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一鼓而下
巴國雖然處在巴山蜀水之地,與常年征戰頻繁的中原少有交流,但巴王的兵法戰學卻是一招一式從實戰摸索出來。PaoShu8巴國雖然不曾參加中原爭霸,但在巴蜀一地也是連連征戰不斷,尤其是和蜀國這個老冤家便足足打了幾百年之久,因此當巴王看著三陣鬥將都算敗北,若是撤兵必然損傷全軍士氣,便讓人搶在秦軍趁勢掩殺過來之前當先鼓號全軍出擊。
古時征戰多是陣前鬥將得勝的一方取勝後全軍士氣高漲,揮軍掩殺。而鬥將敗北的一方必定丟盔棄甲,大敗而逃。這點可以從《封神演義》和《三國演義》當中得窺一斑。因而,此時秦軍本是鬥將大勝,士氣高昂,自然也沒有就此罷兵的道理,雖然今日並不是無敵理想的決戰時機,但戰機如白駒過隙,稍縱即逝,豈能錯過。
立時八個三角突擊陣開始緩慢的運動起來,想是八把鋒利的尖刀向巴人的陣線突刺過去。
所謂的三角突擊陣,這是飛鷹精騎的專有陣勢,以兩千名手持戰矛的騎兵作為三角錐形頭部,兩千狼牙棒手護衛兩翼,三千盾手和兩千騎手集中在三角陣中心和後部,以弓弩遠射。
這種陣法既是選取了歐洲中世紀重裝騎兵戰陣的長處,也結合了草原部族所擅長的騎射天賦,兩軍交戰時,處於陣型頂端的重矛騎兵會以手中的鐵製重矛撕開敵人的陣線,跟著重矛騎兵上來的狼牙棒騎兵會用手中的狼牙棒擴大戰果,而被保護在陣型中間的弓弩騎兵則不間斷的采用拋射和攢射殺傷這些已經被前鋒分割開來的敵軍。
當然,理論是理論,理論設計的再好也還是需要實戰地檢驗。而今天這樣的混戰對於飛鷹鐵騎來說,也是千載難逢的實戰檢驗機會。
不過二十息的時間,巴人如潮水一般湧過了戰場中線,而位於秦軍雁行陣兩翼末端的兩個萬人陣也加速完畢,猶如鋼鐵洪流一般撞入了巴軍散亂厚實的步卒戰陣。
“殺!殺!殺!”
一名手持重矛地騎兵提矛捅進了迎麵奔來的巴人胸中。也就在人馬交錯之際,他將手中的戰矛順勢一抖,便將貫穿在矛上的巴人屍體從身側抖飛,跟著手肘輕擺,矛尖便如毒蛇一般再次架在馬首之側,等待著下一個倒黴蛋送上門來。PaoShu8不過。兩千重矛騎兵當中能像他這樣完美做到戰術要領的人畢竟少數,大多數人在將重矛捅入敵人身體後,由於速度和角度的原因不得不脫手放棄重矛,而重矛騎兵一旦放棄了手中的重矛,按操典則必須立即勒馬減速並抽出佩劍退到衝鋒陣中伺機繼續殺敵。
秦軍所配備的戰矛都是長達一丈六尺,由鐵製矛尖,實木矛杆和末端鐵製配重尾尖三個部分組成,戰時矛尖和矛杆都是可以用來殺敵的。而整支重矛地重量在四十六斤(秦斤),重心平衡點在矛尾兩尺處。也就是說整根戰矛的實際攻擊長度達到一丈四尺。
(這裏要廢話兩句。曾經有書友質疑狼牙棒長達四米地設計。認為四米長地狼牙棒根本施展不開。這實際上是一些人對冷兵器中地長兵器運用存在著一些認識性誤區。狼牙棒長達四米沒錯。卻並不是讓你將雙手握在狼牙棒地最末端去舞動它。而是如走鋼絲地阿迪力手中所持地平衡杆一樣來使用。阿迪力手中地平衡杆長達八米。重二十四公斤(等於四十八市斤。九十多秦斤)。你看他是怎麽用地。是拿住一頭然後紮人麽?)
當鋒線地重矛騎兵撕開巴人地步兵衝鋒線後。跟在重矛騎兵身後地狼牙棒騎兵便如熱刀切黃油一般用手中地鐵齒狼牙棒將這個口子逐步地撕開、撕爛。秦軍配置地狼牙棒全長接近兩丈。由滲泡過桐油地實木加工而成。頂端地棒體用水力車床鑽出了規律地三十六個拇指直徑地圓洞。然後將三十六根兩頭尖利地鐵齒鑲入其中。使得整個棒體上向外突出七十二根鐵齒。
雖然狼牙棒地長度和質量要大於戰矛。但它地重量卻比戰矛輕了不少。這是因為狼牙棒並沒有在棒尾加裝配重尖尾。而是裝地一根輕便地三棱鐵刺。至於使用方法。自然是一頭橫掃。一頭紮刺。相當地犀利!
當然。就在重矛和狼牙棒齊飛地同時。處在陣中地五千弓弩手也不會閑著。持弓騎兵主要聚集在中心部分。根據隊將和騎將地指示向天空拋射。而持弩騎兵則跟在狼牙棒騎兵身後。一旦發現有紮眼地敵人或是同袍有險情便用強弩進行點射。做中程地火力支援。這也是由於強弩在馬上必須借助腰力才能上弦。射擊速度無法和手拉弓比較地緣故。才使得原本比手拉弓射程更遠地強弩反倒在騎戰中變成了中程輔助火力。
也就是眨眼地功夫。最先和巴人步卒接觸地兩個三角突擊陣毫無阻力地從巴軍兩翼穿透了過去。而中軍敲打地隆隆戰鼓卻將號令明確地傳達下來。那就是全軍突擊!既是突擊。怎會有折回地道理。因此穿透了敵陣地兩翼迅速地從左右兩邊向中間靠攏。向兩隻手一樣要將趨勢甚急地巴軍團團包圍。
很快。第二層地兩個萬人隊也將巴軍地步陣穿透。也是跟著向中線靠攏。不過此時中軍地鼓聲突然一變。八字形地雁型陣將兩翼一收形成了一個圓陣。而八個三角陣自西向東。由左向右開始了逆時針地旋轉。
“好!”大纛戰車上,嬴虔看著騎兵將巴軍中軍整個包圍下來,很是振奮,當即跳下纛車上馬向無敵道:“三弟,且待大哥去衝殺一陣,將巴王狗頭斬來。”
“大哥且慢!”無敵知道肯定攔不住嬴虔以身犯險上陣衝殺,不過此戰的關鍵卻不在嬴虔的武勇,當即無敵讓龐車帶著一百親衛保護著吳柴從側翼向巴軍陣後摸去,並且叮囑大哥,一旦吳柴在敵軍後陣吹響角號,方可向敵人中軍突擊,屆時必能一戰而全功。
此時,八萬秦軍以稀薄的陣型將近十萬衝殺而來的巴人團團圍住,雖然蠻橫的巴人不斷的在陣中想要突破秦軍騎陣,可無論如何都是無法穿透這層由騎兵組成的薄薄人牆。而秦軍此時的戰術也不是殺敵,而是策馬繞著圓陣進行高速機動,內環多以弓箭進行騎射壓製,而外環則以重矛和狼牙棒驅散那些從主陣分割出去的巴人。
騎兵之強在速度,一旦騎兵策馬奔馳起來,他的整體戰鬥力將是步卒的數倍以上,而秦國之所以曆年來被魏人打得沒有脾氣,這是因為魏武卒在裝備和陣法運用上確實有長足之處。然而,當秦軍對上了巴軍這種一窩蜂、一哄而上的山野打法,高下自是立見。巴人勇則勇矣,可是由於巴國的社會結構造成它們沒有一個成係統成建製的軍事機構,但凡發生戰事便召之即來,打完仗便揮之即去,因此巴人作戰的戰術核心便是各自為戰,成敗生死單憑個人武勇。如果這樣的軍隊碰上比他們還要下流的軍隊時,戰力自然是極強,可若是碰上有建製,有係統的正規軍隊,倒黴的可就是他們了。
騎兵的團陣一旦運動起來,便像是一個高速旋轉起來的雙麵鋸片,像是人肉收割機似得一圈一圈殺傷著包圍圈內的巴人,被圍在陣中的巴人發瘋一般向四麵八方看似稀薄的地方突圍,卻根本就沒有意識到秦軍這種環形的騎兵包圍陣根本就不存在稀薄之處。高速運動著的騎兵根本就不會停下來跟巴人搏鬥,而是在策馬奔馳的過程中或放箭偷襲或用劍劈砍,騎兵遇敵接觸後都是一觸即走,後列跟上的騎兵便會立即填補包圍圈出現的真空。
不到半刻時辰,八萬騎兵所組成的環形團陣便已經循環了一圈,也在這時,抵達巴軍後陣的吳柴也適時吹起了巴軍的撤退角號。被圍困在陣中奮力拚殺的巴軍此時怎還能分清這角號是真是假,亂軍之中被殺得膽寒心顫的巴人老民們立時潰不成軍,慌忙間都是紛紛抬眼去找巴王的纛車。
也在這時,嬴虔率領著一千騎金甲的金鷹鐵衛找準了巴王的纛車殺去。處在陣中的巴王在亂軍吵雜中自然是不可能聽得見,可也明白這個時候他引以為傲的十幾萬大軍被秦人給包了團兒。而且左突右衝之下,竟然無法刺穿那看上去薄薄一層的包圍圈,便心知要壞大事。也就在這個時候,莫名其妙的,位於中軍兩翼的老民開始向纛車靠攏過來,並且正帶著王族勇士奮力廝殺的樸巴也向纛車退來,巴王大驚之下,急忙向兒子樸巴問道:“樸巴,何故後退?”
樸巴身上也挨了幾劍,鮮血淋漓,滿頭大汗反問:“阿爹沒吹角號?”
“角號?”巴王聞言愕然,這才隱隱聽見巴軍後方有角號聲傳來,當即隻感到眼前一黑,差點從纛車上栽倒。
“阿爹!”樸巴搶上前去,用大手一把抓起巴王負在一匹馬上,向纛車胖一個身著錦衣的青年漢子叫道:“阿弟,你護著阿爹突圍。”
那青年卻是問:“阿哥,往哪裏突圍?”
“楚國!”樸巴沉聲吐出兩字,卻是一躍跳上了纛車,揮鞭趕著纛車向西麵秦軍的帥旗所在奔去!
“咚!咚咚!咚咚咚咚!”也在這時,秦軍的中軍也敲響了隆隆戰鼓,這是指揮大軍全殲合圍陣中巴人的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