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九、飛船

二十九、飛船

我們小時候,經常張開雙臂,學天空中飛鳥的樣子,震動著翅膀,翱翔。似乎,每個人內心深入,都有一個想飛的夢。

前幾年,有一部電影,片名叫做《飛》,講的是一個名叫劉百剛的農民,說話做事總是同別人格格不入,從小就被認為腦子有病。他有很多稀奇古怪的想法,比如給他們家的茅草房裝上門鈴,為了“講衛生,提高生活質量”,在破屋子裏試製抽水馬桶。如此種種,不一而足,其中,在鄉親們眼裏,最離譜的夢想就是,他從孩提時代開始,就有造飛機的想法,他一往情深一廂情願百折不撓地,想飛。

除了那對自己的兒子有點盲從和迷信的老娘以外,沒有任何一個人讚同他的想法,連青梅竹馬,能理解他絕大部分怪異想法的戀人,萬般無奈之下,聽從父母的安排,嫁給一個比他靠譜的人之後,也回來勸他,放棄這個不切實際的夢吧。——為了實現這個願望,他幾乎失去了所有,傾家蕩產,戀人別嫁,就差家破人亡了。

然而,這個執拗的人,始終沒有放棄。幾年過去了,經曆了無數次失敗之後,他終於駕著自己研製的飛機,飛起來了!

不管怎樣,這個堅定得近乎偏執的人,終於飛起來了,雖然,這第一次,很可能就是最後一次。

這是一個開放式的結尾,沒有人知道最後的結果。

在本片的片尾,銀幕上出現了幾行字,告訴我們,象劉百剛這樣的農民,並不是鳳毛麟角,單是有統計的數字,就達好幾百人。

人類對於飛向太空,探索那個神奇的地外世界,是多麽的執著啊。

事實上,這樣的事情,並非近代才有。西晉時期,著名博物學家張華在《博物誌》裏,記載了一則故事,叫做《八月槎》,講的就是一個人如何上天的事。

地上有江河湖海,天上有璀璨的銀河,大海波濤壯闊,一望無垠,尤其是在地平線附近,常給人以天水相接之感。正因為如此,古人認為,天上的銀河有一端同地上的海洋相連。隻要沿著大海,不斷前行,到了海洋的盡頭,看到那由無數星辰組陳的浩瀚的河水,就是天河。這時候,如果你有膽量溯流而上,就能上達天庭。

張華所生活的時代,有一個居住在海濱的人,經常到海邊去,他發現,每年八月,都有浮槎在海麵上飄過,而且,年年如此,從不失期。

所謂的浮槎,也就是筏子,由木頭或者竹子製成。孔子有一句話:“道不行,乘槎浮於海。”意思就是,如果我的主張始終無法貫徹的話,就劃著木筏,到大海上遨遊。

孔子的事咱們暫且不表,西晉的這個人想,既然傳說中大海與天河相通,那麽,我坐上這個筏子,隨波逐流,過些時日,說不定,就能上天。

這個想法令他感到無比的興奮,而且,這個人並不是莽撞行事的人。他膽大心細,下定決心之後,做了充足的後勤準備。首先打製了一個可以活動的閣子,作為遮風擋雨之處,那一年的八月,當浮槎再次順流而至時,他把自己做的閣子搬到了浮槎之上,而且,為避免漫長旅途中的饑渴,他隨身攜帶了大量的幹糧和水。

這一去,究竟能不能回來,回來以後,今夕又是何夕,都難以預料。但是,一旦下定決心,這個人便義無反顧地踏上了旅程。

海水慢慢從蔚藍變成淺綠,離陸地越來越遠了,岸上的景物,不斷地後退,後退,終於成為一個個淡漠的影子,最後,連這影子也消失了。

起初的十多天,還能看到日月星辰,分得出白天和黑夜,後來,周圍便一片混混茫茫,分不清究竟是黑天還是白天了。他也不知道自己究竟走到了什麽地方,隻是憑著身體的本能,渴了喝水,餓了吃東西,困了,就躲在閣子裏麵睡覺。就這樣,又過了十來天,終於來到一個地方。

這個地方看起來象是一座城池,房屋鱗次櫛比,規劃得非常整齊。城裏麵有一座富麗堂皇的宮殿,遙遙望去,有很多織婦正在圍著織機忙碌,織出來的綾羅,飄若浮雲,美麗無匹。

這人站在浮槎之上,正在猶豫,自己是否要從這上麵跳到岸上去。河邊忽然來了一個男子,手裏牽著一頭牛,到河邊飲水。他正要上前搭話,那男子覺察到身邊有人正在看著他,抬起頭來,驚奇地問道:

“你是怎麽到這裏來的!”

此人將自己此前如何乘坐浮槎,順流而下,來到這裏的經過簡單地敘述了一遍,並問牽牛人這是什麽地方。牽牛人並不正麵回答,隻是說,你回去之後,拜訪蜀郡的嚴君平就知道了。

此人覺得此地大是詭異,也沒敢上岸,乘著浮槎又踏上了歸路。在海麵上飄了若幹天之後,又回到了出發的地點。這一天,正好是次年的八月。

為了解開這個謎,他曆盡艱難險阻,來到蜀地,登門向嚴君平求教。嚴氏明習天象,以陰陽卜筮著稱,此人見到嚴君平之後,把自己此前的經曆,跟嚴君平說了。嚴氏聽完之後,沒有說話,而是讓小童取來一個冊子,他翻開那個冊子,念道:“某年某月某日,有客星犯牽牛宿。”計算一下時間,正好是此人在河邊見到牽牛人那天。

到目前為止,真相終於呼之欲出。原來,那一天,在水的盡頭,他見到的是天宮,那宮裏的織婦,正是織女,她們所紡織的綾羅綢緞,就是用來點染天空的雲霞。而水邊的牽牛人,則是銀河岸邊的牽牛星。

很明顯,他真的沿著大海,進入了銀河,而且,最終到達了天庭。而他自己,也變成了客星。

所謂的客星,是中國古代對天空中新出現星星的統稱。用天文學的術語來說,主要是指新星、超新星和彗星,偶爾也包括流星以及其他的天文現象。這類天體如同客人一般,常常匆匆來去,故謂之客星。

這個故事,是我國古代關於牛郎織女的最早記載。

故事看似荒誕不經,實際上透露出一條很重要的信息:太空是昏茫一片,沒有白晝和黑夜的區分的。

眾所周知,人類的第一艘載人宇宙飛船,是1961年4月12日,由蘇聯發射的。在此以前,人類怎麽能夠知道,太空中的景色,同地球上不同呢?白天,隻要沒有雲彩,我們的頭頂就是一片蔚藍。到了夜裏,天空中才變得昏黑、暗沉。這主要是因為,地球上有空氣作為反射光的介質,我們所看到的天空是藍色的,主要就是藍光的反射造成的。而宇宙中則沒有此類媒介,所以,進入外太空後,我們所看到的天空,就是昏黑的顏色。《博物誌》成書於公元2至3世紀左右,他的作者張華,是通過什麽途徑,如此貼近事實地指出,太空中是昏茫一片,晦暗不明的呢。

這個故事裏的人,同古代那些常見的飛天神話裏的主人公不同,他不是通過潛心修煉或者借助於某種偶然得到的靈丹妙藥,達到飛升的目的。而是通過自己的觀察,掌握了浮槎往來的規律之後,經過了充分的準備,坐上浮槎,開始了自己的天庭之旅。其周期,恰好是一年。

如果,跟張華講述這個故事的人,真的曾經到過天庭的話,那麽他所到達的地方,是不是就是外太空呢?他所乘坐的浮槎,是不是就是我們所說的宇宙飛船?是不是,早在遙遠的古代,就曾經有人,乘坐某種宇宙飛行器,離開地球,衝入浩瀚的宇宙,進入遙遠的銀河係,進行了一次漫長的太空之旅呢。

這是一件多麽不可思議的事啊!

那浮槎,是他自行設計製造的,還是,由天外來客提供的呢?後者的可能性更大吧。

浮槎也就是船,或者叫舟。中國自1992年起自行研製的載人宇宙飛船,都以神舟命名,從神一到神七,都已經順利升空。這,難道僅僅是一種巧合嗎?是不是,神舟係列的載人宇宙飛船,在命名時,也受到了這個二千多年前所發生的故事的啟發?

有資料表明,載人的宇宙飛船,可以獨立進行航天活動,也可運載物資,作為往返於地麵和航天站之間的“渡船””,還能與航天站或其他航天器對接後進行聯合飛行。作為於地麵和航天站之間的渡船,它的往來,是有一定周期的。而且,載人飛船容積較小,受到所載消耗性物資數量的限製,不具備再補給的能力,所以,那個人才要一次帶齊那麽多的幹糧和水吧!

這篇誕生於近兩千年之前的神話故事,它對浮槎的構想,竟然同現代我們發射的載人飛船的有那麽多相通、相近之處,這是多麽令人驚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