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立馬橫槍篇 第十二章 日蝕蒼黃 第二十七節

胡軫怒不可遏,站在滎陽城下破口大罵。

他後悔的幾乎要把自己殺了。相國大人知道自己把虎牢關丟了以後,絕不會放過自己的,這次死定了。雖然自己在敖倉附近重創了鮑信,但相比丟失虎牢關的罪責來說,這個功勞根本不值一提。他萬萬沒有想到徐榮的目的其實不是攻擊叛軍,而是奪取虎牢關。徐榮前前後後打了十幾天的仗,一敗再敗,原來就是想把自己誘出虎牢。

怨來怨去,還是怨自己貪功啊。自己為了這份功勞,竟然連夜把駐守虎牢的另外五千人馬調出了四千,以九千人馬埋伏在黃河岸邊的武城裏。原想以多勝少,贏個漂漂亮亮的仗,誰知道仗是打贏了,自己也中計了,輸得慘不忍睹。為了把曹操誘離滎陽,方便大軍突襲橫渡汴渠的叛軍,自己還聽信了徐榮的話,叫守關的一千人馬和高順的敗軍冒充數萬大軍互相攻殺。曹操是中計了,但虎牢關也丟了。逃出虎牢關的軍司馬對他說,大人臨走時交待的,是假打不是真打,所以我們敷衍了事,誰都沒有防備。高順帶著人馬衝上城摟時,我們還和北疆兵開玩笑,哪知一眨眼,人頭掉了。

胡軫接到虎牢關失陷的消息後,掉頭就去滎陽,想以迅雷不疾掩耳之勢拿下滎陽城。徐榮、孫親和高覽三人是和他一起離開滎陽的。胡軫去黃河岸邊的武城埋伏,徐榮帶著人馬連夜渡河,悄悄繞道叛軍後麵埋伏。當時滎陽城裏隻有高順的三千兵。胡軫認為自己如果占據了滎陽城,把徐榮的大軍攔在汴渠東麵,然後再設法通知董卓,讓駐守洛陽城的李傕、郭汜和自己前後夾擊虎牢關,高順那三千人馬肯定完蛋。

等胡軫趕到滎陽時,卻發現城門緊閉,旌旗飄揚,北疆兵已經搶先一步把城池拿到手了。得意洋洋的吳雄站在城樓上,命令士兵們一起喊話,叫胡軫趁早帶人到轘轅關去,否則等徐將軍率軍殺來了,你就完了。

胡軫雖然氣得睚眥欲裂,但他卻不敢攻城。徐榮把他害慘了,這種人打是打不過的。而且現在雙方已經翻臉了,徐榮要是真把自己殺了,然後和叛軍串通一氣殺進洛陽城,那禍事就闖大了。目前相國大人還不知道虎牢關已經丟了,洛陽方麵也沒有任何防範,而自己也沒有糧草了,還是盡早撤到嵩山附近的轘轅關和李蒙會合,然後以最快速度把虎牢關丟失的消息送回洛陽為好。至於自己是死是活,隻好聽天由命了。

黃昏,徐榮帶著大軍,押著數千俘虜和兩千多車糧草趕到了汴渠。

吳雄匆匆迎上率先渡河而來的孫親,大聲笑道:“大人,胡軫罵了一通後,帶著大軍向轘轅關方向去了。你們怎麽樣?在垣雍城打了幾仗?”

孫親笑道:“烏合之眾,不值一提。早知道這樣好打,我們就應該把主力集中在滎陽方向,重創胡軫。”

孫親隨即把垣雍城伏擊的事說了一下。淩晨的時候。橋瑁、劉岱、袁遺等人帶著糧草率先撤退到伏擊地點。北疆大軍火把一點,戰鼓一擂,還沒有開始打,叛軍就一哄而散了。那些臨時征募,倉促組建的叛軍根本沒有抵抗之力,北疆大軍不費一槍一箭,就繳獲了許多糧草輜重。到了清晨,曹操和鮑信也趕到了北疆軍的伏擊地點,由於鮑信手下的泰山兵率先潰逃,曹操大軍還沒來得及布陣就被衝散了。北疆兵跟在後麵掩殺一陣,抓了幾千俘虜,撤兵了。

吳雄一臉失望,忿忿不平地罵道:“董卓的膽子太小了,這種不堪一擊的軍隊也不敢打,丟人啊。”

孫親搖頭道:“董卓不是不敢打,而是因為其他原因打不起這仗。我們現在也一樣,你敢深入兗州去打叛軍?”

吳雄擺擺手道:“大人,這種事我們搞不懂,我們隻管打仗。”接著他驚喜地喊道,“徐大人來了……”

徐榮看到吳雄,立即問道:“虎牢關怎麽樣?高順和梁百武可有消息送來?”

“虎牢關已經拿下。”吳雄興奮地說道,“胡軫大概氣瘋了,罵罵咧咧地走了。”

徐榮神色一鬆,回頭對身後的傳令兵說道:“命令高順,立即派人趕到河東報信,還有,叫他把關隘的糧食全部送到滎陽來。”

“急報相國大人,說滎陽大捷。中郎將胡軫不聽軍令,擅自棄守虎牢關率軍出擊,已經被我趕到轘轅關去了。虎牢關現在我手,安然無恙。”

三月上,河內。

楊鳳派人聯係駐守孟津的李肅和駐守小平津的張揚,詳細敘述了自己的攻擊計策,請求兩人渡河相助。兩人不敢擅自作主,急忙請示董卓。董卓說,渡河攻擊可以,但你們兩人要留下一個守關,確保洛陽的安全。董卓隨即命令張揚出兵相助,讓李肅駐防孟津和小平津兩關。

三月初五,太行山黃巾首領於毒、眭固突然率軍下山攻擊野王城,威脅王匡的退路和大軍的糧道。王匡非常驚慌,有退兵回撤的意思,而袁紹也沒有猶豫,立即命令王匡後撤。

王匡剛剛回撤,楊鳳就起兵攻擊。王匡無奈,停下迎戰。楊鳳二話不說,掉頭就跑,不打了。王匡再撤,楊鳳又追了上來。從河陽到溫縣不過六十裏,王匡竟然走了三天。王匡非常生氣,聯合駐守溫縣的劉勳和朱漢兩人,從三麵圍攻楊鳳。楊鳳追敵的速度很慢,但逃跑的速度卻非常快,兩個時辰不到,他就帶著大軍逃到了黃河岸邊。王匡、劉勳、朱漢三人一路猛追,這時埋伏在孟亭附近的張揚突然殺出。叛軍追了幾十裏路,疲憊不堪,措手不及之下,頓時被殺得狼奔豕突,潰不成軍。楊鳳和張揚隨後掩殺,緊追不放。

深夜,王匡等人逃進溫縣,夾雜在逃兵中的楊震帶著一百親衛兵趁亂也衝了進去,並趁機占據了西城門。楊鳳、張揚隨即率軍殺入。王匡、劉勳、朱漢三人倉惶再逃。

楊鳳說,趁勝追擊,一戰而定。張楊不同意,說窮寇莫追。再追下去,沒什麽意義了。楊鳳不聽,連夜率軍越過濟水河,繼續殺進。

第二天早上,張揚被衛兵從睡夢中推醒了。

“大人,我們被叛軍包圍了。”

張揚沒有反應過來,愣了很長時間。“我們……被包圍了……誰包圍我們?”

“大人,是冀州兵,是趙浮和程渙,還有王匡、劉勳、朱漢,大約有兩三萬人。”

張揚渾身一激靈,拎著戰盔就衝上了城樓。城下數萬大軍正在急速布陣,很快就要把溫縣圍個水泄不通了。張揚大驚,心想楊鳳一定完了,叫他不要追,他非要追。還九頭鳥,我看他就是一烏鴉。張揚立即命令自己的幾個親衛帶著求援信衝出包圍,向李肅求救。

小平津關。

楊震帶著幾百名殘兵敗將渡河而來。楊震很狼狽,頭盔早掉了,披頭散發的,背上還插著兩支長箭,嘴裏氣急敗壞地罵個不停。駐防小平津的軍司馬認識楊震。前段時間,楊震經常到小平津關和張揚議事。關門一開,楊震一馬當先衝了進去,抬手一刀就把那個軍司馬砍了。那人至死都沒明白楊震為什麽要殺他。北疆兵一擁而入,四下殺戮。此時,更多的北疆兵從黃河對麵渡河而來。

楊震伸手接過侍從遞來的戰盔,大聲叫道:“把我背後的箭拽下來。”接著他憤怒地罵了兩句,十分心痛地說道,“好好的一副皮甲竟然給戳了兩個洞,太可惜了。誰叫你把洞戳這麽大?不就是掛兩支箭嘛,用得著這麽大的洞?”

侍從笑道:“大人,這些北軍的軍械好,不要說皮甲,鎧甲都一大堆,換一件就是了。”

楊鳳進了小平津關後,立即接到了黃河北岸的消息,張揚被叛軍困在溫縣了。

“袁紹動作夠快,一轉眼就把張揚圍住了。”楊鳳連連拍額稱慶,“還好我們跑得快,否則這小平津就拿不到手了。好險好險……”

“我們是屯田兵,打仗不行,隻有靠兩條腿跑了。”廖磊笑道,“就這樣我們都跑丟了一千多人,險之又險啊。”

“接著我們幹什麽?是不是趁機奪下孟津關?”李堯意猶未盡地問道,“李肅隻有五千人,駐守小平津的兩千人已經被我們滅了,還剩下三千人,我們是打還是騙?”

楊鳳想了一下說道:“去騙,把他騙出來。楊震,還是你去。”

小平津關距離孟津關六十裏,快馬加鞭,旦夕即至。楊震渾身血跡,氣喘籲籲地進了關。李肅聽說楊鳳和張揚被困溫縣,急忙稟報董卓。他對楊震說,我兵力少,還要守關,無力相助啊。楊震苦著臉說,大人的難處我理解。既然大人無力相助,那就借一件東西給我吧。李肅奇怪地問道,大人要借什麽?

楊震咧嘴笑道:“你的腦袋。”話音未落,戰刀已經架到李肅脖子上了。

楊鳳帶著大軍順利占據了孟津。

李肅非常氣憤,大聲質問道:“你是不是和袁紹串通一氣,故意陷害張揚?”

楊鳳冷笑道:“袁紹是什麽東西?我不認識。張揚被困,和我沒關係。我率軍出城後,掉頭就往回跑,哪裏知道袁紹的援軍來得這麽快?張揚的事你不要管了,他沒糧草,支撐不了幾天,遲早要投降。你怎麽辦?是跟著我們,還是回洛陽跟著董卓?”

李肅沒有說話。

楊鳳說道:“我們離開河東的時候,李瑋大人曾經交待過,說驃騎大將軍對你不錯,一直把你當朋友看,如果出了什麽事,希望我們能把你留下。現在孟津和小平津都被你丟了,董卓無論如何都不會饒了你,是不是回洛陽,你自己可要想清楚了。”

李肅躬身說道:“請大人代我回稟驃騎大將軍,我李肅謝謝他了。我跟了相國大人十幾年,不會背叛他。是生是死,我認了。我回洛陽。”

楊鳳非常敬佩地看看他,拱手說道:“好,你帶著你的人馬回京。請代呈相國大人,讓他放心,隻要孟津和小平津在我手上,叛軍就休想渡過黃河。”

三月上,洛陽。

徐榮的急報讓董卓勃然大怒。虎牢一失,洛陽無險可守,關東已經被驃騎大將軍掌控一半了。

就在他和李儒等人商議對策的時候,李肅率軍急速趕到了洛陽。他向董卓請罪。董卓聽說孟津和小平津丟了,張揚被困溫縣,氣得當場就要殺他。李儒和田儀等人苦苦勸阻。

李儒說,這不是李肅的錯,而是驃騎大將軍的實力太強悍了。現在北疆情況非常糟糕,驃騎大將軍估計已經支撐不住,要倒向叛軍一邊了。

董卓恨恨地說道:“雖然關東目前並不是我們的防守重點,但八關丟失,對我們的影響太大了。我們的主力已經西移到長安、潼關和函穀關一線,短期內無法征調回京,一旦徐榮、楊鳳和叛軍聯手,洛陽丟失在即。”

就在眾人憂慮重重的時候,河東牛輔急報,說大軍被顏良圍於河東的河北城,動彈不得。蒲阪津、風陵渡和茅津渡守軍全部被玉石抓了起來。

董卓驚駭失色。驃騎大將軍說翻臉就翻臉,好快的一刀。

“長安……”李儒擔心地說道,“大人,快急書長安,叫董旻、董越密切注意馮翊郡方向,防止北疆鐵騎一瀉而下。天子一旦被他奪去,我們就完了。”

呂布急報,長沙太守孫堅突然出現在魯陽,他和袁術合兵一處,以兩萬大軍猛攻梁縣。梁縣失守。

京畿突然風雲變色,局勢對董卓非常不利。

董卓咬咬牙,怒聲說道:“把洛陽燒了,我們撤回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