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長安風流 第十章 仗要如何打
正月時節,天氣還是非常的寒冷,這個時候並不很適合行軍作戰,但因為這次出征的目標地過遠,從長安出發到青海附近有千多裏的路,以現在這般落後的交通運輸方式,差不多要一個月以上的行進時間,因此年後正月從長安發兵,在天氣將暖的三月初時候抵達距離吐穀渾最近的蘭州、鄯州一帶,那正好可以利用氣候轉暖,青海周邊春草萌芽之際對吐穀渾人展開攻擊。
因此決定在年後各方麵準備好之際馬上出兵,是所有人都認可的決定。
此次出征,從長安出發的大軍有近八萬人,大部都是從附近幾道征集的府兵,這些府兵許多曾經參加過上次出征突厥人的戰役,當然最精銳的幾支人馬是駐屯在京畿之地的常備衛軍,這些常備軍人數有萬餘人,與段誌率、李大亮所率的精銳邊軍一道,是李靖最為倚重的力量。
除這些人馬外,歸附的突厥一部和契苾部,也在他們的頭領執失思力契和苾何力帶領下,參加這次戰爭。熟知曆史的王易知道,正是從這次戰事開始,歸附的異族部落,就時常跟隨唐軍中的漢軍或者單獨組成兵團,為大唐征戰四方了。
從長安出發的這八萬大軍,加上年前為應付可能的戰事激化先一步開拔到蘭州附近由左驍衛大將軍段誌玄率領的二萬餘人馬,及涼州李大亮部,岷州都督李道彥、利州都督高甑生所部,此次出征的兵員總數共計近十五萬人馬,用兵規模超過了上一次征伐東突厥汗國的戰事。
一力請戰的程知節,不知什麽原因,此次被有被李世民允許參戰,王易的猜測,是因為上次程知節出征時候,沒有很好執行軍令,其所部沒有取得很好戰績之故,也可能是不被李靖所喜的原因。
大軍行進速度並不快,一天隻有三四十裏的路程,最快都沒超過七十裏。這個行進速度王易還是很能接受的,古代大隊人馬的行軍速度,若平均一天能達到一百裏或者以上,那就是飛速了。
行軍途中,王易都是隨李靖一道行進的,李靖抽空會對王易說很多事情,比如行軍途中所要注意的一些事兒,包括行軍中各部如何安排、如何聯絡、遇上突發事情如何處置、營地的選擇、紮營休息時要注意的情況、如何布哨、巡探等重要事項,都做了詳細的現場講解指導,讓王易受益匪淺。
這也讓王易明白,他這個隻會紙上談兵的“軍事天才”,對古代的軍事還真的是一知半解。
行軍途中還算順利,隻遭遇了一場大的風雪,並為此停留了三天時間,其他日子都是不間斷地行軍。陝北一帶,冬天時候原本就是幹燥的時節,除了冷空氣南下時候有降雪外,其他日子除了冷,而且是能人容易忍受的幹冷外,其他倒沒太多難克服的困難。要是如南方一樣,濕冷的冬天,時常下些雨,那大軍的行軍會遇到非常大的困難。
大軍克服途中環境、氣候等一係列困難,二十五日後抵達蘭州。
依李靖的命令,岷州都督李道彥、利州刺史高甑生所部共計近三萬人馬,分別從岷州和利州出發,依戰前的布置計劃,往各自目標進發,並不往鄯州方向過來。
段誌玄所率的二萬大軍,已經開赴鄯州,涼州李大亮部近兩萬人,也正往鄯州而來。
李靖在蘭州稍作停留休整,即率領大軍往鄯州而去,鄯州將作為此次戰爭的總後勤基地。
在從蘭州出發四天後,大軍抵達鄯州,與早一天抵達這裏的李大亮部,及段誌玄部會合。
在鄯州,李靖也得到了最新的情報。
據鄯州刺史李玄運早幾個月派出的斥候所探,吐穀渾人也已經知道我大唐軍隊征伐的消息,其國內族人恐懼異常,上層人物間戰與和的爭論也不斷,但以天柱王為首的主戰派還是占據了上風,他們自恃所處高寒地帶,唐軍遠道而來,人生地不熟,對環境不適應,斷然決定同唐軍決一死戰。
吐穀渾人也在唐軍抵達之前,對一些歸附唐的黨項、氐等羌族部施以利誘,這些原本就在歸唐與降唐之間搖擺的部落,很快就叛唐投向吐穀渾,另外還有吐蕃人也加入到對抗唐的軍隊裏麵。
吐穀渾人集結的作戰力量已經達到二十萬,他們大部分布防在青海東北到東南方向一帶,依據險要的山勢,以重兵據守,準備阻擊進攻的我大唐軍隊。
河州到岷州方向因為地形險惡,沒有情報送到鄯州來,這些地方有大量的羌及其他族部落雜居,這些部落大多都在唐與吐穀渾之間搖擺著,很有可能被吐穀渾人利誘,成為唐軍的巨大威脅。
李靖在了解清情況後,顧不得行程的辛苦,馬上召集主要的將領,商議軍情。
很快,李靖的帥帳裏滿滿當當都是人,中郎將以上的將領都被召來了,作為帥部長史的王易當然也列席了。
李靖坐在主帳上位,李道宗、候君集、執失思力、契苾何力、鄯州刺史李玄運、蘇定芳等王易認識的將領,還有段誌玄、李大亮、薛萬徹兄弟等王易不認識的將領分別左右。
薛萬徹剛剛從定襄任上回京還沒到半年,就被李世民委以行軍副總管的職,率軍出征。王易也是第一次看到這位作戰非常勇敢,但某些方麵卻有點弱智的將領。
史載這位薛大將軍在某些方麵老實到近乎愚鈍,娶了丹陽公主後,不知是因為不知道該怎麽同房,還是什麽原因丹陽公主不與薛老兄同床數個月,後來還是李世民親自教授了薛老兄什麽招招,丹陽公主才轉怒為喜,重新跟著薛大將軍回府了。
王易看著年歲已經不小了的薛萬徹,怎麽都不相信這位老兄不懂床上之術。
但不容王易分心細想,李靖已經將軍情通報完,站起身看著本部的這些將領說話了,“本帥將所得消息都告訴各位了,想先聽聽各位對此戰的看法,如何打為好”
這是李靖的風格,他在長年征戰中,養成一種習慣,對任何重大軍事決議,從不輕易表態。李靖深諳禦將之道,作為一名統帥,如果早早把自己的觀點說了,那麽各部主將們可能就會礙於主帥的麵子,不敢表述自己的觀點,或者不敢講出那些與李靖相左的看法。
對每次戰役,李靖都有自己的想法與決定,但他還是希望集思廣益,多聽聽來自屬下的意見。
“大帥,末將以為,我方當以精銳騎兵,出其不意,快速進擊,窮追猛打,殲滅吐穀渾人的有生力量,”作為兩位副帥之一,李道宗第一個站出來發表自己的意見,“我軍此番西征,兵力之巨,實乃近年少見,以期一舉消滅吐穀渾…”
“大帥,末將有不同看法,”李道宗剛說完,侯君集站了出來,說道:“在抵達鄯州之前,末將也認為應當以精銳騎兵,**,速殲吐穀渾部兵馬。但現在從所收到的消息看,慕容伏允已做好防備,憑借險要地勢據守。他們對這一隊的地形異常熟悉,我方遠道而來,對地形和環境並不熟悉,且吐穀渾人也已經探知我軍的動向,我方快速突襲的戰機已失,在這種情況下,不宜深入作戰…且我方沒有攻城的器械,所以末將以為,應作長遠打算”
“大帥,末將同意侯將軍的看法,”左驍衛大將軍段誌玄緊接著站了出來,“末將以為,速遷吐穀渾人的想法固然是好,然吐穀渾在在此處經營多年,對環境非常熟悉,如今又據險死守,攻擊難度異常之大。據以往與吐穀渾的交手的經驗,吐穀渾人若不敵我,即快速撤離,我方難以追殲,。我方遠道而來,不知敵情,不熟環境,當不可貿然深入如此荒涼之地,以備不測,所以宜穩紮穩打”
接著薛萬徹和薛萬均兄弟也站了出來,支持候君集和段誌玄所說的,穩步推進,穩紮穩打,鄯州刺史李玄運也持相同觀點。
諸將心中都有相似的想法,如今吐穀渾人占據險要地方而守,攻擊必定是打硬仗,那傷亡肯定會很大,若我方大量人員傷亡,敵人卻趁機遠逃,那太得不償失了
“哦,還有人有不同意見嗎?”李靖聽了幾人的發言後,臉上表情並沒多少變化,
“大帥,末將有不同的看法,”已經忍不住想表現一番的王易在李靖的目光落到他臉上時候,快步從將領隊列最末處走了出來,大步上前,對李靖作了禮,“大帥,末將覺得,吐穀渾人雖然知道我大軍將征伐他們,但並不知道我大軍具體攻擊的日期,也不知道我大軍已經抵達鄯州,隻要我大軍減少休整時間,快速對敵展開攻擊,一定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的!”
王易以高亢的語調大聲地說道:“末將覺得,此戰開始之時,我大軍要快速奪取庫山。庫山是進入青海的門戶,若我大軍能輕取庫山,不但打開了進入青海的門戶,而且還會對吐穀渾人產生極大的震懾,瓦解他們的軍心…在取得庫山後,再以急兵攻擊吐穀渾人重兵把守的曼(音:萬)頭山,還有牛心堆一線,那吐穀渾的東部防線徹底崩潰,我大軍就可**吐穀渾腹地,直搗其國都伏俟城…”
王易此話一出,震驚了帳內的諸將…。
更多到,地址