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下中華武術之內家拳
內家拳一說始見於明末清初《王征南墓誌銘》。是相較於外家拳技而言的一種拳法理論。外家拳源於古代戰場硬柄武器使用方法。而內家拳則是源於古代戰場韌柄武器使用方法,主要是大槍術。宋時為我國冷兵器的巔峰。硬柄武器使用方法已然成熟。於是有百家武藝匯於少林,始成少林一派。說少林為外家,就是源於此。而宋時韌柄武器也已經開始大量出現,於是也有了內家拳源於宋時嶽飛之說。
內家拳源於宋時張三豐、武當張三豐,是指內家拳的另一大來源——道家理論、功法。宋時,百家拳術匯聚少林,始成少林一派。大槍在戰場上的應用也更加廣泛。元末明初,著名的道人張三豐得陳摶老祖及火龍真人的教導,有感於自己所習道家丹道功夫,遂將之與武術相結合。於是輝煌燦爛數百年的內家拳誕生了。後張三豐苦心求道終有所成,傳說成仙。其著述主要為丹道。後明成祖大修武當。亦使得張三豐內家理論和丹道理論都得以傳之後世。明中期,張三豐所創內家理論經過不斷發展至張鬆溪時已然完善成型,影響愈來愈大。明清資本主義萌芽、商品經濟發展。武學也大發展。職業武術家也越來越多。一些主要修習大槍術的武術家接受了內家拳理論。並加以發展創新,形成了一種完全不同於四明鬆溪原始武當內家拳風格的內家拳。至清末民初,由楊、李、董三人將此風格內家拳真正推廣開來、大行於世。再到孫祿堂天下第一,使此風格內家拳徹底走上巔峰,成為國人習武的主流。因此道、槍二者內家拳
可謂是內家拳的兩大來源。再說少林、武當。其中少林是禪宗祖庭。少林拳要禪武合一,實際上佛教禪宗禪法自有傳承(主要在江南),並不在少林。許多外家拳也不是在少林所創。武當是道教聖地。其全真和正一派都有。武當內家拳偏重於丹道、養生,但是許多武當道士隻修丹道、不習武。
內家拳基本可以分成兩大風格:①以張三豐、張鬆溪、王征南、甘鳳池等等為代表的武當內家拳、四明內家拳內家拳,偏重於丹道、養生,講氣。習者多與道士有關,不甚追求武道。明清時,此派名師輩出影響頗大較為興盛,及至民國時影響已然不大,反而一直受到另一風格內家拳的影響。②以太極拳、形意拳、八卦掌這三大內家拳為代表的一類內家拳偏重於大槍術、實戰,講勁。其練習者多為職業武術家、交流廣泛、發展迅速。他們追求武道,有一股武者、練拳人的精神。清末民初,此派宗師輩出、群星璀璨、交流廣泛,更是帶動了其他武術拳種的發展。正是這種大發展成為了我中華武術古往今來的巔峰黃金時期。其影響之深遠,一直到今天還是國人習武的主流正宗。中國武術在國際上的地位是由李小龍奠定的。少林武術在中國的地位是由電影《少林寺》奠定的。內家拳在中國的地位就是由一位位內家拳宗師奠定的。道、槍並非道即練法槍即打法。內家拳數百年了。道、槍、練法、打法四者早已水乳交融不分你我,彼此之間相輔相成。注:黃百家在《內家拳法》中對內家拳的內容進行了詳細論述。其中有應敵打法、點穴法、所犯禁病、練手者三十五、練步者十八,而總攝於六路短打和十段錦等。
特點
勝強敵之道
遇任何強悍狂妄之人,勿生怖心;心神沉著不亂,乃能舉動得當,氣定神全,於此即先勝了一著。
內家拳於平時,便須時時靜觀默察;以參證原則,若能融會要訣,通解其義、則寡可勝眾,弱能製強。譬如泛舟於海,乘者雖多,惟司舵駕船者一人,已足司全船之定向。
吾之技藝精詳,猶司舵者之*縱船隻,成竹在胸,一人足當眾乘客,此豈多寡數量上之比較。以寡勝眾,以弱製強之理,乃存乎此。
藝無止境
我技雖佳,然必有勝我之人。高於我者,當以師禮爭之,取其所長,補吾所短,於是我藝益進,豈足為貶?傳之後進,吾道益宏。
即或造獨精,高出流俗,亦不能自滿。藝無止境,學問無涯,豈可自堵前程。
柔靜為先
習藝之時,必宜潛心體會,若憑蠻力,絕不得竅訣。而須心如垂楊,意隨流水,四肢輕靈,中節作主。若能如此,則能捕捉好機,刹那發勁,捷如閃電,雖四兩之力,亦可撥倒千斤。
神氣滿布
人之能者,諺稱三頭六臂,然必須一心作主。若心有所偏,則此手動,則餘手皆弛。手多亦成無用,我如神氣布滿全身,全身靈勁,毫無間隙,人發而不能製我,我發而即能製人,皆賴神氧滿注之功。
流行勿斷
氣與體中有陰陽,其動日陽,其靜日陰;內家拳雖專重氣之使用,然為無形物、無跡象可尋,實則存我體中。氣之即分陰陽,若養之不當,便生弛撓之憾。平常安坐時之心氣,漫漫然為鎮定無事之態。動時若神誌外奪,損其平常鎮靜守養之氣,此末得藝也。
昔日先輩教人,務先使養自己方寸之氣,使外物不能動其心。有此不拔之根基,則任何活動元氣充足,無缺損之虞,起居動靜;真氣沛然,至此方是真傳。
身神統一
設眼前有某物,欲取之主意一起,手乃前出,是即意通於氣。故欲使用此物,叉須力焉,力之所出,乃
內家拳
氣之所集。氣之所通,亦力之所集。氣力非二物也。由意集氣使力者,方得順遂稱心。若力先出,是便顛倒主奴,為害甚多。故吾平日,務當舍去其力,而煉其氣。隻求氣之使用順遂得體,則任何人固有之力,得應其事而隨其量而出焉。
無我之心
敵欲攻我,任其用何種進攻之勢與恐嚇,我心仍木然無所動,一若無與人爭勝者。其心既正大光明,其氣亦整暇不迫,從容得體,故恒占勝。
不動心
所謂不動心者,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糜鹿興於左而目不瞬之謂也。心有所守而不移,則真氣元塞全身,視白刃而不見,聞炮聲而不憾。外物勿撓,獨立不懼,以如斯之心膽,運用所學,若行所無事,大敵當前,亦不見怯返顧,斯真能不動心者也。
平日多近白刃,使之熟稔無畏。並臥於中野,宿於深山,人跡罕至之地,潛居修練。其所成就,必能宏遠博大,豈流俗可比。
近世之治術者,多以手足為藝,徒取眩目,無複精蘊,我儕當矯其弊,必求入於不動心之境,勿徒尚空義,方謂得術之奧義。
有膽始有力
武術以膽力為第一。無膽力即無克敵敞致果之心。恐怖既充於中,肢體便滯於外,為敵製造優勢焉。故膽力強者,恒*勝算。自來成例甚多,當宜練膽。
沉著虛靜
凡武術一道急者敗。誠能不動心,則敵之進攻,我靜以待之。若心急氣浮,則不但難以破敵,且反足致敗。身以機敏為第一,心以沉著為主。
持此自修,雖不藉器械,而敵以武器攻襲,我亦心守沉靜而巧勝敵械,是皆沉著虛靜效也。
養我靈覺
凡眼耳之活動,根於心之發動,故觀物聽聲而心動,此人二常也。吾人乏遭遇危險,不能預知,故平時
內家拳
步行時,當注意前後左右,不可疏虞。蓋不幸受人狙擊,不特受害負傷。而多年之練習,悉付諸逝水矣。
且應敵之時,因眼之活動,而勇氣自滿,動作亦速。敵人圖我之意,先巳了然於胸。察敵眼光之注視,與吾身相觸之靈覺,敵方意向,我無不知,我得而從之製之矣!
威喝應用
發聲則氣能專一,力自舒透,而聲必起自丹田,動作得勢,是因氣之曼相應,勇氣自增,而敵氣倍餒矣。
然發聲若不得體,任意喧曄,既損禮體,並傷我威,反招「善叫貓兒,不善捕鼠」之譏。不如保持靜寧心氣,至為重要。
殘敵之心
若無殘敵之心,一不能敵眾,二不能了事。諺謂:交手不留情,留情便失手。
殘敵心者,敵敗後,切莫不可以假之以還手之機。著須一心注視敵人,不令其有任何生動作。如若我為敵所敗,際此瞬間,即須振作監視故心中另一意念,俾采應敵之道。此間皆不容發,防護周全,不得疏虞。
多求練曆
修習武技,當求練曆,故對練之事為習武要事。切勿自以為技術末精而氣餒。務於對練鍛煉技巧,嫻熟技巧,領會要訣,與固定養氣定心各耍則,如此身體力行,學會破敵工夫,而後百戰不殆。
對練時,如心存懼畏,便已輸了七分。往往見技術過人者,竟意外大負,是必心中懷懼故也,過後方悔敵技
功夫
平常,已無及矣。
故對練時,不宜輕敵,但亦不妨放膽引敵。一著未善,即當變化,力求得勢,自信力自能油然而生,恐懼便消,藉此努力修練,不厭不倦,練曆既多,境界自高。
練武者之惡德
夫治學者,專心致誌,神不外鶩,惟教誨之是遵,造必可致遠。武藝亦學問之一端。若自恃體之強壯,臂力之方剛,或恃藝之初成,而夷視一切者,真木偶之猙獰,無複竿頭之日進。蓋武技要求,不再有一頎昂之身軀,血氣之勇。此皆未經琢磨之粗胚下料,無足傲視。故任性與自滿,乃器淺之易盈耳。
注重對練
一、當求與多數人對練,廣得經驗。若拒與新人對練,最阻進步。
二、勿挑選對手。好挑選對手者,必自是而輕人,若遇是輩,先觀其破綻而敗之,彼屢次被破,最後必示好意相與,可成拳友矣。
三、對於較弱於己者,勿視為無益於己,而敷衍從事,此種根性至劣。故對後進,必當親切叮嚀,教導不倦,是亦樂事也。
四、遇他人之對練,宜靜觀其得失,取其所長:矯其所矩。善奕者不必自奕,閱其勝敗機微,得矣!
五、自己與人較試,宜以禮待之,勿舉動輕慢,若為人所負,切不可存報複之心,蓋勝負乃常事,惟致力於學,乃可收之桑隅耳。
料敵之法
夫敵有陰敵陽敵二種,其形狀不易判別。外觀似弱,或為勁敵,外觀極盛而或為易與。內塚拳法,常使一身鎮靜而變化無方。存心料敵,雖不能燭照計數,亦可臨時察言辨色得之。敵顏色赤,則性氣向上,性氣外發,心必急,已失勝利之機。顏色青白者,心必怯,怯則身體震顫,方法不能活用,故吾與人較勝,宜不怯不急。
心壯魄強
心魂即吾人之精神力之謂也。為人心之基,有強有弱。有精力者有氣勢,見敵而起製勝之心,則勢滿矣。此為心魄之作用。由心生膽,由旭生力。力以身體為基礎,身體虛弱,雖有此心,亦屬白運心魂,無效也。身體強壯,方能不為物動,基礎方立,故練身亦是要事。有心,有體,即當習氣。呼吸皆自心中所起,切勿使氣息閉止。若氣息閉止,便不持久。故求運氣調息,而後心自靜,魄自堅,強毅之本立矣!
機智
力有時而窮,巧有時不濟,一智可以勝千軍。
觀之征南事略:王征南,夜出偵事,為守兵所獲,係之廊柱,數十人飲酒圍守,征南拾碎磁,偷割其縛,然後急望懷中探銀,望空而擲,眾兵力爭攫取,得自逸出。
又:歲暮獨行,遇營兵七八人拉夫役,為之負重,征南苦辭求免,不聽,乃至橋上,隨棄所負,營兵拔刀捕之,征南手搏,營兵仆地,鏗然刀墜,如是者數人,乃取其刀投之井中,營兵乃索鞭出刀,而去遠矣!
此乃以智成就事,安度窘境,豈獨賴拳勇技擊乎!
破勢收勢
內家決無先動手打人之理,如對方一出手,即是「破勢」,我得有隙可乘,是所謂:「隙開勁莫遲」也。但須明虛實,不貪不求,方是高手。如敵不破勢,可以用引,用引之要,在引出敵隙,非露己隙與人也。且當引透,皆不可不知。
收勢須能一發即有一收,方能力之可生生不竭也。不可舊力已失,新力末生,即強作妄為,則成強弩之末,雖銳無用。我能蓄勢常新,新力不斷,此須於平日練拳時練成,此開合也,不可不知。
取敵要妙
取敵之道,在乎敵身,不在乎我。敵弱於我,拿而製之。敵強幹我,徑取其穴。敵合於我勁,提而放之。敵力道多變,我當製機之宜。大凡高來低取,低來高取,尚嫌太疏,隨來隨取,因敵施為,力是識症設治之良醫,馴伏劣馬之能手。法尚幹淨俐落,忌乎拖泥帶水,道道地地,純在人身上做功夫,我有上不可有絲毫擺設也,否則,技藝總不高。
練氣歸根
技擊之道,有形態之強非真強,此蓋氣散於外,未能歸藏故也。無形態上之強而堪以為強者,乃是真強,蓋已練氣歸根者,不見形態之壯,不見顏色之威,氣不鶩,心不驚,但見柔弱,此得內家之正。斷人功夫高下,可以望而知之,蓋不在其形,而在其氣,此亦在己之學之精深也.俗人求於皮相,俗人無學或淺學也。古來精於此道者,以練氣為根本,此內家正傳正學也。
區別
在中國武術的諺語中常說“內練一口氣,外練筋骨皮“,而內、外家拳法就是以該拳法在練氣和練筋骨皮中以何為重來區分的。練氣(以意導氣,以氣引領四肢百骸)重於練筋骨皮的拳法叫做內家拳法,它的任何招式都是以用意領先,拳腳隨後,更講究以柔克剛,料敵在先。例如太極拳、形意拳、八卦掌、武當拳就是最典型的內家拳。練筋骨皮(先強筋壯骨,增加打擊力度和抗擊打能力)重於練氣的拳法叫做外家拳法,它更講究以力量和速度克敵,以招式為先,例如:少林拳、洪家拳法、截拳道都屬於外家拳。
內家拳與外家拳有區別有聯係。內家拳有內功有外功,有剛有柔。外家拳也是有內功有外功,有剛有柔。內家拳是在外家拳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外家拳、內家拳都有仿生象形。
內家拳與在外家拳二者隻有風格不同,沒有高下之別
《穿越之民國崛起》最新章節由雲起書院首發,最新最火最快網絡小說首發地!(本站提供:傳統翻頁、瀑布閱讀兩種模式,可在設置中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