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昭不肯留安祿山在京,菡玉所言不能進,這些時日更被他疏遠,每日隻在文部做些瑣碎雜事。她名為文部郎中,職責是掌管百官階品、朝集、祿賜、告身假使、選補流外官,以往跟在楊昭身邊,都是做他副手,這些分內之事全由另一名文部郎中執掌。如今她被楊昭疏離,回頭來做自己的事,權職都在那名郎中手裏,隻讓她處理百官的告假。她心中擔憂著安祿山的事,整日悶悶不樂。眼看二月就過去了,安祿山不會一直留在京城,若讓他回了範陽,天高皇帝遠,鞭長莫及,就再難束得住他了。

已是天寶十三載三月了呀,時候不多了……

她煩躁地放下筆,推開麵前單冊,走出門去透透氣。剛走到院中,踱了幾步,就聽旁邊一人叫道:“吉郎中!”

她轉頭去看,卻是文部侍郎韋見素,又抱了一大摞的卷宗,本是要往尚書都堂去的,折向她這邊來,一邊說:“我正有事要去找你,不想在這裏碰到了。”

菡玉問:“韋侍郎有何事要吩咐下官?”

韋見素笑道:“郎中太客氣了,吩咐我可不敢當,就是有一件小事想問問郎中。我家小二今日出城去了,不知要不要來郎中這裏告個假?”

韋見素所說的小二是他的二兒子韋諤,在京兆府擔任司錄參軍事一職,是個文武兼具的差事。京兆府的官員按理是不能私自離開京城的。菡玉道:“可是出城去辦私事?”

韋見素忙道:“當然不是,是京兆尹派他去的。”

菡玉道:“既是京兆尹派遣,就屬公幹,不必告假。隻要所去不遠,還在京兆府範圍之內,也不必上報。”

韋見素道:“不遠不遠,就到東郊長樂坡,出城才幾裏地。”

菡玉略感奇怪,順口問了一句:“令郎去長樂坡所為何事?”

韋見素道:“我隻是剛剛在省院門口碰見他,他向我知會一聲便走了,說是高將軍要去長樂坡,京兆尹命他帶一小隊人馬跟隨護衛。他剛剛上任,我也是擔心他,所以來問一聲,沒事自然是最好。”

菡玉愈感疑惑。高力士是內侍,平時不離皇帝左右,怎會去城外的長樂坡?他本人也有驃騎大將軍的封號,統領禁軍,何必要京兆尹派人去保護?於是又問:“侍郎可知高將軍為何出城?”

韋見素搖頭道:“想來是陛下派他去的。”

菡玉覺得有些不對,別過韋見素,邊走還邊想,不覺出了省院大門。省院就在皇城內,出門一條大道,往北就通向宮城。她走出院門時,遠遠地正看到宮城前那條東西向的大街上,有一隊人馬浩浩蕩蕩往東麵延喜門方向而去。

她想著高力士出城之事,連忙跑著追上去看。從省院到宮城城牆直走也有兩裏多路,她趕過去時那隊人馬已快出延喜門了。隊中並轡而行的兩人,其一頭戴圓紗帽手執拂塵,正是高力士;旁邊那人體態癡肥,身披皇帝禦衣,卻是安祿山。隨行的隊伍小半是安祿山的隨從,小半是高力士所帶禁軍,另有韋諤領少數人馬夾雜其中。

菡玉看這陣勢,已明白高力士出城,是要去送別安祿山。她沒想到安祿山會這麽出其不意悄無聲息地就走了,連忙回頭往省院趕去告訴楊昭。

一路跑得氣喘籲籲,在尚書都堂門口還是生生地停住腳步,想起上回擅自闖進都堂內被他訓斥的事來。她稍稍平了平呼吸,看到韋見素在都堂內忙著,麵朝門外,衝他連連招手喚他過來。

韋見素出門來,詫異道:“吉郎中,你出去一趟怎麽就弄成這副模樣了?發生了什麽事?”

菡玉道:“勞煩侍郎進內堂通報一聲,下官有急事要求見相爺。”

韋見素道:“你要見相爺隻管進去,何必還要我通報呢?”

菡玉垂下眼去。韋見素覺出自己說漏了嘴,也是尷尬無比,說:“郎中請稍等。”便轉進內堂去了。不一會兒出來,對菡玉道:“相爺在裏頭候著了,郎中請進。”

菡玉謝過,進了都堂裏間,卻見偌大一個屋子隻有楊昭一人。他正坐在書案前提筆寫字,聽到腳步聲抬頭看了她一眼,又埋頭寫他的東西,一邊問:“什麽要事?”

菡玉斂袖上前一拜:“下官方才在宮城門前見高將軍正和安祿山同往宮外去,似乎是準備送他離京,特來稟報相爺。”

楊昭頭也不抬:“以陛下對安祿山的寵愛,便是自己去送他也不為過,何況是派高將軍前去?”

菡玉不意他聽到這消息竟是如此反應,上前一步:“相爺,安祿山可就要走了。”

楊昭邊寫邊道:“他是正月初三到的京城,離開範陽也已兩月,是該回去了。”

菡玉又道:“若不是下官方才正好撞見,還不知道他今日要離京呢。相爺之前可有聽說過這件事?”

楊昭道:“我沒聽說。他要走便走,誰還會攔著他,卻弄得這般偷偷摸摸。”

菡玉聽他如此說,擺明就是不想阻攔安祿山離京了,急道:“相爺,任安祿山就此離去,無異是縱虎歸山,後患無窮啊。回了自己老巢,以後再想讓他出來可就難了!”

楊昭淡道:“要他入京,陛下那邊多的是理由,一道聖旨下去,他敢不來?”

“安祿山真要謀反,聖旨又能奈他何?”

“那不正好,”他放下筆,回頭查看自己有無寫錯,“他真要舉兵謀反了,不是正可以將他一舉除去,倒省得我絞盡腦汁在陛下麵前周旋。”

菡玉氣上心頭,忍住怒意勸道:“如今祿山精兵天下莫及,他一旦舉兵,誰人能克?戰事一起,就是生靈塗炭,百姓遭殃,大唐百年盛世毀於一旦。如今相爺明明可以將此災禍消弭於無形,為何拘泥於一己私利,白白錯失良機?屆時真的釀成大禍,相爺不覺得愧對黎民、愧對陛下麽?”

“明明是他要造反,卻為何把帳算在我頭上?聽你這口氣,我不阻止他造反,這造反的後果就要我來承擔了?”他冷哼一聲,抬起頭來看她,“吉郎中,別忘了你的位份,小小的文部郎中也敢用這種責難的語氣跟宰相說話。”

菡玉堅持道:“正因為你是宰相,是朝廷三公,下官才敢鬥膽進言,請相爺擔起這輔弼天子安邦定國、以天下為己任的分內之事。否則,在其位不謀其職,不是枉坐了這高位。”

楊昭“啪”地一聲把筆拍在桌上:“你對我倒是要求嚴格得很!我不阻止安祿山就是枉為宰相三公,就是對不起陛下和黎民,那甘當安祿山的走狗、為虎作倀的呢?怎不見你對他有半句責難?”

菡玉脫口辯道:“七郎他才沒有……”

“行了!”他不耐煩地一揮手,“七郎七郎,叫得真是親熱!你當然是向.手機看小說訪問.16xs.m著他,在你眼裏他什麽都好,連他為安祿山做事也可以不計較,反為他開脫,還有什麽好說的?那些肉麻話你們夫妻兩個私底下愛怎麽說就怎麽說去,別在這裏丟人現眼了!”

她臉漲得通紅,辯解也不是,不辯解也不是,呆立在場,心中又是懊惱又是苦澀,辨不清說不出的滋味。

他也不看她,自顧把方才寫的信封好,叫進人來,吩咐道:“這封信送去隴右節度使處,一定要交到哥舒將軍手中,事關重大,切不可大意。”

下屬領命出去。他拿過一卷公文來,見她還在,不耐地問了一句:“吉郎中,還有別的事麽?”

她不忍再看他,低下頭去退後一揖:“不打擾相爺了,下官告退。”說完,便回頭徑直走出都堂去。侍郎韋見素還在都堂內忙著,見她出來,喚了她一聲,她也沒有聽見,低頭隻顧走路。

一路走出省院,到了院前開闊處,她才抬了頭,深吸一口冰涼的空氣,胸中滯悶塊壘方覺疏解一些。

省院門前立著一塊石碑,是一年前鮮於仲通為楊昭所立,滿篇的頌美之辭,其中幾字用金粉填充,格外醒目,是皇帝親自改過的字詞。她想起去年這個時候,她剛搬到相府去寄居,他百般疼寵,處處嗬護,細致入微,而今卻隻有冷語相向。這情形就像當年與七郎,恩愛時如膠似漆,一朝恩斷,就是形同陌路,互不相問。

他不再是她所能完全依賴的倚仗了,什麽都要靠自己。就像那時,她唯一能依靠的人不在了,但事情仍然要繼續,總還是要靠自己。

她仰起臉,將那微薄的淚意咽回肚裏。遠處巍峨的宮城掩在薄薄的霧氣中,天色有些陰沉,空曠寬闊的大道上時而有大風刮過。

位份低微的官吏要見皇帝並不那麽容易。她在兩儀殿外等了足足兩個時辰,聽皇帝從正殿到了禦花園,從禦花園到了貴妃處,和貴妃一同用了膳,又回寢宮去休憩,一直到未時還沒見著皇帝的麵。她心中擔憂,又堵著一口氣,堅持不走,非要等到皇帝不可。

她候在後宮到前殿的必經之路,沒等到皇帝,卻把出城去送安祿山的高力士給等回來了。高力士見到她,也不驚訝,隻問:“吉郎中,你是和右相一同來的麽?他人在哪裏?”

菡玉心下有些不痛快,回道:“下官有事前來求見陛下,並未與右相一起。”

高力士皺眉道:“你自己一人來的?右相他竟未……”

菡玉微惱,又不好出言頂撞高力士,隻拱手正色道:“下官是隻身前來的。高將軍急著見右相麽?右相此刻應還在文部。”

高力士連忙擺手:“沒有沒有,我隻是隨口一問。”

兩人便再無話可說,片刻沉默。菡玉想起自己還在等皇帝召見,高力士是皇帝最貼心的內侍,若托他引見,或許皇帝會見她一麵。心頭思量著,口中猶疑道:“將軍,下官……”

話未出口,高力士卻突然轉頭,綻出笑臉向她身後喊道:“相爺也來了!”

菡玉一回頭,就見楊昭從太極殿旁走來,也是滿臉堆笑,老遠就向高力士抱拳致歉:“下官一時事務纏身,晚來一步,讓將軍久等了!”

高力士道:“哪裏哪裏,有吉郎中在也是一樣。我也是剛到,郎中卻似乎已在這裏等了許久,該是我向郎中致歉才是。”說著竟真向菡玉垂首一拜。

菡玉哪裏敢受他的禮,連忙伸手將他扶著。她不知他們倆約了什麽,自己隻是碰巧在這裏等候召見,卻被高力士誤以為是楊昭派她在此碰頭。她疑惑地看了楊昭一眼,他也正看向她來,眼神卻是冷冷的,隻一眼,便又不屑地轉過頭去。

她乖順地退到一邊,不想多管他的事。楊昭與高力士寒暄一陣,便相約一同去見皇帝。兩人走了幾步,高力士突然回頭,問她道:“吉郎中還留在此處,難道還有別的……”

“沒有了。”楊昭接口道,又轉向菡玉,“吉郎中,你不是也要去見陛下麽?”

菡玉本不想和他們扯在一塊,雖然她急著想見皇帝,但和楊昭一起,就算見著了也不好說話。正想著如何推辭,高力士卻又叫了她一聲,催促道:“我剛到宮門時已遣人先去回報陛下,拖得太久,恐陛下生疑。”

楊昭對高力士比了個手勢:“將軍請先。”自己隨後跟上,低聲喚了一句:“走吧。”

菡玉隻得跟著他倆一同往皇帝寢宮去。高力士是內侍,楊昭又是貴妃族兄,經常出入內廷,是以一路暢行。

皇帝午後小睡,這會兒剛剛起身,正在用茶,見高力士帶了楊昭和菡玉進來,略感詫異,問道:“卿不是獨自去送祿兒的麽?怎與右相一同回來?”

高力士回道:“臣隻是在宮門偶遇右相,他正要進宮來覲見陛下,臣便鬥膽為他引路至此。”

皇帝笑道:“原來如此。右相此時匆忙入宮,莫非是有要事入奏?不會是突然改變了主意,想要留祿兒在朝了罷?可惜他已經啟程,沿水路順流而下,就算現在去追也不定能追回來了。”

菡玉聞言心頭一落,不想皇帝竟然一開口就把楊昭的話頭也堵死。若是她自己來向皇帝進言,自然更不會有結果。

楊昭道:“當然不是。東平郡王統領東北三鎮,都是邊關要塞,離開兩月,臣還擔心範陽那邊沒了他主持大局諸胡蠢蠢欲動呢,又怎會橫加阻撓、置邊境安危於不顧?”

皇帝但笑不語,楊昭又道:“臣此次入宮,隻因文部發現一樁贓汙案,有人告地方太守魚肉鄉裏,收受賄賂草菅人命,並勾結京中官員欺上瞞下,使百姓有冤不得申,有苦不能訴。此案牽涉多名朝中官員,臣不敢擅自定奪,特來向陛下請示。”

“贓汙?”皇帝笑容隱去,“竟有這樣的事?是誰?”

楊昭支吾不答,皇帝道:“這裏沒有旁人,卿隻管直言。”

楊昭這才透露那人姓名:“是河東太守兼本道采訪使韋陟。”

皇帝吃了一驚:“怎麽可能是他?”韋陟雖是地方官,但他文雅而富有盛名,其弟韋斌在朝中任職,韋陟名聲也為眾多京官所聞,連皇帝也聽說他的文名,對他很是欣賞,想召他入朝為官,沒想到他居然會背上贓汙的罪名。

楊昭拜道:“臣也不太相信,但苦主有憑有據,力數韋陟諸項罪狀,不由人不生疑。臣也是拿捏不住,才特來奏告陛下。”

皇帝憤然道:“真是知人知麵不知心,想不到韋陟如此文雅之人竟也會犯這等劣行。那與他勾結的京官又有哪些?”

楊昭道:“這……臣尚在追查,不敢妄議。”

皇帝道:“好,那朕就將這件案子交予卿全權負責,務必將此案查個水落石出!”

楊昭跪下領命:“臣遵旨!臣必徹查此案,整頓風紀,肅清朝綱!”

菡玉看著他背影,心中疑惑愈深。剛才聽高力士的口風,明明是他二人約好一同來麵聖的,怎麽楊昭突然說起這樁貪汙案來?如果隻為了這事,何必要和高力士串通?

皇帝畢竟年歲大了,剛睡醒就被楊昭這事弄得心中不樂,竟頭疼了起來,皺起了眉頭,一手按住額際。高力士見狀連忙上前為他揉捏,一邊嗔怪道:“相爺快別說了,難得陛下今日得個悠閑,相爺卻還要拿政事來煩他!早知如此,我就不該帶你進宮來!”

楊昭拜於階下,連呼有罪。皇帝擺手道:“卿何罪之有。歲月不饒人啊,朕已經老了,且將朝事付之宰相,邊事付之諸將,則朕可高枕無憂,頤養天年矣。”

楊昭應道:“臣定不負陛下期望!”

“好了,不說這些了。”皇帝令楊昭平身,又示意高力士停手,“說說祿兒那邊罷,卿送別之時,看他意氣如何?”

高力士道:“東平郡王在京這兩個月間陛下對他厚愛有加,臨別更親解禦衣賜之,他對陛下可謂感激涕零。但是臣看他走時卻是怏怏不樂,長籲短歎,屢有不得誌之言,想必是知道陛下準備任命他為宰相、卻中途收回成命的緣故。”

皇帝訝道:“他是如何知道的?是你們倆告訴他的麽?”

楊昭與高力士皆搖頭。楊昭道:“這事隻有張均、張垍兩兄弟知道了,他倆與東平郡王也親善,定是他們私下告知郡王。”

皇帝十分惱怒:“這張氏兄弟怎如此不知進退?把未成的事拿出去說,不是讓祿兒笑我堂堂一國之君竟是出爾反爾、言而無信?當初提這主意的也是他們,事後拆台的也是他們!”心頭火起,一口氣岔了,吭吭地連連咳嗽。高力士為他拍撫了半晌,才漸漸緩住。

楊昭鎖眉思量,等皇帝緩過勁來,才道:“臣知道該怎麽做了。臣實不該拿這些瑣事來讓陛下費神,先行告退,請陛下保重龍體!”

皇帝咳得嗓子不順,說不出話來,揮揮手,示意他可以退下。

楊昭退出寢宮,菡玉跟隨其後。自始至終她一句話都沒說,也不想說,隻覺得在他一手操縱擺布之下,說什麽都是多餘。

張氏兄弟因這事惹惱了皇帝,正好被楊昭抓住機會落井下石。幾日後,就將張均貶為建安太守,張垍貶為盧溪司馬,二人之弟給事中張埱貶為宜春司馬,將這家和他作對的兄弟全都趕出京城去。與張氏兄弟一同策謀加安祿山為相的左相陳希烈也是孤掌難鳴,唇亡齒寒,不得不轉而去想如何保住自己的身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