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5 南方北方
曆史的洪流滾滾向前,浪花淘盡形形式式的英雄,雖然地方保守勢力依舊強大,但葉楓和複興黨人卻表現出極強的韌性,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也用手中的力量脅迫各種阻力,讓華夏一統的趨勢愈來愈明顯地顯現在國人麵前。
“少荃有沒有看到最新一期的時務報?”在江北首府廬州,曾國藩與李鴻章這兩大巨頭難得再次坐到一起,李鴻章還是堅持稱呼曾國藩為老師。
“老師是說那篇署名魯迅的評論吧?”李鴻章麵露苦笑,這個“魯迅”是華夏報刊上經常看到的一個名字,經常針對一些社會現象進行評論,風格辛辣,總是入木三分。
曾國藩輕輕點了點頭:“這篇評論可是對我們儒黨很不待見啊,就差說我們是民族的罪人了。”
“估計是葉興華手下的某個文人吧,”李鴻章無奈地笑了笑:“報紙上罵我們儒黨,也不是一次兩次了,複興黨提出的這些議案,總是能在國士院通過,那些國士難道就看不出這樣做的後果麽?”
曾國藩搖了搖頭:“要真說起來,這個人還是罵複興黨罵得最多,也最凶,他是逮著誰就罵誰……這個人在民間影響挺大,有些話,說得也很有道理。”
李鴻章沉默了一會,才歎了口說道:“他們現在罵得凶,卻不知道我們也有苦衷,要是我們真的將權力都交出去。他葉興華手上幾十萬軍隊,誰知道他會不會做皇帝?還會不會保留現在地政策?”
“少荃以為,葉興華想做皇帝?”曾國藩問道。
李鴻章搖了搖頭:“不是想不想做的問題。複興黨一直說要製衡、平衡,如果沒有湘淮,大家都把手上的兵交出去,還能有製衡麽?”
“然則少荃以為,湘淮如今真地能對葉興華形成製衡麽?”曾國藩悠悠說道。
李鴻章聞言沉默不語,事實上都督府在對國防軍整編以後,重點對北方用兵,在東北、蒙古、西北甘肅、新疆,以及西南的雲南、貴州布下重兵。
而南方的兵力部署大為縮減。江北、上海、浙江、福建、江西、廣東基本都是駐紮國防軍一個師配屬警備軍一個師,差不多是五萬國防軍和五萬警備
當然,雖然人數不多,規模不大,但是曾國藩和李鴻章都知道這十萬軍隊的戰力還是相當可觀。如果說湘淮軍有異動的話,這些駐軍就可以以師為單位,進行軍事動作,而在國內有個共識,那就是華夏國防軍要是出現師級單位,那麽已經很難有勢力能夠對抗,除非集中全部湘淮主力。或許還有希望。
“這個魯迅在文中說,湘淮軍的製衡作用,隻體現在華夏國防軍將十個精銳的師留在南方,而在北方的兵力總是捉襟見肘,他說若是湘淮軍能夠接受都督府的整編,至少可以形成四到六個國防師,也就是兩個軍,以及相同數量地警備軍,也就是說都督府的軍隊序列中將多出四個軍。加上原本被牽製在地方上的四個軍,等於增加了八個軍,有這八個軍,何愁華夏不能早日統一?”曾國藩平靜地敘述著魯迅在評論中提到的觀點,好像這件事與他沒有關係似的。
“葉興華將十二個師留在南方,不也是對我們地防備?”李鴻章下意識地反問了一句。不過他也知道這句話站不住腳。因為湘淮軍的存在才留下十二個師,而這十二個師又讓湘淮不肯放棄對軍隊的控製權。這就像一個怪圈,看誰能首先退一步,還要另外一方沒有別的想法。
“老師打算讓湘淮軍接受葉興華的整編?”李鴻章道。
曾國藩笑了笑:“不是葉興華,是華夏,不是湘淮軍,是湘軍;至於淮軍的未來,少荃你自己決定。”
曾國藩雖然這麽說,李鴻章卻知道自己沒得選擇,湘軍淮軍加一起力量都不夠,何況湘軍接受整編後,雙方的力量差距就更大了。
“你留著兵也好,至少萬一有問題地話,不至於一點力量沒有,雖然這點力量未必能起到什麽作用。”曾國藩緩緩說道:“不過,如果沒什麽變化的話,你這麽做,就不得不承受魯迅那樣的指責了。”
“指責倒是沒什麽,學生隻是在想,若是軍事上無法形成製衡,那麽在別的方麵,真的能實現葉興華所說的那種平衡嗎?”李鴻章笑了笑說道。
“或許吧,你也看到現在什麽事情都要通過國士院,即便是複興黨想要做一些事情,也要爭取獲得太平黨或者我們儒黨的支持,在地方的選舉上,特別是天津、河北,差不多是三黨平分各府縣,至少從這些事情上來說,葉興華描述過的一些東西,終究是體現了出來。”曾國藩道。
“但是,複興黨地議案總是能通過,不是嗎?而且這些議案,很多都帶著明顯的葉興華風格。”
曾國藩輕輕搖了搖頭:“葉興華也說過,華夏正在構建一個全新的政體,現在隻是在路上,雖然看得到遠處的山峰,但是要真正到那裏,還需要做很多事情。”
“誰能保證不走岔路呢?”
“是啊,誰又能保證不走岔路呢?”
葉楓將十萬人留在南方,他的目光卻始終盯在北方那片廣袤的土地上,國防軍在東北地進展很順利,原本滿人控製下地土地被重新丈量,大部分收歸國有。
為了開發東北,複興黨提出移民東北的計劃,那裏有土地,少人口,而關內人口多,土地少,正好相互調劑。
而在這個移民計劃中,過去那種人口遷徙方式被徹底拋棄,複興黨提出修建從天津開始,經山海關連通東北地鐵路,通過招募工人的方式,組織一批人移民東北。
而對東北收回國有的大量土地,明確廢棄租佃的種植方式,暫定土地所有權歸屬國家,每個移民東北的人都可以獲得一小片田地,成為自耕農。也支持大規模的土地買賣,但是這些土地不能用來租佃,但可以建設大的農場,實行規模化、工業化種植。
工業化農業在江南已經有一些比較成功的範例,譬如蠶學院組織的育種場,農學院的茶場,還有榮軍院建設的大農場,雖然農業機械化程度還不高,農業生產又存在季節性,但農場化一般會統一安排田間作業,在農閑時候又會發掘其它一些項目,可以說是非常好地利用了農業勞動力。
還有就是大農場在水利建設和農具管理上也會有能力投入,事實上除了抽水機,一直在研究的拖拉機也已經有了眉目,未來的機械化農業已經越來越近。
佃農、自耕農,小農式的農業經營方式從某種程度來說,可以消化大量的勞動力,也是對勞動力的極大浪費。所以葉楓極力鼓勵農場式的經營,依靠農學院的研究成果,在品種改良、土壤施肥、選種育種、田間管理等方麵越來越科學化,單產也有所提高,也為農場式經營奠定了基礎。
這個時候的中國一方麵土地開發還不如以後那麽充分,人口也沒有那麽大,大概有四五億的樣子。
隨著國內基本統一,葉楓又將以前想過的這個問題提了出來,那就是中國人口增長的能力實在太強大了,如果說沒有戰亂的話,這四五億人口過個十幾年翻一番肯定不是問題,而人口增長造成的問題,他是非常清楚的。
當然,以現在的條件也不需要進行計劃生育,保持人口規模的穩定,甚至略有增長就可以了,這就必須找到一個合適的方法。
民政上的問題,葉楓一般會找王韜商量,雖然作為杭州時代的總督府內閣宰相,在如今華夏聯盟的內閣政府中,王韜甚至連尚書都不是,但他在複興黨中擔任長老,又是國士院國士,聲望尊崇,倒也並沒有什麽不滿。
王韜對葉楓提出人口問題很詫異,但是在經過葉楓的解釋以後,也意識到這確實是個問題,以土地為例,土地的有限性和人口的不斷增長,必然造成矛盾,雖然現在工商業的發展用了不少人,但畢竟也是有限的。認同葉楓對於人口問題的觀點以後,王韜提出了一些看法,和葉楓的想法相互補充後,就向國士院提出了一份議案,這份議案在國士院引起了很大的反響,有很多人都不能認同葉楓的觀點,因為多子多孫在中國的傳統中一直是非常重要的,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重男輕女,一定要個兒子的觀念更是深入人心。
關於人口的議案,遇上了很大的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