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強弓硬弩勢如虹 堅陣摧敵如山來

見初戰得手,寇邵立刻令旗一揮,麴義率領的湟中義從立刻從後隊一路小跑上前,在石砲和床子弩前分三隊列隊。這些湟中義從原本就善射,但是人數不多,隻有幾百人,於是寇邵將他們擴編到一〇〇〇人,以強弩營為號,依舊以麴義為統領,名為強弩校尉。

“取弩~”麴義洪亮而帶有涼州口音的命令如漣漪般在強弩營中擴散開來。咵~咵咵,強弩營的士兵們動作整齊劃一,一〇〇〇的動作如同是一個人。他們熟練的將背在身後的弩機取下,漢朝的弩以石數劃分等級,弩的強度以“石”來計算。張弓引滿一石的弩相當提起一石(26400克)重物所用的力。漢弩分一、三、四、五、六、七、八、十石諸種,其中十石弩又稱為大黃弩、黃肩弩或大黃力弩,強度最大,其最大射程可達400米左右。換句話說,要拉開大黃弩為它上弦,需要264KG的力量,即528斤的力量。這麽大強度的弩機,一個人是很難單獨完成上弩、進弩和發弩的全過程的,而且即使能夠做到,每次射擊間隔時間也太長,所以漢代最常用的弩機是六石弩,其張力為178KG,射程240米。

寇邵的軍隊則全部裝備了神臂弩。

神臂弩的弩身用堅硬的山桑木,弩梢用檀木,“馬麵牙發”用銅製,弦是用麻繩。在弩身前端有一個圓環,圓環的正式名稱是幹鐙。因為士兵們射擊後再裝填時往往必須彎下身子,射擊數發之後就會疲勞,因此隻要用腳踏住幹鐙上弦,站姿也可以進行再裝填。弩身長三尺二寸,弩弓長四尺五寸八分,兩弭各長九寸二分,弝長四寸,兩閃(弝和弭之間)各長一尺一寸一分,弦長二尺五寸。神臂弩隻需要以164KG的拉力,就可以有462米的射程,而且尤能“洞重紮”,“入榆木半笴”。(射穿兩層紮甲,箭體一半沒入目標內)。

南宋初期,進攻四川的金軍為了抵禦神臂弓的射擊,往往身披兩層鐵甲,但是依然能被宋軍在中近距離擊穿盔甲斃命。為此金將孛堇為此組織了一支5千人的漢人簽軍習射神臂弓,準備“以漢技製漢”。校閱成果那天,孛堇命射巨石,一輪齊射後,但見“岩皆如粉飛墜”,嚇得孛堇立刻解散了這支部隊。清朝著名的學者,大家都很熟悉的紀昀紀曉嵐,就在他的著作《閱微草堂筆記》中對神臂弩做了這樣的描寫:“宋代有神臂弓,實巨弩也,立於地而踏其機,可三百步外貫鐵甲。”

“上弩!”

“諾~!”士兵們開始向箭槽裏裝填弩箭。寇邵軍的弩箭箭矢長度很短,名叫一尺箭,全長一尺三寸(30cm)。因為在攻打城池的時候箭矢的消耗量往往很大,所以出於成本的考慮將這類箭矢做的比較短。而且這類短箭矢一旦射入人體,就很難拔出來。寇邵軍另有一種弩箭的箭矢名為去鏃箭,是在一尺箭的基礎上做了改動,中箭之後箭杆很容易被拔出來,但是箭鏃卻依然留在肉裏。這麽以來大大增加了治療的難度,以當時的醫療技術,被這些箭矢射中,即使不當場死亡,以後也很難恢複戰鬥力了。

“發弩~!”

“諾~!”

嘎嘎~嘎嘎~嗖~嗖嗖嗖,強弩營的射手們扣動指間的懸刀,將一枝枝箭鏃紛紛送上天空。

嗚~~如飛蝗般密集的箭矢在空中劃出一道優美的拋物線,它們帶著尖厲的破空之聲,狠狠地落入黑山軍的陣營之中。

噗~噗噗噗~奪~奪奪~奪

又是一陣連綿不絕的哀嚎之聲,密集的幾乎令人窒息地箭雨之下,原本已經支離破碎的黑山軍櫓樓、鹿角和寨柵、帳篷以及山坡地麵上都遍布漢軍的箭鏃。即使躲在障礙物之後的黑山軍士卒也沒幾個能僥幸躲過漫天箭雨的打擊。頓時,在山坡上,在山穀口,隻要是有人的地方,無不騰豈無數的血霧。有被立時射成刺蝟的,有身中數箭未死,仍在地上蠕動掙紮的。

在寇邵軍石砲、床子弩和神臂弩巨大的震懾力之下,守備蒼岩穀山口的黑山守軍頓時一陣慌亂。寇邵完全不給黑山軍喘息的機會,緊接著,寇邵派出高順、魏延、張郃三隊人馬向山穀的兩側山坡以及穀口前進,向驚魂未定的黑山守軍發動進一步的攻勢。

高順攻打西側山坡,配下顏良、文醜佐之。隻見高順親率陷陣營為中堅,顏良、文醜分左右兩翼,以橫陣向山坡上的敵軍發起進攻。黑山守軍漫山遍野而來,毫無陣形,但是高順以不變應萬變,任你從那個方向攻來,都如同撞上一麵銅牆鐵壁,保證叫你頭破血流。從山下望去,高順一部象一把割草的鐮刀一樣從山坡上掃過,身後留下滿地的敵軍屍體。

與之相比,攻打東側山坡的魏延的戰術思想就大相徑庭。魏延把軍隊分作三部,自己與管亥、高覽各率一部,全軍結成三個鋒錐陣。與高順穩紮穩打,步步為營如磨盤一樣碾碎敵軍的作戰方式不同,魏延幾乎是以無陣對無陣,三部人馬在漫山遍野的黑山軍中左衝右突,毫無章法可言,時東時西,忽南忽北,結果卻打得黑山守軍手忙腳亂,暈頭轉向。

一旁的郭嘉時而看看東麵,時而看看西麵,笑著對寇邵說道:“用兵之道無非奇正,眼下在魏延與高順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

寇邵也笑問郭嘉道:“那麽奉孝覺得張俊乂又如何呢?”

“張俊乂麽?”郭嘉又朝攻打山穀口的張郃部望去。張郃以前率領的部曲叫做“大戟士”,但是現在寇邵已經淘汰了長戟改用長槍,所以張郃所部也改叫“鐵槍營”。

鐵槍營的陣形排列是動了一些心思的,隊伍的最前列是手拿一丈八尺長铩的矛兵,主要的任務是防禦來自正麵的衝擊,或者是借著長铩的長度衝擊敵軍。他們以一百人為一個橫隊,縱深三列構成軍陣的第一道戰線。在他們身後,是手執一丈長槍的槍兵,他們緊接在矛兵之後向敵軍發動第二輪衝擊,或者是在矛兵的防禦被突破後的第二道防線,他們也以橫隊一百人縱深三列戰隊。

在槍兵之後是三百弩兵,這些弩兵全部裝備神臂弩,配發一尺箭和沒首箭兩種弩箭各十枚。弩兵之後是三百弓箭手,這些弓箭手全部配備黑漆弓,每名弓箭手配發十枝羽箭。在這四個兵種,共計十二列橫隊的左右兩翼則各布置二百名刀兵,列縱隊以護衛側翼。

當敵人在三百步之時,矛兵和槍兵就蹲坐在地上。以便讓身後的弩兵以平射的方式向敵軍發射弩箭,先以一人試射,如果沒入敵陣,則全軍齊射。當敵人靠近到二百步時,弓箭手加入射擊行列。由於弓箭是以拋物線的軌跡發射出去的,所以弓箭手可以繞過前方的弩兵打擊敵人,從而和弩兵形成一個火力的重疊區,給敵軍沉重的打擊。當敵軍近至一百步時,弩手停止射擊,矛兵和槍兵站立起來準備迎敵,而弓箭手進行最後一次齊射。如此一個方陣共計一千六百人,按照漢朝軍製,指揮這支軍隊的指揮官當為裨將軍,不過此時寇邵還無權任命將軍,所以張郃是以校尉之職行裨將軍之事。

郭嘉看著沉著迎敵的張郃,讚道:“張俊乂習練這個陣法不過數月,已經可以隨心駕馭了,確實是一個大將之才。此陣充分發揮了長短兵器和弓弩之間的優勢,當麵對弓弩射擊時,稍懂軍事的人都會讓自己的部曲列疏陣,否則就會成為弓弩的靶子。當麵對結陣而進的矛戟之時,又當以密陣迎之。現在,主公的陣法使敵人同時麵對弓弩和矛戟,如果列疏陣就無法抵擋結陣而進的矛戟之兵,如果列密陣就會在弓弩的漫天箭雨下萬劫不複,在這疏密之間,隻要稍一猶豫就勝負立定。而且此陣先以弩箭喝敵,後以弓箭傷敵,然後以長矛拒其正麵,兩翼以輕兵夾攻,可謂進可攻,退可守,確實精妙!”

(本書正在參加““穿越曆史遊戲三國”——三國主題原創網絡小說創作大賽”

http://yuanchuang.book.qq.com/cgi-bin/disp_workintro?workid=371216

希望大家支持我,QQ幾乎人人都有吧,記得點擊上麵的“推薦本書”,謝謝各位支持我的大大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