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海闊天空憑欄躍 691.第691章 近衛旅
李燁可不關心什麽倭國學僧,唐末的時候大唐和倭國的僧侶交流頻繁,李燁隻記得一個鑒真和尚六次東渡倭國,出發點就是揚州,可見跨海東渡的危險性有多大了。
李延孝把倭國學僧圓載、智聰東渡的事情告訴李燁,主要是存著炫耀和嘲笑之心,跨海東渡航線上的船隻極少,李燁擁有北方最大的船隊,卻偏偏要走路線最長的沿海航線,當然這是最安全的一條航線。
雖然李燁沒有聽說過倭國學僧圓載,但是圓載在唐末時的名聲極大,圓載在入唐後苦心鑽研佛學離唐之際,唐文人皮日休、陸龜蒙、顏萱等均有詩送別。其中皮日休的《送圓載上人歸日本國》最為著名:“講殿談餘著賜衣,椰帆卻返舊禪扉。貝多紙上經文動,如意瓶中佛爪飛。颶母影邊持戒宿,波神宮裏受齋歸。家山到日將何入,白象新秋十二圍”。
李燁同樣也不知道李延孝是唐末往返倭國最多的商賈,不然倭國學僧圓載、智聰也不會搭乘李延孝商船東渡返回倭國,同時李延孝還是倭國太宰府的座上賓,李燁對李延孝的了解還知之甚少。
李燁前世可沒有少看中央台的天氣預報,依稀記得中國沿海的台風因季節變化,一般說來,夏季台風多屬於西北移路徑:台風自菲律賓以東海麵向西北方向移動,橫穿我國台灣和台灣海峽,在閩、粵一帶登陸;或者穿過琉球群島,在江、浙沿海登陸。這條路徑的台風常常侵襲我國大陸,對華東、華南均有很大的影響,所以有人稱之為“登陸型台風路徑”。
其它季節則多屬於西移路徑、轉向路徑台風,多登陸廣州一帶,或者影響台灣和琉球群島一帶,暫時對李燁的商船影響不大。李燁可以不管什麽人東渡倭國,但是看見李延孝冒險東渡還是有些不忍心,而且跨海東渡的航線一旦打通,其中的商業利益便無法估量,這才是讓李燁有些動心的地方。
李燁現在已經擁有南北兩條商業航線,但是通往倭國的商路一直沒有打開,一方麵是現在還沒有這方麵的需要,另一方麵也是因為路程太遠,而跨海東渡的危險性太大,當然這是相對於李延孝來說。李燁現在已經擁有了一支遠洋跨海商隊,如果能打通跨海與倭國的貿易,不僅能將北方、南方的商品直接打入倭國的市場,而且可以擴大李燁在海上貿易的影響力。
“既然李翁準備跨海東渡倭國,某正好也準備打通南方跨海東渡的航線,並且準備派遣戰艦到倭國看看,如果李翁願意的話,可以跟隨某的戰艦一起跨海東渡,不知李翁是否原因”
雖然李延孝有幾次跨海東渡的經驗,但是一直沒有找到一條最好的航線,聽說李燁準備派遣戰艦跨海東渡如何不願意,連忙稱謝道:“多謝郡王殿下,不知郡王殿下準備從什麽地方、什麽時間跨海東渡”。
唐末跨海東渡倭國基本上有三處起始點,揚州、蘇州和杭州,時間多為春季秋季返回,正好避開夏季的台風季。但是至從有了三角帆可以逆風航行後,秋季東渡的商船也漸漸的多了起來,可以趕在冬季時返回中原,一年可以往返倭國兩三次。
李燁也不知道李延孝什麽時間前方倭國,畢竟李燁是第一次派船東渡倭國,有一個熟悉航道的人總比自己探索要強的多:“的地點和時間可以有李翁來商定,某在嵊泗列島有一支商船隊,也正好一同前往倭國,如果李翁同意的話,某可以給呂泰新寫一封信,具體的事情你們倆之間商定如何”。
李延孝求之不得,東渡船隊越大越安全,而且還有李燁的戰艦護航,安全係數不知道增加多少,哪有不同意的道理。李延孝起身感謝道:“多謝郡王殿下厚愛,某這次返回江南後,大概在七八月份啟程東渡倭國,不知郡王殿下還有什麽要求”。
七八月份正好可以避開台風季節,李燁當然沒有什麽意見,而且李燁也不是多了解海上航行,自然言聽計從,接下來又與李延孝商量了一些貿易的細節,便準備開始李燁第一次跨海東渡航程。後來發生的事情讓李燁無法預料,曆史上沒有李燁參與的這次跨海東渡,李延孝和倭國學僧圓載、智聰遭遇到一場大台風,結果船毀人亡。而這次李燁參與的跨海東渡依然遇上了這場台風,但是因為發現的較早,避開了台風的中心,損失也比曆史上小了許多,李延孝和倭國學僧圓載、智聰沒有在這場台風中遇難,隻是比原計劃到達的時間完了兩個月,完成了跨海東渡的航線勘探。
李燁不知道自己無意中的決定,正在悄悄的改變一些人的命運,同時也改變了自己的處境,更為李燁後來達到倭國減少了許多障礙,也增加了許多不確定的變數。
楊悅嵐名義上是跟著李燁到大行城管理華夏銀行的,實際上卻是來大行城跟楊悅琦談心的,希望楊悅琦能放棄繼續監視李燁的想法,與楊複恭斷絕任何聯係,重新開始自己的生活。
李燁已經做好了返回渤海國的準備,便開始試探高健弘道:“高少卿,某已經做好準備,可以啟程返回渤海國拜見皇太後和國王陛下”。
高健弘這次出使大唐已經半年後了,時間雖然不算太長,但是這次主要的目的是帶李燁回國,不可能把事情托的太久。見李燁已經準備好啟程,喜悅道:“既然郡王殿下已經準備好了,不如明天就啟程返回渤海國吧”。
李燁馬上苦著一張臉道:“高少卿也知道某與竇家之間的關係,如今竇家在渤海國勢力龐大,某擔心受到竇家的陷害,所以想帶一些護衛一起返回渤海國,不知高少卿以為如何”。
在渤海國,郡王本來就可以擁有自己的私人武裝,李燁想帶一些護衛也無可厚非,高健弘不以為然道:“不知郡王殿下準備帶多少護衛一起返回渤海國”。
李燁笑嘻嘻的伸出三個手指。
“三百人”
李燁搖搖頭道:“是三千名護衛”。
“三千人”
高健弘嚇了一跳,這是郡王私人武裝的最高上限,李燁要把護衛全部帶到渤海國去做什麽。高健弘剛想反對,可是話到嘴邊想起李燁剛才的話,渤海國竇家要李燁不利,李燁這是在防著竇家狗急跳牆。三千護衛說多不多、說少不少,說李燁有什麽企圖的話,就這點人馬在渤海國也不會掀起什麽風浪,但是對付暗算應該是足夠了。
“既然郡王殿下準備帶三千護衛返回渤海國,某自然不會阻攔,但是郡王殿下畢竟是第一次回京,路上能避免則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衝突”
高健弘也擔心竇家對李燁不利,同時現在高家也需要一個強有力的外援,隻要李燁不把事情做絕,一切事情在高家的掌控之下,其他的事情就隨便李燁。
在高健弘的心目中,三千護衛不過就是一些步兵、騎兵罷了,最多加上一些仕女、奴婢什麽的,平時負責一下李燁的安全,應該不會有什麽大的陣容。可是等到第二天,當高健弘看見李燁口中所謂的三千護衛的時候,完全傻眼了,這那是一支郡王的護衛隊啊!校場上三千護衛秩序井然、行列整齊,完全就是一支武裝到牙齒的軍隊,隱約之間透露出一股濃濃的殺氣。
隻見整個校場上鴉雀無聲,一輛輛嶄新的四輪馬車整齊的排列成一個巨大的方陣,足足有五六百輛之多,再看看高健弘身後的幾輛馬車就顯得寒酸許多。在馬車的前麵站著二千名護衛,全身上下頂盔摜甲,手中一杆類似長矛的武器閃閃發光,腰間挎著一把弩箭樣子十分奇怪,背後背著兩壺箭矢。再往馬車旁邊看,清一色的高頭戰馬,戰馬身上罩著黝黑的戰甲,馬上的護衛一個個手持盾牌,手握明晃晃的馬刀,表情嚴肅目光炯炯有神讓人不寒而栗。
高健弘指著校場上的護衛道:“郡王殿下要帶他們返回渤海國”。
“高少卿以為不可,這些護衛都是本王的近身護衛,正好三千人,不會讓高少卿為難吧”
為難,太為難了,說好了是三千護衛,結果變成了三千虎賁勇士,這是回渤海國拜見皇太後、渤海國國王,還是準備攻打渤海國啊!人數不錯,但是完全不是高健弘想像的那樣:“郡王殿下,這恐怕不妥吧”,高健弘還真不好講,就這三千護衛足以抵抗一萬大軍,這讓高健弘如何交代。
李燁有些不悅道:“這有什麽不妥,本王未多帶一人一兵,難道要本王孤身一人返回渤海國不成”,李燁還沒有為了一個藩屬國的郡王稱號,傻乎乎的一個人去送死。
高健弘內心掙紮了幾下道:“既然如此,不妨我們慢慢返回渤海國,等將此事向皇太後和國王陛下匯報後再做決定”,從大行城到渤海國上京最快也要一個半月的時間,高健弘準備將這件事情先匯報回去,至於能讓李燁帶多少護衛回京等後上京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