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卷 第十二回 黃雀在後

“報!先鋒王煥,兵敗小樹林。現有敗軍八千返回。敢請大帥定奪!”

“再探!”高俅毫不在意的說完,隨即環視四周。隻見帳內眾將,先是驚疑,隨即都有兔死狐悲之傷。

高俅很是得意,很是鄙夷:就這點出息,也敢在老子麵前張揚。國師說的,那還能有錯?

高俅此時已然全不見了幾日前的恐慌害怕。很是顯出了這幾年身居太尉高位養出來的城府氣質。很有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裏之外的統帥風範。

高俅這可不是裝的,而是高俅確實有根。沒別的,早在王煥動身之後,李民就已經跟高俅說了這王煥必敗。而且正好可用這王煥當幌子,引得梁山兵馬注意。便於李民暗中發兵圍剿。

高俅對李民的那信任度,遠比李民認為的還要高。天災、金口、延後,早就讓高俅認死了李民無所不能。這一回,隻不過讓高俅對李民崇信的賬單上,又加了重重一筆罷了。

高俅眼瞅驚恐的眾將,想起李民身邊朱先生的叮囑,暗自盤算:也不知國師那邊進行的如何了。我這卻要加緊一些,沒得國師都成事了,我這邊卻沒借上勢,平白損了這份功勞。

高俅當即寫了一封信,命人快馬傳給遠行的李民,隨即暗暗展開了他該幹的工作。

確實,這件事隻有他高俅合適幹。借梁山生事,壓眾將投誠,遞交誓書,成為他高俅的心腹黨羽。這等人,也就高俅幹的熟練,除了他高俅,不論是李民手下的李綱、鄭鵬、朱武甚至乃至大忽悠李民,卻都是差遠了行市。

尤其是李民。身為國師,樹大招風,對此事更需要避嫌。隻要一天沒有正式舉世。哪怕二龍山上下的心腹人等,都如此默契,如此構建著理想,可言談上,卻也是半分不得泄漏的。

故此。李綱、朱武等雖然強烈希望李民手中能增添一支夠數量的大軍作為二龍山嫡係的外圍軍馬,可也是不能讓李民牽扯到裏麵的,最多,也是讓李民漏個臉,顯現一下對高俅的支持罷了。這些事,還都是掛在高俅地名下好。反正高俅也擅於這個,這本就是奸臣結黨的基本手段。就是趙佶知道了,也不會說高俅什麽。

而這對高俅來說,更是無所謂。他高俅原本就是為趙佶掛名看管京師兵馬的。如今同樣為李民掛名看管二十來萬的兵馬,高俅卻正是感到李民信任的所在。

當然,這一切。也都是避開李民,由朱武暗示給高俅。高俅同樣回應了該有地默契。乃至於當事人李民,卻真正成了一個甩手大掌櫃。隻提供了一個名號罷了。而且還是那些投誠效忠者都不知道的名號。

李民無奈啊。

雖然說李民本也不善於威逼利誘。結黨成派。更原本就沒有要這些兵馬的意思。可李民卻是一個有責任心的人,更知道,曆史的變革,光靠交情,那是絕對做不到的。李民有心變革,又想保下趙佶一家大小,乃至趙佶一家大小應有的權力。最好地辦法,那就是效仿趙佶老祖宗趙匡胤的手段,兵變。

以絕對的武力優勢,完成權力的和平過度。而後,他李民就可以實施君主立憲。由李綱組建內閣。而他李民則可以功成身退。繼續當一個逍遙的教主。甚至還可以保全他和趙佶之間的友誼也是說不定。

故此,李民卻是還有心親力親為辦好此事。所以他才把王煥給圈套住,讓高俅用軍令狀逼王煥就範。

對此,李民甚至對王煥有些小小的愧疚。

沒錯,就是愧疚。李民這一回在高俅麵前預言王煥兵敗,那可不是什麽預言,也不是什麽忽悠。而是建立在詳細情報基礎上地推斷!

梁山的暗探。能瞞的過官府。卻瞞不過江湖朋友。何況,李民的情報機構。在鄭鵬的組織下,也有兩年多了,甚至遠比梁山外圍的情報組織成立的還早。而鄭鵬情報組織開頭地布局,更是在李民幾個小小的關注下,不經意的針對了梁山。此時,梁山的那些暗哨之中,也不知滲透著多少鄭鵬派去的暗探了。梁山能知道朝廷兵馬地動向,可梁山兵馬的動向,李民有心之下,卻絕對會知道的更清楚。

甚至!如果李民下令,王煥從濟州出兵的那個消息,根本就不會傳到吳用那裏。隻要李民願意,就是徹底癱瘓了梁山的情報網絡,那也不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故而,就在梁山探知王煥從濟州領兵一萬出征之時,李民卻也是同樣知道了。隻不過,李民既沒有下令阻止梁山吳用、宋江他們知道這個消息,也沒把這個梁山會設伏伏擊王煥的信息告知王煥。

沒辦法。誰讓王煥挑頭不服呢?

收服他人,正常途經,不過是誌向,義氣,以及名利女色。就像李綱他們願意跟著李民,那就是誌同道合地共鳴,有著遠大地理想,而魯雄他們則是先為利所趨,後為義所感。

而高俅調來的這幫人,三山五嶽,天南海北地全都不認識不說,一個個更是經多見廣的老江湖了。而且各個又是名成利就。安於現狀,正常情況下,要想收服他們卻是很難,唯有建立起一個不聽話就死,並由別人取代。這才能壓下他們。

可這卻不是什麽王道。那宋江能如此用的順手,乃是那宋江本身就是挑正的山賊。自然全無顧忌。而李民就萬萬不行了。

故此,李民也隻能借王煥來給高俅立威。畢竟,以梁山的軍馬,有心算無心之下,就算不計梁山的兵丁多出王煥兵力許多,隻衝那地勢,就是兩邊兵力相仿,那王煥也是難逃一敗。

如此一來,不管王煥是敗逃而回,還是命喪當場,卻都能讓梁山成了一把刀。一把壓在高俅手下眾將頭上的刀。一把高俅可以隨意接來殺人的刀。畢竟,戰場之上,主帥若是有心讓某人死,那實在是太容易了。而王煥的下場,也就能成為不敬高俅的典範!

故此,李民卻是對這王煥,小有愧疚。不過,也就是愧疚一點點罷了。李民與他又沒有什麽交情,大宋朝冤死的百姓多了。何況王煥這支軍馬還能起到誘餌的作用,用來吸引梁山的主力大軍,也算是物盡其用。在整個戰略布局上,也算是有所價值。

隻是,李民此次雖然難得上心,可也就辦了這麽一個開場,隨即就被隨行的神機軍師朱武告知,此事他已經交代給了高俅,高俅完全可以自己搞定,李民就不用插手了。這如何不讓李民小小的無奈。偷懶的時候死催。想幹了吧,又告沒你什麽事了。有人搞定了。這算什麽事呢。

好在,對於高俅的辦事能力,李民還是比較放心的。畢竟,李民交代給高俅辦的事,沒有一次高俅不辦的妥妥當當的。反正李民也煩威逼利誘這一套,讓高球去辦,就讓高俅去辦吧。這業務不都是應該交給專業人士來處理的麽。

而且,由高俅出麵替李民暗中收下這二十來萬的兵馬,除了不壞李民的名號,不引他人的忌諱。而且也能讓李民騰出身子來。布局剿滅梁山。畢竟,高俅請李民來此,除了是為要給李民出點力,立下一功。更主要的,還是要李民替他高俅滅了梁山。

朱武結合大量的情報,卻是分析過了。梁山地勢險峻,更有湖泊環繞,八百裏的水麵,這就注定可能在岸上封住梁山的進出道路。即使派水軍運兵登山,剿滅梁山。山前的灘塗,也擺放不了大量的軍馬。在此地利下,朝廷的大量軍卒優勢,卻是施展不開。若是一批批的派兵攻打,那就成了添油戰術,情等著梁山軍兵在山頂上輕鬆的屠戮攻山的兵丁。哪怕就是打個一兩年,隻要梁山山中有糧,即使朝廷發了梁山十倍的兵馬,那也絕對奈何梁山不得的。

而朝廷,也絕對不可能為了剿滅一個小小的水泊梁山,就聚集幾十萬的兵馬打上一兩年,如此,人吃馬喂,往來輸送軍糧的消耗,那可就是太大了。而梁山襲擊了董平那支軍隊之後,不僅沒有繼續襲擊其他各路軍馬,反而趁勢攻克了東平府,劫掠了大量的糧餉軍資,顯然是打著拖得主意。

到時候,若是梁山先勝幾仗,隨後拖延成功,朝廷必然有變動,那高俅必受申斥不說,李民也是臉上無光。

故而,要想消滅梁山,就要趁著梁山主力還在外麵的時候,就掐斷了宋江等人的返山後路,直拿下梁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