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意在冀州 第一章 並州乃為是非地 寇邵封侯為州牧

中平四年九月,故中山相漁陽張純因為朝廷不讓指揮烏桓騎兵而造反,與同郡故泰山太守張舉及烏桓大人丘力居等連盟,劫略薊中,殺護烏桓校尉公綦稠、右北平太守劉政、遼東太守陽終等朝廷官員,兵勢最至十餘萬,屯肥如。張舉稱天子,張純稱彌天將軍、安定王,同時發檄文移收州郡,說張舉當代替大漢,讓天子避位,敕公卿奉迎,不過無人響應。

十月,長沙賊區星自稱將軍,眾萬餘人;詔以議郎孫堅為長沙太守,討擊平之,封堅烏程侯。

十一月,太尉崔烈罷;以大司農曹嵩為太尉。

十二月,屠各胡反。

這年的年末,寇邵的財政危機徹底爆發,士卒隻能一天到晚在軍營裏睡大頭覺,整天的喝稀飯渡日。

中平五年

春,正月,丁酉,赦天下

二月,有星孛於紫宮。

黃巾餘賊郭大等起於河西白波穀,寇太原、河東。

三月,屠各胡攻殺並州刺史張懿。

太常江夏劉焉建議以為:“四方兵寇,由刺史威輕,既不能禁,且用非其人,以致離叛。宜改置牧伯,選清名重臣以居其任。”此舉加重了各地州牧的權力,為日後的割據分裂局麵埋下了禍根。於是劉焉為益州牧,太仆黃琬為豫州牧,宗正劉虞為幽州牧。

寇邵期盼的機會終於來了,眼下擺在寇邵麵前有兩個目標可以選擇。一是北上幽州攻打張舉、張純,二是西進並州攻打白波黃巾。張舉、張純由劉虞和公孫瓚處理,自己去了也作用不大,而且公孫瓚和劉備關係好,自己和公孫瓚公士肯定沒自己有好果子吃,所以寇邵決定上朝廷上表,主動請求西進討伐白波穀黃巾,於是寇邵上表自請為並州牧。

本來這並州又是鬧黃巾,又是匈奴、鮮卑和屠各胡時常入侵的地方,這是一塊人人都不願意揀的燙手山芋。寇邵大破青州“百萬”黃巾,又揭發劉備挪用公款有功,本來可以去個既太平又富裕的州郡,可是寇邵偏偏選了並州。

這寇邵的表一上,有說他年少氣盛不知道深淺的,有說他不畏艱難忠心報國的。宦官集團願意讓寇邵出任並州牧是想借機會削弱何進,而何進同意寇邵擔任並州牧主要是看中了寇邵手裏的四萬兵法,並州離司隸很近,寇邵到了並州就象一根大棒雖然不在自己手裏,但是一伸手就可以抓住。寇邵象當並州牧自然也有自己的想法,因為現在已經是中平五年了,再過一年,靈帝將在中平六年的四月駕崩,那是天下大『亂』的開始,自己必須為自己將來的事業做點準備。

於是,中平五年四月,以平定青州黃巾的功勞,擢升寇邵為並州牧,封建陽侯(鄉侯)。

郭太在白波穀構築壁壘,白波穀地理位置極其重要。它東瀕汾河湍流,背依懸崖絕壁,隔河為古晉陽與河東間的汾河河穀傳統大道,是晉中與晉南間的交通咽喉和戰略要衝。 其周圍有5座白波壘遺址,均是黃土懸崖衝溝和夯土成牆的巨大土堡。土堡大者周長約700米,小者周長約500米,牆外側高7-10米,牆厚約8米。各堡中央有地道,堡外有護堡壕。城堡均依懸崖而建,盡可能借助懸崖代替板築城牆,構造既險要又經濟。郭太就是憑借這樣堅固的壁塢打敗了董卓女婿牛輔的圍剿。

之後,南匈奴的一部又加入了白波軍的行列。事情的起因是這樣的,中平五年朝廷為了討伐張舉、張純,就從南匈奴部落裏征發了一批騎兵,單於羌渠派遣左賢王盆落領騎兵去幽州聽候調遣。當時漢朝實行的是“寵其名王,而收其精騎”的政策,部落裏的貴族是得到了不少好處,但是普通部眾卻沒有得到什麽好處。於是左賢王盆落聯合屠各胡部落首領白馬銅聯合起來,率領十一萬人擊殺南匈奴單於羌渠。

單於羌渠被殺死後,反叛者擁立左賢王盆落為須卜骨都侯單於,而羌渠之子於扶羅被一部分擁戴自己的部眾擁立為持至屍逐侯單於。但是於扶羅勢單力孤,就親自到洛陽請求朝廷庇護,朝中無人受理。當時郭太於白波穀構築壁壘,號“白波黃巾”,聚眾10萬,轉戰太原,河東,於扶羅單於於是率數千匈奴騎兵與白波軍合兵攻城掠地。

但當時河東、河內一帶的老百姓紛紛築起堅固的堡壘自守,南匈奴騎兵不但搶掠不到金銀財寶、生活物資,反而減員不少,士氣低沉。欲返回“王庭”所在的美稷,又為那裏的匈奴部落所拒絕,無奈之下,於扶羅與這些騎兵隻得滯留在河東郡平陽縣一帶。

這任命是得到了,可是寇邵又開始犯愁了,從平原到並州的州治晉陽路途遙遠,可眼下自己窮的真就隻剩兩袖清風、一身正氣了。按照現在的情況,恐怕還沒走到並州,隊伍就先散了一半了。

這時多虧華歆又給寇邵出了一個主意,當然,這種近乎餿主意的主意也之後華歆這樣的人會給自己出。卻說中平五年即是公元一八八年,出生於延熹七年即公元一六四年的寇邵已經24歲了。在古代社會裏,這已經是相當晚的晚婚了,寇邵十足是一個大齡青年。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年僅24歲就司牧一方,寇邵又絕對是個鑽石級的王老五。

華歆出的主意就是把寇邵至今未婚的消息放出去,於是從平原出發,經過冀州清河國、钜鹿郡、常山國一路上不斷有大戶人家前來說媒,要把自己的女兒或者姐妹嫁給寇邵的。這些人來不能空手來,各個都帶了豐厚的見麵禮,華歆做為此事的策劃人,自然收的禮也不少,不過華歆一個銅板都沒私藏,全部做了軍費,此乃後話。

話分兩頭,各表一枝。且說寇邵進入清河國之後,首先就直奔東武城。這裏有一對表兄弟,兄名崔琰、弟名崔林。都是在《三國誌》上留下美名的人物。

崔琰字季珪,清河東武城人。聲姿高暢,眉目疏朗,須長四尺,樣子十分威嚴。雖然是文士,但是卻自幼好擊劍,喜歡武事,和盧植一樣是屬於上馬能打仗,下馬能治民的多麵手。此時此刻的崔琰剛剛從外麵逃難回家,他二十九歲那年和他的表弟崔林以及公孫方求學於鄭玄。學未期,徐州黃巾賊攻破北海,鄭玄與門人到不其山避難。當時穀米不光價格貴,而且量也不夠,鄭玄沒辦法,隻是罷謝諸生,讓大家各自回家。崔琰想立刻回老家清河,但是寇盜充斥,西道不通。於是周旋青、徐、兗、豫之間的荒郊野外,東下壽春,南望江、湖。離家四年之後才回家,此後終日以琴書自娛。

崔琰表弟崔林(字德儒)是屬於一個大器晚成的人才,此時並不知名,隻有他的表兄崔琰器重他。史書說他“忠直不回則史魚之儔,清儉守約則季文之匹也”,是個清廉的能吏。

征辟崔琰兄弟不是什麽難事,崔琰非常看好寇邵,此人得到許劭的高度讚揚,又屢屢建立軍功,最難得是他年紀輕輕就成為一方州牧,如果自己跟著他,以後還怕不平步青雲?所謂學而優則仕,這些讀書人寒窗十年,一為求施展抱負,二就是求出人投第。現在兩個願望都能實現,崔琰兄弟何樂而不為?

穿過清河國,通過界橋就進入了钜鹿境內,在過界橋的時候,為了提高自己的威望,寇邵特地在界橋邊大大宣揚了一番自己當年在這裏的威風史。(下載本書請進入或者搜索“書名+哈十八”)您可以在百度裏搜索“重生之傲視三國 哈十八”查找本書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