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相對忘貧(下)

過了好一會工夫,念遠方如夢初醒,因歎道:“郡主大病初愈,這更深露重的,卻連領鬥篷也不披著。若是回頭來招了風可如何是好?”

雨霏調皮地眨了眨眼,戲謔道:“若不來這一遭,又怎能看到咱們郡馬爺方才那副‘富貴不淫,威武不屈’的模樣呢?”又用手輕拍了下胸口,淺笑道:“好在郡馬沉得住氣,不曾叫人來攆,否則,我屋裏那些刁蠻的小妮子又要拿這事兒擠兌我了。巴巴地趕來看你,卻被哄了出來。”

念遠見雨霏長眉連娟,微睇綿藐,淺笑盈盈若朝霞映雪,羞赧蘊藉似雨後荷花。故也放下素日老成持重的模樣,因笑道:“子陵倒真不知堂堂郡主竟然還怕幾個丫頭,不如幹脆都交給子陵,讓我好好兒管教管教她們。隻怕這些丫頭一個兩個的都似郡主一般伶牙俐齒,那子陵可就難以招架嘍。”

雨霏瑩白如玉的麵龐浮起兩朵紅雲,煞是好看。饒得念遠竟呆住了。房中頓時寂靜無聲,幾盞羊角宮燈映著氤氳朦朧的光輝,皎潔端凝的月華透過雨過天青色的霞影紗在地上描繪著海上仙山,雲影飄渺的迷離圖畫。

半日,雨霏方偷偷抬眼,驚鴻一瞥,卻見念遠沐浴著如水似霧的光芒,如瓊枝玉樹一般,可神色卻頗不自如,以致於鼻尖上都滲出了顆顆汗珠兒。因心下暗惱:自個兒不該這般戲弄於他,弄得如此尷尬。一時間卻也找不出其他話兒來化解。

環顧四周,忽見書案上有副卷軸,遂顧左右而言他,笑道:“郡馬方才在作畫麽?可否借我觀賞一二?”

念遠長籲了一口氣,方答道:“子陵拙作,倒教郡主見笑了。”

隻見案上乃是南唐李後主所製“澄心堂”紙,此紙產自徽州,端的是膚如卵膜,堅潔如玉,細薄光滑,曾經冠於一時。畫正中清冷靜寂的湖麵上,停一小舟,一蓑笠翁正獨自垂釣,水麵四況茫然,除了寥寥幾筆微波外,幾乎全為空白。對岸山勢險峻,天幕低沉,卻將皚皚雪山反襯地更為醒目。近處青鬆挺勁,為積雪覆蓋,枯樹低枝卻越發顯出迎風傲立,鬥霜禦寒的淩然豐姿。邊上還有兩行小字,其詩雲:“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雨霏似被勾起了往事,不由得胸口一酸,滴下淚來。又怕被瞧見,忙用帕子拭去。因勉強笑道:“郡馬這幅《寒江獨釣圖》,頗具宋人筆意,色調單純,含蓄慰藉,以少許勝繁複。真似得了那“馬一角”⑴的真傳。隻是這畫兒也未免太空疏蕭瑟了些,教人心裏好生悲涼。就如這書齋名為“落葉軒”一樣,又怎能不讓人見之神傷,思之落淚呢?”

念遠因歎道:“‘落葉他鄉樹,寒燈獨夜人’。這恐怕是子陵如今真正的心境了。”

雨霏轉過身去,指著牆上那幅《風雪夜歸圖》道:“若我說,應是‘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才是。郡馬如今並非羈旅天涯,浮雲終日的遊子,而是這侯府堂堂正正的主人,又何必作那‘司馬牛之歎’⑵?呢”

念遠長身玉立,看不清神情麵容,半晌方苦笑道:“郡主有所不知,當日母親產下我未及一月,就黯然仙遊。那時榮寵正盛的肖氏也產下一子,可氣的是這謹明候不待母親頭七,便將肖氏扶正,還大肆慶賀她兒子的滿月之喜。而我隻是個克親禍宅的災星。若不是外祖母心慈,還念著母親這點血脈,將我接進衛國公府,恐怕子陵如今早已屍骨無存。”

雨霏見他青筋凸起,拳頭緊攢,眉目深鎖。心下便有些不忍,遂上前輕握他的手,柔聲細語地安慰道:“那些都過去了,老天有眼,將來定會加倍補償於你。”

念遠反手扣住雨霏的芊芊玉指,低聲抑鬱道:“我不在乎,功名利祿,榮華富貴這些本就是身外之物,對我來也說不過是曇花一現。如有可能,子陵寧願用這一切去換取母親幾年的壽命。我曾發誓此生再不踏入謹明侯府半步,可母親死的不明不白,子陵若不能為她討回公道實在枉為人子。”

雨霏看著他沉痛的麵容,心內酸楚。不禁湧起“同是天涯淪落人”之感,也滴下淚來。輕輕撫著念遠結實的脊背,心下暗嗟:自幼喪母,雖勉強得一棲身之所,恐怕寄人籬下,仰其鼻息的滋味也並不好過。尤其聽他口口聲聲稱自個兒的生身之父為謹明候,可見心中積攢了多大的怨恨和屈辱,可歎這諾大的侯府竟無一貼心的人。遂動情道:“你並不是煢煢獨立,形影相吊的。至少我會陪著你,扶持你。往後咱們就拋開郡主郡馬這些虛名兒,一道兒麵對這世間的風風雨雨。”

念遠用衣袖偷偷拭去眼角的殘淚,暗悔自己憶及亡母竟於人前失態,便直起身來,咳嗽一聲,掩飾道:“方才霏兒提起這書齋之名過於淒涼,不如由你來改一個可好?”

雨霏躬身行了個禮,調皮笑道:“我才疏學淺,這般重任還是交由子陵的好。我隻在此洗耳恭聽了。”

念遠想了半日,方道:“一時間倒也想不出什麽典故來,隻是這院中尚有一株合歡樹,不如就取名“青棠軒”,如何?

雨霏轉過頭去,半晌不語。遂被念遠輕輕兒攬過肩膀,十指暗暗相扣,卻低眉斂目,不能抬眼一望,耳邊隻聽得他低聲緩緩道:“結發為夫妻,恩愛永不移。”

雨霏慢慢抬頭,正對著念遠滿溢深情的眼眸,就那般陷了進去,如同失了魂兒似地喃喃道:“生當複來歸,死當長相思。”

月洞窗外那文竹雕連理紋懸著碎玉片子的八角鈴兒,風吹玉振,叮叮當當發出清脆的鳴響聲。且聽何處搖風鈴,聲不斷,夜正長……

⑴“馬一角”,指南宋著名畫家馬遠,他常常留出許多空白處給觀賞者以自由想象的餘地,善於以少勝繁,虛實結合,創造出意象境界。故有“馬一角”之稱。

⑵司馬牛之歎,比喻對孑然一身、孤立無援的感歎。出自《論語·顏淵》:“司馬牛憂曰:‘人皆有兄弟,我獨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