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太子李亨的反對

(求收藏、推薦票、三江票!感謝書友們的支持!)

-----------

哥舒翰是聽楊晞說過會在皇帝麵前為他們請求,赦免他們這些與靈寶兵敗有直接幹係的將領的罪責,但沒想到楊晞一開始就為他們請求了,甚至為他們請賞,這是在皇帝為楊晞封賞之前呢,如何不讓他意外和吃驚?

楊國忠也很吃驚,他原本打算是趁今日朝會時候,向皇帝提議重責故意延續救援速度的陳玄禮,還有哥舒翰、王思禮、龐忠等一眾對他不滿,想趁機除掉他的將領。沒想到楊晞先一步為他們請求免罪,並要皇帝獎賞他們了。

自家這個兒子,怎麽會這樣?如此大事,也不和他這個父親商量一下再決定。

不過就在他暗自腹誹的時候,楊晞向他投過來一個意味深長的眼神。這更讓楊國忠疑惑,但也知道楊晞這樣做是別有用意,也就沒出來表示什麽。

聽楊晞這樣說,李隆基也略微吃驚,不過他也挺高興,楊晞的心胸不算狹窄,沒有他預料那樣對其他將領落井下石。

但他依然皺著眉頭道:“楊晞,你應該知道哥舒翰和他麾下的將領在靈寶遭遇慘敗,二十萬人馬逃回來的不過八千,無數漢家兒郎命喪黃河之畔,他們的罪責是不可饒恕的,即使他們在後來的潼關保衛戰中立下了功勞,但功無論如何都是比不上他們的罪責的,必當要受到處罰!”

在李隆基說這些話的時候,一邊站著的哥舒翰再也忍不住了,撲通一聲跪到了殿前,準備自請罪,但楊晞搶在了他麵前申訴,“陛下,臣去往潼關後,也了解了靈寶兵敗的大概!哥舒元帥及其他將領雖然有很大的責任,但最主要的還是與監軍邊令誠過多插手軍務,不尊重哥舒元帥及眾將的建議有關,也正是邊令誠在戰事開始後的逃跑,導致了軍心大亂,軍心爭相逃跑,最終靈寶之戰大敗!”

楊晞以一副豁出去的神態解釋道:“正是了解了這些,臣才在邊令誠逃回潼關城後,當眾將其斬殺,以儆效尤,以他的人頭來激勵士氣!陛下,靈寶兵敗的禍首是監軍邊令誠,邊令誠不懂軍務,還對哥舒元帥的布置指手劃腳,大戰開始後臨陣脫逃,導致軍心渙散……”

“其他將士當然要責罪,但應該讓他們繼續戴罪立功,要是有卓著戰功立下,如王思禮、龐忠將軍,應該給予其一定的獎賞,以激勵士氣,讓他們更好地禦敵!哥舒元帥在兵敗退後潼關後,積極應對,嚴密布置,受火拔歸仁的脅持也沒妥協,隨後的戰鬥中一直在城頭指揮,並力排眾議,支持臣的決定,不然潼關城早已經破了!還請陛下看著哥舒元帥及眾將奮勇殺敵的份上,慎重考慮!”

楊晞的話讓殿上眾臣一陣吃驚,在他話說完後,竟然沒人馬上站出來表示支持或者反對。

“唔,楊小愛卿說的也是有理!”李隆基頜首點頭稱是,但並沒馬上宣布什麽,而是委婉地說道:“要如何處置哥舒翰及潼關諸將,朕還要細細考慮一下再做決定,不過楊小愛卿的獎賞是不能少的,朕也會好生考慮一下,不日就宣布的!”

李隆基說著,示意楊晞及其他諸臣先不要說什麽,繼續道:“諸位愛卿,潼關在楊小愛卿率軍苦戰之下終於守住了。潼關無憂,長安的安危也不要擔心,但叛軍依然未被擊退,崔乾佑數萬人退守陝郡,東都洛陽還在安賊手中,朕不希望看到黎民百姓再受安賊叛軍的奴役,叛亂一定要早日平息!今日朝會,朕想聽聽各位愛卿有何良策,可以盡快將叛亂平息!”

一聽李隆基如此說,楊晞心裏有不好的預感起來,很可能李隆基並沒吸取靈寶兵敗的教訓,有派兵出潼關作戰的打算,大臣中也有人有這樣的想法!

果不其然,在李隆基話音剛落,就有一位楊晞不知道名諱的大臣站出來,慷慨激昂地奏道:“陛下,如今叛軍勢微,在潼關城前損失慘重後隻能退守陝郡和洛陽,洛陽到範陽之間的驛道多處被截斷,各地勤王之師相繼到來,臣覺得應該趁此大好機會,一舉將叛軍消滅在河南地,不讓其回範陽老巢!”

“陛下,臣反對!”這位不知名的大臣話音剛落,楊晞就馬上站出來反對了。

“潼關之戰取得勝利,隻是利用了叛軍沒摸清情況下的險勝,我們是利用潼關險惡的地形,還有上天以一場暴雨的相助而取得了勝利,不然根本沒有辦法將叛軍擊退!”楊晞說的慷慨激昂!

“如今潼關附近的兵力相比仍然是叛軍占絕對優勢,出潼關的道路又非常狹窄,容易被叛軍伏擊,靈寶之戰就是前車之鑒!”在殿內皇帝及眾臣的驚異中,楊晞侃侃而說,“陛下,因此臣以為,如今潼關守軍要做的依然是據關而守,嚴防叛軍的攻城,再加強練兵,盡快提高潼關鎮軍的戰鬥力,而不是主動出關作戰!要是強令幾近是烏合之眾的潼關鎮軍出關作戰,靈寶慘敗的境況仍然可能發生!陛下,現在不能做急功近利的事,叛軍勢盛,但他們遠離範陽老巢,最怕的就是與我軍的對峙,想速戰速決,攻占長安,以長安號令天下,我們斷不能如叛軍意願,出關作戰,而是應該據潼關而守!”

“父皇,兒臣不讚同楊元帥此議!”一直冷眼旁觀的太子李亨站了出來,公然反對楊晞的提議:“如今局勢已經與幾天前完全不一樣,叛軍在潼關城下遭遇慘敗,無奈隻能退守陝郡,安賊有想從洛陽撤軍的打算,郭子儀、李光弼、顏真卿等將各將已經取得了連番的戰果,我軍已經有靈寶兵敗的教訓,無論誰領軍,相似的錯誤不可能再犯第二次!隻要小心謹慎,不可能被叛軍伏擊的!”

李亨說著,話鋒一轉,“父皇,楊元帥年少,沒指揮過大的兵事,據關而守可以憑借一些小伎倆取得成功,但要指揮大隊人馬作戰,統兵將領必須要經過多次戰爭的磨練才行,不然沒辦法做出隨機應變!父皇,兒臣認為,楊元帥的使命已經完成,後續的戰事應該另遣一將指揮,不然後果很難預料!”

李亨這樣的請求,不隻李隆基意外,殿上的其他大臣,包括一直沒言語的哥舒翰,及楊國忠、韋見素、魏方進都大吃一驚,楊晞更是意外。他想不到這位已經人過中年的當朝太子,竟然在這個時候提出要李隆基免了他領軍元帥的職,另委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