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政府的動作,絕大部分的國人都隻能見到明麵上的,見不到背地裏的。這除了和國人本身的見識有關之外,更多也是政府動作從來都不是轟轟烈烈的,講究的是低調,行使的是潤物細無聲。
在香港,政府其實在改革開放前後都擁有國企。
不說設立,說擁有,是有些國企是新中國成立之前就存在的,屬於政府產業,新中國成立後,國家直接接管了過來而已。
最大也最知名的四家國企,排名第一的自然是香港招商局,這家成立於晚晴洋務運動時期的國企;然後不分順序依次是中國光大集團、中國港中旅集團、中國華潤集團。
四家國企,光大集團和華潤集團最為國人所熟知,港中旅集團次之,香港招商局排末尾。
光大集團,一聽這個名字就耳熟的很,沒錯,其實就是後來那個不斷在電視上有著廣告的光大,光大證券、光大銀行這些。另外,還有上、海那個光大會展中心。周興盛前世就去過這個會展中心,雖然也不怎麽樣,但在上、海來說也是個知名的地點了。
華潤集團,華潤置地、華潤電力這些就不說了,單說一個華潤萬家,就足以讓國人對它印象深刻,是中國經營規模最大的零售超市集團。還有一個華潤怡寶,水業中的一個大牌子,同樣是屬於華潤的。
周興盛有時候就不明白了,為什麽一提起大型超市這些,國人就說中國不行?
坑爹啊,華潤難道就不是中國企業了?華潤還是副部級的央企呢!
所以,有的時候看待問題還是得眼光放遠一點,別一聽央企、國企這些,就說這不行、那不行的,印象壞到極點。然後說著需要改革、需要有外來資本參與競爭之類的。其實,有些央企還是很不錯的,不等不靠,也不靠壟斷,不也照樣發展成了世界五百強?華潤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
這些,隻要管理層得當,國有企業的發展還是很有優勢的。
港中旅集團,帶著一個“旅”字,一聽再一看,很容易就明白。這是一家主要以旅遊業為主業的央企。當然,和其它大型的公司一樣,發展壯大了之後,往往什麽行業都想摻和上一腳,所以到最後,房地產、鋼鐵、物流貿易這些也成為了港中旅旗下的主要業務。
香港招商局,這是一家有著輝煌曆史的民族企業。
洋務運動期間,北洋大臣兼直隸總督李鴻章上書清政府設立招商局,同治皇帝批準。1872年,招商局正式成立。這是中國最早的航運企業,也是洋務運動碩果僅存的產物,更是中國民族工商業的先驅。
後世。周興盛是沒有聽過這家企業的,但在這一世,參與了內地的投資之後,他就不得不了解這家企業了。因為幾乎所有地方都得和這家企業打交道,還真繞不開。早前去內地投資創辦周師傅的時候,其實就是通過招商局才辦成的。
有關招商局的資料。厚厚的一壘,有膝蓋高,光是目錄就成了一本書。
當秘書將目錄給他,指著一壘高的資料讓他看時,他的表情和星爺在《鹿鼎記》裏的表情如出一轍,太坑爹了。
而看完資料後,周興盛再數了數招商局的壯舉,隻說了一個字:“靠!”
開辟中國第一條遠洋商業航線;投資創辦了中國第一家大型煤礦開、平礦務局;創辦了中國第一家大型鋼鐵煤炭聯合企業漢治平廠礦公司;創辦了中國第一家銀行通商銀行,第一家大型紡織企業上、海機器織布局;第一家保險公司保險招商局;第一條電話線、第一條鐵路等等等等。
而在新中國接手之後,1979年又創辦了中國第一個對外開放的工業區蛇口工業區;1987年,創辦了第一家股份製商業銀行招商銀行;1988年,也就是今年,又倡導成立了第一家企業合股興辦的保險公司中國平安保險。
看看,每一件都是驚天動地的大事,創辦的企業無一不是赫赫有名的企業,漢治平、開平礦務局、招商銀行、平安保險等等等等。如果不是明確知道,很難想象招商局居然是這樣的風光,這般的大能耐,堪稱傳奇。就算後世的一些大型跨國集團,相比起招商局來,那都是渣渣,不在一個檔次上。
對此,周興盛還能說什麽?隻能是佩服得五體投地,膜拜中!
四家企業裏,三家企業都是新中國成立之前就存在的,隻有光大集團是新中國成立之後才創辦的,時間是1983年5月。國務院國發[1983]89號文批複光大集團章程明確:光大集團是直屬國務院的部級公司。在規格上,比招商局還要高半個位階,招商局還隻是副部級而已。
目前,周興盛和四家企業都打過交道。
談不上和哪一家企業的聯係最深,因為聯係都很深。
和招商局的聯係,這個是必然的,港商進入內地投資的一個主要渠道。加上周興盛如今大舉進入地產基建行業,和招商局的聯係就更深了,先後在內地的多個基建項目上和招商局有過合作。一個是成渝高速公路,一個是滬杭甬高速公路,目前還沒有開工,尚處於論證階段,不過合作方案已經基本達成。
滬杭甬高速公路,一聽名字就知道是哪裏的高速路段,最終方案如果不出意外的話,整條路將會途徑四個市,全長將近兩百五十公裏,是名符其實的浙省第一路。
成渝高速公路,這個的名氣就更大了,國人多半都知道這條路,這是川省第一條高速公路,連接成、內、重三大工業城市,途徑14個縣市區,是國家“八五”重點公路工程,預期將於1990年開工建設。
從這裏。也可以看出周興盛為什麽要在基建項目方麵實施保守策略了,動輒就是幾百公裏的高速公路,造價就不說了,光是時間就要好幾年,拖動資金的壓力還真不是一般的大。
和光大集團的聯係,不是光大銀行、光大證券這些,這些都還沒影子呢。現在和光大集團的聯係,也是投資管理方麵的問題,光大集團的主業就是金融與投資管理,雙方已經達成了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周興盛迫切需要引入成熟的管理體係。
換做是一般私人的投資公司,和光大集團這樣的大型央企打交道,鐵定是處於弱勢地位。
不過周興盛不同,先後在金融市場上的投資都是大賺特賺,賺成了一個百億富翁,就投資這一點上,光大集團就沒有半點優勢可言,反而處於絕對的劣勢。也就隻有在公司的管理體係方麵,光大集團占盡了優勢。
和港中旅集團的聯係。得從去年周興盛和鄒文淮兩人商談在內地建影視基地開始。
當時,兩人商談的是無息三國影視基地的問題,周興盛還派人專人去和央視洽談。隻是由於各種問題一直拖著,直到今年年初的時候才有了確切的消息。之後。周興盛和央視以及鄒文淮三方達成了共識,共同投資建設無息影視基地。
作為中國最大的旅遊集團來說,影視基地這樣優質的旅遊資源當然不容錯過。
所以,在得知了周興盛他們開建無錫影視基地的消息後。港中旅集團立即行動了起來,強烈要求摻和上一腳。周興盛、鄒文淮以及央視,三者都考慮到了港中旅的優勢。所以很快就答應了。於是乎,四方麵湊成了一桌麻將,邊打牌邊商談,周興盛也是在這種情況下和港中旅集團成了合作夥伴。
至於華潤集團,這家前身是1938年就成立的“聯合行”,就更是周興盛不得不打交道的企業了,必要性必須性甚至要超過招商局。
至於原因,其實很簡單,自1952年起,華潤一直就是中國進出口貿易在港澳及東南亞的總代理,內地的任何產品包括香港最需要的糧食、水、水果、蔬菜這些,全部都是通過華潤走出內地的,進入香港乃至整個東南亞的。當然,香港是內地的首要供應地。
翻看曆史,再看看香港的地理位置,其實根本不足以成為一個世界性的大都市,因為要水沒水,要地沒地,要糧食沒糧食,極其短缺。曆史上,香港多次發生水荒,一度窘迫不已。若不是後來新中國成立後國際政治的變更,導致內地不得不以香港作為聯通世界的橋頭堡,香港也不會獲得後來的大發展,就更別提成為世界性的大都市了。
雖然近年來由於內地的改革開放,華潤的曆史地位以及重要性都急劇下降,但在貿易往來上,華潤還是最主要的渠道。
周興盛旗下,周師傅的方便麵要賣到香港來,華潤是繞不開的。
如今的“周師傅方便麵”是內地方便麵第一品牌,成功的占據了最大的市場份額。這個時候,走出內地,進軍香港、台、灣、其它亞洲各國和地區就成了必然。總是呆在內地悶頭發展,沒誌氣,公司也會暮氣沉沉,不利於發展。
大四喜要想做大做強,華潤同樣也是繞不開的,沒有華潤的食品供應,超市不成超市。就算勉強從別的國家和地區調來,但也沒有了價格上的優勢,不足以和其它超市競爭,最後鐵定得倒閉。
當然,在這裏有一個問題不得不尷尬的說一下,華潤之所以成為中國最大超市連鎖,其實也是沾了這一點的光,靠的同樣是壟斷。可以想象,如果華潤不是壟斷了內地在港澳和東南亞的進出口貿易,它也不肯能有後世那樣的發展。
、、、、、、、、、、、、、、
在香港的國有企業,除了以上這四家之外,還有其它一些大型的國企,像廣、州市政府成立的越秀集團。隻是在規模上以及效應上,都比不得以上四家公司,所以就合作來看,目前還比較少,周興盛對此並不強求。
不得不說,隨著生意越做越大,在不知不覺間。周興盛的合作夥伴是越來越多,利益關係網也鋪得深遠寬廣。
在1988年年底的公司年度會議上,回顧財神投資公司現在的規模,再深想一下其中牽連到的利益關係網,周興盛自己都有了明悟,他已經是香港乃至亞洲為數不多的頂級商業大亨之一了。
這一年,相比起87年,財神投資的發展越發的迅速,成績也是斐然。
明麵上的,隱形的。尤其是後者,雖然很難直觀體現,但成績確實最大,周興盛也最為看重。
隱形的,包括公司的管理體係以及人才體係。
組建了一個又一個控股公司,整合了旗下資源,引入了多家實力雄厚公司的管理體係,包括三洋食品、新世界發展、招商局、光大集團這些大型的集團化公司。
而在人才方麵,除了定期舉辦大型招聘會之外。旗下各個控股公司以及下屬子公司都在招聘市場上常年招聘,或是現用,或是儲備。除此之外,也和香港乃至世界各地的大學院校達成了定向培訓的合作。公司負責出資,校方負責為公司培養人才,也就是常說的“委培”。
委培,委托培訓。
大學生入學前就和公司簽訂協議。公司負責資助大學生完成學業,畢業後,學生必須為公司工作多少年或者為公司創造多少利益。
其實。對於人才的缺口,周興盛很想自己創辦一個專門的學校,就像李超人創辦的長江商學院一樣,完全的企業學校。隻是現在,他鋪的攤子已經足夠大了,甚至大到了根本顧不過來的地步,所以也隻能是不了了之。
年度會議順利完成,最終得出一個結論,以後一段時間,至少這兩三年間,他是不能夠再像今年一樣大肆投資了。
他現在需要的,也是財神投資需要的,是穩定!
穩定下來,然後沉澱下來,夯實基礎,苦練內功,這才是今後兩三年內財神投資應該做的。
認真想想,今年一年之內,先是收購了百分之十的招商銀行股票,接著斥資26億港元收購華美達,然後投資無錫影視基地、滬杭甬高速公路、成渝高速公路,全都是大花錢的項目。再加上其它一些小型的實業投資以及股市上不斷的吸納優質股票,預計總投資金額將達到驚人的五十億港幣!
瘋狂的投資,瘋狂的老板,這是所有財神投資旗下與會高管們的心思。
百億的身家,光是投資就花去了五十億港幣,另外旗下公司的經營費用以及保維穩的保證金,零零散散,周興盛無語的發現,他實在是太能花錢了,居然不能夠再進行什麽大的投資計劃了,否則就容易發生事故。
崩盤是不肯能,但令他焦頭爛額的麻煩還是會有的。
周興盛不得不按耐住自己那顆躁動的心,沉下去,開始低調的做事。
於是乎,在所有人的不經意間,周興盛開始減少了曝光的幾率,也沒有了大出風頭的事情震撼爆出。似乎過了一個年,周興盛就急流勇退了一樣,變得行蹤神秘,隻偶爾出現在一些財經雜誌上,就像李超人、鄭玉彤、霍英冬等人。
轉身,不是華麗麗的,有的隻是自然而然。
周興盛開始隱身在了幕後,有一點不適應,但很快就適應了,畢竟在因為收購亞視而不得不走出前台之前,他同樣是隱身在幕後的。
情況自然有所不同。
之前,公司都沒有發展起來,還處在賺第一桶金的時候,本來就不是什麽大人物,自然是隱身幕後的。
現在,公司基本完善,該投資的都投資了,隻等鞏固下去,到了沒有必要拋頭露麵的時候,這才隱身幕後的。
兩者不可同日而語,周興盛的心情也是完全不一樣的。
財神投資的總裁位置還是周興盛自己兼任,是董事長兼執行總裁。前期,周興盛想過聘請高級經理人來打理,隻是後來沒有合適的人選,再加上這個總裁之位其實也很簡單,周興盛自己也在香港大學學習mba,所以幹脆就自己幹到底了。
李超人也不是專業的經理人,但誰能否認他的管理水平?
不外乎活到老學到老而已!
周興盛就不相信了,有著後世的眼光,加上財神投資這個平台,再加上一直學習下去,他還成為不了一個高水平的管理者了?
至於說總裁之位很簡單,並不是真的簡單,而是財神投資是最頂端的股權所有公司,旗下各個控股公司都各自有著自己的管理層,並不需要周興盛插手。周興盛要做的隻是聽聽各個控股公司的報告,然後憑借著對於未來的認識加以分析,最後做出正確的選擇。在這方麵,對於未來發展有著深切體會的他,根本不愁下麵的人會誤導欺騙他,更加不懼他自己會做出錯誤的決定。
如此一來,把握住了大方向,再做好安全監督,抓好人事以及財政大權,一切就盡在他的掌握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