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9章 親迎(二)
“催妝詩”準備了一堆,沒有一首是李燁自己寫的,這種東西想剽竊都難,還是找人帶筆比較容易,吟誦了這麽多的“催妝詩”,就隻有一個意思:天兒不早啦,新娘子你狀畫得差不多就行啦,我們接下來還有許多正事要辦呢,比如洞房花燭夜等等,趕緊出來跟我回家吧。
新郎這是上門求親,不能動粗,隻能好言相求當紅臉兒。不過這時候李燁從家裏帶來的那百十來口子壯漢,就可以當白臉兒了,跟在新郎後麵呐喊鼓噪助威:“新婦子,催出來!新婦子,催出來!新婦子,催出來!新婦子,催出來!新婦子,催出來!……”。
這邊是唐僧念經似的念詩,那邊是噪音汙染,什麽時候娘家人受不了了,行,新婦小娘子咱出去算啦,反正後麵還有得是折磨新郎的機會。
姑嫂侍娘婢女扶持圍繞著,擁了烏琦夢走出閨房。送去跟新郎見麵?——美死他!新婦就算出室登堂了,烏家也會在堂上張掛一重重屏風帳簾行障,帳內地麵上放一具馬鞍。烏琦夢被扶持著坐到馬鞍上,麵南背北,就算瞪大了眼睛往外看,也隻能影影綽綽地看到帳外有個胖大魁梧的身影打磨轉圈,正準備行“奠雁禮”。
“奠雁禮”,是唐朝結婚親迎禮中的核心部分(大雁說了:核心你頭!核心你妹!),具體流程是:李燁拿過自己一行人從家裏帶來的大雁,在帳幕那邊運運氣,發一聲喊,把雁隔著行障擲過來。烏家這邊,多上幾個人,眼疾手快地接住大雁,抖開一幅紅羅裹住,再用五色絲錦纏住雁嘴,不讓它呱呱亂叫。等到婚禮結束,新郎家的人會拿東西來“贖”走這隻雁,把它放生噠。
扔完了雁,下一步幹啥呢?恭喜您,猜對了!李燁那邊要——又要——吟詩……。這次是請求把分隔開新婚夫婦的行障撤掉,李燁要進去見見新娘子烏琦夢:“夜久更闌月欲斜,繡障玲瓏掩綺羅。為報侍娘渾擎卻,從他駙馬見青娥”,(新郎自稱“駙馬”是吹牛的,這也是“攝盛”允許的,把女方的身份抬高到公主地位上,不過烏琦夢的地位本來就不低,算起來也不算什麽)。
要是還沒有動靜,還不撤障?繼續催:“錦障重重掩,羅衣對對香。為言侍娘道,去卻有何妨?”,喵的再不撤老子要自己動手了……。
出麵撤障的,是一對特意找來的童男童女。李燁進帳以後,接過一隻雁,以卑位麵向北跪在新娘烏琦夢麵前(新娘您這時候是麵南坐在馬鞍上的),把大雁放在烏琦夢身前。這時候李燁才算第一次見到烏琦夢的長相,至於烏琦夢已經見過李燁兩次,不過一般情況下,新郎和新娘是第一次見麵,要是這時候看見對方的樣子要嘔吐三升的話,什麽悔婚都已經晚了,想拔腿走路已經是不可能的事情。
反正不管怎麽說,這時候悔婚是不可能了,隻有捏著鼻子先忍下來。奠雁禮行完,新婚夫妻辭拜女方父母,父母照例要囑咐幾句。老丈人烏辰說道:“戒之敬之,宮室無違命!”,嶽母高氏也說:“勉之敬之,夙夜無違!”,大致的意思都是教導烏琦夢這個做媳婦的,到夫家以後要小心順從,收斂脾氣,老實聽話,這些都是場麵話,千萬不要當真。
其實在李燁親迎前,烏辰和高氏就已經多次叮囑過這些了,叮囑的具體內容,有一篇《崔氏夫人訓女文》,概括得很仔細:“……教汝前頭行婦禮,但依吾語莫相違。好事惡事如不見,莫作本意在家時。在家作女慣嬌憐,今作他婦信前緣。欲語三思然後出,第一少語莫多言。路上逢人須斂手,尊卑回避莫擋前。外言莫向家中說,家語莫向外人傳。姑章(嫜)共語低聲應,小郎共語亦如然。早朝堂上起居了,諸房伯叔並通傳。妯娌相看若魚水,男女彼此共恩憐;上和下睦同欽敬,莫作二意有慵偏。夫婿醉來含笑問,迎前扶持送安眠;莫向人前相辱罵,醒後定是不和顏。若能一一依吾語,何得翁婆不愛憐。故留此法相教示,千秋萬古共流傳”。
這些話,說到沒說到是做父母的責任,做到沒做到就看烏琦夢的性子了,唐代不乏彪悍強硬的女子,河東獅吼在唐代也很盛行。
父母拜了,家廟辭了,烏琦夢這個新娘子終於要登上婚車去往夫家了。上車之前,陪烏琦夢同去的姑嫂侍娘儐相們突然一陣忙亂,相互問:“娘子的蔽膝呢?哪去了?誰準備了?不會都忘了吧?不會吧不會吧……”。
李燁不知道蔽膝是什麽,聽得發暈,問一句“蔽膝又是啥?”,馬上就有人回答李燁:“就是蒙在烏琦夢頭上,防止路上被外人看到容顏的那塊大方布巾嘛!”。
昏倒,原來是紅蓋頭啊……咦咦,不對呀,這婚禮都進行到一半了,新娘的臉也被新郎看了個溜夠了,怎麽才想起“紅蓋頭”這東西來?不是應該一開始就給烏琦夢蒙上,等拜完堂喝完交杯酒才讓新郎挑開看臉嗎?
現在是唐朝,可以說就沒有“紅蓋頭”這東西,新娘在婚禮的前半段,在自己家裏,基本上是不蒙麵的。那塊可能是任何顏色的“蔽膝”,隻在登上婚車出門前,才給蒙上,用意也是為了不讓外人看臉,而不是防著自己丈夫。這玩意並不合古禮,大約在南北朝的時候才興起來,所以雖然普及程度挺高,但不用也不算失禮,要是找不到,幹脆您就別蒙頭,直接上車算了。
紅蓋頭可以不蒙,不過,烏琦夢手裏可以拿個狼牙棒,身上還可以藏把小刀子……,咳,不是用來對付李燁的,這時候李燁正騎著高頭大馬繞車轉三圈,轉完了就出發,棒子刀子都是為了對付埋伏在半路上的“障車族”。
一般而言,“障車族”隻是些湊熱鬧開玩笑的家夥,他們在婚車經過時湧上來圍堵道路,唱歌跳舞要吃要喝要財帛。當然,伸手的時候嘴裏還要唱許多詞,不是“老爺太太行行好”那種沒文化的,而是也充滿了出口成章的唐朝範兒:“兒郎偉!我是諸州小子,寄旅他鄉。形容窈窕,嫵媚諸郎。含珠吐玉,束帶矜裝。(暈,原來是一群小受……)故來障車,須得牛羊!夫人班瀍浚發,金縷延長。令儀淑德,玉秀蘭芳。軒冕則不饒沂水,官婚則別是晉陽。兩家好合,千載輝光。
“兒郎偉!且子細思量,內外端相,事事相親,頭頭相當。某甲郎不誇才韻,小娘子何暇調妝。甚福德也,甚康強也。二女則牙牙學語,五男則雁雁成行。自然繡畫,總解文章。叔手子已為卿相,敲門來盡是丞郎,榮連九族更千箱。見卻你兒女婚嫁,特地顯慶高堂。
“兒郎偉!重重遂願,一一誇張。且看拋賞,畢不尋常。簾下度開繡闥,帷中踴上牙床。珍纖煥爛,龍麝馨香。金銀器撒來雨點,綺羅堆高並坊牆。音樂嘈雜,燈燭瑩煌,滿盤羅餡,大榼酒漿。
“兒郎偉!總擔將歸去,教你喜氣揚揚。更叩頭神佛,擁護門戶吉昌。要夫人娘子賢和,會事安存,取個國家可畏忠良!”。
聽這一套一套的吉祥話喲……,烏琦夢這邊也不能示弱,就有人在車上喝問:“今之聖化,養育蒼生。何處年少,謾事縱橫!急手避路,發我車行!”,光天化日之下(不對,現在還是深夜裏哈……),哪家混小子擋我婚車!快閃開讓道!
這樣一問一答糾纏一會兒,如果是小夫妻實在急著要回家,多少也得出點血,給人家送些牛羊布帛酒肉,差不多的人家也就讓路放行了。不過在比較偏遠的地方,或者實在是不好遇上了真強盜,那也真有當街搶新娘打劫死人的……,這種事情在古代也發生過,所以李燁身邊帶著百八十個壯漢,就是防止這種事情發生。
給“障車族”一些酒食也好、打跑也好、趕走也罷,一路吹吹打打,李燁騎馬前引,烏琦夢坐車在後麵跟著,儐相從眾簇擁,護送到李燁府邸大門口,停車……。
有婢女挑開車簾,烏琦夢伸腿就要下車……,且慢且慢,莫急莫急,這時候從李燁府門裏湧出一群婦女來,人人手持一塊塊氈席……,唉,就這樣看著,不用躲,這些不是上來揍烏琦夢替李燁報複出氣的,人家是替烏琦夢鋪路的。
領頭的婢婦把氈席鋪在車下,後麵人依次鋪開成一條路,直引進家裏大門。烏琦夢在氈子上走過去,身後就有人把踏過的氈席拾起來,小跑著繼續往前鋪,這個儀式叫“轉氈”或“傳氈”,要保證新娘子烏琦夢從車上走進室內的一路上都腳不沾地,有點像後世新郎背新娘子進門,這種習俗雖然在演變,但是其中的道理卻沒有什麽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