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⑤章
出了正房,趙彥清直接往前院去,似乎這內宅一步也不欲多留。
察覺到有人快步跟來,趙彥清原以為是來勸他的大丫鬟,他回過身厲聲道:“回去告訴夫人,她若再鬧,我不介意把她送回陶府去!”
憐雁被他震怒的聲音唬得肩膀一顫,她著實想不到趙彥清與陶氏竟夫妻相離到這個地步,一時不知該如何反應。
趙彥清亦驚了驚,眼前的丫鬟是個眼生的,並非陶氏身邊的丫鬟,且見她被自己唬得愣愣的,蹙了蹙眉,問道:“你是哪裏的丫鬟?”他並非隨意遷怒之人,即便此時怒氣未消,然問話是仍然放緩了語氣。
而憐雁已後悔跟上來,雖說解語花惹人憐,可撞在槍口上便不妥了,且像趙彥清這樣俊朗的主子,心思不正常想著往他身邊湊的丫鬟必然不少,興許一眼便能看穿憐雁的心思。
她著實性急了些,可也怪不得她,潛生這個年紀,本該是讀書用功的時候,雖說回事處地方不錯,可若在那待上一兩年,說不定他就真的成為做小廝的料了。
聽聞趙彥清問話,憐雁方回過神來,低頭斂目道:“奴婢是廚房裏打雜的,跟著秋霜送午膳到這裏,正要回去。”幸而她還未跟著趙彥清出了垂花門,這兒亦是回廚房的路,這慌還能圓過去。
趙彥清卻多看了她兩眼,僅是個灶下婢,方才對上自己的怒斥竟隻是怔愣而絲毫無惶恐之意,回話亦無怯意,他知道自己在仆從眼裏一向威嚴,便是管事僅對上他的冷臉亦會戰戰兢兢,何況盛怒中。
稍一打量,他便認出來了,是常武帶回來的那個林府家生子,當時蓬頭垢麵的,隻記得眼眸靈動,似乎是個有靈氣的,倒沒想到麵容亦是姣好。當時留下後他便沒再往心上去,原來她去了廚房。
憐雁此時則沒那麽多心思,若問她為何毫無怯意,這怒氣本就非衝著她,她何須惶恐?連故作惶恐的想法都沒有,卻不知因此而被趙彥清留了意。
“你便是常武帶回的那個丫鬟吧?我記得你還有一個弟弟。”幾番心思回轉後,趙彥清的怒氣便消了下來,語氣和緩道。
憐雁沒想到他還記得,畢竟連常武都未能將她認出,不過於她而言,趙彥清記得她,著實是件好事。
憐雁道:“是,奴婢憐雁,幼弟潛生在回事處做小廝,謝侯爺記掛。”
趙彥清倒不覺得他記掛上了,若問為何能記得,無非是聽聞她是林府裏出來的,留了分意罷了,興許還因為第一回見她時便覺得好似見過一般。
這麽一想,他又打量了憐雁幾眼,確著實想不出為何會有這種感覺,不過少時他沒少去林府,見過這丫鬟也不一定。
憐雁此時卻在猶豫要不要開口勸和,躊躇片刻後,還是覺得說上一說為好,也可加深趙彥清對自己的印象,況且現在看他亦無方才的盛怒。
她道:“奴婢方才聽聞侯爺與夫人爭吵,奴婢覺得,侯爺此時與夫人不和,實屬……不該。”她抬眸看了眼趙彥清,果然見他臉色陰沉下來。
不等他開口,憐雁便繼續道:“國公爺新喪,太子巫蠱案餘波仍在,侯府實為內憂外患,絕非侯爺與夫人置氣的時候。方才侯爺的怒斥,奴婢隻當未聽見,還望侯爺莫要再道。”
說罷她便垂手而立。
趙彥清靜靜地注視她良久。
這些道理他自然明白,隻是愈發覺得陶氏不可思議,實難成恩愛夫妻,而方才的話隻是盛怒下口不擇言罷了,若當真傳到陶府,武安侯府隻會雪上加霜。隻是想不到她一個丫鬟,竟有這般見識。
不過被一個丫鬟訓誡,趙彥清著實不太痛快,他冷哼一聲,甩袖走了。
憐雁心底暗笑,想不到趙彥清還會有這麽別扭的時候。不過她的目的也達成了,想來不論是她的名字還是她這個人,都已被趙彥清記進心裏去了吧?
且說陶氏,在趙彥清摔門走後,她又哭鬧著撒了一通氣,砸了兩個瓷瓶後開始低咳不止。
沈媽媽忙上前輕撫陶氏的背,勸慰道:“侯爺好不容易回來,夫人就莫要再同侯爺置氣了,您的身子可剛好些呢,要是再氣出病來可就給那些個小蹄子有機可乘。”
沈媽媽是陶氏的奶媽,一直深得陶氏信任。
而她口中的小蹄子,無非就是兩個通房。一個是一直伺候趙彥清的蘭香,另一個則是陶氏身邊的大丫鬟依玲,隻不過開了臉後心大了,陶氏亦不再滿意她。
說到這兩個通房,陶氏又是一陣頭疼。趙彥清一直不進正房,她們便一直蠢蠢欲動。依玲還算好,畢竟在陶氏眼皮子底下,使不出多少花樣,蘭香卻時不時去趙彥清眼前晃悠,也幸而趙彥清沒心思搭理她罷了。
沈媽媽又道:“夫人,生下個哥兒才是正經的。老夫人生出將來爵位還給二房的心思,無非是四房沒有嫡子。夫人生下個哥兒,再加上咱陶家的勢力,爵位就不可能再還回去了。”
陶氏道:“生哥兒也不是我想生便能生,侯爺都不踏進正房,讓我如何生?若是謙哥兒還在……”說著又嚶嚶地哭。
謙哥兒是嫡子,隻是早產而出,身子一直弱,未滿周歲便夭折了,陶氏也早產傷了元氣,身子一直時好時壞。
說起來,生產謙哥兒時趙彥清已去了軍營,到如今才回來,因此從謙哥兒出生到夭折,趙彥清一麵都不曾見過。
除了夭折的謙哥兒,四房的子嗣還有庶出的儉哥兒。儉哥兒是在陶氏有孕時,吳姨娘懷上的,當時府裏歡喜了好一陣,稱雙喜臨門。吳姨娘先前也同蘭香一樣,在陶氏嫁過來前便是趙彥清房裏的通房,在懷了儉哥兒後抬的姨娘,隻是在產下儉哥兒後便去了。
據府裏傳言,吳姨娘的死還是因為陶氏,隻是這些傳言,終究如何也未可知了。
儉哥兒虛歲已有五歲,一直養在陶氏膝下,卻至今不曾開蒙。
提及謙哥兒,沈媽媽也是一臉哀戚,若謙哥兒還在,她們正房也不用受這等委屈了。
插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