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3.22
吃飽喝足就容易犯困,季宣和順應自己的需求,攜著邵雲辰,稍微休憩消食之後,便洗漱一番躺在軟綿暖和的被窩中酣然入睡。?首發哦親
一夜好眠。
翌日是個大晴天,又正好是季宣和的休沐日,他便帶著邵雲辰去查看自己在西林縣的產業,也許這些產業將是他唯一來錢的途徑。
想起落在康平縣的田鋪,很可能將不再屬於他,不說邵雲辰,就算是季宣和都有些肉疼。那裏不僅有他自己籌辦的田鋪,還包括文卓成置辦給他的,不知道現在還能有多少完好?
兩地相距太遠,季宣和對康平縣那邊的家業真是鞭長莫及。就算有二舅和邵雲辰外家幫扶,碰上這與朝堂爭鬥相關的,他們也是無能為力。
對於康平縣的家業,季宣和已經不抱希望,就當它們不曾存在過。如此一來,西林縣這邊僅有的一些田鋪就得好生經營。
之前邵雲辰打理的很是不錯,卻一直沒有擴大家業,隻守著這些田鋪,夠他們一家在西林縣開支就成。畢竟誰都沒想到局勢會如此風雲變幻,連累季家遭受了無妄之災。
雲記雜貨鋪和雲記布莊都中規中矩,沒有什麽出彩的,所賺也有限。季家工坊因著季宣和同邵雲辰兩人,時不時會設計一些新奇樣式的手工藝品,不僅在西林縣有了些名頭,連在臨州府城也有固定的客源。
西山莊子每年的出產,糧食是不賣的,直接下發給縣衙官差,至於他們怎麽處理,季宣和管不著。計入縣衙公產的那部分糧食則都存在縣衙糧倉中。這些糧倉是後來劃分的,不是原來那些存放稅糧的糧倉。
因著西山莊子開墾才是第三個年頭,到如今才將季宣和他們這些官員墊付的銀錢還清,再加上每年救濟貧困人家,儲存在糧倉中的糧食並沒有預想中那麽豐厚。饒是如此,百姓們收到了實質的好處,縣衙還能有這麽多存糧,要是讓其他縣官員知道了,不知道得有多羨慕。
縣衙有錢,做事就不用束手束腳,很多事情就如滾雪球一般,越滾越大,如此下去,西林縣隻會越來越好。沒看見有了西山莊子之後,西林縣百姓凍死餓死的大為減少嗎?你說為何還有人遭此不幸?西林縣怎麽說也是個中縣,縣衙就那麽多差役,不可能全部都派往村子,總會有疏漏或來不及的時候,也不能全怪他們。
這事季宣和他們這些官員已經在想辦法處理,要真正處理好此事,必然要將部分權利下放給村長,裏長和差役監督。隻是這些事情要一步一步來,心急吃不了熱豆腐。
季宣和不是一言堂,村長的任命不由他負責,都是各村自己選舉推薦。這麽一來,村長的人品就良莠不齊,季宣和還真不放心將救濟錢物交由他們負責。搞不好,最後這些東西沒落到窮困人家手裏,反倒肥了他們的腰包。
有鑒於此,季宣和隻有等差役打探清楚之後,才能將部分救急物資放心交給他們負責。
別看救急物資不多,放在農村,那也足夠引起村民眼紅。多數村民日子也就湊合著過,能有更好的日子過,誰會不願意?人多,是非就多,很多事情,就連官員都無法插手。家族的權力還是挺大的,某些地方當地官員都不能涉足。
一旦插手,很可能引起當地村民的不滿。有時候就是這樣,明知道這麽做不好,有人去破壞,卻等於是挑戰整個地區的習俗,挑戰當地人的權威。沒有一定的威懾力,官員輕易不會去打破這個平衡。
之前,季宣和初來乍到,自然不好大動幹戈。如今三年下來,他的地位已經很是穩固。季宣和也是看明白了,隻要他不做有損安王利益的事,估計安王都會放任他自由作為。
確定這點就好辦了,現在甘肅完全在安王的掌控下,隻要季宣和不犯安王的忌諱,估計任他怎麽折騰都能安然無恙。季宣和這麽篤定並不是憑空臆想,這是他三年來仔細觀察思考之後得出來的結論。
季宣和隻是個小小的七品知縣,他能管理的也就是西林縣這麽一個巴掌大的地方。既然地方有限,那麽精益求精是必然的。不然,像西林縣這樣土地並不肥沃,物資也不算豐富的中縣,季宣和不做根本性的變革,很難讓西林縣從一個窮縣變成一個富縣。
之前季宣和隻是按部就班,做些力所能及惠民之事也就罷了。現在情況有變,這回他是真有可能在西林縣長久待下去,將自己管轄的西林縣打理妥當很是必要。這還算好的,若是安王被剿滅了,季宣和都不知道他要何去何從。
西林縣城本就不如康平縣城繁華,經曆了被草原部族圍城和新皇上位,甘肅與其他地區來往減少之後,大冬天的,看起來比之前更是要蕭瑟幾分。
季家工坊院子裏冷冷清清的,工坊眾人都在堂屋和幾間專門開辟出來上工的房間裏做活。除了太小沒有動手能力的孩童之外,其他稍大些的孩子學藝之餘,都要參與手工藝品的編織。
季宣和不可能養一群大少爺大小姐出來,必要的力所能及的事情,孩子們還是要做的。不過孩子越小,學習的時間越長。孩子們都很珍惜這來之不易的生活,沒有哪個會沒有眼色的耍鬧脾氣。
季宣和開季家工坊,最初的目的是讓他們打探消息。現在工坊日益壯大,如今這個目的並不是唯一,卻也沒有被放棄,無論是孩子還是大人,聽到任何消息還是會上報給齊山。
消息有多重要,在小秋被拐的時候就得到了工坊眾人的認同,就算季宣和要放棄,估計工坊眾人也都不會同意。
季家工坊眾人都是自由身,不過都和季家簽了契約。老人青壯年和孩子的契約區別很大,季宣和擬定了不同的契約,老人有兩種選擇,第一種契約是由季家養老,那麽每個月隻根據他們編出的成品總價值給他們發放一定的月例銀子,三餐和疾病診治都由季家包了。第二種契約則是正常的雇傭,該給多少銀錢就給多少,其他的季家一概不管。
青壯年則簽的都是十年的活契,一種是隻付銀錢,其他季家什麽都不管。一種是在季家上工期間,季家什麽都包,隻是這麽一來,每個月能拿到的工錢就很少了。
孩子則與以上兩類人完全不同。季家負責養他們到成年,到時候他們無償為季家幹十年活,當然每個月基本的月例銀子會給他們,身無分文可不行,時間久了會鬧大矛盾的。
待十年滿後,何去何從,由孩子們自行選擇。願意留下最好,季家從不虧待人。不願意留下也行,強扭的瓜不甜,不用擔心季宣和會報複他們,他不是這麽小心眼的人。
這些契約是後來才擬定的,最開始,季家工坊也等於無償照顧他們,後來人多了,再大的家業也經不起這麽消耗,何況季家並不是家大業大,負擔不起龐大的開銷,訂立契約不過是順勢而為。
對於孩子們來說,他們沒得選擇,要麽不進季家工坊,隻要進了就得簽唯一的契約。
而老人和青壯年都是有選擇的,多了沒有,至少也是二選一。最早一批季家工坊人都是乞丐,他們遍嚐生活的艱辛,毫不猶豫就選了依附季家,能保障他們正常生活的契約。後來人也是很明智的都如此選擇,畢竟能進季家工坊的不是乞丐,就是流浪漢,無家無室的,一個人很難存活下來,和工坊眾人生活在一起,不僅熱鬧,還很有安全感。
季家工坊青壯年不多,大多都是老人和孩子,編織手工藝品正合適他們。三年下來,工坊人員不少,第二進院落已住了大半,看起來倒是充滿了人氣。
白天眾人都集中在幾間有地暖的房屋內上工學習,晚上則各回各房,勞累一天,躺在暖暖的炕上,渾身舒泰,這日子跟以前簡直不能比。
能有現在這樣的好日子過,誰都不想再回到從前,露宿街頭,三餐不繼。想想那時的生活,工坊眾人不由打了個寒顫。
別看季家工坊不是老就是少,人多負擔大,季家卻沒在這上麵賠錢,反而是盈利的,並且盈餘一年比一年多。到現在,收益已經快趕上季家兩個鋪子。
看過季家工坊,季宣和同邵雲辰又查看了雲記雜貨鋪和雲記布莊。因貨源都很普通,兩家鋪子收益自也不會有多好。季宣和對此並沒什麽不滿,兩家鋪子定位就是如此,想賺出花來,本就不大可能。
不過,比起同檔次的店鋪來說,季家這兩個鋪子還是要高出一籌的。季宣和是西林縣知縣,帶來的隱形好處並不是沒有,店鋪生意比別家紅火一些很容易理解。
“宣和,鋪子什麽的都還好說,田莊我們再買一個吧。那兩個小田莊已經不夠季家眾人吃喝,這兩年要不是有西山莊子分到的糧食供應和楊家埠莊子運送過來的糧食,估計咱們家就得買糧食吃了。”邵雲辰最關心的還是糧食問題。民以食為天,隻有糧食充足,做起事來才不用有所顧忌。如今楊家埠糧食可能斷供,他不得不為以後考慮。
“嗯,買個大一些的。家裏銀子不少,之前隻是沒想過要在這裏安家,置辦的田鋪也就隻夠一家人吃喝。現在情況變了,再買一個田莊就非常有必要。”季宣和也甚是讚同。古代嗎,沒有糧食在手,就沒有多少底氣,估計一遇上災年,就得忍饑挨餓。當然,季家有錢,不至於落到這種地步,但糧食還是越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