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巧遇羅隱
從“一品茗軒”茶葉店開張到現在,李燁就是開張的時候去過一次,便再沒有時間去過。今天正好有時間,安娜邀請李燁到“一品茗軒”坐坐,現在的“一品茗軒”在東市中已經是小有名氣,不少赴京趕考的考生都慕名前來品嚐新茶,生意異常的火爆。經常是店還沒有開,外麵就已經站著不少人,因為品嚐新茶的人太多,房間裏麵的位子也不多,每天都需要排隊,為此引來不少抱怨的聲音。
李燁沒有想到“一品茗軒”的生意怎麽火爆,看來是時候擴大茶葉店的規模了,現在的問題是茶葉產量不高。閆家在東海縣的蒼梧山買下一片茶園,後來聽李燁講江南地區適合大麵積種植茶葉,而且品質會比北方好,準備今年到江南地區購買幾片茶園擴大經營。
其實,即墨縣境內的嶗山就是一片優質的茶園,李燁準備把那裏建設成萬畝茶園。種茶即育茶,要生產出優質的茶葉需要優質的空氣、土壤、水分、周圍環境,缺一不可。沒有此基礎,就沒有優質的茶葉。而嶗山恰恰具備上述所有的特點,獨特的地理環境,肥沃的土地,優質的水源培育出的嶗山茶,色、香、味、形俱佳,從而造就了嶗山茶必然名揚海內外。
不過,現在想這些還為時尚早,馬車慢慢的停在“一品茗軒”的門口,李燁挽著安娜的手走下馬車。這時候的“一品茗軒”門口已經有十幾個人在排隊,這些人看見李燁與安娜竟然直接走進“一品茗軒”,都表示強烈的不滿。在店小二王保家解釋後,知道是店老板的主人才沒有再說什麽,都對李燁與安娜投來羨慕的目光。
李燁與安娜穿過大廳,走到“一品茗軒”後堂中,後堂左右兩遍各擺著十張座榻,可以坐下三四十位客人,中間是兩名新羅婢在表演改進後的宮廷茶禮,牆角處兩名歌姬一人撫琴、一人懷抱琵琶,演奏著漢代的樂曲《陌上桑》,音色優美、婉轉,與茶藝優雅、行雲流水般的表演相得益彰,不禁讓人拍案叫絕。
李燁與安娜找了一個角落坐下,婢女端上剛剛沏好的新茶,茶是蒼梧山的秋茶,水是終南山珍珠泉的泉水,茶具則是李燁燒製的素白骨瓷茶碗,當然這些都是未燒製好的次品,不過並不影響使用,正好免費提前給骨瓷做一個廣告。李燁端起茶碗抿了一口,果然茶水的味道在舌尖回味無窮、唇齒留香,配上賞心悅目的茶藝表演和輕柔舒展的樂曲,真是一處休閑放鬆的好去處,難怪有怎麽多人等在門外想進來品茶呢?
突然,有人擊打著幾案,伴著《陌上桑》的樂曲,高聲的唱道:日出東南隅,照我秦氏樓。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羅敷喜蠶桑,采桑城南隅;青絲為籠係,桂枝為籠鉤。頭上倭墮髻,耳中明月珠;緗綺為下裙,紫綺為上襦。行者見羅敷,下擔捋髭須;少年見羅敷,脫帽著帩頭。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使君從南來,五馬立踟躕。使君遣吏往,問是誰家姝?“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羅敷年幾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頗有餘。”使君謝羅敷:“寧可共載不?”羅敷前致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東方千餘騎,夫婿居上頭。何用識夫婿?白馬從驪駒;青絲係馬尾,黃金絡馬頭;腰中鹿盧劍,可值千萬餘。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專城居。為人潔白皙,鬑鬑頗有須;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趨。坐中數千人,皆言夫婿殊。”
《陌上桑》第一段描寫了羅敷的美貌,第二段描寫了使君覬覦羅敷的美色,向她提出無理要求,第三段描寫羅敷拒絕使君,並盛誇丈夫以壓倒對方。羅敷的伶牙俐齒使自以為身份顯赫的使君隻能自慚形穢,羅敷的不畏權勢、敢於與權勢鬥爭的精神充分體現出來了,表現了她的人格魅力。
一曲唱完,眾人交口稱讚,李燁循著聲音往過去,隻見對麵坐著四十歲上下的男子,身穿布衣,麵相不佳,給人一看便是那種尖酸刻薄之像。雖然相貌不佳,但是人緣不錯,廳上好像有不少的人認識他,紛紛拱手問候:昭諫兄果然大才、昭諫兄唱的妙……。
那人向眾人微微點點頭,喝完杯中的茶水,起身準備離去。就在那人起身後,李燁想起了自己夢中見的那人,急忙起身追了出去。“先生請留步,先生可是寫《饞書》的江東生,羅隱羅昭諫”,李燁終於見到晚唐的大才子了,不與羅隱聊幾句不枉唐朝一行。
羅隱聽見有人說出自己的得意之作,停下腳步,回頭望過來,看見李燁站在自己的身後。“這位小郎君認識某”,羅隱拱了拱手,麵前的李燁自己好像不認識,什麽要攔住自己的去路。
李燁向羅隱鞠了一躬,說道:“某早問先生的大名,不得一見,今日相見,可否與某到府上一敘”,李燁這樣做也不冒昧,唐人見到意氣相投的人,都喜歡邀請對方到府上交談,甚至是常住也是經常有的事情。
“偶”,羅隱看看李燁,覺得麵前的小孩很奇怪,如果換成二十多歲的年輕人,羅隱估計會留下來,交談一陣看看是否是自己願意交往的類型。但是,李燁與羅隱差了三十多歲,羅隱難免有些輕視起來,笑笑轉身離去。
李燁看著羅隱準備離去的背影,急忙說道:“羅先生,某東海縣李燁,有空可隨時來親仁坊”,見羅隱並不理會自己,李燁急忙報上自己的大名,希望有朝一日羅隱能想起自己。大唐詩風深入人心,邀妓攜遊,輕歌曼舞吟上幾句,如何贏得美人心。才子名士更是青樓坐上嘉賓,名氣如同身上的衣服,沒有寸步難行。
羅隱聽見李燁自報姓名,也是一愣,“東海縣李燁好像在哪裏聽說”,羅隱恍然大悟,李燁不就是那個寫《三字經》的小神童嗎?聽說在海州救人無數。“可是寫《三字經》的李燁”,羅隱不敢確定,唐代冒名頂替的不多,同名同姓的到不少。
“正是某”,李燁還是很謙虛的回答。
羅隱也笑了,眼前的李燁倒是有趣,可以一談:“好,某近期有事外出,改日一定登門拜訪,告辭”,羅隱性格直率,遇見不平之事無所顧忌,時常讓人難堪,益為統治階級所憎惡。
PS:羅隱(833—909),字昭諫,新城(今浙江富陽市新登鎮)人,唐代詩人。生於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師,應進士試,曆七年不第。鹹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編其文為《讒書》,益為統治階級所憎惡,所以羅袞贈詩說:“讒書雖勝一名休”。後來又斷斷續續考了幾年,總共考了十多次,自稱“十二三年就試期”,最終還是铩羽而歸,史稱“十上不第”。黃巢起義後,避亂隱居九華山,光啟三年(公元887年),55歲時歸鄉依吳越王錢鏐,曆任錢塘令、司勳郎中、給事中等職。公元909年(五代後梁開平三年)去世,享年77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