悅兒一直沒有放棄對木村的追查,她也隱約感覺到有些不對勁。自打悅兒跟蹤木村開始,她就發現,這個木村經常出入蘇州大大小小的繡坊,仿佛一直在對比什麽。
當木村進入玉春坊的時候,也一直是左右瞧瞧。那些繡花用的繃布、繃架、蘇針、花線,是蘇州女孩幸福的起源。蘇州人嫁女兒規矩多,繡有“百子圖”和“鳳穿牡丹”的軟緞真絲被麵就是必備的嫁妝之一。
沈雪馨自然多了些防備,但麵對木村對蘇州刺繡如此感興趣,還是給他講解了蘇州的刺繡。
在蘇州的老人都認為對女兒的疼愛,從被麵的數量就可體現一二。兩床是最少的,四不吉利,所以一般人家都要用六床。而上麵的圖片,除了百子圖和鳳穿牡丹外,還有“鴛鴦戲水”、“龍鳳呈祥”等。
那時候的女孩子,會繡花比長的好看更重要,女紅好,就能嫁個好人家,所以每個母親,都會送給自己的女兒一幅小小的繃架,讓自己孩子早日掌握這門嫁人的好手藝。
不可否認,蘇繡中,雙麵繡是它皇冠上的一顆明珠,蘇繡的技藝水平在其中體現得淋漓盡致。值得一提的是,如今的雙麵繡已發展為雙麵異色、異形、異針的“三異繡”,把雙麵繡技術推動到神奇莫測的境界。
刺繡曆來主要靠家屬內部傳承,其時吳縣鎮湖、藏書、光福、通安、東渚、木瀆、胥口一帶鄉鎮,幾乎“家家有繡棚、戶戶有繡娘”。
蘇繡,有著上千年曆史的工藝,盛行於清代,問現代的我們,才能感受到她流傳下來的萬分之一的美。蘇繡的座架一般為古典式紅木雕花,因此看架子也是分別蘇繡好壞的一種辦法。質次的蘇繡架子的材料一般都用白木,時間一長就容易龜裂。白木的手感很粗糙,而紅木的手感細膩。
清代,蘇繡已成為蘇州地區分布很廣的家庭手工業,從事鳳冠、霞帔、補子、官服、被麵、枕套、鞋麵、手帕、扇袋、掛件、荷包、帳幃、椅披、戲劇行頭等各種各樣繡品的製作。為營銷繡品,各種繡莊應運而生,甚至出現了有關刺繡的專業坊巷,如“繡線巷”、“繡花弄”等,蘇州被稱為“繡市”。其時,雙麵繡開始出現,標誌著蘇繡有了高度的藝術技巧。當時,皇室的日用繡品或藝術繡品,多出自蘇繡藝人之手。在民間,如蔡群秀、沈英、沈立、朱心柏、徐誌勤、錢蕙、林抒、趙慧君、沈關關、楊和、金采蘭、江繆貞、潘誌玉、張元芷、郭桐先等一大批蘇繡藝人脫穎而出,成為當時的著名繡家。其中,最傑出的則首推清末民初蘇繡藝術家沈壽,她吸收了西洋畫中的明暗原理,十分注重物象的逼真,首創了“仿真繡”,對蘇繡技藝的改進、發展、推廣、傳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在我國刺繡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蘇繡作品的主要藝術特點為;山水能分遠近之趣;樓閣具現深邃之體;人物能有瞻眺生動之情;花鳥能報綽約親昵之態。蘇繡的仿畫繡、寫真繡其逼真的藝術效果是名滿天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