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海闊天空憑欄躍 774.第774章 石見銀山
相比平安時代上層貴族女性豐富多彩的生活,那些生活在社會底層女性的生活就要悲慘許多,上層貴族都在自虐,下層普通百姓還會好到哪裏去。大唐下層的女性和倭國下層的女性一比,簡直就是天堂與地獄之分,下層貴族都可以毫不猶豫將女子送到豪門中,普通百姓家的女子就可想而知了。
相比現在大唐和周邊國家的****,倭國現在要平靜許多,後世文學作品中的武士階層在平安時代還沒有完全形成,更談不上後世熟知的倭國戰國時代了。倭國整個社會相對平靜,但是經濟卻極端的落後,手工業也剛剛起步,社會的發展處於農耕時代,生產力受到來至上層的壓迫沒有顯著的提高。
從倭國進獻給唐朝的禮物來看,主要是銀、統、絲、綿、布等,而歸國時帶去唐朝回贈的禮物,主要有彩帛、香藥、工藝品等,從這一點上看,當時倭國的社會發展隻相當於中國的漢朝時期。
倭國在近代稱為金銀島,白銀貢獻量在明清時期達到了當時世界產量的三分之一,不過倭國開采白銀的曆史並不長,主要是從江戶時代發展起來,時間在十五世紀前後。出現這樣的情況,主要還是倭國當時的勘探技術和冶煉技術相當的落後,後來從中國引入了精煉技術灰吹法,白銀的產量才大幅度的提高。
嚴力來倭國的主要目的是開采倭國的白銀,雖然白銀在這個時代並不是主要的流通貨幣,但是作為貴重金屬,倭國還是知道白銀在經濟中的地位的,當然不會隨隨便便的讓嚴力去開采。
這時候倭國主要的貨幣還是唐朝的開元通寶,唐朝銅錢從唐朝流入倭國成為倭國的經濟支柱,倭國在七零八年開始鑄造“和同開珎”,後世稱為皇朝錢。這時皇朝錢上的字體不工整且粗糙,通貨的價值和信用也開始急速下降,百姓都不願意繼續使用。加上倭國的生產力落後,銅料和銀料的開采能力和冶煉技術低下,皇朝錢根本無法滿足國內的需要,加之唐朝精美銅錢的大量湧入,倭國漸漸的放棄了自己鑄造錢幣的想法。
??有了這樣的社會時代背景,李燁和敬翔為嚴力製訂了幾套方案,希望倭國能夠放開國內的礦山開采權,李燁需要付出的是幫助倭國鑄造自己本國的貨幣。
事情當然不會這麽簡單,為了讓藤原基經能夠同意這個大膽的計劃,李燁專門為倭國定製了一整套以金銀銅為基礎的貨幣,並且承諾錢幣的外形可以有倭國人自己設計,金銀幣上甚至可以使用藤原基經的頭像。在金銀幣上使用頭像的想法並非李燁發明的,古羅馬凱撒的頭像就很早出現在錢幣上,對於統治者而言這也是對國家統治的一種手段,相信藤原基經會很樂意接受這種事情。
事實上,嚴力剛把一套完整的貨幣展現在藤原基經麵前後,藤原基經就被這種新穎的貨幣給吸引住了。這套金屬貨幣總共四枚,兩枚大小不一樣的銅錢,一枚銀幣和一枚金幣,組成高低不同價值的貨幣總和。雖然隻有四枚價值不同的錢幣,但是可以完整的構成倭國的經濟基礎,這些金屬幣不僅製作精美,而且可以按照藤原基經要求進行重新設計,當然可以將藤原基經的頭像印在上麵。
能有自己國家的貨幣當然比使用大唐的貨幣要好的多,但是倭國的鑄造技術實在不敢恭維,大唐當然不會給倭國鑄造什麽錢幣,這種情況在大唐周邊國家都一直存在,所以大唐的銅錢才會作為世界性的貨幣流通。
和古代外國錢幣大多靠打製成型不同,中國的銅錢多為鑄錢,這是與古代中國發達的青銅鑄造技術分不開的。銅在中國古代有著非同一般的地位,堅硬的質地、金黃燦爛的色澤都是它備受歡迎的重要原因,被稱之為“吉金”、“金”,成為製作各種重要器物的首選材料,而相應地,鑄銅技術也就成了那個時代最為精密和高級的手工技術。中國古代鑄錢技術,也是鑄銅技術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古代貨幣的鑄造,主要采用型範澆鑄的工藝。伴隨著科學和技術的發展,先後采用了平板範澆鑄、疊鑄和母錢翻砂三種工藝。
從隋唐開始,中國的錢幣鑄造不再主要采用以前的平板範豎式澆鑄法和疊鑄法,而開始改用母錢翻砂的鑄造工藝了。
母錢翻砂鑄錢工藝一般分成製作錢模(即母錢)、製作範型、合範固定和澆鑄錢幣等四個步驟。
第一步:製作錢模。將一塊銅塊(或其他材質)由人工雕刻成錢型(即雕母),然後雕母先翻製若幹個錢幣(即母錢),並用它來充當鑄錢的錢模。
第二步:製作範型。固定木框,用砂土將木框填實,放置錢模,再將另一個填實砂土的木框疊放在上麵,翻製麵範和背範,然後取出母錢,並製作澆口、直澆道、分澆道。
第三步:合範固定。將麵範和背範對合疊放,然後捆綁固定。
第四步:澆鑄錢幣。將熔化的銅液用坩堝盛起,對準澆鑄口進行澆鑄。冷卻後開範取錢,再進行清理、修整、打磨,錢幣的鑄造就完成了。由於砂型不再需要緩慢陰幹和焙烘,生產效率獲得了極大的提高。
從平板範澆鑄到疊鑄法,再到母錢翻砂法,中國古代鑄錢工藝發展的每一步,都與當時的生產技術水平和社會商品經濟的發展息息相關,並都凝集著古代工匠們聰慧的結晶。
這些倭國不會,也沒有辦法做到,更不可能讓唐朝教自己,隻好拿唐朝的銅錢來抵用,這當然是無奈之計。現在嚴力拿出更加精美的銅錢,而且願意幫助倭國鑄造自己本國的銅錢,這種好事情到什麽地方找,睡覺做夢都笑醒了。
藤原基經當然不會認為嚴力是來倭國行善積德的,禮下於人必有所求,嚴力不是大唐的使者,跑到倭國來已經讓藤原基經很懷疑了。現在又獻上一套精美的金屬貨幣,如果還不明白嚴力想做什麽的話,藤原基經真是一個白癡加傻蛋。
既然嚴力知道藤原基經需要什麽,藤原基經當然也清楚嚴力是有求於自己,好在嚴力早知道在計謀上不一定就是藤原基經對手,不如明明白白的將自己的意圖說出來。嚴力的要求很簡單,想在倭國經營礦山,要求藤原基經將石見山租給自己經營九十九年,在經營期內嚴力付給藤原基經每年五萬枚銀幣作為租讓金。
藤原基經不明白嚴力為什麽會看中石見山,也不知道石見山有什麽東西會讓嚴力付出五萬枚銀幣,不過藤原基經並沒有馬上同意嚴力的建議。
石見山發現大型銀礦的曆史在十五世紀左右,不過這時候石見山已經有銀塊發現的傳聞,隻是還沒有大規模的開采罷了。嚴力倒是沒有欺騙藤原基經,這種事情可以欺騙一時,不可能永遠保存秘密,藤原基經早晚會知道石見山有銀礦的,不如坦誠的告訴藤原基經,換來藤原基經全力的支持。
現在就算藤原基經知道了石見山有銀礦,也沒有辦法開采,更沒有辦法將礦石中的白銀提煉出來。嚴力告訴藤原基經石見山有銀礦,但是卻沒有告訴藤原基經,石見山的銀礦蘊藏是否豐富,隻是說不管石見山有沒有銀礦,自己都願意進行開采。其實嚴力不知道石見山的銀礦到底在哪裏,李燁也不清楚石見山礦石的白銀含量,隻是知道石見山在江戶時期,每年可以開采百萬兩白銀,這種豐產情況持續進行了幾百年,到了十八世紀每年還能出產白銀幾十萬兩,一直到近代開采量才降低,不得不封山休礦。
其實中國並不是沒有大量的白銀,二十一世紀中國的白銀開采量為每年二千噸,而倭國同時期的開采量隻有一百噸,這裏麵當然有倭國早期過度開采的原因,但是主要原因還是中國的白銀儲藏在地底深處,以唐朝的科學技術根本無法開采。倭國是多火山國家,再加上地質活動劇烈,所以金銀礦眾多,而且經過地殼運動倭國的銀礦埋藏不深,正好適合早期的大量開采。
那麽嚴力為什麽不提出開采其他地方的金山銀山呢?難道李燁不知道倭國其他的金山銀山位置,這當然不是。提出開采石見銀山隻是李燁拋出來的一塊試金石,這裏麵有試探藤原基經的想法,也有李燁戰略上的考慮,當然還埋藏著更大的陰謀。
首先石見銀山白銀產量豐富、埋藏不深,倭國主要是沒有開采的手段和冶煉的技術,就算倭國知道了石見銀山也沒有辦法一下子開采利用,而且石見銀山在倭國的西海岸,比鄰新羅國和遼東半島,便與李燁的開采運輸,同時也便於對石見銀山的控製,如果倭國到時反悔的話,李燁也便於對石見國用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