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額不足

李燁回到家已經是下午四點多鍾,按照古代時間計算,應該是申時。母親與姐姐在家裏做一些針線活補貼家用,見到李燁早回來母親有些不高興,剛想說什麽,話還沒有到嘴邊,看見李燁手裏拎著一條兩斤多重的草魚,便不悅道:“是不是又下湖了,想死就趁早”。

知道母親誤會了,李燁急忙辯解道:“母親,這魚是湖邊齊叔送的,齊叔還答應教孩兒功夫,所以就送了一條魚讓孩兒帶回來給母親吃”,魚是齊叔送的,但沒有說給誰吃,李燁帶齊叔做主送給了母親。李燁話中有意透漏出齊叔教自己武功的信息,卻被母親自動的過濾掉了,也許是母親根本就不在意李燁做什麽,或者隻是覺得李燁是在鬧著玩,過兩天就消停了。

母親聞言知道自己說話有些過了,便沒有再講什麽,走到李燁麵前,接過李燁手中的魚和野菜,就進了廚房。李燕這時候才從屋子裏走出來,嗬嗬一笑道:“嚇死我了,以為你又下湖貪玩了”。李燁知道這是姐姐對自己的關心,嘴上沒有說話,隻是對著姐姐笑了笑。

這時,李建從院外走進來,耷拉著腦袋,手裏抓著兩本書,一臉俱傷的樣子,喚了母親一聲,就一聲不吭的徑直朝自己的屋子走去。母親聽見李建的聲音,從廚房中走出來,看見李建的神色異常,便關切的詢問:“兒,這是怎麽了”。

李建張了張嘴,本想說什麽,但還是忍住了。李建的樣子讓母親很難過,跟著李建走進屋內,反手將門掩上。李燁與姐姐看情況不對,悄悄地一起走到門邊,爬在門板上偷聽裏麵的講話。

“娘,孩兒沒用,先生讓孩兒背論語十篇,孩兒兩天都背不出來”,李建說完,便嗚嗚的哭了起來,“先生還講,如果明天還背不出論語十篇,就不讓孩兒學了”。

“娘,知道我兒學習很用功,明天我去與先生說說,給我兒寬限兩天,一定可以背出來的”,母親低聲的勸解到。

李建聽母親安慰自己的話,心裏一酸,想起來辛勞的母親為自己默默的付出,哭噎聲便大了一分。母親見自己無法勸解李建,默默地退了出來。門外姐弟見母親出來,便連忙離開,裝作什麽事情都沒有發生的樣子,在院子裏做自己的事情。

因為李建的事情,讓母親感到無力,出來時臉色變得很差。出門時看見李燁、李燕在做自己的事情,也沒有說什麽,便轉身走進廚房繼續忙自己的事情。

李燁見母親走進廚房後,便悄悄地走到李建的門口,站在門外探頭向屋內望去。隻見李建坐在自己的書桌前(一張五尺長的木板搭在四根圓木上,形成的書桌),看著手中拿著的書發呆,不知道在想些什麽。李建屋內的家具也很少,隻有一張床和一張書桌,書桌上放著十幾本的線裝書和一些筆墨文具,便沒有其它物品,這是李燁穿越後第一次觀察李建的書房。

李燁站在屋外往李建的屋內張望,這時李建正好轉過頭,發現張望的李燁,心中不免有些生氣。被李建發現,李燁抽身想要離開,但被李建叫住:“三弟,你在做什麽”。

李燁見走不掉,憨憨的對著李建一笑:“小弟過來,就是看看大哥這裏我能不能幫上忙”,李燁隨口胡扯道。

李建見李燁討好的模樣,心頭上的怒氣消了幾分,但還是感覺自己的麵子在弟妹麵前折損不少,心不甘情不願:“三弟既然想幫我,那就進來幫我背書”,李建有意想難違李燁,因為李建知道這個弟弟除了會放牛外,什麽事情都不會做。

李燁見李建讓自己幫他背書,知道這是李建想難違李燁,借機挽回一些顏麵。李燁心中想道:不就是背論語嗎?好歹自己也是生在新中國,長在紅旗下,十幾年的填鴨式教育下,古文學過一大堆,論語也背過十幾篇,誰怕誰啊!如果是叫李燁拿起毛筆寫繁體字,估計李燁會猶豫一下,畢竟這兩項技能李燁沒有練過,但大多數的繁體字李燁還是認識的,就是個別不認識的繁體字,李燁也可以大概猜出來,隨叫我們老祖宗是用形聲字兼會意字造字啊。

李建見李燁沒有拒絕自己提出的要求,心中大吃一驚,暗想這個弟弟是變傻了還是突然聰明了。

李燁走進房間,拿起李建讀的論語書,看了看發現書上的字從上到下、從右到左一個字連著一個字,沒有一個標點符號,如果不是李燁早已經熟知論語十篇的內容和含義,還真的不知道怎麽讀。

李建見李燁拿著書,一頁頁的翻著,神情非常專注的樣子,不由得吃驚道:“三弟,你什麽時候會論語了”。

“以前,經常聽大哥在家裏背誦論語,小弟在旁邊聽,時間一長便在不知不覺中記下了”,李燁臉一紅撒謊道,騙人真的會臉紅,挺不好意思的。

“三弟聽自己背誦都記下來了,自己怎麽會這麽笨啊!到現在還咯咯叭叭的”李建心裏想著,臉上的神情黯淡下來。

李燁發現李建臉色不對,便猜到李建一定是在心裏產生了自卑情緒,連忙勸解道:“大哥,小弟看你不是背不出來,而是看見先生心裏緊張,所以就背不出來了”。

李燁的解釋讓李建心裏一亮,“是啊,平時都能背出來的,一定是因為自己見了先生,心裏緊張,所以就背不出來了”,李建為自己背不出來,找到了原因,心情一下子好了許多。

見李建的情緒轉晴,李燁接著忽悠道:“哥,我發現書上的文字之間好像少了些連接,讀起來容易讓人產生誤會,如果沒有旁人教,自己讀起來就很容易出錯,如果因此曲解了至聖先師的意思,那就不妙了”。

李燁的話讓李建感覺到非常舒服,“我以前怎麽沒有想到”,李建心裏想。

李燁拿起毛筆,在硯台上沾了些墨,提筆便在論語上按照後世段落,加上標點符號。加完標點符號後,李燁在心中默讀一遍,沒有發現什麽錯誤,便將書交給李建。

李建拿著改好的書看,李燁在一旁給李建解釋每個標點符號的意思,李建越聽眼睛瞪的越大,最後不可思議的往著李燁道:“三弟,這是你想出來的,這太神奇了”。

李燁謙虛的回答道:“都是平時聽見大哥讀書斷句時,不經意間想到的,大哥隻是沒有注意罷了”,千年之後標點符號的發明使用權,就這樣被李燁無恥的占有了。其實古代中國已經有一些標點符號在使用,一來這些標點符號沒有統一的意義,二來古代學習通過語感、語氣助詞、語法結構等斷句,加上都是口口相傳,所以古人覺得沒有必要加上標點符號。在古人的記載中,《宋史·何基傳》稱讚何基:“凡所讀書,無不加標點。義顯自明,有不待論說而自見。”

PS:事實上中國從先秦時代就已經有標點符號,可以從20世紀以來的考古文物中見到,隻不過這些符號沒有統一的標準罷了。而且古代中文中標點符號沒有統一的意思,到了19世紀以後才開始規範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