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 帷幕拉開時發現本站未能及時 或者本書 出現錯亂內容缺少以及頁麵不能打開等情況,請您發站內短信通知我們 發信給管理員 !

為了避免寫到我黨政治問題,所以對南昌起義等重大曆史事件選擇回避,文中所指的邊區政府是指以主席和老總建立的井岡山鄂豫皖根據地,並非後來的西北延安等地。

文中因為國民黨一直被壓縮在華南地區,勢力無力北上,所以根據實力他們就隻能選擇和邊區政府以和平對立形式存在。

各人認為不能寫的太過分,所以選擇隱含。

1930年9月14日,希特勒的納粹黨再次參加大選,獲得了六百四十萬九千六百張選票,占有了107個議席,成為國會中的第二大政黨。1932年4月10號,在德國總統的選舉中,希特勒盡管輸給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的英雄興登堡,但是由於在1930年大選後調整政策,爭取了大壟斷資產階級的支持。所以,他獲得了一千三百四十一萬八千五百四十七張選票,在議會中獲得了230個議席,一舉成為議會的第一大政黨。1933年1月30號,這個日子是二十世紀最沉痛的日子,希特勒成功地利用德國各政治力量的矛盾,登上德國總理的寶座。

用當時德國**的話講,誰選擇了希特勒,誰就選擇了戰爭,可是為什麽德國人仍然選擇了希特勒呢?德國**說誰選擇了希特勒,誰選擇了戰爭,這個口號很快當時就淹沒在德國民眾對希特勒擁護的四句話上。1933年1月30號,整個柏林幾乎萬人空巷,喊著四句話:一個元首;一個政黨;一個民族;投一個人的票——阿道夫※#183;;希特勒。所以德國**說誰選擇了希特勒誰,就選擇了戰爭,很快就淹沒在這四句話當中,變得多麽的蒼白而無力了。戰後,許多人甚至包括當年高喊那四句口號的德國人都在思考,究竟是曆史選擇了希特勒,還是希特勒改變了曆史呢?沒有人能夠給予清澈而準確的回答,沒有人。

1934年8月2號,當興登堡總統去世後,希特勒立即將總統與總理的職務集於一身,掌握了德國黨政軍大權,德國曆史最黑暗的時代——第三帝國開始了。

棺材幫德國負責人連夜發來密電:惡魔已經崛起,請指示。

奉天情報科回電指示:派遣預先留下的幕僚,積極和戈培爾合作。

1929年至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爆發了空前嚴重的經濟危機,1937年又爆發了新的世界經濟危機,這使帝國主義國家之間各種矛盾急劇尖銳。為了緩和國內階級矛盾,轉嫁危機,各國展開了激烈的貿易戰、關稅戰和貨幣戰。

1931年在東北爆發的9※#183;18事變,讓日本在東北亞的勢力達到前所未有的冰點,1932年1月更是自尋死路的發動了珍珠港襲擊,1934年北軍襲擊台灣,永不沉沒的航母易手,馬關條約被燒毀。

1933年納粹黨上台後,德國退出國際聯盟,公然撕毀凡爾賽條約,大規模重建軍備。1936年3月,德國出兵占領萊茵非軍事區,同年8月夥同意大利武裝幹涉西班牙。1936年11月,德國同日本簽訂了“**產國際協定”,次年意大利加盟,建立了德、日、意法西斯軸心同盟。

英國的泰晤士報披lou,在納粹黨務會上不斷出現身穿黑色製服的黃種人,起先英國單純的認為是日本人派來的參謀團,後來軍情六處得到確切消息卻讓歐洲大吃一驚,這些人居然來自中國的四川,是一支神秘組織的智囊團。

在華人智囊團到達柏林兩個月後,德軍悍然出兵吞並奧地利,同年9月侵占捷克斯洛伐克的蘇台德區,次年3月吞並捷克斯洛伐克全國。

軍情六處綜合各方情報得出結論,我們有理由相信,希特勒已經和東方的那個強大的軍事團體結盟。

可是,東方現在也是陷入一片戰火,北軍接連兩次大規模軍事行動將日軍從陸上逼回海裏,美國的戰列艦損失慘重,造成航母集群的發展,太平洋大海戰就此爆發。

海戰,是對一個國家的國力,科技力量的綜合考驗,絕對的裝甲碰撞,先進的打擊後進。

日美海戰一開始日軍就陷入尷尬境地,要麽放棄日軍在南洋的海軍勢力,與北軍妥協,要麽,就要承擔兩線作戰的惡果。

讓日本人大喜過望的是,在北軍接近瘋狂的兩次大規模攻擊之後突然銷聲匿跡,日軍情報部門趕緊發動起來,得到結論是,北軍不得不北上,軍事力量再次轉移,因為蘇聯再次發動了西伯利亞戰爭!

北軍戰略側重點轉移讓日軍南軍壓力大減,山下奉文指揮日軍精銳南軍一路南下,日軍利用海上閃擊戰向美、英、荷在亞太地區的殖民地和勢力範圍發起猛烈進攻並取得一連串重大勝利。日軍進軍泰國,9日侵占泰國。1936年1月,日軍占領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2月8日,日軍強渡桑佛海峽,在新加坡登陸。菲律賓、呂宋、荷屬東印度、緬甸等都被侵占,日本控製了麵積達380萬平方公裏的土地和1.5億人口。

日本終於得到了他們夢寐以求的資源--石油。

身為西北總司令的徐樹錚因為打通了歐亞大陸橋,所以近幾年實力猛漲,擴充了將近六個集團軍,並且能夠自給自足。

因為西北太kao近蘇聯,蘇聯在內部清洗之後,斯大林潛心發展軍事,自認為實力足夠強大之後,悍然發動對西北的戰事。

戰爭,很多時候連借口都不需要。

西北軍獨立承擔了麵對蘇軍13個師的戰事,戰事一起就踴躍出大量的將才,而西北軍中最有名的大概就是黃伯韜兵團,這個兵團作風勇敢,敢打敢拚,雖然裝備低劣,但是鐵釘一樣的軍風保證了他們無往不利。

況且他們麵對的蘇軍早就不是衛國戰爭時期的蘇軍,而是一群經過閹割的兒馬駒子,指揮官平均年齡不超過40歲。

4月9日清晨,德軍閃擊丹麥。丹麥國王1小時後宣布投降。與此同時,德軍從海空方麵進攻挪威,其空降部隊占領挪威首都,組織了由挪威前國防部長吉斯林充任首相的傀儡政權。“吉斯林”因此成了挪jian、賣國賊的同義語。英、法派出的遠征軍於4月下旬在挪威西海岸中部的特隆赫姆一帶登陸,與挪威軍民共同抗擊德寇。盡管後因戰局不利而撤擊,但這是英、法真正進行抗德戰爭的開始。挪威軍隊於6月10日投降,政府和國王流亡英國。5月10日淩晨4時30分,德軍在西線發動閃電戰,大舉進攻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揭開了入侵法國的序幕。當天,英國張伯倫政府垮台,采取強硬路線的丘吉爾首相上台後,改變了張伯倫的綏靖政策。

二戰大旗緩緩張開,奉天再次成為世界焦點,因為在和德軍進行軍事交易的當口,良好合作關係的北方工業突然提出要中止合作。

這讓正在大規模擴展軍事實力的德國心驚不已,沒有中國的鎢等稀有金屬礦,德軍在未來的戰事中將陷於何種地步?

德國大使頻繁和北軍後勤部長接觸,經過艱苦漫長的談判,北軍決定讓德國以人換礦石,就是要他們用集中營的猶太人換取礦石。

後勤部長幾乎製定了近乎苛刻的條款,德國人麵臨戰備緊張階段,隻好接受這個條件。

大量的猶太人在集中營被折磨的奄奄一息的時候被扔上了火車,他們經過漫長的旅程之後隻有七層人見到了中國的天空。

一名猶太青年在日記中寫到:我們一下車看到了不同的裝束的黃種人,相對於蓋世太保的凶惡,他們的冷漠的表情讓我們感到親切。

當我們得到食物和醫療等保證之後,我知道,我們在遠離歐洲的異國他鄉得救了。

在柏林,希特勒正狂暴的怒罵海德裏希,他弄不清東方那個老猴子為什麽要救這些該死的猶太人,而自己卻不能不屈辱的答應。

盡管送出去的猶太人已經被榨幹最後一點利用價值,但是希特勒仍然感到不安,他要求手下迅速製定東方戰略,就是盡快解決歐洲麻煩,把方向指向亞洲,在希特勒心中產生另外一個滅絕種族的想法,就是殺光所有黃種人!

【……第二十七

帷幕拉開

《不一樣的大軍閥》第二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