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海闊天空憑欄躍 738.第738章 金融打擊

李燁和敬翔悠閑的坐在書房的胡椅上,李燁手中拿著一把紫砂茶壺,這把紫砂茶壺並非是後世宜興紫砂,而是產自用產自無錫紫砂所製,宜興紫砂要到宋代才會出現,所以李燁隻好先享用一下無錫紫砂壺。

這把壺還是李燁下江南的時候,無意中從蘇州的一家商鋪中購買的,當時因為東奔西跑根本沒有時間養壺,現在到了渤海國終於能有閑情雅致擺弄紫砂壺。

養壺是茶事過程中的雅趣之舉,其目的雖在於器,但真正的主角仍是人。養壺即養性,壺之為物,雖無情無感,但透過泡養摩娑的過程,茶壺以其器麵的日漸溫潤來回報主人對它的恩澤,亦未嚐不是一種人與茶壺之間的情感互動!

李燁抱著紫砂茶壺抿了一口,敬翔則在一旁悠閑把玩著一套紫砂茶具,紅泥做的火爐咕嚕嚕的燒著一壺山泉水,琉璃做的茶壺可以看見茶葉在水中上下起伏,八隻精美的紫砂小盞,正好一口一杯。

這套紫砂茶具被敬翔整天抱在懷裏,李燁隻好送給了敬翔,誰知道敬翔整天在李燁麵前擺弄這套紫砂茶具,讓李燁哭笑不得:“好了敬兄,某剛才說的銀行計劃,你看看有沒有問題,給某提一些意見”。

敬翔用大拇指和食指夾起一小盞新茶,滋溜一口送入口中,喜滋滋的眨巴一下嘴道:“郡王殿下,你是準備讓渤海國徹底****起來,這對我們的計劃沒有多大的好處,物價飛漲、百姓生活水平下跌,這必然引發渤海國的大規模****,到時誰來收拾這個爛攤子,難道郡王殿下不考慮嗎”。

李燁沒有回答,而是反問道:“現在渤海國的社會架構適合我們的勢力接入嗎?”,渤海國的情況與大唐有很大的不同,就算跟新羅國和契丹也有很大的區別,渤海國三百多萬的人口,隻有百分之十生活在城鎮周圍,更多的渤海國人不是生活在山溝中,就是生活在深山老林之中,平時以部落的形式聚居在一起,隻是需要與外界交換商品的時候,才會從山中走到市鎮進行貿易,管理的難度可想而知。

渤海國過著半漁獵半農牧的生活,朝廷的影響力隻能控製到市鎮一些地方,無法涉及深山老林中,這也是為什麽李燁在東牟山遇刺後,無法進一步深入的原因之一。

整個渤海國的經濟處於最原始的狀態,一些地方甚至還存在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這種經濟結構看起來非常穩定,如果沒有外力的介入,可以一直保存下去,就好像建國時期東北的鄂倫春人,幾千年下來還過著原始生活,這樣的情景在渤海國隨處可見。

敬翔通過幾個月對渤海國的了解,知道李燁說的並沒有錯,回答道:“這個與銀行有什麽關係,難道郡王殿下想改變這一切嗎”。

渤海國的大族主要是通過貿易來控製生活在大山中的山民,如果李燁用經濟手段切斷了渤海國大族與山民之間的關係,李燁對山民的影響力就會增加,這才是李燁最終的目的所在。

李燁把話題引到遼東半島上:“如今遼東半島居住著二百多萬的漢人,他們占用了奚人和其他少數民族大量的牧場,沒有了牧場,奚人和其他的少數民族就失去了生存的基礎,如果不是強製他們改放牧為耕地,他們就會鬧事,遼東半島就會發生動蕩,難道我們能將漢人以外的少數民族全部殺光嗎?這當然不行,讓少數民族學習耕種,讓漢人學會飼養,這本來就是互惠互利的事情,如今生活在遼東半島上的少數民族,不僅可以小規模的放牧,而且有了可以耕種的土地,這樣他們才會打心裏認可遼東半島”。

至從李燁占領了遼東半島,奚人和其他少數民族的牧場被李燁一點點的占用,開始的時候,放牧的牧場雖然減少了,但是奚人和其他的少數民族還能遷移到其他地方。後來,遼東半島的漢人越來越多,河北道一些流民甚至通過海盜偷渡到遼東半島,遼東半島上的放牧麵積已經縮減到極限,這時李燁必須要麵對到底是要耕地還是牧場的問題,李燁的選擇是兩者都要。

一開始敬翔以為李燁是在開玩笑,要耕地就不能要牧場,耕地占用了牧場的土地,這就像蹺蹺板一樣,隻能選擇一頭。李燁選擇的結果讓所有人吃驚,效果也讓所有人大吃一驚,把少數民族打散分配到各個村鎮之中,分給少數民族耕種的土地,讓村中的種田能手手把手叫少數民族耕種土地,時間為三年,三年間少數民族將自己的飼養牲畜的知識傳授給村中的百姓,通過一定的減免稅賦,保證少數民族能學會耕種土地的方法,同時村中的百姓也學會了飼養牲畜的辦法。

通過對牲畜的補貼政策,家家戶戶都有能力飼養牲畜和家禽,尤其是馬政,雖然李燁大規模的縮減了牧場的規模,但是最好的牧場卻被永久的保留下來,專門飼養一些馬匹和牲畜,作為國家儲備使用。以飼養馬匹為例,百姓家中如果飼養馬匹,能從財政中每年得到五緡的無息貸款,三年後按照市場的價格優先賣給李燁,如果李燁不需要這麽多,李燁同樣也會收購,也可以自己直接在市場上出售。雖然遼東半島上的牧場少了,但是整個遼東半島馬匹的數量並沒有大幅度的減少,而且因為百姓的精心飼養,馬匹的質量也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障。

敬翔還是沒有把李燁的話跟銀行聯係到一起,更加沒有聽明白這與李燁破壞渤海國經濟有什麽關係:“郡王殿下,就不要拐彎抹角了,有什麽想法就直接說出來吧”。

李燁很鬱悶,培訓了這麽長時間的金融知識,怎麽敬翔就是不開竅了,難道是自己的方法不對,還是敬翔根本就沒有金融細胞。李燁也懶得跟敬翔繞圈子了:“渤海國的經濟主要集中在城鎮中,而城鎮的經濟被渤海國五大家族把持著,這也是戶部為什麽每年都收不到稅的原因。而渤海國大部分百姓都生活在山中,渤海國不管發生什麽事情,對它們的影響都不大,同時山民背後還有五大家族的影子,控製起來相當困難。現在我們就從渤海國最脆弱的經濟方麵入手,表麵上我們幫渤海國建立銀行,以五大家族貪婪的本性來看,他們必然會對銀行下手,而銀行的危機會自動的波及渤海國所有的城鎮,到時必然會引發物價再次上漲,結果首當其衝被衝擊了就是山民,敬兄,你說這些桀驁不馴的山民會怎麽做”。

不用想都知道結果會怎麽樣,李燁在利用這些世家的貪婪本性,將銀行這個惡魔釋放出去,沒有約束的權力結果會怎麽樣。渤海國的經濟垮台了,渤海國百姓的生活遭殃了,躲在山中的山民難道就不會受到牽連,何況李燁的經濟破壞是一整套的殺手鐧,而這一切都是急於人性的貪婪之上,自己挖坑把自己埋葬就是這個道理。

敬翔對李燁的銀行計劃實在發表不出什麽意見,第一是沒有親眼看見這種經融戰爭的手法,第二很難想像一旦推行後會有多大的效果,第三敬翔對人性的貪婪太認識不足,基於這三點敬翔無法做出準確的判斷,也就給不出什麽建設性的意見。敬翔也想通過這次李燁經融打擊,看看金融的力量到底有多強大,是不是大到李燁口中可以摧毀一個國家的威力。

能不能摧毀渤海國的經濟就要看渤海國能不能走出第一步,山頂上的石頭雖小,但是從山頂上滾落下來的後果從來沒有人小視過。這時候渤海國正在為購買武器的資金爭論不休,買武器需要錢,可現在渤海國缺的就是錢,沒有錢誰賣給渤海國武器,可是錢從哪裏來呢?

這些渤海國大臣能想到的最簡單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加稅,早期渤海國大臣之間商量出購買武器的數量是:六千支火槍,兩萬枚手雷,按照李燁開始的報價,手雷每枚十緡、火槍每支一百二十緡,算下來需要近百萬緡,這個數字對於渤海國來說可是天文概念。

如果按照渤海國正常的財政收入計算,渤海國每年有十萬左右的財政盈餘,但是渤海國的經濟被五大家族掌控了,大量的稅收無法收繳,造成了渤海國財政巨大的虧空,現在根本拿不出錢來購買武器。

加稅,說起來簡單,可是操作起來卻是千難萬難,加稅隻能加到百姓頭上,可是渤海國如此欠發達,要加多少稅才能湊齊一百萬緡。同時收稅也需要時間,光是討論到加稅籌錢的階段已經用去了兩個月的時間,再用一年的時間進行收稅,首先不談到時錢夠不夠,就是時間上也等不及。竇家希望能在年底達成這項交易,因為李燁已經派人去聯係胡商了,預計會在十月左右就到達渤海國上京,如果這時候渤海國還沒有拿出一個完整的購買章程,豈不是讓胡商看渤海國的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