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星目瞪口呆地說:“師傅,你老不會告訴我,這個就是昆吾刀吧。”

剛剛講了昆吾刀法,現在拿出來一把一尺長的盜來,分明是和曆史上記載的昆吾刀一般無二。《海內十洲記.鳳麟洲》:&qu;昔周穆王時﹐西胡獻昆吾割玉刀及夜光常滿杯﹐刀長一尺﹐杯受三升。刀切玉如切泥。這個要是昆吾刀的話,那可就是古董界的一個曆史性的發現了。

常林看到弟子癡迷的樣子,心想我把昆吾刀法傳授給這個小子,到底是福還是禍啊。看樣子這個小子更多的心思是放在古董上了,到時候能不能繼承我的衣缽啊。也罷,兒孫自有兒孫福。到時候就看他的造化了。

當下常林撫摸著刀身說:“當然不是昆吾刀了,那把刀已經失傳很長時間了,搞不好連戰國古墓裏也許有也不定。這把刀就是當年陸子剛解玉用的昆吾刀。此昆吾非彼昆吾。你不要弄混了。”

陸子剛之前的工匠雕刻的時自古以來一直是用解玉砂碾磨法,隻有他獨創了一種用“昆吾刀”雕刻法,獨創的雕刻法自然要有相應的刻刀來配備了。

常林非常惋惜地說:“陸子剛的刻刀有三把,一把解玉,就是這一把,還有一把是刻玉,比這個昆吾刀要小一號,另外一個名曰淩波,是用來雕刻細微之處的一把刻刀。著名書畫家徐渭曾寫過一首《詠水仙》的七言詩:略有風情陳妙常,絕無煙火杜蘭香。昆吾解盡終難似,愁殺蘇州陸子剛。裏麵講的淩波仙子其實就是陸子剛手上的淩波刀。因為陸子剛在為女子雕刻首飾的時候用的就是淩波刀。可惜的很,另外兩把刀在什麽地方到現在都沒有找到。”

陸子剛的三把刀不是那麽好仿製的,至少現在來看仿製不出來陸子剛的三把昆吾刀來,而且現在有激光雕刻了,手工雕刻更是日漸沒落。

常林也是金石大家,治印之術也是聞名海內外的。他雖然沒有想到過要去當一名雕刻師,但是看到現在古代文化越來越是沒落,作為一個藝術家來講,也是看在眼裏,急在心裏的。

因此陳星剛剛一出師,他就提出來把昆吾刀法傳授給陳星。免得自己百年以後昆吾刀法真正的成為了絕響,到那個時候,他感覺自己真的成了罪人了。

而陳星想的更遠,昆吾刀法不但可以治印,還能雕刻,子古董行裏多一份本事那就多一份話語權,等到自己練習了昆吾刀法,到時候自己對玉器珍寶一類的東西的鑒賞能力將是大大的增加。

因此陳星拍拍胸脯說:‘師傅你放心,我一定不會辜負你的希望,隻要那兩把刀還在的話,不管是它在什麽地方,我一定想辦法把它弄回來。”

常林也沒有強求,當下說:“倒是未必讓你一定能夠找到另外兩把刀,師傅我也不求你一定要把昆吾刀法發揚光大。隻要你能夠不讓這昆吾刀法失傳就成了,至於另外兩把,你也不要太急,免得過於重視外物,對你本身的修養有妨礙。一切隨緣就好。”

昆吾刀之解玉之法,分為三個部分,一個是基礎訓練。治印嘛,當然要有好的印章才是的。自古玉石就是治印的首選材料,因此解玉就是一個金石專家的必修課程。當然可以用市場上弄到的那些石頭,但是,畢竟還是自己解出來的印章用著更舒服。所以,像齊白石,郭沫若這些老一輩的金石愛好者都是喜歡自己挑選天然的石頭,拿回家自己動手做印章,而不是跑到市場上去買那些現成的印章。

盡管解玉工作和玉石翡翠市場上的那些工匠們的工作一般無二,但是常林還是認為解玉要高出市場上那些工匠的工作一點,那些工匠解玉是為了金錢,但是文人解玉卻是為了藝術。

而更多的時候,文人解玉實際上就是把天然的石頭解成印章而已,更確切地說是在解石頭,而不是解玉。但是文化人嘛,解石頭雅稱解玉

常林現在上了年紀,因此就在一旁指點陳星動手練習。自己卻懶得動手了:”解玉第一個步驟,考驗你的眼力。要是沒有昆吾刀的話,你麵前的天青石用打磨的方法慢慢的打磨,很容易成為一個合格的印章,但是現在用昆吾刀,形成印章的過程也就是兩三分鍾的事情,因此要形成一個合格的印章,那麽你必須要做到眼明手快,要在落刀之前找到你要落到的地方,一刀下去,分毫不差。

你要刻製什麽樣的印章,印章上寫多少字,這些子要占用多大的地方,你解出來多大的印章,這些事情都是必須要在你解玉之前都要準備好的。平時讓你練習纂字和甲骨文就是為了讓你記住篆字和甲骨文占用的地方。

現在你明白師傅一直讓你寫篆字餓甲骨文的原因了吧。”

然後常林又傳授給了陳星昆吾刀下刀的技巧,解玉的時候看不是用蠻力把石頭砍開就算了,而是要根據自己的需要解出來石頭裏麵最為精華的一部分,比如麵對一塊翡翠原石,就要把裏麵的翡翠給解出來,這個就是解玉刀的功效。

陸子剛創立的昆吾刀三十六刀,倒是在解玉之上的有二十刀,可見解玉這樣的基礎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三十刀是一個記載在牛皮之上的三十六個纂字,這些字就是陸子剛總結了曆代先輩的經驗創立的昆吾刀法。

常林專心的把製作印章用的前十刀傳授給了陳星,陳星這個時候才知道原來每一刀就是篆字中的一個字。諸般妙用皆在個人的領悟了,對於昆吾刀中解玉的最後十刀,顯然常林並沒有多大興趣,他是一個書法家,學習金石之學是因為書法的需要,但是學習昆吾刀法他的興趣不大,常林看沒有打算去做一個工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