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亂世豪雄篇 第十一章 長河落日 第十二節
“快去下令,沒有聽到我的話嗎?”李弘看到傅幹還是站在對麵一動不動,怒氣更甚,連拍案幾,“快去……”
“大將軍……”傅幹猛然跪倒在地,悲聲叫道,“大將軍,如果朝廷大亂,等於中敵奸計啊。謀逆大案發生後,你曾料到襄陽要派使前來和談,他們一則為了拖延我們南下平叛的時間,二則打算以和談為條件設法救回荀彧和張昭。但現在看來,他們還有第三個目的,那就是離間朝中各方勢力,讓我們自相殘殺啊。”
傅幹情急之下,聲音都變得嘶啞了,“大將軍,請你冷靜一點,目前朝堂上的局勢還在我們控製之中,沒有必要倉促采取如此激烈的手段予以還擊。我們還有時間,我們完全可以想出更好的辦法擊碎叛逆們的詭計。大將軍,想想董卓,想想他的前車之鑒。當年董卓如果不是中了袁隗之計修改官學,如果不是中了李瑋之計頒布告緡令,如果不是中了王允之計廢除五銖錢,他怎麽會成為禍國之臣身敗名裂?怎麽會敗得那樣快讓西涼大軍灰飛煙滅?怎麽會在死後還被人挫骨揚灰?”
聽到“董卓”兩個字,李弘心裏一驚,渾身不下不由自主地打了個冷戰,背心處霎時傳出一陣寒意。
“大將軍,這麽多年來,你一直率軍征戰天下,基本不過問政事,你知道現在長公主的權勢有多大嗎?朝廷現在直接控製著五十多個郡國,你知道有多少個太守和國相忠誠於長公主嗎?去年你書奏朝廷,認為很多京官不了解郡國的實際情況,在製定和推行新政上犯了很多錯誤,要求長公主和朝廷把很多在州郡任職多年的刺史、太守、國相調回京城,把京官外放。因為你這份奏章,北疆係的二十多位大吏被長公主和丞相大人乘機調回了京城,你知道嗎?”
李弘臉色稍變,滿腔怒火漸漸消散,一股沮喪的情緒慢慢從心底升起。
“看看今天的局麵,再回頭想想過去……”傅幹無奈地搖了搖頭,“大將軍,朝堂上的這場爭鬥遲早都要發生。他們一直都在算計你,利用各種機會削弱你的實力。你常年在外征戰,又疏於朝政,根本就是防不勝防啊。”
“我們實際上控製了多少個郡國?”李弘衝著傅幹招招手,示意他站起來說話。
“十五個郡國,主要是長城以北的郡國,其它的郡國都在長公主和丞相手上控製著。”傅幹低聲說道,“尤其是財賦充足的郡國,其太守、國相幾乎都是長公主的親信。這次丁立、許混、朱魭、楊懿四位大人出事後,大將軍提出讓張遼等四位將軍到州郡任職,為什麽得到了長公主和丞相大人的同意?原因就在於此。大將軍已經失去了對各地郡國的控製。”
李弘苦笑,一時間心灰意冷。
如今北疆人在朝堂上的勢力分裂了,在州郡上的勢力遭到了排擠。如果朝堂一旦大亂,各地州郡乘勢而起,拒繳財賦,李弘和他的軍隊將麵臨困境。這和當年袁隗對付董卓的辦法如出一轍。不過當年董卓是因為時間太倉促,沒有來得及控製州郡,隻能望天而歎毫無辦法,而自己卻是疏於防範,讓長公主和丞相抓住了機會。
想想自己一心一意為了中興大業而努力,帶著幾十萬將士浴血沙場,結果卻和董卓一樣,正在不知不覺走向敗亡的深淵。天道何其不公啊。
長公主長大了,但因為長公主對自己的愛戀,讓自己覺得她一直那樣柔弱,需要自己的嗬護和幫助。其實,自己早就知道,兩人之間不會有結果,相比大漢的中興大業,私人之間的這種愛戀算得了什麽,不過是一場虛幻的美夢而已。長公主需要這種美夢作為情感的寄托,但她更需要天下,需要大漢的社稷江山,需要漢祚的延續和振興。
“為什麽一直沒人提醒我?”
傅幹看到大將軍冷靜下來,暗暗籲了一口氣,“李瑋大人的目標是控製內外兩朝,他需要這種結果。而我們一直在戰場上,需要源源不斷的財賦支持,因此我們對朝堂上的變化非常遲鈍。這時除非李瑋大人主動告訴我們,否則我們很難從這些變化中推測出將來形勢的發展……”
李弘沉默良久,然後拿起徐榮的書信又仔細看了看。
“你有什麽對策?”
“現在朝堂上都被天下即將一統的希望蒙蔽了雙眼,相信此事傳開後,朝野上下要求議和的呼聲非常大。不但各地州郡大吏會支持朝廷,就連軍中的很多將領也會支持朝廷。”傅幹感歎道,“大漢亂了十幾年,打了十幾年的仗,死了無數的人,所有人都在盼望著安寧,沒有人願意繼續打仗,所以大將軍此刻如果公然反對襄陽的議和條件,那就是和整個朝廷為敵,和整個大漢為敵,其結果可想而知。”
李弘微微眯起雙眼,嘴角突然露出一絲笑意,“說得好,說得好……我們立即返回長安。”
傅幹臉顯喜色,“大將軍決定了?”
“我為什麽要背上阻礙大漢中興的罪名?”李弘冷笑道,“既然大家都希望我離開朝堂,那我就離開,遂了他們的心願。”
傅幹目瞪口呆。
“急告張遼、蔣濟,讓他們搜集證據,然後把證據交給袁耀大人,我不再插手此事了。”
三月初八,大將軍李弘返回長安,支持長公主和朝廷的決定,強烈要求與襄陽議和,以便讓天下迅速穩定,重振大漢。
大將軍的意見震動了朝堂上下,幾乎所有的大臣都在大將軍興奮的歡呼聲裏聞到了一股血腥。
接下來大將軍的奏稟卻讓所有人陷入了極度的困惑。
大將軍以今年的河西戰事事關西疆全局為由,奏請天子和長公主,要求即刻奔赴河西戰場,率軍收複河西四郡。
朝堂上死一般的寂靜。長公主和大臣們望著神態堅決的李弘,茫然無措,不知道他到底要幹什麽。
“大將軍,和談之事遠比河西戰事重要,你應該留下……”丞相蔡邕看到長公主低著頭,一言不發,隻好出言勸阻,但李弘拱手打斷了他的話。
“我留在長安,不利於和談,原因大家心裏都清楚。但有一點我可以鄭重發誓……”李弘高舉右手,大聲說道,“我以先帝在天之靈發誓,我李弘遵從天子和朝堂的所有旨意,即使天子和朝廷要我的腦袋,我也雙手奉上,絕無二話。”
李弘的聲音回蕩在大殿上,久久不散,深深震撼著殿堂內所有人的心。
大將軍這句話說得再明白不過了。他要交出所有的兵權。
長公主緩緩站了起來,剛想說話,李弘搶先再奏,“殿下,臣此次北上河西,僅帶大將軍府一幫從事掾屬和一百親衛騎,南北兩軍依舊戌守京畿,塞外鐵騎也不必征調。憑河西戰場上的兩萬鐵騎,臣完全可以收複河西四郡。請殿下靜候佳音。”
長公主嬌軀微顫,臉上閃過一絲痛苦之色。
“和談成功,天下一統後,臣願意為大漢戍守河西,也願意為大漢戍守大漠。”李弘躬身高呼,“臣願為社稷赴湯蹈火,雖粉身碎骨亦在所不辭……”
長公主心神震顫,淚水悄然湧出。大臣們無不瞠目結舌。
看樣子,大將軍這一走,就不回來了,這未免也太不可思議了吧?
散朝後,大將軍急速返回長安,沒有和任何大臣說一句話。大司馬徐榮、左車騎將軍鮮於輔、光祿勳張燕、衛尉呂布、大司農李瑋等人本打算追上問問,但大將軍早就跑得無影無蹤了。
三月初九,李弘不待長公主下旨,率眾離開長安,北上出蕭關,於北地郡等待糧草輜重,隨時準備西進武威。
朝堂上隨即陷入恐慌。
長公主緊急召見丞相蔡邕等朝中重臣商議對策。大將軍此刻突然要到河西戰場上去,顯然和朝廷接受襄陽的議和方案有關,但誰都猜不透李弘的心思。不過,不管大將軍是否真心交出兵權,朝廷的當務之急是保證朝堂的穩定,軍隊的穩定,州郡的穩定。待朝廷完全控製軍中將領和軍隊後,才能正式收回大將軍手裏的兵權。
太傅楊彪不冷不熱地嘲諷道,這些年,大將軍幹涉了多少朝政?他在朝堂上待了多少天?現在洛陽打下來了,天下要穩定了,朝廷也不需要他了,他還待在這裏幹什麽?當然回大漠放羊去了。我老了,也要回家了,免得在這裏礙手礙腳。第二天,他也回長安了。
長公主考慮再三,征詢了眾多大臣的意見後,暫時沒有剝奪大將軍的兵權,也沒有同意大將軍到河西戰場,而是讓他一邊在北地郡等待糧草輜重,一邊巡視河套一帶郡縣,等待朝廷的下一步指示。另外,長公主還下旨,嚴禁大臣們泄漏朝堂機密,以免震動州郡,動搖軍心。
大司馬徐榮奉旨約見在朝將領,嚴厲警告他們,在沒有得到大將軍的命令之前,任何人不許介入朝堂爭鬥,否則予以嚴懲。
大鴻臚袁耀匆匆拜會太傅楊彪。
大將軍離開長安後,謀逆案肯定要移交廷尉府審理,但這樣一來,麻煩就大了。
“大將軍說過要幫助我們的,為什麽出爾反爾,突然撒手不管?”袁耀沮喪地問道,“難道大將軍真的被長公主和朝廷逼到走投無路,要遠走大漠?”
“你小子,什麽時候才能變得聰明一點?”楊彪親昵地伸手打了袁耀腦袋一下,然後手捋長須,非常感慨地說道,“十幾年前,我第一次看到大將軍的時候,他還是一個護羌校尉,什麽都不懂。被孝靈皇帝關在漳月台,哪裏都不敢去,但是現在……”楊彪仰天打了個哈哈,“現在他不僅是頭豹子,而且還是頭天下最狡猾的豹子,厲害,厲害啊……孝靈皇帝將來名揚史冊,不是因為他的萬金堂,而是因為他給大漢挑選了一位中興名臣啊。”
袁耀莫名其妙。
“大將軍手握兵權,人人忌憚,個個都想把他手裏的兵權奪回去,以為大將軍失去了兵權也就沒有威脅了。但所有人都錯了,大將軍的權勢不是因為他手裏的兵權,而是因為他的顯赫功勳,他戰無不勝的神話,他縱橫天下的勇武。”楊彪笑得眼晴都眯成了一條縫,“現在大將軍把兵權交出來了,你看看,你看看長公主,看看丞相蔡邕他們,看看他們哪一個敢伸手拿這個兵權?誰敢拿?哈哈……大將軍這一招高啊,太神奇了……”
楊彪捧腹大笑,“大將軍到河西去了,一個兵沒帶,朝廷上下竟然傻了,不知道怎麽辦了。想想他們絞盡腦汁對付大將軍的時候,殫精竭慮謀奪大將軍兵權的時候,個個如臨大敵的樣子,你不覺得很好笑嗎?如果現在大將軍伸著脖子給他們砍,他們敢砍嗎?蠢,一幫愚蠢至極的白癡。當年董卓禍國的教訓還沒有吸取,還想再來一次。幸好大將軍不是昔日的董卓,否則現在朝堂上已經血流成河了。”
袁耀霎時什麽都明白了,對李弘的崇拜無以複加。怪不得當年父親逼著自己投奔河北,投靠大將軍。跟著這樣的人打天下,天下還不是囊中之物,唾手可得。
“大將軍走了,兵權交了,朝廷也傻了。”楊彪擦擦笑出來的淚水,樂嗬嗬地說道,“朝廷現在怎麽辦?沒有了大將軍,襄陽還會老老實實的議和?襄陽人等得就是這一天。隻要他們得到消息,必定會提出更多要求,不但要立藩,還要恢複五等爵位製,以便挑起朝廷內部的矛盾,而軍隊馬上就會大亂。軍中將領功勳卓著者比比皆是,既然你能封王,我還不能封個公爵拿一個郡國嗎?”
“北疆軍中有多少黃巾係將領?他們願意和曹操同殿為臣?願意和劉備稱兄道弟?願意和袁譚握手言和?再看看北疆鐵騎中有多少胡族大將?他們會聽從朝廷的調遣?笑話。我今天把話撂在這,隻要大將軍離開朝堂的消息傳遍大漠,胡族各部必定叛亂。蠻子們等這一天頭發都等白了,豈肯錯過機會?”
“亂了,全亂了……”楊彪臉色隨即又變了,笑得比哭還難看,“大將軍主動放棄兵權,比他手握兵權更可怕。可笑長公主和丞相大人,還有那幫自以為是的大臣們,以為憑自己的那點實力就能搞定一切,無知啊……我就不明白,他們也不想想,當年袁隗、王允的實力那麽大,為什麽還是敗了?”
袁耀臉色大變,“姑父大人,那我們怎麽辦?”
“還能怎麽辦?”楊彪仰天長歎,“如果長公主和丞相大人能幡然醒悟,立刻拒絕議和,把大將軍請回來,此事還有挽救的可能,否則……算了,我們還是縮著腦袋做人吧,我們自己都岌岌可危了,還管許多幹什麽?”
三月中,議和談判取得了突破性進展,雙方在很多原則上達成了一致意見。
蔡瑁急書襄陽,等待襄陽的進一步指示,同時,他向長公主提出了釋放荀彧和張昭的要求。張昭雖然沒有被抓捕,但也被監禁了。蔡瑁說,如果長安和襄陽在所有的原則問題上達成了一致,那麽朝廷下一步肯定是徹底解決徐州和江東的問題。因此,不管荀彧和張昭是否確有其罪,都應該予以特赦,以便和曹操、孫權改善關係。至於辛評、荀諶和審榮,蔡瑁認為應該即刻予以誅殺,因為袁譚、袁熙兄弟認為他們是背叛者,非常想得到他們的人頭。殺了他們,有助於朝廷招撫袁氏兄弟。
長公主答應了蔡瑁的懇求,命令廷尉府以最快的速度審結此案。
張邈顯然不想錯過打擊穎、汝士人的機會,他對辛評三人施用酷刑,逼迫他們說出更多的同謀。
穎、汝士人惶恐不安,朝堂上風雨欲來。
三月二十四,蔣濟帶著張超貪贓枉法的部分證據回到了長安。他把這些東西交給了袁耀,然後匆匆北上蕭關會合大將軍李弘。
三月二十六,太傅楊彪、太尉荀攸、大鴻臚袁耀、光祿大夫鍾繇、太中大夫楊奇等大臣聯名上奏,彈劾前陳留太守張超。由於此案證據確鑿,違律嚴重,牽涉範圍廣,立時驚動了長公主。
長公主下旨,命令兗州刺史張遼把張超的三個兄弟和犯案的人證物證押送到京。命令驍騎將軍王當抓捕張超和其手下,並將他們即刻押送長安。
同日,長公主下旨,命令驍騎將軍王當持節鉞,督領穎川軍政。
三月二十八,廷尉張邈奉旨回避。長公主下旨拜老臣司馬防出任廷尉,拜治書禦史郗慮為廷尉丞,審理此案。
同日,太傅楊彪、大鴻臚袁耀、光祿大大鍾繇再次上奏,要求朝廷修改《田律》。
三月三十,丞相蔡邕約見大司農李瑋,商量修改《田律》一事,但兩人分歧太大,不歡而散。
四月上,張超的三個兄弟和一批證據被押送到京。主審此案的郗慮二話不說,大刑伺候,張超三個兄弟全部招供。
不久,張超和一幫掾屬也被押到長安。郗慮嚴刑拷打,張超拒不招供,自殺於牢獄。
張超的死頓時激怒了丞相蔡邕、太仆孔融、宗正臧洪等青兗士人。他們連番上奏,逼迫廷尉司馬防立即審結丁立、許混和朱魭大人的案子。
長安城中的氣氛頓時緊張起來。
四月中,襄陽回書,袁譚、袁熙兄弟要求保留襄陽天子分封的爵位和封地,否則拒不受撫。與此同時,徐州曹操、江東孫權和周瑜也上奏天子,提出了和袁氏兄弟一樣的要求。
太傅楊彪、大司馬徐榮、左車騎將軍鮮於輔等大臣斷然反對,朝堂上陷入激烈爭論。
四月下,以左衛將軍麴義為首的北疆軍所有在京大將聯名上奏,堅決反對朝廷分封曹操等叛逆,並警告朝廷,此事處置失當,必會動搖軍心,後果嚴重。
議和之事隨即陷入僵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