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海闊天空憑欄躍 305.第305章 彎弓射雕非英雄(一)

不提羅隱進府幫助李燁編撰字典,有了羅隱的幫助,李燁明顯清閑下來沒有什麽事情可做,一時間也沒有找到什麽新的事情做,便繼續與小翠在書房中胡鬧起來,小日子過的十分悠閑。

旁邊府中的仁壽公主倒是很少來煩李燁,情竇初開的仁壽公主也就是偶爾與李燁私會一下,李燁也不好對仁壽公主動手動腳,畢竟仁壽公主有著皇家身份,萬一惹出什麽事端來,也不好收拾,兩人之間隻是保持卿卿我我的氣氛,並沒有敢越雷池半步。

可是好時光沒有過多久,乾符元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宮中就傳來消息,讓李燁準備一下,第二天帶著旭日都到西郊冬狩。

冬狩指古代天子或王侯在冬季圍獵,冬狩雖然是打獵也有閱軍的意思,不過這要看是什麽時候、什麽皇帝了,相傳開始於殷代,一直流傳到清代才結束。

有詩描寫唐代李世民冬狩的場麵:烈烈寒風起,慘慘飛雲浮。霜濃凝廣隰,冰厚結清流。金鞍移上苑,玉勒騁平疇。旌旗四望合,罝羅一麵求。楚踣爭兕殪,秦亡角鹿愁。獸忙投密樹,鴻驚起礫洲。騎斂原塵靜,戈回嶺日收。心非洛汭逸,意在渭濱遊。禽荒非所樂,撫轡更招憂。

天子冬狩可不比一般貴族的圍獵,普通王公大臣圍獵也就是幾百人,由仆人在兩三處山頭之間,將山中的動物驅趕到一處,再進行圍獵,場麵也算比較大了,可是跟天子冬狩一比,就大巫見小巫了。

首先從天子冬狩的人數上來看,沒有上萬士兵根本不算什麽,有時達到數萬士兵也不是什麽稀罕的事情。其次,圍獵的範圍之廣也是相當的驚人,從十幾裏到上百裏,根據圍獵的時候長短,範圍也隨之擴大。最後再看天子冬狩跟隨的王公大臣,從親王公主到朝中宰相尚書,無所不包。

這種場麵李燁可沒有見過,也算是給李燁開開眼了,李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帶著旭日都來到禁軍校軍場中,滿心歡喜的等待跟隨李儇出發。

可是,李燁還沒有看見李儇的麵,就有一名軍校過來傳話,讓李燁帶著旭日都前往京城西邊的北杜鎮一代布防,並向西繼續驅趕山中的野獸。這怎麽回事,自己什麽時候變成打工仔了,皇帝李儇的麵沒有見到,還被甩到山溝裏去了,這算什麽事情啊!

李燁便詢問軍校是誰下達的命令,一問才知道原來是樞密使楊複恭下達的命令,李燁心中這個氣啊!自己好像也沒有得罪楊複恭,為什麽如此咄咄逼人啊!

李燁那裏知道,現在在楊複恭的眼裏,李燁早已經是田令孜的人了。一來田令孜幫助李燁,把一個一個官員調到李燁希望的位置上。二來上次楊府宴請李燁後,李燁好像也沒有什麽反應,連起碼的表示都沒有。更讓楊複恭生氣的是,安排在李燁身邊的四名美女也被李燁帶到東海去了,讓楊複恭對李燁平時的舉動一點都不清楚,當然楊複恭並不知道四名美女間諜根本不在李燁的老家東海縣,而是在即墨的新城。

李燁的行為在任何人眼裏,都會當成已經投靠田令孜了,而且現在田令孜權勢熏天勢頭上升的很猛,這也不得不讓其他人感覺李燁就是一個趨炎附勢的小人,當然李燁的年紀也的確是很小。

李燁知道是誰跟自己做對,但是拿楊複恭一點辦法都沒有,現在再找李儇也沒有用了,因為現在根本不知道李儇到哪裏了,隻能必須乖乖的聽楊複恭的調遣,前往北杜鎮一帶布防。

說是布防,不如說是被楊複恭安排去打苦工更為合適,天子冬狩可不比李燁以前在東海打獵。自己帶點工具幹糧,帶著幾個小夥伴進山找著野獸腳印就隻身跟蹤下去,挖坑設套矛刺刀砍的什麽時候抓住野獸什麽時候算完。天子冬狩才沒這個時間精力,人家講究的是短時間出大量戰果,在唐代就隻能用“人海戰術”了。

天子在圍獵前先勘察好地形,選一片林草茂密野獸多的地方,每個方向上撒出幾百甚至上千號人馬,各就各位把那塊地區包圍起來。各人聽著號令,鼓鑼打鼓飛鷹走狗地往中間驅趕獵物,直到把大量驚慌失措的野獸都集中到一片狹小地域內(比如一處山溝裏)。這時候天子帶著王公大臣才姍姍出場,衝向密度很大的獵物群發威炫技。

如果這時有支打霰彈的火銃槍在手,那一天打死三百來隻兔子倒也不是不可能。不過唐代可沒有什麽火槍,李燁還是老老實實射箭揮刀吧。很遺憾,李燁連射箭打獵的機會都沒有,隻能老老實實帶著旭日都驅趕野獸,不過這到不用李燁太操心,因為楊複恭給李燁派來了一隊人馬。

這隊人馬可不是什麽士兵,而是小兒坊中的五坊,有專門養犬的“狗坊”,還有“鷂坊”、“鶻坊、“鷹坊”和“雕坊”。不過李燁可不認識這些專門打獵的動物,好在一旁有正宗京城貴族出生的張延宏給李燁介紹這些動物,李燁倒也沒有出什麽醜。

有叫猞猁的山貓,它不是豹子,也不是貓,這是體型大小介於二者之間的“猞猁”,也叫猞猁猻、山貓,沒見人家耳朵尖尖的還帶叢長毛嘛。唐朝的王公大臣們很喜歡馴養這種動物來捕獵,它們前腿短、後腿長,擅長撲殺兔鼠羊鹿等動物,輕捷靈便、奔跑速度快、忍耐力強,爬樹遊泳無所不能,體型大小也正合適被放置在馬背上主人身後,一起參加狩獵。

除了猞猁,還有體形比猞猁更大一些的豹子,真的是豹子沒錯,而且負責帶著豹子打獵的人,是一群高鼻深目的胡人。唐朝的有錢貴人們也很愛養獵豹來炫耀,除了本地捉到馴養的小豹子,還有不少是西域各國“進貢”來的,一般還會附帶豹奴。

那這西域進貢來的豹子,跟本土捉到的小豹子,有什麽不一樣呢?嗯……,確切的說沒什麽不一樣,它們身上一樣有華麗的金黑斑紋,修長矯健充滿力量的四腿,圓短的耳朵,綠幽幽的眼睛,雙淚線,嘴巴兩邊胡須翕張,上唇腮**,露出白森森的犬牙和鮮紅的唇肉……。

當然在地麵上最多的打獵動物還是獵狗,其中狗頭又窄又長,鼻子很尖,脖頸細長成拱形,身長腰細,肩斜腿瘦,很象現代狗種裏的“靈緹”,擅長抓兔子。

還有一種小點的狗,也蹲坐在馬鞍後,耳朵下垂,短小精悍,大概是某種小獵犬。

體形最大的要數藏獒了,帶著藏獒打獵才威猛豪邁帶著有麵子,藏獒在唐朝已經由吐蕃傳到了長安,供王孫公子們打獵和炫耀使用。至於想找什麽德國黑背,就不要考慮了,隻能穿越到希特勒時候去找了。

說完地上跑的,再說說天上飛的,古代打獵可講究了,打完地上跑的野獸,不捉幾隻天上飛的麻雀什麽的,就不算出外打獵。

體型最小的獵鷹叫“鷂”,是一種短翅飛禽,唐朝人養它用來抓鵪鶉和一些灌木叢小鳥。嚴格說來,這種鳥也是鷹屬的,但是要比真正的獵鷹小得多,也幸虧如此,唐朝人尊崇的“天可汗”陛下才免遭開腸破肚的慘劇……。

故事是這樣的:出身軍事貴族家庭、最喜歡縱馬鬥雞打獵玩鳥的李世民皇帝,有一天得到了一隻好鷂子,正把在臂上玩,忽聽通報說魏征老先生來了。為了避免被魏唐僧嘮叨砸磚,李世民同誌趕緊把鷂子塞自己懷裏藏起來(古人的袍子寬大……)。本來指望老魏說完事就走,沒想到魏老同誌眼尖得很,早看見李世民這小子袍子下麵揣著活物動來動去的,不用說肯定又是啥玩物喪誌的東西。

我叫你玩!魏唐僧超水準發揮,如黃河泛濫一發不可收拾地念呀念呀念,不顧皇帝陛下臉上一陣青一陣紅一陣白好似內急模樣,一直念到自己過足了嘴癮,才施施然告辭離去。李世民趕緊把鷂子掏出來看……,可憐的鷂已經被悶死了。

這個故事在以後的各種轉述中,常常被誤傳為“李世民把一隻獵鷹藏到了懷裏”,但如果真是大塊頭的凶猛獵鷹,而不是小鷂子,那故事的經過和結局會變成這樣:“太宗得鷹,絕俊異,私自臂之,望見鄭公,乃藏於懷。公知之,遂前白事,因語古帝王逸豫,微以諷諫。語久,鷹癲狂求存,征語不時盡,太宗肚腹潰破而崩”。

如果李世民真的把獵鷹藏進了懷裏,不說李世民敢不敢,就是情急之下真的把獵鷹藏進了袖子中,依照獵鷹的脾氣性格,發起火來,還管的了李世民是不是皇帝,一定會在李世民的衣袖中拚命掙紮,用自己鋒利的喙和尖利的腳爪,撕開一道口子逃了出來,當然情急之下,也很容易傷到李世民,所以根據這點說明李世民當時藏在衣袖中的根本不會是獵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