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黨的先進性建設的重要平台

胡錦濤同誌指出:要結合農村實際,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這個主題,有針對性地開展正麵教育,解決黨組織和黨員隊伍中存在的突出問題,解決影響改革發展穩定的主要問題,解決群眾最關心的重點問題,務求取得實效。這段話雖然是針對農村先進性教育活動講的,實際上這也是加強農村黨的先進性建設的重要要求。

農業、農村、農民問題一直是關係我國全麵建設小康社會進程和現代化進程的關鍵性問題,也是關係黨和國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問題。沒有農業的牢固基礎和農業的積累與支持,就不可能有國家的自立和工業的發展;沒有農村的穩定和全麵進步,就不可能有整個社會的穩定和全麵進步;沒有農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國人民的小康。農業豐,則基礎牢;農村穩,則社會安;農民富,則國家昌。中國的國情決定了農業和農村的發展事關全局,隻有真正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才能把握住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動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們黨在新形勢下解決“三農”問題的新思路、新舉措,是關於“三農”理論的重大創新。同時,這也為黨的先進性建設提供了又一個重要平台。

1.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黨的先進性建設的重要平台,這是曆史發展的必然選擇

從曆史上看,中國革命的成功的力量源泉來自農村,得益於農村包圍城市,沒有農村農民的鼎立支撐,就不會有革命的勝利和新中國的誕生;中國改革的成功也是源於農村農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激發了中國人民的巨大力量,促使中國走上了改革開放的康莊大道。曆史發展到今天,中國已是總體小康

的中國,但內部差別已經達到我們必須要引起高度重視的曆史時刻,特別是農村與城市、中西部與東部的貧富差距還在不斷加大。再不重視農村,中國的巨大差別將會引發巨大社會動蕩,甚至會斷送社會主義的美好前程。目前,我國大部分地區農業生產仍以手工勞動為主,資源約束增強,科技含量不高,基礎設施薄弱,物質技術裝備條件較差,抗災能力較弱,勞動生產率低,組織化程度低,經營管理也較粗放,小規模分散經營的格局沒有根本改變。加快建設新農村,發展農業生產力,加強農田基本建設,改良土壤,興修水利,推廣良種良法,發展農業機械化,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全麵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既是現代農業建設題中應有之義,也是建設現代農業的重要基礎和保障。可見,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有利於鞏固農業的基礎地位,加大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加快對傳統農業的改造,為推進農業現代化提供強大動力。從這個意義上講,把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作為黨的先進性建設的重要平台,以黨的具體工作和廣大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使農村逐步實現現代化,消除農村與城市的巨大差距,實現真正的全民平等,達到真正的城鄉和諧,是黨執政為民的必然選擇。

2.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黨的先進性建設的重要平台,這是人民利益的需要,是黨和人民的必然選擇

中國的改革及城市的發展得益於農村農民做出的巨大貢獻,沒有工農產品的剪刀差,城市不可能有這麽好的發展。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改革及發展必須使絕大多數人受益,不能使多數人特別是農民總是受益不夠,而少數人受益太多;建設投資必須以絕大多數人的利益為重,更多地關注農村農

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正是人民利益的根本要求,也是黨提高執政能力、完善執政方略、鞏固執政地位的選擇,理所當然地成為黨的先進性建設的重要平台。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先鋒隊,是“三個代表”的實踐者,是中國的執政黨,是人民的英明領導者,必然要求為人民鞠躬盡瘁,為人民謀取最大利益。而農村農民是中國的主體,是先進的共產黨必然關注的首要對象,是其保持先進性必須打下的主戰場。因為,沒有農民滿意的所謂先進性,是沒有任何價值的;沒有農民支持的執政地位,是不穩固的。

3.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黨的先進性建設的重要平台,這是黨解決麵臨的問題和危機的必然選擇

當前我黨我國麵臨著諸多問題與危機,如“三農”問題、貧富差距問題、精神危機、公共危機等等,這些問題與危機的解決需要我們抓住根本,這根本在於人民特別是農民的利益是否得到保障。因此,我們要以新農村建設作為重要平台,大力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以農村的現代化、城鄉的和諧發展、中國的真正崛起、人民利益的切實保障來破解這些問題與危機。要明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中國持續發展的需要、是人民的選擇、是曆史的必然、是黨的英明戰略。要從戰略高度重視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政策、資金、技術、人才要向農村傾斜,要通過法律的規定和切實的保護,使農村城市、農民市民處於平等的地位。我們相信,通過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黨的先進性一定會得到充分展現,人民的利益一定會得到充分保障,黨的執政地位一定會更加牢固,中國的發展一定會更加科學,強大而和諧的社會主義中國將崛起在世界東方。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