玉冠,這就需要主人定奪了。
邵雲辰決定先將禮品收下,隻是這玉冠卻得趁著季宣和冠禮還沒成時,送到他跟前,戴與不戴,由他親自決定。等冠禮結束之時,他再找季宣和商量這份禮該如何定奪。滄州陳二少爺派來的人手不多,邵雲辰將他們單獨安排了一席,不明情況之下,該當小心應對。
男子的冠禮和女子的笄禮一樣,同等條件下,卻更加繁瑣隆重。富貴人家,冠禮當天,冠者大部分時候不能隨意動彈,穿戴都有嚴格的規定,冠服甚至較喜服更加正式莊重,在冠禮上出錯可是非常不吉利的事情。冠禮的儀式,季宣和都不知道演練了幾回,熟悉無比,最終所有耗費的心血卻都體現在這幾個時辰中,絲毫馬虎不得。
文卓成和潘明傑都送了玉冠,論親疏,季宣和也該選他二舅提供的,正當即將進行戴冠儀式時,季宣和收到了賓客中有人送了玉冠的消息。季宣和沒有為之動容,還是按照原計劃行事,這賓客送的玉冠,之後再戴不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