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卷 第十六回 各有忠義

名聲是虛無的,不可見的。卻又是無比真實存在的。

最最簡單的命人效應,就足以說明一切。一個名聲好的人物一句話,可讓聞者信任。群起效仿。而危難關頭,名聲大的一個人,振臂一揮,更是能引萬人響應。

而耶律大石如今雖然已經被架空,可他本身的事跡,早已在遼人當中成了傳奇。而耶律大石的狼人變身,更是讓這些崇拜狼圖騰,認為狼神乃是他們先祖的遼人,對耶律大石敬服不已。

而燕地,雖然原屬中原國土的一部分,可他畢竟在大宋建國之前就已經淪落到了遼人手裏。再加上遼人已經事實上的統製燕地百多年,燕地漢人,縱然大多都認同和保持漢人的身份與傳統,可實際上對與大宋這個國家,並沒有多少的歸屬感。

這就與如今大多外籍華人,雖然都認可自身華人的血統與傳承,可一提國籍,就是某某國籍,而不說中華人民共和國一樣。

故此,燕地的百姓,其實並不如大宋滿朝文武哪般的鼓吹燕地漢人,翹首以待大宋同袍解救。尤其是下層的普通百姓,終日都在為一日三餐而奔波。更沒心理會是誰來統製他們,反正誰來都一樣。誰來都收稅。

這就如同當今的新加坡等國,雖然也多是華人,可他們卻絕對很少有盼望中國來武力征服新加坡等國的一般。

而除此之外,大遼占據燕地百多年。以燕地比草原更加富饒的生活,早把重心轉移到了燕地。燕地多有遼人居住。卻是差不多已經實現了遼漢一家地融合。

尤其是最底層的貧苦百姓,更是沒有什麽遼漢的區別,遼漢通婚,血統更是混雜。已經分不出什麽是遼,什麽是漢了。

故此,若是童貫真乃是一個真正的將才,能夠嚴格執行軍紀。與民秋毫無犯,憑著他買通的李處溫與郭藥師的幫忙,高俅攻略燕地。燕地的百姓雖然不會向大宋文臣鼓吹的哪般歡喜和期待,可絕對也不會有太大的抵觸情緒。

畢竟,遼漢融合地再怎麽融洽,占據人口數量多數的乃是漢人,可占據權力優勢的卻是遼人。而遼人中的貴族,偏袒同族,欺壓漢人,那也是天經地義,習以為常的很,燕地百姓對大遼。其實也是不無怨恨。

再加上如今的大宋,論繁榮程度,乃是當今全世界實打實的第一。大宋遍地黃金,吃穿不盡,那就是所有大宋之外民族對大宋的遐想和認定。隻要童貫收繳程度稍稍做的體麵、漂亮些。童貫必定能實現人生目標。

可奈何,童貫本身就不是什麽合格的將帥之才不說,童貫帶來地這些宋軍,本身在地方,那還都是欺壓百姓習以為常的很。何況這攻入大遼,這些宋軍更是沒有什麽欺壓本國百姓的顧忌了。他們可沒有什麽燕地百姓。乃是大宋子民的覺悟。對他們來說,這燕地就是他們從遼人手裏奪回來的。那些百姓就是敵國的百姓,既然是敵國的百姓,自然就沒有維護的必要了。

何況,此時軍隊本有陋習。有著自身的潛規則,那就是攻城傷亡巨大。一方麵為了安撫自家為攻城獻出大量傷亡的將士。一方麵也是為了震懾其他敵國城池,不要做無謂地抵抗,減少自家軍隊在日後攻城中的傷亡,此時的軍隊,卻是有著一旦攻城勝利,即勞軍三日的獎賞。

而這勞軍三日,雖然說的好聽,可那就是放任軍兵對攻破的城池中百姓。肆意掠奪。搶劫,殺戮三日。這三日中。人命不如狗,奸人婦女,破家掠財,那是比比皆是。更有甚者,那就是對抵抗地城池直接屠城。

而這種野蠻地作風,既不是大宋首創,也不是大宋的結尾。三國時期,曹操就是一個愛屠城的家夥,曹操每逢攻入一地,都是喝令其限期投誠,越期攻破,曹操那就是要屠城的。而在沒有李民幹擾的北宋時代,金兵南下,更是直接屠城。故此才激起大宋南方百姓的極力抵抗,並最終成功抵抗,一直拖到金國被蒙古屠戮幹淨。而至於後世滿清的揚州十日,嘉定三屠,更是盡人皆知的事情了。

故此,大宋軍兵在輕易破城後,卻是平常地引用了潛規則。

而童貫得知之後,不僅沒有禁止,而且更加縱容。這不僅是童貫奸人包庇同黨手下地習慣,更是童貫用來收服這些新進歸他統領的軍兵將士地手段。童貫的人生哲理之一,那就是不與他人一些好處,如何能是他人效命投誠。

故此,童貫在獎賞與該花的錢財上麵,向來豪爽,從不吝嗇。

而且,童貫作為領軍的最高統帥,這些軍兵將士執行了潛規則,不僅事實上與童貫結成了一黨,這掠奪的財富中,也是絕對要大大的分與童貫一份的。童貫最近一段時間,花錢如流水一般,也是需要一些外找來彌補自身的虧空。而這掠奪燕地百姓的錢財,無疑卻是最省力的辦法之一。而那些砍殺的燕地百姓,更可斬其首級,冒認遼人將士,補足燕地遼人軍兵不足的缺陷。做下更大的功勳。而至於什麽燕地百姓的反抗情緒。童貫卻是沒有半點同情與忌諱,不過就是一群百姓,殺了也就殺了,能有個什麽風浪?

確實,無人統領的百姓,確實泛不起什麽風浪。隻能任人宰割。而燕地的百姓,若是沒有一個傳奇人物耶律大石存在的話,也絕對是如童貫想象的一般。絕對不會有什麽作為。

可中國曆來如此,每當陷入危難之時,總會有義勇之輩站出來。也許他們不是為了什麽鐵肩擔道義,但是!中國人向來有著好狗護三鄰,好漢護三村的傳統,那卻是刻在骨子裏的,而且這種傳統,危急之時,往往越是市井之人,越是重視。甚至為此不惜拋頭顱,灑熱血。

而且,中國人好臉好麵,那也是有傳統的。人爭一口氣,為了這一口氣,殺身成仁,也不是什麽新鮮事。

童貫領軍,在燕地坐下了這許多的惡情。自有人不滿,挺身而起,而這些人沒人領導,日子一久,也許也就散了。可如今的燕地卻又傳奇人物耶律大石。

自有人找上耶律大石,求其領兵抵抗外侮。

這耶律大石本是愛國之人,更是有著極大的野心和鬥誌。隻是感懷李民的神威及恩情,更不想參與本族內部的耶律淳與耶律延禧的暗中爭鬥,這才任由蕭奉先將其架空。索性不參乎了。

可耶律大石能任由蕭奉先將其架空,卻是看不得大遼百姓這般被大宋軍兵殺戮的,而且,耶律大石更有遠見,十分明確的知道,如今大遼的重心,不是塞外,而正是這還算富饒的燕地。隻有憑借燕雲十六州,大遼才能開墾農耕,保持穩定的糧食收入。穩定本族發展。隻有把持燕山,扼守三關,才能與大宋的軍事抗中,保持進可攻,退可守的優勢。

而一旦燕地盡失,大遼又必將重新陷入遊牧收成不穩,入不敷出的尷尬境界。而且更會陷入與金人、蒙古爭奪發展空間的困境,彼時麵對大宋,卻是腹背受敵,四麵環攻。

而那時,大宋憑借燕山山脈,以及長城邊關,卻是進可攻,退可守,大遼可就是徹底的被動了,絕對再無扭轉的可能。

故此,耶律大石哪怕是對李民感恩無比,忌諱無比,為了民族大義,卻也是沒有別的選擇。何況,耶律大石離開李民日久,自身的地位更是提高了無數倍。耳邊更是不斷的有人竄到,耶律大石自然更是要對李民的忠誠下降幾分,懷疑增多幾分。

耶律大石逐邀請了石門實權遼將蒙牙烏脫,商議宋軍入侵燕地的對策。

這石門的遼將蒙牙烏脫,自認抵抗不了了童貫的大軍,更感耶律大石忠義,以及崇拜耶律大石的傳奇事跡,當即把軍權交還給了耶律大石。

畢竟耶律大石雖然是被架空了,他卻還是石門名義上的官階最高者。把軍權還給耶律大石,卻也是正常。

而耶律大石軍權到手,隨即挑選了百名遼人精銳。自身假冒百夫長,挑了酒肉,前去犒賞石門周邊的漢人軍營。相見之後,耶律大石隨即變身砍掉了那漢軍將領的頭顱。而後報出自家姓名,斥責漢軍將領溝通外敵。

此時,那些漢軍將領雖然多信了郭藥師,可童貫軍兵未至之時,還多大打著遼軍的旗號,軍中知道實情的,更是隻有少數心腹。

而今主謀被殺,耶律大石的身份和名聲又擺在那裏,那些遼軍那個不信,又有那個敢質疑,卻是被耶律大石接連奪取了五支漢人遼軍的兵權。整合了六萬大兵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