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海闊天空憑欄躍 720.第720章 怒而不爭

李燁能明顯感覺到所有人的眼光都聚焦到自己的身上,這時候李燁想不成為眾人的焦點才叫怪呢?不過這些人的看法對於李燁來說已經不重要了,現在李燁要表現的姿態就是無所謂、怒而不爭。

是安遠郡王也好、是遼東郡王也罷,就算不封李燁郡王又能怎麽樣,現在不是所有都想看李燁的反應嗎?“對不起,讓所有人失望了”,李燁什麽反應都沒有。

其實大玄錫始終就沒有承諾過給李燁遼東郡王的爵位,是皇太後在朝廷上提出給李燁加封遼東郡王,大玄錫當時既沒有反對、也沒有同意,事情就這樣含含糊糊的過去了。但是渤海國在給大唐的國書中提到給李燁封賞遼東郡王的爵位,所有人這才認為李燁就是遼東郡王,事實上李燁的確控製著遼東半島,封李燁遼東郡王也沒有什麽問題。

大玄錫想得到遼東半島,但是不希望李燁控製遼東半島,所以才會隻采納皇太後的一半建議,隻在試探大唐的反應,根本忘記了李燁才是遼東半島的實際控製者。

現在的情況讓所有人都在觀望,後黨和高家除了憤怒為李燁打抱不平外,現在還想不出什麽辦法扭轉目前的局麵。竇家一派當然最高興,眼看著馬上就要把李燁踢到西伯利亞去喝西北風,就等著李燁暴跳如雷了。至於一部分的騎牆派也對大玄錫出爾反爾的做法表示不滿,在精神層麵上對於李燁懷有莫大的支持和安慰,希望李燁能跳起來爭一下,打破朝堂上死氣沉沉的局麵。

主要這件事情大玄錫做的太不厚道,要是消息在朝堂上公布,進行激烈的討論後決定,不管給李燁什麽郡王爵位都無所謂,這是因為程序決定了合法性。就好比冤假錯案一樣,一套正規的法律流程下來,就算是錯殺了某些人,別人也隻有捏著鼻子認了。像朱元璋一樣,大搞錦衣衛特務機構,就算該殺的人,別人也會因為厭惡白色恐怖而同情被殺者一樣。

要是大玄錫按照事先在朝堂上認可的說法,給李燁遼東郡王的爵位,眾人也不會說什麽,更不會準備看大玄錫和李燁的笑話,畢竟遼東半島不是渤海國的管轄範圍,是李燁實實在在的控製地區,憑什麽大玄錫一句話就沒有了。

大玄錫的笑話暫時是看不見了,不過李燁的反應所有人都在密切的注視中,當看見李燁一付沒事人的樣子時,所有人除了震驚外隻剩下疑惑了,難道李燁不生氣嗎?難道李燁真的不知道安遠郡王和遼東郡王不一樣。

李燁好像沒有察覺眾人詫異的目光,悠閑的坐在高鳴的下首道:“多謝舅姥爺,今天為本王接風洗塵,本王初次來渤海國,也不知道送些什麽禮物,這裏有一些美酒、絲綢和玉器,希望舅姥爺不要嫌棄”。不管怎麽說,李燁現在與高家是一條繩上的螞蚱,彼此之間除了親情外,還有合作關係,李燁上門赴宴怎麽可能空手而來。

高鳴現在的心事根本不在李燁的禮物上,皇太後讓高鳴來探聽李燁的口風,看看李燁對於這件事情有什麽打算:“多謝郡王殿下,開宴、奏樂……”,高家可是豪門大戶,吃一頓飯宴請李燁這樣的貴客,沒有絲竹伴奏、歌舞齊鳴怎麽行。

推杯換盞之間,高鳴慢慢的又將話題引到李燁的身上,高鳴痛心的歎了一口氣道:“皇上怎麽能出爾反爾呢?這其中必然是有奸佞在皇上麵前挑撥是非,才讓皇上誤聽讒言,郡王殿下千萬不要往心裏去”。現在高家也不好把矛頭直接指向大玄錫,隻能說大玄錫誤聽了竇家的讒言,受到竇家的挑撥離間,才沒有兌現當初的承諾,想看看李燁準備怎麽辦。

在皇權之上的封建社會,皇上是不可能犯錯的,犯錯也是受到了下臣的挑撥,一時被奸臣蒙蔽,結果就是不管皇上怎麽錯,都是下臣的不對,對付的也是那些在皇帝身邊的小人。

李燁和敬翔已經分析過渤海國目前的處境,自己這次來渤海國不是來製造矛盾的,而是到渤海國轉一圈,混一個法理上統治遼東半島的名義,至於是什麽郡王爵位,李燁還真不用計較。

李燁好像沒有明白高鳴的話:“舅姥爺說笑了,我們做臣子的應該為皇上分憂解惑,那裏能把怨恨發泄到皇上身上呢?本王還是剛才哪句話,不管皇上封本王什麽郡王,都是皇上的恩典,本王受寵若驚,對皇上無以回報,隻能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李燁感覺自己越來越無恥了,明明心裏很不痛快,恨不得掐死大玄錫,嘴上卻說的冠冕堂皇。

高鳴也不知道李燁說的是真話,還是氣話,反正從李燁的臉上看不出有絲毫的不滿。皇太後和高鳴現在都不希望李燁馬上就暴跳如雷,等到事情慢慢平息後,再想其他的辦法,把李燁的封地轉到遼東半島。

既然李燁都表現出無所謂的態度,高鳴實在不好再在這個問題上糾纏下去,便轉移話題跟李燁談起風月之事:“郡王殿下,聽說你如今還未娶妻,不知是否已經訂婚”。高鳴和皇太後商量給李燁找一門婚事,雖然皇太後已經了解到李燁尚未娶妻,但是還是想親口問問李燁的婚事,要是事情搞差了可就難看了。

見高鳴提及自己的婚事,李燁馬上就把早準備的對策說了出來:“讓舅姥爺費心了,雖然本王尚未娶妻,但是本王在大唐做官之時,大唐皇帝親口許諾將仁壽公主許配與某,本王準備這次從渤海國回去以後,就返回大唐向大唐皇帝求婚”。

李燁之所以沒有忌諱的把李儇準備將仁壽公主許配給自己的事情說出來,就是擔心自己沒有理由離開渤海國,現在李燁好歹也是渤海國的郡王,不可能說走就走,想離開渤海國總要有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而與仁壽公主結婚就是最好的離開渤海國理由。

渤海國的飲食文化跟自身的半漁獵半遊牧半農業有很大的關係,在渤海國上層貴族看來,隻有保持了自身的傳統才是文化的傳承基礎,所以渤海國貴族之間宴請時很少可以見到中原的菜肴和烹飪的手法,大魚大肉整個擺在食案上,一條一尺長的鮭魚通常是宴會的主要菜肴,虎掌、熊掌、鹿脯更是彰顯貴族宴請的檔次。

高鳴一邊詢問李燁的婚事,一邊優雅的夾起一塊魚肉塞進自己的口中,還沒有等到吞咽下去,聽到李燁說起要迎娶大唐仁壽公主的事情,驚得目瞪口呆,魚肉一半已經進入了食道中,另一半還在口腔裏,一時間被淹住喘不過來氣。

一旁的侍女不知道發生了什麽事情,趕緊幫高鳴捶背扶胸,一塊魚肉差點沒要了高鳴的老命。

大唐公主與周邊少數民族通婚並不少見,貞觀十年,南陽公主下嫁突厥人阿史那社爾;貞觀十三年,弘化公主下嫁吐穀渾可汗諾葛缽;貞觀十四年,文成公主下嫁吐蕃讚普鬆讚幹布;貞觀十五年,琅琊公主女段氏嫁吐蕃祿東讚;九江公主下嫁突厥人執失思力;臨洮縣主嫁鐵勒族人契芯何力;定襄縣主嫁突厥阿史那忠;神龍三年以雍王李守禮女為金城公主下嫁吐蕃讚普;開元五年,以辛景初女為固安縣主嫁於奚首領饒樂郡王大酺;一般宗室女為永樂公主下嫁契丹首領李失活;開元十年,以餘姚縣主女慕容氏為燕郡公主下嫁奚首領李魯蘇;開元十四年,以甥女陳氏為東華公主下嫁契丹廣化王李召固;以甥女韋氏為東光公主下嫁奚奉誠王李魯蘇;天寶四載,以外孫女獨孤氏為靜樂公主下嫁契丹首領李懷節;以外孫女楊氏為宜芳公主下嫁奚李延寵。

整個大唐時期,外嫁的公主有十幾位,不過大唐的公主可不是高檔的皮包,誰想買就能買到的,看看大唐公主都外嫁給誰,不是一國的國王,至少也是部落的酋長首領,李燁雖然是渤海國的郡王,但是想娶大唐的公主還不夠資格。

高鳴倒是沒有認為李燁在說謊,這種事情可不是簡單找一個女人做妻,這裏麵主要蘊含著巨大的政治意義在裏麵,通過聯姻至少可以讓一個國家和一個部落暫時向大唐臣服,雖然隻是名義上的臣服,也為大唐爭取了幾年到幾十年的和平發展機會。鬆讚幹布迎娶了文成公主後,別的不說,吐蕃至少在幾十年之內沒有與大唐發生過摩擦,所以說大唐公主外嫁的政治意義遠大於結婚本身。

高鳴完全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李燁要是迎娶了大唐的仁壽公主,對於渤海國的意義將是重大的。渤海國從建國以來就沒有娶過一位大唐公主,迎娶大唐公主的意義非同一般,不是渤海國不想迎娶大唐公主,而是大唐不願意將公主嫁給渤海國。如果李燁娶了大唐的公主,對於渤海國的來說,無意是得到了大唐威名的庇佑,渤海國在東北的話語權將舉足輕重。

但是要迎娶大唐公主的人不是渤海國國王大玄錫,而是李燁這個郡王,其中的意義對於高鳴來說就不一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