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4

拿法

用單手或雙手的拇指與食、中兩指,或拇指與其他四指指麵著力,作相對用力,在一定的穴位或部位上進行有節律的提拿揉捏為拿法。具有疏通經絡,解表發汗,鎮靜止痛,開竅提神,緩解**等作用。主要用於頸項、肩背及四肢部。臨床上常拿風池等穴位及頸項兩側部位,治療外感頭痛;也用於運動過程中振奮精神,是穴位按摩的常用手法。

(一)方法與步驟

1.用單手或雙手的拇指與示、中兩指,或拇指與其他四指指麵著力。

2.作相對用力,在一定的穴位或部位上進行有節律的提拿。

(二)動作要領

1.操作時肩臂要放鬆,腕要靈活,以腕關節和掌指關節活動為主,用指麵相對用力提拿。

2.用力要由輕到重,再由重到輕。

3.拿法刺激強度較大,拿捏持續時間宜短,次數宜少,拿後應配合使用輕揉法,以緩解強刺激引起的不適。

滾法

用手背近小指側部分或小指、無名指、中指的掌指關節突起部分著力,附著於一定部位上。通過腕關節伸屈和前臂旋轉的複合運動,持續不斷地作用於被按摩的部位上,此為滾法。具有活血散瘀,消腫止痛,緩解肌肉**,增強肌肉的活動能力和韌帶的柔韌性,促進血液循環及消除肌肉疲勞等作用。本法壓力較大、接觸麵積較廣,適用於肩背部、腰骶部及四肢部等肌肉較肥厚的部位,常用於治療運動損傷及消除肌肉疲勞。

(一)方法與步驟

1.用手指背側小指、無名指、中指的掌指關節突起部分著力於皮膚上。

2.通過腕關節伸屈和前臂旋轉的複合運動,持續不斷地作用於被按摩的部位上。

(二)動作要領

1.肩臂和手腕要放鬆,肘關節微屈約120°,即腕關節屈曲、前臂旋後時向外滾動約80°,腕關節伸展,前臂旋前時向內滾動約40°。

2.著力要均勻,動作要協調而有節律,一般滾動的頻率每分鍾約140次。

刮法

拇指屈曲,用指甲(也可用硬幣、匙等代替)在病變部位作單方向的勻速刮動的手法為刮法。鬆解粘連,消散瘀結,改

善病變部位的營養代謝和促進受傷組織的修複。常用於治療髕骨張腱末端病。

(一)方法與步驟

1.拇指屈曲,用指甲(可用硬幣、匙等代替)著力於病變部位上。

2.拇指端屈曲作單方向的勻速刮動。

(二)動作要領

1.刮動時用力要均勻。

2.刮時可蘸些水,切勿損傷皮膚。

掐法

用拇指指端或指甲緣著力,選取一定的部位或穴位,用持續或間斷的力垂直向下按壓的手法為掐法。具有消腫,防止粘連及開竅醒腦,提神解痙,行氣通絡的作用,適用於消除局部腫脹。常用於急救,是穴位按摩常用的手法。

(一)方法與步驟

1.用拇指指端著力,選取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

2.用持續或間斷的力垂直向下按壓。

(二)動作要領

1.用於局部消腫時,必須從腫脹部位的遠心端開始,以輕巧而密集地手法向下切壓皮膚,依次向近心端移動,移動的速度宜緩慢,用力不可過大。

2.用於點掐穴位時,要手握空拳,拇指伸直,緊貼示指橈側緣,用拇指指端或指甲(以指代針)著力於穴位上,用力逐漸加重,以引起“得氣”為度,掐後輕揉局部以緩解不適感。

3.用於急救時,手法宜重、快,但要防止指甲刺破皮膚。

筋法(提彈法)

用拇指與示、中兩指或拇指與其他四指指腹將肌肉或肌腱速提速放的手法為彈筋法。具有舒筋活絡,暢通氣血,解痙止痛,對局部神經有強刺激作用。一般用於治療肌肉酸痛和肌肉**等。

(一)方法與步驟

1.用拇指與示、中兩指或拇指與其餘四指指腹將肌肉或肌腱拿住。

2.象木工彈墨線一樣的形式,拿住肌肉速提速放。

(二)動作要領

1.用指腹著力,切勿用指端用力內掐。

2.用力要由輕到重,剛中有柔,每處每次可提l~3下,然後使用輕揉法,以緩解因提彈而引起的不適感。

撥法(分筋、撥筋)

用雙手的拇指指端陷壓於一定部位上,適當用力作與韌帶或肌纖維垂直方向來回撥動的手法為撥法。具有分離粘連,消腫散結,解痙止痛等作用。常用於治療肌肉肌腱和韌帶的慢性損傷。撥與揉結合,即撥揉是穴位按摩常用的手法。

(一)方法與步驟

1.用雙手拇指或單拇指的指端陷壓於一定部位上。

2.適當用力作與韌帶或肌纖維垂直方向的來回撥動。

(二)動作要領

操作時拇指端要深按於韌帶或肌肉、肌腱的一側,然後做與韌帶和肌纖維成垂直方向的撥動,好象彈撥琴弦一樣。也可沿筋內的一端依次向另一端移動彈撥,使局部有酸脹感,並能耐受為度。

理筋法(順筋法)

用拇指指腹壓迫傷部,順著肌纖維,韌帶或神經行走的方向緩慢移動,以順理其筋的手法為理筋法。具有調和氣血,順筋歸位的作用。多用於治療急性閉合性軟組織損傷。

(一)方法與步驟

1.用拇指指腹壓迫傷部。

2.順著肌纖維、韌帶或神經行走的方向緩慢移動,以順理其筋。

(二)動作要領

1.操作時傷部應盡量放鬆,用一手拇指指腹固定傷部的健側端,另一手拇指指腹沿著韌帶、肌纖維和神經行走的方向向患端順理,也可以從傷部的上端向下端順理,反複數遍;

2.用力必須均勻持續,指腹移動必須緩慢。

捏法

1.用拇、食兩指或拇、食、中三指提捏某一部位稱為捏法。

2.用力較輕,適用於淺表的肌膚組織。

3.捏法應用於脊部稱為“捏脊”。較長用於幼兒,可治療消化不良。

“這些方法都很重要,我還要講解一下剩下的幾個方法,大家要細心聽一下!以免到時候用的時候,不會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