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海闊天空憑欄躍 683.第683章 嫁公主

讓李燁沒有想到的是自己在大行城待了一個多月,在沒有得到李燕半點消息之前,就不得不馬上返回登州處理後事。雖然,李燁還沒有得到唐朝廷的任何消息,但是敬翔的分析應該沒有錯,渤海國把李燁抬到郡王的位子上,大唐不可能再留李燁在唐朝廷做官,李燁必須趕在消息公布之前處理好一些事情。

讓李燁萬萬沒有想到的是,渤海國的使者要比李燁預想的時間更早到達長安,並在第一時間將渤海國的國書遞交給唐朝廷,從而引起了一場軒然大波。

通敵、臥底、異族人的奸細,這些是對李燁抱有敵意的官員的評價,當渤海國的國書無異於一顆重磅炸彈在唐朝廷上炸開,一個異族的郡王竟然成為了唐朝廷的刺史,這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嗎?如果不是因為渤海國是大唐的藩屬國,這些大臣直接就說出要將李燁五馬分屍的話,礙於渤海國使者的麵子,這些官員隻是攻擊吏部用人不實,暗地裏開始討論如何處理李燁的事情。

時任吏部尚書的李蔚這時真的被搞的焦頭爛額,李蔚曾拜禮部侍郎,轉尚書右丞。唐懿宗常在宮中設大宴招待大群僧人,李蔚認為他過度熱衷佛教,上了一篇長疏,請求懿宗改變方針。懿宗下詔嘉獎他,但沒有遵從。李蔚不久拜京兆尹、太常卿。出為宣武節度使,遷淮南節度使。任期滿受代時,百姓去宮門請求讓他留任,於是懿宗同意讓他多留任一年。

李蔚做夢都沒有想到自己剛一上任就攤到這件爛事,李燁的後台是誰,李燁為什麽能做到刺史的位子上,自己跟李燁一毛錢關係都沒有,甚至李燁的麵都沒有見過,更不要說拿過李燁什麽賄賂了。可是這些阻擋不住那些官員對李蔚的攻擊,李蔚隻是一隻替罪羊罷了,一手遮天的田令孜誰敢得罪,而且吏部的位子豈是好做的,不向李蔚開炮向誰開炮。

所有人都知道李蔚是冤枉的,但是這有什麽用呢?李燁不受歡迎,可是李燁現在是渤海國的郡王,總不能把矛頭指向渤海國吧!

對於李蔚的遭遇,盧攜和鄭畋表示最強烈的同情,就連沒卵的楊複光和楊複恭都為李蔚打抱不平,當然是在精神層麵上的。李蔚不是盧攜和鄭畋的人,當然就不是田令孜和楊複光、楊複恭的人,雙方已經不是在對付李燁,而是看中李蔚屁股下的位子。

要說整個官場上全部不喜歡李燁也不盡然,田令孜就有點舍不得李燁離開,可是在這個問題上田令孜插不上嘴,而田令孜的代言人盧攜本就不喜歡李燁,恨不得李燁早點滾蛋,不出手打壓李燁已經是給田令孜麵子了。

僖宗李儇對李蔚的印象不錯,事件的主角又是李燁,一時間李儇也不知道怎麽辦才好。渤海國要封李燁為郡王,這本來是渤海國的內政,根本不管大唐什麽事情,但是李燁是大唐的刺史,這件事情就麻煩了。

大唐用胡人做官也不是一二個,高仙芝、安祿山、黑齒常之、阿史那思摩、阿史那社爾等等,那一個不是位居人臣之上,可是李燁的事情就有點棘手了,要是李燁是普通的胡人也就罷了,當一個刺史也算不了什麽,可現在李燁的身份被渤海國定位了郡王,這可難為壞了李儇。

唐朝廷雖然有使用胡人的習慣,但是安祿山叛亂之後,唐朝廷對於胡人的態度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問題,唐朝廷重用胡人沒錯,可是這些胡人都是已經歸附大唐的胡人,想李燁這樣的情況以前還真沒有遇見過,一時間李儇也不知道是應該讓李燁返回渤海國,還是讓李燁繼續留在大唐。

禮部的意見很簡單,既然李燁是渤海國的郡王,就應該讓李燁返回渤海國,至於以前做過的事情就當什麽事情都沒有發生過。

兵部的意見也很明確,如今王仙芝、黃巢起義,不易與周邊藩屬國發生不必要的衝突,李燁應立即遣返回渤海國,與渤海國修好妄動刀兵。如今大唐正處於內憂外患之中,藩鎮割據已經不足以說明大唐的現狀,王仙芝與黃巢在黃河以南、淮河以北跟唐軍進行運動戰,王郢弄得富裕的江南地區民不聊生,原州軍亂、青、滄戍邊將士逐桂管觀察使、天平軍亂、雄州地震,加上南詔屢興兵進犯西川,這些事情已經讓唐朝廷焦頭爛額,如果現在再與渤海國發生什麽衝突的話,簡直就是天下大亂了,當然現在已經天下大亂了,隻是朝廷上下袞袞諸公沒有意識到罷了。

在如何處理李燁的問題上,整個唐朝廷的意見幾乎一致,那就是必須把李燁送回渤海國,越快越好,大臣們就等著李儇點頭下發敕書了。

可是這時候李儇有些犯難了,按照李儇和李燁的約定,李燁隻要在登州任上幹滿三年,就把李燁調回長安,然後再慢慢熬上一段時間,等到仁壽公主年滿十六歲後,就把自己的妹子嫁給李燁。

現在好了,李燁成了渤海國的郡王,要被護送回國,自己豈不是失言,讓仁壽公主怎麽看待自己這個做皇帝的哥哥。要說李儇除了貪玩外,人品其實不錯,可以用爛好人來形容李儇,因為李儇在自己整個執政期間就沒有因為官員的過失殺過人。宋威在沂州忽悠李儇說王仙芝已經戰死,這麽大的過失不說砍了宋威的腦袋,就算是降職也算客氣的,可是結果大大出乎李燁的意料之外,宋威毫發無損的還坐在諸道行營招討使的位子上,如果不是後來宋威因為嫉妒楊複恭的功勞,擅殺了準備投降的商君長後,才免去了宋威的兵權,不過這些都是後話了。

從心裏講李儇不想讓李燁回渤海國,畢竟李燁在登州任上,每隔半年的時間都給自己送上不少的好東西,不管是出於私心還是公心,李儇都希望李燁能留下來,這樣稱心的臣子還真的不多了。

可是李儇一點辦法都沒有,李燁這件事情涉及到兩國外交利益,不是李儇願不願意的問題,而且舉朝官員都一直認為李燁必須要遣送回渤海國。

仁壽公主已經幾次跟李儇提出要到自己封地去看看,李儇當然知道這個妹子是想去看李燁,但是如今大唐兵荒馬亂,讓自己的妹子穿越整個戰區到即墨,李儇怎麽也不放心讓仁壽公主去。

今天李儇剛剛下朝,正在大殿裏想心事,朝堂上有官員開始攻擊鄭畋兵部侍郎不作為,李燁的事情因為李儇沒有點頭同意被暫時擱置在一邊。事情還要從王仙芝、黃巢在沂州戰敗後說起,官軍畢竟人多勢眾,王仙芝在山東實在打不開局麵,便轉戰河南,一舉攻克汝州,活捉刺史王鐐,取得了起義以來的首次重大勝利。

汝州大捷,鼓舞了王仙芝、黃巢起義軍的鬥誌,但更重要的是,對朝廷也不失為一次轉機。這話怎麽聽著有點別扭呢?先別忙著別扭,汝州大捷的背後,還有兩條重要信息:第一、汝州是東都洛陽的東南門戶,汝州失守,東都便亂了套,朝廷能不急嗎。

第二、汝州刺史王鐐是宰相王鐸的堂弟,這時候的王鐸就變成了主和派。

兩條信息綜合在一起,勢必導致一個結果:主和派在朝廷占優!不是主戰派壓倒主和派,就是主和派打垮主戰派,現在王鐸因為堂弟王鐐被起義軍抓了,王鐸因為害怕投鼠忌器,也變成了主和派,主戰派的鄭畋自然成為了主和派官員攻擊的目標。

李儇巴不得朝堂的官員不在李燁的事情上糾纏下去,至於是主戰派還是主和派誰占了上風,這根本就不是李儇需要關心的事情。可是今天李儇想不關心也不行了,仁壽公主不知道從什麽地方聽到了風聲,跑來找皇帝哥哥李儇麻煩了:“皇兄,李燁的事情到底是怎麽一回事情,你倒是說一句話啊!”。

這麽大的事情根本就瞞不住,仁壽公主聽到消息也是早晚的事情,李儇好不容易不用想這件事情了,被仁壽公主一說不由得又愁眉苦臉起來:“仁壽啊!你讓皇兄能怎麽辦,李燁是渤海國的郡王,大唐沒有理由讓李燁留在大唐,李燁回渤海國也是早晚的事情,你說怎麽辦”。

一個十四五歲的小姑娘,長在深宮中能有什麽主意,仁壽公主在李儇麵前撒嬌已經不是第一次了,抓著李儇的手晃道:“皇兄,你可是答應過李燁的,要把人家嫁給李燁,皇帝金口玉言可不能說話不算數”。

李儇正為這件事情鬧心,聽到仁壽公主要嫁給李燁,沒有好氣道:“嫁吧,等你再長大一些,就把你嫁到渤海國去……”,話還沒有說完,李儇眼睛一亮道:“對啊!李燁現在是渤海國的郡王了,可以讓李燁名正言順的來大唐提親,要是李燁願意朕就給你們封一塊地,你們就可以長相廝守在大唐,不用再回到渤海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