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緬南
周楚白又來了,這一次他滿麵都帶著紅光,在他的身後則是一個全身藤甲,滿臉凶巴巴的緬甸將軍。
這一次周楚白帶來的是好消息,他將緬王的意思向朱駿轉述了一遍,接著對朱駿笑道:“陛下,周某幸不辱命,緬王已經答應了陛下的請求,不過陛下隻能去土瓦,那裏離海岸隻有幾裏的路程,緬王還說在土瓦城外劃出方圓五十裏的土地來給陛下暫歇,陛下若想出海可就方便多了。”
(注:土瓦,緬甸南部港市,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查查緬甸地圖,位置不錯。)
說完,周楚白鄭重的將緬王的詔令交在朱駿手裏,指了指身後的那名緬甸將軍道:“這是阿泰將軍,緬甸國頂呱呱的勇將,又懂得漢話,文武雙全,是緬王派來隨行保護你們的,你們什麽時候啟程,隻要隻會他一聲,他會派兵沿路保護。”周楚白口裏一邊說,一邊背著阿泰將軍朝著朱駿使了個眼色。
不用周楚白提醒朱駿也明白這個阿泰將軍是來監視自己的,不經意的點了點頭,朝著阿泰將軍笑了笑道:“久仰大名,朕若是國中有阿泰將軍這樣文武雙全的勇將,也不至於淪落到此了。”
那阿泰將軍聽得周楚白和朱駿的吹捧,原本凶巴巴的臉僵硬起來,勉強換上一副笑容用生硬的漢話道:“阿泰見過大明皇帝陛下,請問你們打算什麽時候動身,阿泰也好提前調度一下。”
這些天沐天波知道不久有可能要南下,早已將所有的物資都打包好了,隻等緬王的一紙詔令,朱駿也恨不得趕快逃出這個牢籠,對著阿泰將軍道:“我們下午就動身,阿泰將軍若有難處,也可以推遲幾日。”
“不難,不難,那阿泰現在就回去準備。”阿泰的漢話十分生硬,見朱駿急著要走,猛然想起緬王給他的囑咐和對永曆帝的評價,心裏也不由得鄙視起朱駿來,果然是個逃跑天子,北方的滿人還沒有影呢,就急不可耐的要逃了。
正午,九千餘人的隊伍啟程了,前隊是張有德所率領的兩千名持著木棍的龍江右衛,中隊則是擁簇著朱駿馬車的幾百名官員,後隊是拉著騾車的普通百姓,因為物資實在太多,朱駿還向阿泰將軍借了幾頭巨象承載貨物。整個隊伍的連綿十裏,押後的是阿泰將軍帶著的兩千名藤甲士兵。
這些藤甲兵是緬王的直屬衛隊,裝備精良,勇武彪悍,他們接到的命令是小心監視這一群漢人,如有異動可不須請旨格殺勿論。
好在整個遷徙的過程十分平靜,偶爾有幾個蠻橫的土司想幹上一票,一看到前方戒備森嚴的龍江右衛和十裏之外的兩千藤甲兵便打消了念頭,這些土司雖然都是部族的管理者,就連緬王的命令都敢抗拒,偶爾也會為了一些山林的歸屬問題和附近的部族抄家夥幹上幾仗,但是真正麵對官軍就慫了,說到底還是不劃算,真要強作了這單買賣得不償失,也就沒人打他們的主意了。
到達土瓦時。已是一個月地事。土瓦城地官員做了個樣子搞了個迎接。場麵不冷不熱。算是盡到了禮儀。逃跑天子地名頭早已傳遍了緬甸各地。坊間還流傳了一些伶人編造地各種永曆帝四處亂竄地故事。都將永曆帝描述地非常不堪。所以也沒有多少人願意過分地關注這支隊伍。誰也不願搭理他們。怕被人知道了讓人笑話。
土瓦官員將朱駿安排在城外十裏外地一個沿海村落裏。因為這裏近海。經常遭受海盜地侵洗。現在早已荒廢了。村後是一個山穀。村前則是一覽無餘地平原。一條小溪將整個村子截成了兩段。就地勢來說。朱駿對這裏還算滿意。更何況方圓五十裏都是自己地領地。要想有一番作為也並不是沒有可能。
首先是探索村後地山穀。朱駿原想親自帶人去探查一番。無奈被幾百名哭哭啼啼地大臣們死命地拉住。堂堂大明皇帝。如何能夠以身犯險呢。要是遇見豺狼虎豹怎麽辦?或許山穀裏還有凶戾地土人呢。他們**茹血。還會用沾滿了毒藥地武器傷人。不行。絕對不能去。沒法活了。你要是去咱們三百人就死給你看。
朱駿無奈。隻好讓張有德帶領一些士兵去探查。兩天地功夫。張有德便回來了。山穀隻有村後一個進出口。四周都是巍峨地山嶺。穀內倒是四季如春。一覽平川。足有方圓三十裏地麵積。
“陛下。這倒是個好去處。若是我們遷入穀中。派人把守穀口。足可以一當十。就算穀外是千軍萬馬。咱們也不怕他。”張有德臉色浮現一抹淡紅。穀口簡直就是一個天然地防禦工事。這個發現讓他很興奮。
“不必了。這個山穀朕自有用處。”朱駿搖頭。遷入穀口確實很安全。問題是。一個安全地環境隻會讓所有人地鬥誌消磨下去。失去應有地警惕性和攻擊性。自秦始皇建長城以來。漢人自以為有高牆雄關保護。不再銳意進取。每每有北方強鄰崛起。都是不斷地攻破關頭。不斷地強擄數以萬計地人口、糧食而去。進攻才是最好地防守。隻有讓每一個人生活在危險中才能夠激發他們求生地欲望。喚醒他們地鬥誌。除了這些。對於遺民來說還缺少地是信心。永曆帝地狼狽形象再加上異國他鄉地苦難。讓這些對大明忠心耿耿地遺民不斷地在失望中度過。再這樣下去。當所有人地信心崩潰地那一刻。朱駿隻能當個光杆天子了。
朱駿準備給大家打一針強心劑,讓他們知道,大明還有希望,永曆仍然是那個授命於天的天子,總有一天,永曆仍然會帶大家打回去的,榮華富貴會有的,大明將萬世長存,上天還是眷顧著我們的,總之,跟著永曆混是很有前途的,現在所經受的苦難隻是長線投資而已。
隻有這樣,朱駿才能夠將所有人擰成一塊拳頭,通過信仰與利益的集合所拉攏的人,才是最忠誠的。
“有德,你下去給各戶下發朕的口喻,讓他們明日清早在穀口聚集,朕要在穀內舉行祭祀大典。”朱駿徐徐道。
“祭祀?”張有德摸不清頭腦了。
朱駿神秘一笑:“你速去準備,順便在穀裏搭上香案等物。”
“遵命!”張有德覺得不可思議,皇上到底怎麽了,到了這個份上拜天有什麽用?不過旨意下來了,他隻是個軍漢,哪有不遵守的道理。
待張有德走後,朱駿斥退了屋內伺候的小太監,小心翼翼的從懷裏掏出那瓶還帶著體溫的水稻種子,自言自語道:“能不能挽回局麵,我可全看你了。”
他在賭,賭注是大臣和遺民們最後那一點點的信心,如果這一次成功,他將獲得很多東西,不需要開墾荒土就能收割的大把糧食,永曆荒唐了幾年的人心。這一些,對於朱駿的起步至關重要,沒有它們,朱駿必定一事無成。
他隻是個農業研究員,甚至連專家都算不上,在機關裏,他做的工作大多數是給專家們打打下手,做一些數據的收集。他不懂如何煉出精鋼,唯一懂的隻是大躍進時期那種粗劣的土窯煉鋼法,他更不懂得如何製造各種機器,如何造船,如何改良火槍,他唯一所能倚仗的就是這瓶水稻種子了,如果在緬甸的土壤裏能夠試種成功,那麽他有絕對的信心來改變這段黑暗的曆史。
----------------------------
不得不說兩句了,自昨天開書以來我一直保證兩更六七千字的速度,也會一直保持下去。
關於穿越回古代我是有另外一種看法的,許多人穿越回去之後直接發展工商業,從而挽救了明朝,但是小弟倒是有一些淺見,其實大家看看史書就很容易發現一個問題,任何王朝的更迭都是缺糧引起的,本書所講的是明朝,就從明朝的滅亡來講講吧。
明朝的滅亡很多人認為是滿人導致的,小弟認為其實還是缺糧的緣故,先是缺糧,接著是農民造反,接著被鎮壓,但是還是缺糧,沒有飯吃就要餓死,你反不反?於是繼續有農民造反,接著又被鎮壓,明軍隻管殺反賊,卻不會造糧食,最後還是造反,就這樣折騰了十幾年,終於,被李自成打進了北京,最後滿清入關。
所以小弟認為,一個國家不解決第一產業的糧食問題,而去大力發展第二產業,這樣隻會導致更多的饑荒,更多的人流離失所成為流民。所以小弟就開了個金手指,帶了一瓶水稻種子回去。
也許有人會說,發展工業之後,可以用工業產品替代人力,甚至可以使農業獲得很大的增收,但是請大家不要忘記,這需要時間積累的,任何東西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